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束电极射频热凝治疗肝癌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总结集束电极射频热凝治疗肝癌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对经皮射频治疗或术中射频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10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射频毁损102例患者195个肿瘤(肿瘤直径1.5-9.5cm,平均直径5.6cm),其中原发性肝癌80例,转移性肝癌20例。经皮和经手术进行射频毁损的患者数分别为77人(75.5%)和25人(24.5%)。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3-24月,治疗后症状有改善,AFP阳性者治疗后转阴率70.3%(52/74),彩色B超示肿瘤血管消失或CT提示肿瘤凝固性坏死者达88.2%(90/102)。1年生存率为93.8%。结论:肝癌射频治疗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对于容易接近、不宜手术的小肝癌,可行经皮射频治疗。对于患有较大肿瘤、多病灶或肿瘤靠近肝内主要血管采用术中射频治疗。采用TACE或术中阻断入肝血流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射频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不同影像方法对射频热凝肝癌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肝癌治疗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疗,随着电热技术的发展、射频电极的更新,组织热凝范围得以扩大,射频治疗成为肝癌的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方法^[1,2]。但是,目前对于射频热凝后的疗效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除了血清肿瘤学指标作为一个评价标准外,影像学是另一个可行的评价标准^[3]。本文通过对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ercutaneous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PRFA)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后的B超、MRI和CT结果分析,探讨不同影像方法对射频热凝肝癌疗效评价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小肝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肝癌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对16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行PRFA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肝癌的直径均≤3cm。PRFA治疗后甲胎蛋白转阴者占93.3%(14/15)。B超,CT复查肿瘤缩小,并有包膜形成。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8%,100%,100%。结论:PRFA是一种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治疗小肝癌的新方法。尤其适于有手术禁忌症,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  相似文献   

5.
54岁男性患者,因“上腹疼痛5月余”入院。3个月前起有睡间心前区剧痛至惊醒,每次持续约5分钟,无向它处放射。服“心宝”后可缓解,平日时有胸闷。术前Ca^2 2.4mmol/L,K^ 4.87mmol/L,ECG:大致正常。拟行胃窦癌根治术。麻醉方法:硬外联合静吸复合全麻。硬外穿刺点T9-10,首剂2%利多卡因7ml分次注入硬膜外腔,以后每隔1小时注入4ml:静注眯唑安定2mg、芬太尼0.15mg、异丙酚130mg、司可林100mg诱导后气管内  相似文献   

6.
肝癌射频热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 ,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射频治疗 (RFA )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热疗方法 ,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 ,现在 RFA对肝癌的治疗已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1 肝癌射频治疗机理RFA是通过一带鞘针 ,在超声、CT的引导下经皮、经腹腔镜、剖腹术中插入肝癌瘤体内 ,通过针尖的单个或多个弹头发出射频波 ,激发组织细胞中离子相互撞击 ,产生 80℃~10 0℃高温 ,从而杀灭肿瘤细胞。 RFA可使肿瘤周围的血管凝固 ,阻断肿瘤血供 ,防止肿瘤转移。局部肿瘤热疗还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 ,抑制残留和原发肿瘤组织的生长 [1 ] 。 RFA作…  相似文献   

7.
8.
盘源性颈椎病是以一系列症状群发病的综合征,症状因个体而异。本院自2009-01-2010-02,对88例盘源性颈椎病患者115个突出间盘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射频热凝消融术进行了治疗,收到了显著疗效,现就其治疗方法技巧及机制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射频热凝靶点治疗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1月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单间隙42例,2个间隙14例共70个椎间盘。结果本组56例随访3~6月,术后6小时评定优良率达78.57%。术后3~6月评定优良率达73.22%。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选择好临床适应证并掌握手术要点,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以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手术。  相似文献   

10.
11.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重点介绍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术中护理。方法对130例肝癌患者的196个肿瘤结节病灶进行RFA治疗过程中的术中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指导和术中配合。结果手术并发症有发热、疼痛、腹腔网膜下渗血和皮肤局部灼伤,无相关消融治疗死亡情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RFA治疗。结论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术前准备、术中护理专业化配合,对提高RFA的整体治疗成功率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集束电极射频热凝治疗肝癌1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射频毁损285个肿瘤(肿瘤直径1.5~9.5 cm、平均5.6 cm),未发生与手术治疗和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12~31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8%、84.3%. 提示肝癌射频治疗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的新技术.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娴熟密切的医护配合、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理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间,采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2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isua l ana log sca le,VA S)及改良M acN ab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和3个月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VA S评分:术前(7.40±0.96)分,术后3 d(4.16±1.40)分,术后3个月(3.12±1.79)分(P〈0.05);术后3个月的整体效果要优于术后3 d(P〈0.05)。结论微创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结合了两者不同的作用机理,治疗效果良好,疗效确切、安全,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C臂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盘源性下腰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臂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5~2008年27例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据Nakai标准对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7例患者总有效率达85.2%。结论C臂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盘源性下腰痛,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中期疗效,并探讨MRI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对诊断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76例患者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53例获得3~4年以上随访,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定位责任椎间盘主要依靠腰椎MRI,显示椎间盘退变或同时伴有高信号区(high intensity zone,HIZ)表现,对显示有退变的椎间盘,在术中进行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反应并进行相关的治疗。随访术后1、2、3、4年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术前和术后评分对比,观察疼痛改善情况,同时对MRI上存在椎间盘退变伴有HIZ的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的阳性率进行统计,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4年时随访到病例53例,术后随访1、2、3、4年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64.9%、59.7%、62.3%、55.8%,中期疼痛症状改善率并没有明显下降。结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中期疗效稳定。退变腰椎间盘MRI上的HIZ表现是术前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重要客观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靶点入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靶点入路选择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共140个椎间盘.椎间盘膨出50个,突出85个,脱出5个.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分别用侧后路(安全三角)或后路(小关节内侧缘)作为穿刺人路到椎间盘靶点,再用射频温控热凝器将温度升到80℃-95℃对靶点加热,且能复制出原症状.根据不同类型突出采用不同温度(80℃-95℃)进行修补、热凝.治疗3~6个周期,每个周期为60秒.结果 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采用不同入路及温度治疗,效果满意.优级及良级共74例,优良率达92.5%.结论 射频热凝靶点术对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的入路能更准确到达靶点,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