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颖  潘国宇 《药学进展》2018,640(8):581-591

药物诱导肝损伤(DILI)是导致药物临床试验失败和撤市的主要原因。在临床试验前,通常采用人源化的肝样细胞筛选模型来评估药物的代谢和预测药物发生DILI的风险。目前,常用的肝细胞模型包括肝癌细胞系、永生化原代肝细胞、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肝细胞和直接转分化肝细胞。但这些细胞模型均不能全面重现体内肝细胞功能。为了使体外肝细胞模型更接近体内肝细胞的状态,肝细胞培养体系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与传统的二维(2D)和三明治培养模型相比,三维(3D)培养模型和微灌流系统能够更好地模拟肝细胞的体内微环境,是目前与体内肝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最为相似的细胞模型。综述肝样细胞模型在药物肝脏代谢和毒性研究中的进展,旨在为药物临床前研究选择合适的肝样细胞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药物的肝外代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羽  柳晓泉  王广基 《药学进展》2004,28(7):289-294
根据国内外在肝外药物代谢酶的种类、分布及生物学作用,药物肝外代谢的主要部位和代谢特点,影响药物肝外代谢的因素等方面的有关报道进行综述。肝外代谢在某些药物的代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药物代谢研究是新药开发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抗菌药物作临床上常用的品种,其体内代谢有一定的特点,从中可看出抗菌药物的发展方向。本文总结了抗菌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部位,代谢酶,代谢和排泄方式及代谢物活性和毒性并给出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5.
药物进入体内后,经有关酶的催化,发生化学变化,称代谢变化。药物转化后水溶性增高,有利于排出体外,多数药物的代谢产物活性或毒性降低,但也有不少药物经代谢转化后活性或毒性增强,在开发或使用药物时应引起注意。酶促代谢不只通过单一途径,每个人酶活力不一,可表现为药物效应的个体差异。适当修饰药物的化学结构,可阻滞加束 代谢转化,从而改变药效的长短。  相似文献   

6.
药物代谢系指药物进入体内后,在机体作用下发生的化学结构转化,即生物转化(Drug Biotransformation).转化在体内酶的作用下进行,能把外源性的物质进行化学处理,从而引起药物的药理活性和毒理活性的改变.近年来,模拟体内代谢过程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迅速发展,通过离体器官、细胞或酶系统进行体外代谢研究[1].中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有效成分或单体也作用于药物代谢酶系统,中药的体外代谢研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代谢产物,推断药物可能的代谢途径及参与代谢的酶,计算体内药物代谢的清除率,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2],更好解释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同时增强临床用药安全,为新药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药物代谢研究与药物设计及结构修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药物代谢研究可以为药物设计及结构修饰提供帮助和指导。阐述药物代谢研究与药物设计及结构修饰的密切联系,介绍药物代谢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在前体药物设计、化合的物结构改造或引入合适基团及硬药和软药开发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合成表阿霉素与Vk3的偶联物(EVk)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 经同位素示踪法和HPLC法观察EVk在动物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同位素示踪法中,肝脏有一过性浓集现像,但未见特异性高药物浓度分布.结合HPLC检测到保留时间1.9、5.1 min处有两个较高的未知吸收峰,推测未知吸收峰应为EVk的肝代谢产物,肝组织较其...  相似文献   

9.
10.
药物代谢及其多态性在药物依赖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取决于体内药物浓度和作刚部位的反应性.因此.药物依赖性的产生可能与药物浓度和作用部位反应性的改变有关。目前有关药物依赖性机理的研究.主要从(1)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和(2)药效动力学的改变二方面进行。本文主要从药代动力学角度介绍有关方面的进展及展望。  相似文献   

11.
In pre-clinical phase of new drug development,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n in vitro model to mimic the metabolism situation of human body. The aim of the in vitro model is to reduce the usage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to make a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drug metabolism in vivo. Microfluidic chip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predictive models. By integrating subcellular fractions, hepatocytes or liver tissue in the microfluidic chips, more predictive in vitro metabolismmodels can be established for drug development. The microfluidic platform offers dynamic and controlled fluids, as well as sophisticated liver tissue assembly to remodel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microenvironment of liver in the human body. This review updates the microfluidic-based liver drug metabolism models since 2011,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models based on different chip vectors (subcellular components, primary hepatocytes, and tissue sections). It serves as a guide for newcomers to this dynamic field.  相似文献   

12.
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肝炎等肝脏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但目前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其原因除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尚不够理想外,没有将药物有效地输送至肝脏的病变部位也是一重要原因。因而开发肝靶向性药物是当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Developments in automation,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and molecular biology are being exploited by drug metabolism scientists in order to provide enhanced in vitro systems for the study of the metabolic disposition of potential drug candidates. Routine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such as metabolic stability and induction and inhibition of drug metabolizing enzymes is now preferred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rug discovery. This, in turn, should provide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governing these processes and allow a greater role for drug metabolism in the design of new drug molecules.  相似文献   

14.
高原环境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使得药动学参数、药物代谢酶及转运体的表达及功能均会发生变化。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治疗药物监测(TDM)作为个体化用药的依据被广泛的关注,高原环境对监测药物有何影响?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监测药物种类、治疗窗以及检测血样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高原低氧环境对临床常用监测药物代谢的影响。为高原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提供参考,更好的保证高原人群合理用药,也为后期课题组开展高原治疗药物监测以及研究药物的遴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Human liver microsomal drug metabolis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洪燕君  高凌波  曾苏 《中国药学》2008,17(3):177-182
生物体是一个复杂的手性系统,其手性特征促使了它们与手性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存在着动力学差异,尤其是代谢行为。因此,在手性药物代谢的研究中,同时测定对映体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发表的众多文献,详细论述了在药物代谢中应用广泛的手性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等。  相似文献   

17.
18.
视网膜疾病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对视功能损伤大。常见的视网膜疾病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目前视网膜疾病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包括抗氧化剂、抗炎剂、视循环调节剂、细胞治疗产品、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等,其中抗VEGF药物发展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传统的给药方式,透皮给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许多促渗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增强皮肤的通透性和药物传导速率。本文报道了促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包括化学促渗剂、脂质体、微乳、前体药、肽类、离子导入、电致孔以及各种方法的联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