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是穴探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新贵 《四川中医》2007,25(1):102-104
通过对阿是穴概念的系统的文献复习,从临床实际角度,对阿是穴的源流、概念、与压痛点的关系、阿是穴的其他临床表现等进行探释,认为阿是穴的概念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其现代概念应概括为:阿是穴是用“阿是之法”所取的一类腧穴,是机体在疾病状况下出现的特定反应点,它只是一种临时性病理反应点,随病消长,其取穴标准以“按痛”或“按之快然”或其他阳性敏感反应点为标准,位置不定,常因病邪深浅、禀赋体质、正邪消长、病情进退而异。“阿是之法”不仅是一种取穴方法,也是针灸临床腧穴切诊的常用诊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阿是穴与“阿是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是无固定部位和具体名称,按压痛点或其他病理反应点确定的针刺穴位。孙思邈在不断继承前人的理论知识、收集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并在反复临床的基础上,首创阿是之名,立阿是之法,其在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作了记载。阿是之法源于《内经》穴法,是精确揣穴之法,确定腧穴的准确位置,提高临床疗效,应该成为临床中准确取穴的普适性方法。阿是穴是典型意义上的疾病反应点,是敏化态腧穴,热敏点属于阿是穴的范畴。在热敏点上施灸容易激发经气感传,实现气至病所。文章对阿是穴和阿是之法的由来、阿是之法是精确揣穴之法、阿是穴是敏化态腧穴等内容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最早提出: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1]这类穴位既没有固定名称,也没有固定位置,后世称天应穴、不定穴。临床上常利用人体阿是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些年来在文献中不时见到“反阿是穴”一词,通过对阿是穴起源、本质以及“反阿是穴”的定义、定位、特性的探讨,我们认为“反阿是穴”的概念及内涵含混不清,反阿是穴应包括在阿是穴之中,在“阿是穴”之外另设“反阿是穴”一词,反而把阿是穴的概念割裂了。  相似文献   

5.
阿是穴、阿是之法与按压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ZH  Zhang ZF  Ding XJ  Zhou CL 《中国针灸》2011,31(4):333-335
回顾对阿是穴命名的认识,讨论阿是之法的含义.在进一步考查<内经>等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腧穴经络按诊对于腧穴定位的一般意义,提出按压反应的概念.认为阿是穴是根据按压反应所确定的一类没有具体名称和既定位置的腧穴,是腧穴经络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腧穴经络动态属性的典型表现;按压反应突出地表现为舒快、疼痛等感觉现象,以及原有症状即时缓解等效应;按压反应是评定阿是穴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阿是穴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是针灸学科中一类特殊的腧穴。早在《内经》时代即记载有该类穴位的性质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痛点。《灵枢·经筋》:“以痛为腧”。临床以痛点为穴进行治疗。2)舒适感。《灵枢·癫狂》:“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俞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临床以可以减缓症状的点为穴进行治疗。3)热感。《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临床以出现特殊热感的点为穴进行治疗。4)一些特殊感觉或现象。《素问·骨空论》:“切之”。但对其解剖定位、分布规律却是语焉不详。至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云:“有…  相似文献   

7.
阿是穴是针灸学科中一类特殊的腧穴.早在<内经>时代即记载有该类穴位的性质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痛点.<灵枢·经筋>:"以痛为腧".临床以痛点为穴进行治疗.2)舒适感.<灵枢·癫狂>:"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俞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临床以可以减缓症状的点为穴进行治疗.3)热感.<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临床以出现特殊热感的点为穴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论阿是穴与阿是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丽芳  田阳春 《中国针灸》2003,23(12):756-756
现代针灸学把针灸穴位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类,关于阿是穴的概念,强调它是传统经穴及经外奇穴之外的压痛点和其它反应点,这和阿是穴最原始的定义并不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9.
梁玲君  李良松 《河南中医》2016,(8):1471-1473
阿是穴是疼痛性疾病病变部位或附近医生触诊的感觉和患者的反应为依据选取的针刺部位,没有固定的部位和穴位名称,依据疾病的不同性质可选取多种治疗方法的腧穴。阿是穴的名称首见于唐代孙思邈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发现大量有关针灸的记载,后代医家也有人认为此时才是阿是穴及阿是之法产生的根源。《黄帝内经》是阿是穴提出的重要理论依据,医家对以痛为腧的认识有助于阿是的提出。孙思邈在不断继承前人的理论知识、收集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并反复临床的基础上,创立了阿是之名,其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进行了记载,可以视作是对阿是的定义。反阿是穴是基于《黄帝内经》的理论原则,建立在现代解剖穴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反阿是穴的提出反倒可以提醒医家重新审视阿是穴丰富的内涵,突出了痛丰富的引申意,反阿是穴的提出恰恰可以弥补医家对于以痛为腧理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阿是穴又名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以及敏感点等。凡无固定部位和名称,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作针灸和按摩治疗位的,叫做阿是穴。它和经穴、经外奇穴一样,都是临床上的一种俞穴。阿是穴取得准确、适用恰当,对一些病症确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反阿是穴及其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灸、推拿等临床上治疗痛症时取穴 ,常用阿是穴。阿字 ,据《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 ,是痛的意思。因按压痛处 ,病人常会呼痛 ,发出“啊”的一声 ,故名“阿是”。阿是穴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与后人所称“天应穴”同义。治痛取阿是穴之理论依据乃来自于《灵枢·经筋》篇中的“以痛为输”。现代的局部封闭疗法、小针刀疗法等便是以阿是穴为主的治疗方法。阿是穴强调的是寻得痛点 ,而“反阿是穴”与此相反 ,即寻找一点 ,按压之如果疼痛会立即消失或明显减轻 ,即是该穴。大多数反阿是穴与阿是穴处在同一肌肉或相邻肌肉上。一般而言 ,…  相似文献   

12.
邴守兰 《河南中医》2012,32(6):687-688
孙思邈在其著作中反复强调医家临证须“知针知药”,这一思想融贯于各篇具体病证的论冶当中,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善于用意者不拘于一法一方,针、灸、药并重亦非机械的合用,须权衡诸法之长,取长补短,方能达到整合运用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3.
阿是穴的源流,实质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春雷 《陕西中医》1991,12(9):422-423
阿是穴是最原始的针灸取穴法则,在砭刺时代曾居主导地位。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针灸治疗中除按经络腧穴脏腑相关规律取穴施治外,尚有另一些反映脏腑体表在特定病理条件下的特殊规律的活动性治疗位点可供选择。阿是穴就是这样一些特定病理条件下的体表压痛反应点,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均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膈姜温针灸阿是穴治疗足跟痛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应用膈姜温针灸阿是穴治疗多种证型的足跟痛20例,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20例患者中,女9例,男11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7年;单纯症状性足跟痛11例,跟骨骨刺者3例,跟骨滑囊炎者2例,跟骨骨折2例,软组织挫伤2例;单侧痛者14例,双侧痛者6例。2治疗方法 取阿是穴(即患者行走时最痛点),用1.5寸毫针迅速刺入,得气后,切厚约0.6厘米的鲜姜1块,中间用针穿刺数也,再用火柴棒于中心处穿一较大孔,使姜块穿过毫针,贴于皮肤上。将艾绒捏成大文柱置于姜…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提高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笔者自1990年2月~1997年12月,以阿是穴温针灸为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12例,并设针刺组4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均来自门诊病人,温针灸组共112例,其中男47例,女65例,年龄...  相似文献   

17.
阿是穴在今天的针灸理论中是三大腧穴分类之一,但溯其始源,仅为《备急千金要方》收录的诸多民间效法之一。这一理论僭越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近现代针灸理论的革新时期,具体包括界定、性质、地位三方面变化。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发现,其理论的偏倾是以内涵的误会、技法的扭曲、语义的误释、地位的提升渐次发生,且多为日本对针灸理论的改造而致。而这种变化引起了对阿是穴本质的蒙蔽、局限了阿是穴内涵、模糊了穴的概念等问题。提出应重识概念本义与理论建构的必要性,结合理论研究相关成果,及时对针灸知识体系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18.
滞针法加温针灸阿是穴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青 《光明中医》2006,21(8):33-34
目的:观察滞针法加温针灸阿是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6例以阿是穴为主穴,采用滞针手法并加以温针灸,以循经远端取穴为配穴;对照组70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1%、74.29%,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滞针法加温针灸阿是穴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阿是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7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针刺乳房四周最痛酸阿是穴,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经期除外;选择同期仅用常规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乳腺增生肿物大小、乳房疼痛程度为观察指标从而评判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阿是穴对于治疗乳腺增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