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胃癌患者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了115例胃癌与112例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Hp感染,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上述人群中细胞周期蛋白 D1基因第870位核苷酸A/G(A870G)多态性.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中,胃癌组细胞周期蛋白D1 基因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71.0%,而对照组为45.9%.将A等位基因视为暴露因素,其使个体患胃癌的相对风险度(OR)为2.89,95%可信区间(CI)为1.80~4.62.结论 有Hp感染的胃癌患者中,细胞周期蛋白 D1基因中AA基因型为高危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APCI1307K基因多态性携带者发生结肠直肠癌的可能性中度升高,但是否应对这组高危人群进行内镜监测尚待进一步研究确定该研究通过对一组结肠直肠癌标本的检测,比较了结肠直肠息肉和腺瘤在APCI1307K基因多态性携带者与非携带者中的患病率方法:在一项基于大样本人群的病例对照(M ECC)研究中,筛选了以色列北部1998—2002年间诊断为结肠直肠癌的900例连续患者。以APC I1307K基因多态性的状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层,根据病理标本评估腺瘤样息肉的患病率。结果:900例结肠直肠癌患者中有78例(约占8.7%)检测到了APC I1307K基因突变。该突…  相似文献   

3.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73基因的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血液标本分为3组,包括结直肠腺癌组、结肠腺瘤组、结肠未见明显异常组,各60例.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血液标本p73基因多态性.组织标本分3组,分别取自结直肠腺癌病灶处、结肠腺瘤病灶处、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相应远离癌灶的正常黏膜组织,各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7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p73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腺癌、腺瘤的发生有相关性,且AT/AT基因型的人群易患结肠肿瘤.(2)p73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结论p73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相关性,且AT/AT基因型的人群易患结肠肿瘤.P73蛋白表达的增加或上调与结直肠癌相关.  相似文献   

4.
细胞周期在细胞生命中是一个重要部分。肿瘤的发生发展受细胞周期调控影响。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属于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细胞周期G1/S期中起着重要作用,编码CCND1的基因异常表达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影响肿瘤细胞的易感性。关于CCN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被受到广泛关注,但其研究结果目前存在分歧。故本文就两者间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5月~2016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5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招募350例笔者医院门诊处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后抽提基因组DNA,选择29个VD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基因分型,并测量血浆维生素D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结直肠癌的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 rs2254210、rs1540339、rs2107301、rs11168267、rs11574113、rs731236、rs3847987和rs11574143等8个VDR的SNP与结肠直肠癌的风险相关(P<0.05)。在血浆维生素D浓度较高的人中rs11574113、rs3847987和rs11574143这3个SNP位点与结肠直肠癌的风险相关性更显著。rs7968585位点不同血浆维生素D水平下各位点的基因型患者的比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相关性,开展维生素D基因多态性检测对于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并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同时探讨Cyclin D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联合作用对胃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15例胃癌与112例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Cyclin D1基因第870位核苷酸A/G(A870G)多态性,应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人群中Hp感染率。结果:胃癌组Cyclin D1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AG及GG基因型携带者之和相比,AA基因型携带者患胃癌的相对风险度(OR)为2.60,95%可信区间(CI)为1.47-4.58。Hp阳性胃癌组Cyclin D1基因型频率与Hp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与AG及GG基因型携带者之和相比,携带AA基因型的Hp阳性者患胃癌的OR为3.82,95%CI为1.92-7.61。结论: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携带Cyclin D1 AA基因型个体患胃癌的危险性增高。Hp感染和Cyclin D1基因多态性有协同促进胃癌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基因第4外显子87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107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新发卵巢癌患者,同时按年龄相匹配选取114例正常对照者,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病例与对照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卵巢癌发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分层分析年龄、初潮年龄、初次生育年龄、产次、流产数及是否绝经对罹患卵巢癌风险的影响。结果:病例与对照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未发现CCND1G870A多态性与卵巢癌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CCND1G870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卵巢癌的发生未见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外显子4(870 A/G)多态性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RFLP的方法,分析了40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者的cyclin D1基因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携带GG基因型患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相对风险度增加3.06倍(OR=3.06,95%CI=1.033~9.043,P=0.041);按年龄分层,>45岁携带cyclin D1 GG基因型的患者相对风险度增加5.00倍(OR=5.00,95%CI=1.166~21.413,P=0.022)。结论: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Cyclin D1基因DNA序列的多态性及其相关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取55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抽提病变组织中的基因组DNA,另取24例非癌症切除的正常组织作为正常对照。通过PCR扩增Cyclin D1的4号外显子的基因组DNA片段,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统计Cyclin D1第242号密码子多态性的分布比例。以Western Blot方法,在蛋白质水平检测相应组织中Cyclin D1,Cdk6和pRb的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水平。将检测结果以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对比各组不同的Cyclin D1基因型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55例大肠癌中,有12例(21.8%)的基因型显示为GG;有24例(43.6%)的基因型显示为AG;有19例(34.5%)的基因型显示为AA。当其基因型为AA和AG时,Cyclin D1表达水平和pRb磷酸化水平要显著高于基因型为GG的标本(P<0.01)。一般GG型的肿瘤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和pRb磷酸化水平与正常组织无显著性差异;而AA和AG型的肿瘤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则分别可以达到正常组织的(4.87±2.38)倍和(3.43±1.74)倍。病理学检测显示多数AA和AG型大肠癌的肿瘤分级也显著高于GG型的标本(P<0.05);但肿瘤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中Cyclin D1基因第242号密码子具有多态性。Cyclin D1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pRb的磷酸化水平,与大肠癌病理分级以及预后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ASGRF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以及下调结肠癌细胞株RASGRF1表达,检测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结直肠癌组织、35例癌旁正常结肠组织、35例结直肠腺瘤组织RASGRF1表达水平,并分析RASGRF1表达与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RNAi技术下调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中RASGRF1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RASGRF1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结直肠腺瘤组织;RASGRF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病人性别(P=0.021)、组织分型(P=0.009)、有无远处转移(P=0.019)及Dukes分期(P=0.001)相关。女性病人RASGRF1表达水平高于男性病人;RASGRF1在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腺癌;伴有远处转移者高于无远处转移;Dukes C、D期高于Dukes A、B期;与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分化不相关(P>0.05)。下调HCT116细胞中RASGRF1表达可抑制其增殖、迁移及影响细胞周期。【结论】RASGRF1可能作为促癌因子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研究有望将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分子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中Cyclin D1基因DNA序列的多态性及其相关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抽提55例肾透明细胞癌标本和24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的基因组DNA,PCR扩增Cy-clin D1的4号外显子的基因组DNA片段,并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统计Cyclin D1第242号密码子多态性的分布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D1基因多态性对Cyclin D1、Cdk6和pRb的表达水平以及对pR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55例癌组织中,12例(21.8%)的基因型显示为GG;24例(43.6%)的基因型显示为AG;19例(34.5%)的基因型显示为AA。基因型为AA和AG的肾癌组织,其Cyclin D1表达水平和pRb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基因型为GG的肾癌组织(P<0.01)。GG型肾癌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和pRb磷酸化水平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A和AG型肾癌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分别达到正常组织的(4.87±2.38)倍和(3.43±1.74)倍。多数AA和AG型肾癌的分级显著高于GG型肾癌的分级(P<0.05),但肾癌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透明细胞癌中,Cyclin D1基因第242号密码子具有多态性,且Cyclin D1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pRb的磷酸化水平,与肾癌病理分级和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背景:尽管近来动物实验研究已表明SM A D4/DPC4基因的改变对终末期肠道肿瘤发生起重要作用,但SM A D4/D PC4基因改变在人类原发性结肠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因此,作者试图阐明SM A D4/D PC4基因在结肠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0例散发的多倍体结肠直肠癌D NA(用来评估肿瘤进展模型以及在双倍体和单倍体细胞肿瘤的并发症)的分析,研究单倍体和双倍体在SM A D4/DPC4等位基因中的不平衡(A I)和基因突变方面的差异。分离结肠直肠隐窝并应用DN A细胞分类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分析。另外,通过对启动子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G蛋白信号调制因子3基因(SGSM3)4碱基插入/缺失多态rs56228771与中国汉族人群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339例汉族结直肠癌患者和319名健康人(对照组)的SGSM3 rs5622877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以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状况进行校正后计算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结直肠癌组SGSM3基因型(I/I、I/D、D/D)分布频率分别为2.36%、24.78%和72.86%,对照组分别为4.08%、33.86%和62.07%,2组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SGSM3 I/I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D/D基因型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OR=0.49;95%CI 0.20~1.21;P0.05)。等位基因分析表明,携带SGSM3I基因的个体较携带D基因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OR=0.65;95%CI 0.49~0.87;P0.01)。结论:SGSM3rs5622877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DEC1基因表达水平在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取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分别将质粒pc DNA3.1(-)/DEC1(研究组)和pc DNA3.1(-)(对照组)转染至该细胞并获得重组细胞。Western blot技术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DEC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采用Transwell实验、平板集落实验以及CCK-8实验对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细胞DEC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cyclin D1、MMP9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EC1表达水平可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抑制cyclin D1和MMP9表达可能为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3)的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选择研究组64例、健康对照组100例;每例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ACE基因的I/D多态性,采用病例一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凼频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CE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两组间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PH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双相障碍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素Dl(cyclin D1 gene,CCNDl)G870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南方地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346例中国南方地区白血病儿童患者和520例健康对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病例和对照中CCNDl G870A分布频率无差异?在对白血病免疫分型及危险度分层分析中,该基因分布频率亦无明显的差异?结论:CCNDl G870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病风险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DPC4/SMAD4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D18S46、D18S363、D18S474、D18S535和D18S877共5个跨DPC4基因区域的微卫星位点,采用微卫星分析方法,对2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进行了分析.结果至少1个位点呈多态性的病例为l00%,DPC4/SMAD4基因LOH发生率为60%.结论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是中国人散发性结直肠癌中DPC4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组织病理学未认定的早期肢端原位黑色素瘤皮损。设计:一项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学发现的回顾性调查研究。机构:大学皮肤科。患者:33例患有肢端掌跖黑色素细胞性皮损的患者,临床拟诊为早期黑色素瘤。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增生的黑色素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的扩增(近期发现的肢端黑色素瘤的特征性基因失常)。结果:33例皮损中有17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原位黑色素瘤(8例)或良性黑色素细胞痣(9例)。8例原位黑色素瘤中2例(25%)观察到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扩增,9例黑色素细胞痣中未发现基因扩增。其余1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类自然抵抗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NRAMP1)基因D543N多态性与汉族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汉族脊柱结核患者54例,正常对照6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NRAMP1基因D543N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基因型对样本分组,经统计学处理,研究D543N多态性与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在脊柱结核病患者中G/G基因型有32例(59.3%),G/A基因型有21例(38.9%),A/A基因型有1例(1.8%);健康对照组的G/G基因型为48例(80.0%),G/A基因型为11例(18.3%),A/A基因型有1例(1.7%)。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杂合子(G/A)等位基因在脊柱结核患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NRAMP1基因D543N多态性可能是脊柱结核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癌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观察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HCT-116、LoVo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HCT-116细胞周期分布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HCT-116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2、CyclinB1、CDK1、P21、P27及Notch1/Hes1信号途径相关蛋白Notch1、Hes1的表达。【结果】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明显改变HCT-116细胞形态,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影响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Notch1/Hes1信号通路。【结论】消癌解毒方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结直肠癌细胞周期,抑制Notch1/Hes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