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腹茧症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探讨提高有效诊治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术中诊断腹茧症16例[男11、女5例;平均年龄39岁(19~73岁)]。术前诊断急性肠梗阻10例;急性阑尾炎3例;乙状结肠癌并梗阻、腹部闭合伤并肠穿孔、右侧隐睾恶变各1例。15例腹部CT检查至少1次(增强6例,肠系膜血管重建5例);消化道钡餐检查4例。随访3~8年。结果 16例既往均无腹腔感染或手术史,13例有慢性腹痛史。12例肠梗阻时CT检查中11例见"肠禁锢"征:小肠蛇形蜿蜒或呈"菜花征";非梗阻状态CT检查5例未见该征象。肠系膜上动脉重建均见系膜血管束样纠集;钡餐检查均见肠管聚集舒展受限。16例(弥漫型13例,局限型3例)中11例行全部粘连小肠松解(弥漫型10例,局限型1例),2例同时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后粘连松解者平均恢复时间14天(7~30天);小肠漏1例保守治疗治愈;肠切除者1例1年后症状复发伴慢性肠瘘;余未出现肠梗阻。5仅治疗原发病的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情况同术前。结论腹茧症"肠禁锢"病理特征决定临床和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和影像特点是鉴别诊断的关键;解除"肠禁锢"是手术解除梗阻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粪石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3例粪石性肠梗阻的CT表现。结果①肠梗阻征象13例(占13/13),病变部位:空肠梗阻2例(占2/13),回肠下段梗阻8例(占8/13),乙状结肠梗阻3例(占3/13)。②粪球征(即蜂窝状气泡征)13例(占13/13),单发者6例(占6/13),多发者7例(占7/13),长径3~10cm,平均5.5cm。③双环征2例(占2/13)。④肠系膜血管漩涡征1例(占1/13)。⑤腹膜炎征象1例(占1/13)。结论粪球征为粪石性肠梗阻特征性表现,CT扫描是术前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粪石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3例粪石性肠梗阻的CT表现。结果①肠梗阻征象13例(占13/13),病变部位:空肠梗阻2例(占2/13),回肠下段梗阻8例(占8/13),乙状结肠梗阻3例(占3/13)。②粪球征(即蜂窝状气泡征)13例(占13/13),单发者6例(占6/13),多发者7例(占7/13),长径3~10cm,平均5.5cm。③双环征2例(占2/13)。④肠系膜血管漩涡征1例(占1/13)。⑤腹膜炎征象1例(占1/13)。结论粪球征为粪石性肠梗阻特征性表现,CT扫描是术前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对机械性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机械性小肠梗阻病人的腹平片和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中手术证实18例,绞窄性小肠梗阻6例,完全性小肠梗阻12例;3例为高位,其余为低位;18例中11例为肠粘连和腹内粘连带,3例为肿瘤,3例为肠扭转,1例为肠套叠.结论:CT在肠梗阻中有重要价值,对于早期发现肠绞窄,鉴别肠梗阻的程度,明确梗阻病因和梗阻部位,较腹平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40例MSCT诊断为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检查资料.结果 40例MSCT诊断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中,完全性肠梗阻17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9例为结肠癌性肠梗阻,1例证实为肠多发息肉所致套叠性肠梗阻,梗阻原因定性准确率为97.5%(39/40),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梗阻部位:升结肠14例,横结肠4例,结肠脾曲2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12例,横结肠与升结肠复合病变1例,结肠及小肠多发病变1例,MSCT对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结论 MSCT对结肠癌性肠梗阻在确定梗阻存在、梗阻部位、梗阻原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诊治中,对肠绞窄、肠扭转等并发症很难做出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依靠临床症状、体征、腹平片或其他检查做出诊断,往往为时已晚,因此许多作者主张早期手术,以降低病死率[1]。近年,随着CT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对小肠梗阻的部位、原因能做出诊断并能发现早期肠绞窄和肠粘连所致肠扭转[2]。本文通过对我院粘连性小肠梗阻病例的分析,探讨CT在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自2002年5月~2004年3月,我院共收治105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其中54例病人行CT检查,男30例,女24例,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慢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2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慢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CT检查结果与病理确诊结果行对比分析,进而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慢性肠梗阻的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慢性肠梗阻72例,梗阻部位位于小肠41例,位于结肠31例;各类肠梗阻中,以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多层螺旋CT诊断机械性肠梗阻65例,61例由病理明确诊断,符合率为93.8%;诊断麻痹性肠梗阻5例(腹膜炎3例,腹膜后血肿2例),血运性肠梗阻2例(均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均与病理结果完全符合。机械性肠梗阻误诊4例,相比其他类型梗阻,其病因诊断准确率较低。结论多层螺旋CT可对梗阻进行明确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临床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8.
俞萍  余韵 《医疗装备》2022,(24):29-30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小儿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8月医院收治的40例小儿急性肠梗阻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于术前接受CT检查,分析CT诊断小儿急性肠梗阻的准确度,比较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经手术探查显示,40例患儿中,有24例单纯性肠梗阻,16例绞窄性肠梗阻;梗阻部位为小肠29例,结肠11例;经CT检查显示,有23例单纯性肠梗阻,15例绞窄性肠梗阻;经一致性检验,CT诊断肠梗阻类型的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强(Kappa=0.901,P<0.001);经CT检查显示,梗阻部位为小肠28例,结肠10例;经一致性检验,CT诊断肠梗阻部位的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强(Kappa=0.882,P<0.001)。结论 CT检查在小儿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对梗阻类型及梗阻部位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小肠梗阻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检查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疑诊小肠梗阻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口服76%泛影脯胺100ml行小肠造影检查。结果小肠造影检查提示不全肠梗阻16例,肠梗阻5例。CT显示小肠梗阻15例,肠腔积气积液11例。结论口服泛影脯胺造影检查对临床难以确诊的肠梗阻患者能提供影像依据,尤其对诊断不全性肠梗阻具有优越性,CT对诊断不全性小肠梗阻的困难,对发现小肠梗阻病因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小肠梗阻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检查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疑诊小肠梗阻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口服76%泛影脯胺100ml行小肠造影检查。结果小肠造影检查提示不全肠梗阻16例,肠梗阻5例。CT显示小肠梗阻15例,肠腔积气积液11例。结论口服泛影脯胺造影检查对临床难以确诊的肠梗阻患者能提供影像依据,尤其对诊断不全性肠梗阻具有优越性,CT对诊断不全性小肠梗阻的困难.对发现小肠梗阻病因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郗杰  赵建成  谭家明  王乾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62-1663
目的总结老年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老年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1例行一期肠切除吻合25例,行姑息性结肠造口2例,另4例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去污后行一期手术。术后切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老年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治疗中,选择性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结肠减压,灌洗去污是对一期肠切除吻合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2.
湛江市117例老年性白内障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老年性白内障的致病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湛江市50~80岁的老年人群中随机抽取117例确诊的白内障患者,同时选择212例确诊的非白内障患者作对照,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日晒、用眼疲劳、遗传因素、眼部疾病、慢性腹泻和糖尿病是危险因素,服用阿司匹林、食用蔬菜水果是保护因素。[结论]老年性白内障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白内障的防治工作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袁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1037-1038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保守治疗16例,介入治疗16例,手术治疗者8例。[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治愈37例(92.50%),显效3例(7.50%),总有效率100.00%。腹痛缓解时间最短1d,最长10d,平均(3.2±1.5)d;大便恢复正常时间最短1d,最长13d,平均(4.4±1.3)d;住院时间最短7d,最长25d,平均(12.6±3.5)d。[结论]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确诊困难较大,借助超声、CT、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明确诊断后根据病情的需要分别给予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低剂量盆腔放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患者宫颈癌根治患者,术后用常规盆腔预防性放射治疗剂量治疗(40~50 Gy,20~25次,4~5 w),其中44 Gy为低剂量组(A组,78例),≥44Gy为常规剂量组(B组,13例)。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低剂量组5年生存率为92.2%,常规剂量组为84.6%,两组类似。放射性肠炎:低剂量组0级33例、1级35例、2级10例;常规剂量组为0级0例、1级7例、2级6例,低剂量组发生较少。白细胞计数、下肢淋巴水肿、放射性膀胱炎、肠穿孔和肠梗阻的发生率类似。[结论]宫颈癌术后盆腔预防性放射治疗剂量40~44 Gy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比较增强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SSFSE序列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探寻对肠梗阻诊断更加有效的影像学手段。方法:回顾68例有肠梗阻症状的患者的增强CT扫描与MRI的SSFSE序列图像,评价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肠梗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68例患者中有56例最终临床诊断为肠梗阻,其中小肠梗阻为35例,结肠梗阻为21例。导致梗阻的原因中,纤维粘连占25例,原发或转移肿瘤占26例,炎性肠病占5例。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3.3%;采用SSFSE序列的MRI诊断,其灵敏度为94.6%,特异度为100%;两种技术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2.637,P=1.000)。结论:多层螺旋CT和MRI的SSFSE序列对肠梗阻诊断均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但MRI相对于CT而言具有无辐射、无需造影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云南傣族生活习惯对饮水砷健康危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傣族人喝生水、吃生菜、生肉对砷健康危害保护作用的原理,为地砷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将高砷饮水健康危害影响的多因素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研究中发现的2个保护因素:喝生水、吃生菜做实验室定量检测分析。结果经加热后,水、蔬菜、肉中的砷含量增加,并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砷含量也在增加,用砷含量高的水煮沸后的蔬菜、肉,砷含量增加的速度更快。结论傣族喝生水、吃生菜、生肉的生活习惯,对砷的机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因为生水、生菜、生肉中的砷含量低,从而减少了砷的摄入量。因此,在其他高砷地区,如不能及时改水,采取减少加热时间,提倡急火快炒的烹调方法,可能是一条经济实惠的地砷病防治措施;我国现行的水砷标准被修订为0.01 mg/L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黄国贤  何伦发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084-2085
目的查明某医院接诊28名以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和头痛为主要症状患者发生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预防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使用广东省CDC统一制定的《个案现场调查表》对进餐人员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采集有关的样品开展致病菌、有机磷农药定性和毒素检测等实验室检验。结果某厂集体食堂和该食堂2009年2月20日的午餐分别是引起该起食物中毒的进餐场所和餐次;炒东北面豆是所有患者唯一共同进食食物,进食此食物的罹患率最高(42.4%),与进食其他食物的罹患率(10.5%~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炒东北面豆皂甙检验阳性。结论确认此次食物中毒由进食东北面豆引起,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集体食堂从业人员预防食物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其中37例经严格系统保守支持治疗后治愈,1例因手术指征掌握不准确错误实施了剖腹探查术,手术后继续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准确掌握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准确诊断,系统化保守治疗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的唯一有效措施,手术治疗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