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氧疗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物高压大鼠肺动脉压,肺血管重构及血浆内皮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4组:正常对照组(NC),慢性低氧4w后伴高二氧化碳2w组(HH),HH后吸空气3w组(HC)与HH后氧疗3w组(HO)。观察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空间隔重量比(RV/LV+S),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及肺细小动脉显微结构变化。结果:(1)mPAP,RV/V S及血浆ET-1浓度:HO组比HC组明显降低(P<0.01)。(2)mPAP与血浆ET-1呈良好的相关性。(3)光镜下HH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明显狭窄,HO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明显减轻,中膜平滑肌层变薄,管壁较均匀一致。结论:长期氧疗可明显降低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ET-1的浓度及肺动脉压,减轻肺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揭示血管新型收缩肽--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 UⅡ)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的病理生理作用,探讨低氧对肺组织各种细胞成分UⅡ基因表达、合成和释放的影响.方法 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观察UⅡ在不同低氧时间点大鼠肺组织各种细胞中的分布及变化.结果 UⅡ在肺组织多种细胞中广泛分布.低氧后,UⅡ在肺组织各种细胞中表达增强.低氧10 d和20 d最明显.结论 低氧可以促使肺组织中多种细胞合成、分泌UⅡ.低氧也促进肺组织UⅡ的释放.UⅡ参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及其受体UT在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的表达.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和低氧高二氧化碳4周(HH)组,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游离壁(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重量比;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UⅡ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心肌小动脉UⅡ蛋白的表达;组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心肌小动脉UⅡmRNA和UⅡ受体(UT)mRNA的表达.结果 (1)HH组mPAP和RV/LV+S比正常对照组分别高52.0%与25.4%(P均<0.01).(2)HH组血浆U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增高(P>0.05).(3)免疫组化显示HH组心肌细胞UⅡ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心肌小动脉UⅡ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4)组织原位杂交可见HH组的心肌细胞UⅡmRNA表达阳性率和心肌小动脉UⅡmRNA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5)组织原位杂交可见HH组的心肌细胞UT mRNA表达阳性率和心肌小动脉UT mRNA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结论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大鼠肺动脉高压及右室肥大形成过程中,心肌小动脉和心肌细胞的UⅡ及其受体UT的表达均呈现明显上调,提示UⅡ可能有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导致右心室重构的作用.推测UⅡ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室肥大的形成机制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参与实验全过程的Wistar大鼠共12只(6个对子)。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以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血浆NO含量,并对大鼠肺组织标本进行显微结构观测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2.75±0.30)kPavs(2.06±0.14)kPa,P<0.05],其血浆NO间接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5±1.2)μmol·L-1vs(4.8±0.4)μmol·L-1,P<0.05]。光镜下,低氧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RMT)和相对中膜面积(RMA)明显增加[肺中等肌型动脉RMT:(9.94±0.30)%vs(7.70±0.41)%;肺中等肌型动脉RMA:(18.87±0.54)%vs(14.76±0.75)%;肺小肌型动脉RMT:(15.15±0.21)%vs(10.12±0.60)%;肺小肌型动脉RMA:[(27.99±0.88)%vs(19.23±1.05)%,P均<0.01]。电镜下,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厚、肿胀,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5.
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Ⅱ ,UⅡ )最早从鱼脊髓尾部下垂体中分离出 ,1998年首次在人体克隆出 ,是新发现的强血管活性肽 ,其缩血管作用对主动脉、肺动脉比内皮素 1(ET 1)分别强 10倍与 4倍。UⅡ的特异性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GPR14 ,该受体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组织 ,专家推测UⅡ是调节循环系统稳定的重要因子 ,但其生理和病理意义还远不清楚 ,UⅡ正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 ,我们在不同时间 (1周、2周及 4周 )的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的大鼠模型上 ,观察了血浆UⅡ含量、右心室肌浆膜和…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 型胶原的变化及其与肺动脉压的关系 ,分别用右心导管法检测肺动脉压力和肺循环阻力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以链亲合素过氧化物酶法观察低氧大鼠肺动脉、支气管和肺间质 型胶原的分布变化 ,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肺小动脉的形态改变和胶原组化染色灰度扫描。结果 :低氧大鼠肺动脉压明显升高 ,肺小动脉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 ,反映管壁增厚的两个指标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 (35 .83±3.5 5 )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 (5 9.6 8± 4.90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 6 .35± 2 .6 4和 2 6 .83± 3.40 (P<0 .0 1 )。 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强 ,主要分布在肺动脉的外膜 ,经灰度扫描肺动脉壁的阳性程度 (2 .5 5± 0 .34 )明显高于对照组 (1 .2 4± 0 .2 1 ,P<0 .0 1 ) ,且与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 (35 .83± 3.5 5 )及平均肺动脉压 (3.95±0 .43k Pa)呈直线正相关 (r=0 .85 ,P<0 .0 1 ;r=0 .6 3,P<0 .0 5 ) ,说明肺动脉 型胶原增多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的影响 .[方法 ]将 2 1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7只 .对照组 :室内空气正常饲养 ;低氧组 :在常压低氧舱内 (氧浓度 10 0 %± 0 5 %)缺氧 ,每日 8h ,连续 30d ;治疗组 :缺氧条件同低氧组 ,自缺氧第 1日起每天给大鼠腹腔内注射 12g·kg-1黄芪注射液 .每天往对照组与低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的生理盐水量和治疗组相同 .于低氧 30d分别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颈动脉平均压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的含量 .[结果 ]低氧组肺动脉平均压、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组与低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组较低氧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3组颈动脉平均压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慢性低氧导致肺动脉平均压上升、肺组织中氧自由基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 ,黄芪注射液可调节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氧自由基含量 ,对肺动脉高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相似文献   

9.
观察心外左向右分流(LRS)、低压性缺氧(HH)及分流附加低压性缺氧(SHH)所致肺动脉高压(PH)大鼠血浆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Ⅰ(AⅠ)、血管紧张素Ⅱ(AⅡ)浓度及AⅠ转变为AⅡ的比率和精氨酸加压素(AVP)的改变。结果LRS组及SHH大鼠RA呈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H组无改变。LRS组A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Ⅰ及AⅡ/AⅠ亦呈升高趋势,但未达显著差异(P>0.05);而HH及SHH组较LRS组降低,尤以HH组为著。LRS大鼠AVP显著升高(P<0.05);其他组也呈升高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本文对体液因素在PH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CHPH)是慢性肺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逆转肺血管结构重塑和降低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一直是呼吸领域的研究热点。硝酸甘油作为一种血管扩张剂。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1996年成雾状的硝酸甘油开始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成雾状的硝酸甘油(Neb-NTG)的药理作用日益受到呼吸界关注,它具有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本文介绍Neb-NTG的药理作用及优点,并对其特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低氧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尾加压素Ⅱ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实验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 ,UⅡ )的动态变化 ,探讨低氧对UⅡ合成分泌的影响及UⅡ与肺动脉压力 (mPAP)、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段分为对照组和低氧 10、2 0、3 0d组 ,制备常压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右心导管法测量mPAP和右心室收缩上升最大速率 (RVdp/dtmax) ,常规测PaO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和BALF中UⅡ含量。结果 低氧组实验大鼠mPAP和RVdp/dtmax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aO2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浆及BALF中U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 0d时达高峰 (P <0 0 1) ,3 0d时呈下降趋势 ,但仍高于对照组 ;血浆UⅡ含量与mPAP呈正相关 (r=0 614 ,P <0 0 1) ,与PaO2 呈负相关 (r =-0 62 0 ,P <0 0 1) ;BALFUⅡ含量明显高于血浆UⅡ含量 (P <0 0 1) ,二者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r=0 82 0 ,P <0 0 1)。结论 低氧可刺激大鼠UⅡ合成和分泌增多 ,UⅡ可能不仅是局部激素 ,也可能是全身激素 ,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发挥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验性红细胞增多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其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C)、单纯低氧组(H)、低氧+不同剂量的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EPO)组.除对照组外各低氧组大鼠共缺氧21 d,每日8 h.rEPO组每周腹部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rEPO (300 U/kg、600 U/kg、900 U/kg、1200 U/kg)3次.取血样测定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EPO浓度、全血/血浆黏度;颈外静脉插管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动物处死后计算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评价右室肥厚程度;光镜观察肺小动脉管壁厚度百分比、肺非肌性小动脉肌化程度.结果 ①随着rEPO注射剂量的增加,血浆EPO浓度相应的增加,同时RBC、Hb、Hct、全血及血浆黏度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②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与Hct均呈正相关,mPAP与高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呈直线相关;③随着rEPO剂量的增加,反映肺动脉高压程度的mPAP逐渐增高,但是肺血管重构及右室肥厚程度反而有所缓解.结论 外源性EPO诱导的红细胞增多通过增高全血黏度使肺血管的血流阻力增加,从而促使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但却减轻了右室肥厚及肺血管重构程度,后者可能系机体对缺氧的一种代偿机制.尽管如此,EPO和/或红细胞增多的净结果仍然是使肺动脉高压加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mitoKATPCO)尼可地尔(nicorandil)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低氧组(H组)?低氧+尼可地尔组(N组)与低氧+尼可地尔+5-羟基葵酸盐组(HD组),后3组置于常压低氧仓内,每周6 d,每天8 h,持续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肥厚指数RV/(V+S),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血管壁的病理变化并检测增殖相关抗原(PCNA)?结果:慢性缺氧可诱导大鼠mPAP及RV/(LV+S)升高,大鼠肺小血管增厚重构,PCNA表达增加,尼可地尔可显著抑制上述变化,且该效应可被线粒体KATP(mitoKATP)通道特异性阻断剂5-羟基葵酸盐阻断?结论:尼可地尔通过开放mitoKATP通道降低肺动脉压,拮抗右心肥厚,并抑制肺血管增殖重构,治疗低氧性肺高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肺心康合剂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肺心康组(治疗组)与硝苯地平组(对照组),记录治疗前后相关症状、体征,检测治疗前后肺动脉压、体循环平均压、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降低肺动脉压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凝血因子Ⅰ与血细胞比容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85.7%,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肺心康合剂可有效改善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症状,降低肺动脉压,对体循环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内皮素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内的分布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时大鼠肺内内皮素的分布和变化,以及其与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确定ET-1在肺内的分布,用族免法测定ET-1逍度。结果;ET-1阳性反应部位主要位于内皮细胞,而在内皮与平滑肌连接处浓度更高。缺氧2小时,ET-1浓度无明显变化,缺氧24后,ET-1水平呈升高趋势,并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天龙咳喘灵胶囊(TLC)对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低氧 TLC组,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体循环平均压(mSAP)和右室肥厚指数(RVHI);计算动脉中膜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MT%)、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和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LA%);检测动脉血中是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肺组织切片HE和弹力纤维染色可见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和肺泡隔增厚等改变,TLC干预后可显著减轻低氧所致的肺组织病理改变;低氧组mPAP、RVHI、 MT%和W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而低氧 TLC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组LA%与正常对照组和低氧 TLC组相比显著减小(P<0.01).3组mS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低氧使大鼠动脉血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降低(P<0.01),而低氧 TLC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C可抑制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NOS活性、增加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参与实验全过程的SD大鼠共24只。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 ,以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左、右心室血浆中ADM的含量 ,并应用真彩色细胞图文分析系统对大鼠肺动脉进行显微观察。结果低氧处理大鼠后 ,肺动脉压随低氧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 (P<0 01)。右心室血浆ADM含量随低氧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 ,缺氧7d、14d、21d组大鼠出肺血ADM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83.3%、100%、107.1%(P<0.01)。左心室血浆ADM含量与右心室血浆ADM含量的变化有相似的规律。对照组左心室血浆ADM含量较右心室血浆ADM含量增高 ,(P<0.01)。慢性低氧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指标在显微镜下也有显著的变化。结论低氧后左、右ADM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及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