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农村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预防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在苏州吴江市松陵镇开展社区干预实验,在实验社区及对照社区各随机抽取高血压高危人群80例,对照社区进行常规管理,实验社区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式健康教育、知己量化管理、镇村一体化综合干预,对照组常规管理,干预前和1年后,分别调查两社区高危人群的高血压健康知识、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和体检.结果 经1年干预,实验组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不良行为流行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除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其余体检项目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结论 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和居民知识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对于提高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知、信、行水平,具有减低发病率、预防高血压、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吉市居民血尿酸、血脂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2007年在延吉市社区人群中进行健康体检,对除外肝、肾、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者随机抽取1154名测定血压和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比较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的血脂和UA水平。结果调整年龄和体质指数(BMI)后,高血压组中男性UA和TC,女性UA、TC和TG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高TC、高TG、高LDL-C和高UA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校正年龄、性别和BMI后,UA与TC、TG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9,0.176,P0.05)。结论血UA、血脂水平与高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必要将UA测定作为高血压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单纯血脂异常者、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社区健康管理的效果及成本效果。方法 2017年4—5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22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随机分为干预组(12个)和对照组(10个),从中随机选取单纯血脂异常者、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1 100例作为管理对象。对照组提供高血压或糖尿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随访;干预组联合开展血脂异常管理,干预时间1年,终期评估共897例全程参与,采用倍差法评估干预净效果,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干预效果为结局指标,计算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 单纯血脂异常者总胆固醇(TC)、LDL-C的干预净效果分别为0.496、0.564 mmol/L,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者TC、甘油三酯(TG)、LDL-C的干预净效果分别为0.441、0.358、0.392 mmol/L,血脂异常合并糖尿病者TC、TG、LDL-C、空腹血糖(FPG)干预净效果分别为0.479、0.278、0.470、0.815 mmol/L,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TC、TG、LDL-C、FPG的干预净效果分别为0.589、0.418、0.432、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以邯郸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检查的132例中青年高血压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实施以医院、社区、家庭联合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指导。1年后观察研究对象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健康行为总体持有率、血压水平和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系统化干预,研究对象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9.1%提高到88.4%(P0.01)、健康行为总体持有率由干预前的24.0%提高到84.3%(P0.01)、收缩压[(127.3±9.3)mm Hg vs(123.5±9.2)mm Hg]及舒张压[(81.6±5.8)mm Hg vs(78.7±5.9)mm Hg]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高血压发生率仅为3.0%。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指标改善均优于干预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指标干预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青年高血压高危人群实施医院主导、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高该人群对疾病的认知,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疾病,对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管理云平台监测-个体化干预-再评价"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及其效果,为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291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健康管理组(140例)和对照组(151例),对照组完成常规体检和健康风险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报告,年度重复体检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健康管理组除常规体检和健康风险评估外,由健康管理师每月1次通过拨打电话、发送手机短信和使用计算机健康管理软件发送个性化邮件来提醒体检者关注自己的生活行为方式和膳食习惯。针对性地为筛选出来的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高危人群,从膳食、运动和慢性病指标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4年后进行复查。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随访4年后,健康管理组的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血尿酸(S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本组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I、腰围、WHR、SBP、DBP、FPG、SUA、TG、TC、LDL-C和HDL-C均较入组时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管理4年后,健康管理组体力活动不足、吸烟、饮酒、水果摄入不足、蔬菜摄入不足、谷薯类摄入不足、畜禽肉类摄入过多及生活方式评分为差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管理组高血压、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高风险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体检人群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可降低健康管理对象的常见慢性病风险,促使其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可用作体检中心进行检后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一批体检人群心血管相关指标年度变化趋势,为制定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某疗养院2015年度与2016年度的体检数据1 806例。研究指标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空腹血糖(GLU)、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使用SPSS 21.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体检人群,2016年TG、TC、UA、non-HDL-c、GLU、BMI、SBP水平较2015年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26.16、-4.81、-27.19、-9.24、-19.00、-2.15,P均0.05);而HDL-C、LDL-C指标水平较2015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7、4.18,P0.05);舒张压(DBP)与2015年相比无明显变化(t=0.17,P0.05),差异无显著性。此外,该体检人群中2016年TC、UA、HDL-C、BMI异常比率与2015年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04、6.352、28.442、17.973、12.049)(P0.05);LDL-C异常率2016年较2015年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5)。TG、SBP、DBP两年异常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人群心血管相关指标随时间呈动态变化,且大部分指标异常率逐年显著增加,增加了心血管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王晓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109-110,106
目的 探讨长沙市城郊人群体质量超标、肥胖及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长沙地区某镇1786例健康体检者的体检资料,分析体质量超标、肥胖与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及相关慢性病患病率的关系. 结果 体检人群中超重率达37.2%,肥胖率达12.3%,超重、肥胖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超重组、肥胖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血尿酸(UA)高于正常组.肥胖组SBP、DBP、TG、UA和空腹血糖(FBG)高于超重组.肥胖人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结石、脂肪肝等慢性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肥胖人群. 结论 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结石、脂肪肝等慢性病密切相关,抓好超重及肥胖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是今后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均处于合适范围的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对HDL-C和LDL-C检测的重视,从而较全面地筛选出血脂异常。方法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从学校4 021名健康体检人群中筛选出1 587例TC和TG均处于正常水平的人群,进行HDL-C和LDL-C的统计分析。结果正常TC和TG人群中,HDL-C降低占6.24%,LDL-C边缘升高检出率为12.35%,LDL-C升高检出率为1.64%。其中男性分别为8.82%、16.00%、2.77%;女性分别为2.12%、6.54%、0.65%,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女性在50岁以后HDL-C和LDL-C异常的检出率明显上升。结论TC、TG两项指标均处于合适范围的人群仍可能存在HDL-C的降低和LDL-C的边缘升高或升高。临床医师和实验室人员应高度重视HDL-C和LDL-C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呼和浩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血脂状况。方法:收集社区65岁以上高血压病人2016年体检资料,了解其:(1)总体血脂状况,(2)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disease,ASCVD)发病的危险分层,(3)他汀的应用比例,(4)按有无心血管并发症分组,观察两组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为5.29±1.19mmol/L,甘油三酯TG为2.00±1.3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3.45±0.91mmol/L。ASCVD危险分层低危组15%,中危组30%,高危组9%,极高危组46%。他汀应用在中危组为7.8%,高危组0%,极高危组28%。有冠心病、脑卒中并发症者TC、TG、LDL-C均高于无并发症者。结论:呼和浩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总体水平较高,他汀应用比例低,处于心血管事件高风险状态,需加强基层血脂管理。  相似文献   

10.
关荣  郭艳芳 《现代养生》2023,(7):520-523
目的 探讨"互联网+健康管理"护理模式应用于体检中心高血压前期病例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20年8月-2022年3月经本体检中心确诊为高血压前期的84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组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干预条件下开展“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情况。结果 开展“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养成自我监测血压、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及坚持锻炼等健康行为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血压指标(SBP和DBP)、血脂指标(TC、TG和LDL-C)以及BM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血压指标、血脂指标及BMI测定值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健康管理”护理模式能够培养体检中心高血压前期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对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的影响,为今后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防治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柳州市柳南区和柳北区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1 183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以小组形式接受高血压群组干预,对照组继续接受常规三级管理模式。干预6个月后再次用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对2组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高血压控制率及血压值变化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系统干预后对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开展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管理高血压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的危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于艳岚  侯春玲  陈静静 《职业与健康》2010,26(24):3025-3027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农村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观察,探讨农村高血压的防治模式。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在北京市怀柔区选取289名高血压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师和全科医生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参加社区干预的高血压患者289例,男性107例,女性182例,平均年龄(58.11±12.01)岁。在高血压诊断标准、危险因素、高血压不能根治等知识知晓率方面,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戒烟、限盐、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健康行为采纳率方面,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率方面,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农村高血压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分层管理等综合干预模式,对于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采纳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提高患者的治疗率,改善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为研究平台,探讨社区高血压远程监测管理效果。方法 2014年3月从张家港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分层随机抽取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人群和干预人群。对对照组采用社区高血压常规管理,干预组开展“高血压远程监测管理”干预。一年后随访比较两组实施前、后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行为改变(遵医服药、盐摄入控制、适量运动以及饮酒控制)及高血压分级与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实施前,631例干预患者与650例对照患者在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相关行为及高血压分级与控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实施一年后,高血压知识问卷得分指标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遵医服药率、盐摄入控制率、适量运动率以及饮酒控制率指标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分级分布上,干预组中、重度高血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在高血压控制率上,干预组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平台的高血压远程监测管理是开展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工作,建立一套适合社区"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的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方法按照《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试行)》实施方案,2004—2009年对目标社区高血压患者实行建档追访、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合理用药等综合措施,6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高血压患者的建卡率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32.52%增加到2009年的50.91%;首次脑卒中发病构成比逐年下降,由2004年的90.57%下降到2009年的80.00%;脑卒中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由2004年的60.77/10万下降到2009年的46.61/10万。结论在社区实施高血压综合干预不仅可行,而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冷水滩区运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社区进行高血压健康管理和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肖家园社区居民中健康人群和高血压患者各200名,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对干预前后进行评价。结果经过3年的综合干预,健康人群和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分别为65.4%、51.3%;行为改变率为50.3%、40.8%,坚持规律服药率达33.5%,血压控制率25.5%。结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与干预中,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知晓率、行为改变率和控制率,为控制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提高患者人群的生活质量等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病健康指导站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控制水平。方法选择全程参加慢性病健康指导站的社区高血压患者183倒,组织开展健康教育、集中活动和个性化指导等活动,对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测量并记录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对慢性病健康指导站管理模式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保健基础知识认知情况、生活方式和行为变化情况f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和科学用药1、自我监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健康指导站管理模式有利于帮助高血压患者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建立科学的治疗行为,改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使血压控制更为理想,达到了提高干预效果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勇 《职业与健康》2011,27(21):2423-2425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社区207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干预,了解社区高血压病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对北房镇社区服务中心基线调查确定的高血压患者进行8个月的社区综合干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等),于2010年4—12月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后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参与干预的高血压患者207例。在高血压诊断标准、危险因素、主要损害器官等知识知晓率方面干预前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控制体重、限制食盐、增加运动、限制饮酒、戒烟和保持心理平衡等非药物治疗的使用率均上升,除戒烟和保持心理平衡外,其余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高血压患者总复查率、总药物治疗率和总控制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26.57%,10.63%和9.18%,其中干预前后总复查率和总控制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北房镇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随访、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开展健康教育等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对于有效地开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 通过了解沙园街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和进行健康干预后高血压人群的血压变化情况,分析高血压人群的发展及控制特点,为进一步完善社区人群的高血压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社区进行健康体检居民的健康体检数据、参加2016年、2017年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管理小组的高血压患者健康体检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沙园街社区三年体检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58.5%~60.0%),正常人群中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人群占很大比重,分别为83.6%、86.7%和89.8%,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较正常血压人群患病率高达2倍以上。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血压有所变化,健康管理小组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明显,且2017年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收缩压=2.869,t舒张压=2.390,P均<0.05)。结论 对血压处于正常高值人群高血压的防治也是社区工作的重点。沙园街社区开展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小组干预活动,尤其是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是有一定效果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社区中实施高血压规范化病管理对中风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中2007年1—6月自愿接受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病患者410例,常规自我管理患者405例,对规范化高血压病社区管理的患者进行建档、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干预、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保护靶器官和定期监测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中风率。结果随访至2010年7月,规范化社区管理组中风人数74人,中风率为18.04,自我管理组中风人数158人。中风率为39.01,规范化社区管理组的中风率明显低于自我管理组。结论规范化高血压病社区管理可以降低患者中风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及高危人群预防的干预模式,控制高血压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病。方法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和学校体检的基础上,筛查出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三级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以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防制。结果经过两年规范的高血压三级管理及采取健康宣教等干预措施,干预组血压平均控制率达标为42.4%;社区高危人群监测后的血压平均值稳定在正常范围128/79mmHg;青少年对高血压病危害性的认知率有大幅度提高。结论开展高血压三级管理与健康促进和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是高血压的(治疗)和高危人群的预防应采用的有效措施。实践证明,预防高血压,应从青少年期就开始抓起,这是一个低投入高成效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