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姚丰菊  薛殿凯  魏蕤荭  李恒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13-1014,101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农村、城市初中生在社交中交往焦虑.惧怕否定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量表(FNE)对208名农村初中学生、290名城市初中学生进行测查分析。[结果]影响农村学生高FNE、EAS评分的主要家庭特征有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影响城市学生高FNE、IAS评分的主要家庭特征有矛盾性、独立性、控制性。[结论]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惧怕否定评价对大学生隐性认知风格和抑郁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隐性不适应风格问卷(LMSQ)、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贝克抑郁量表(BDI)对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不同抑郁程度在LMSQ的躯体威胁、社交威胁因子及其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P0.001)。(2)隐性认知风格、惧怕否定评价与抑郁三者得分均呈正相关(r=0.487;r=0.343;r=0.384),且P0.01。(3)惧怕否定评价对大学生隐性认知风格与其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0.403。结论大学生隐性认知风格与其抑郁之间关系密切,惧怕否定评价在大学生隐性认知风格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提示可以从隐性认知风格和惧怕否定评价两方面对大学生抑郁情绪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了解来访女大学生惧怕否定与心理健康现状,为积极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间,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TSCS)、惧怕否定量表(FNE)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选取因人际关系、社交焦虑等问题主动预约心理咨询的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大学228名来访女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来访女大学生自我概念、惧怕否定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关系.结果 来访女大学生惧怕否定得分均值为(107.61±16.54)分.来访女大学生的强迫症状(2.44±0.82)、人际关系敏感(2.52±0.94)、抑郁(2.47±0.90)、焦虑(2.24±0.82)、偏执(2.03±0.84)以及精神病性因子(2.01±0.71)得分均超过2分,总分均值为(189.68±57.93)分,SCL-90阳性症状检出率为86.84%(198/228),来访者存在普遍的惧怕否定及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来访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惧怕否定及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3 ~-0.723,P值均<0.05),惧怕否定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3 ~0.534,P值均<0.05).惧怕否定仅在来访女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与其心理健康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12.65,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9.65%.结论 自我概念及惧怕否定心理是影响来访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探讨大学生惧怕否定和宿舍人际关系的关系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为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和惧怕否定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商丘地区4所大学1 1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应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理科生惧怕否定得分(35.78± 6.30)高于文科生(34.57±7.17)(t=2.15,P<0.05);惧怕否定能负性预测宿舍人际关系的情感融合、行为沟通、区域差异、扰他因素维度及总分(β值分别为-0.361,-0.386,-0.168,-0.410,-0.402,P值均<0.01);惧怕否定和性别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β=-0.142,△R2=0.006,P<0.05).结论 性别在大学生惧怕否定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应针对不同性别学生采取不同的缓解宿舍矛盾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情绪管理能力对4~6年级小学生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蚌埠市四、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小学生一般情况、攻击行为量表(AQ)、情绪管理能力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四个部分。采用偏相关和层次回归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攻击行为方面,男生攻击行为得分(72.74±18.09)高于女生(66.31±17.53)(P<0.01),五年级学生攻击行为得分(71.76±18.06)高于四年级(69.24±18.95)和六年级学生(68.40±17.19)(P<0.05)。三者关系分析显示,控制性别、年级后,攻击行为与情绪管理能力呈负相关(r=-0.463,P<0.01),与交往焦虑呈正相关(r=0.229,P<0.01),情绪管理能力与交往焦虑呈负相关(r=-0.234,P<0.01);情绪管理能力在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中起到部分中介和调节作用(P<0.01),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46.08%,而调节作用仅占总效应的3.5%。结论情绪管理能力在4~6年级小学生的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可以降低交往焦虑程度与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为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Buss-Warren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Revised in China,BWAQ-RC)中国修订版、社交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对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湖北5个省市22 142名城市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生BWAQ-RC问卷总评分及IAS量表得分均有显著性别差异(P值均<0.05),且高IAS组在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愤怒、敌意各因子及攻击性行为总体水平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低I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社交焦虑与攻击性呈正相关,且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社交焦虑对攻击性具正向预测力(β=0.487)。结论社交焦虑程度高的学生更具有攻击性,可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高中生群体的强迫与社交焦虑、完美主义的关系以及三者的特点.方法:采用SCL-90强迫因子、简明惧怕否定量表(BFNE)、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多维完美主义童表(FMPS)对芜湖地区27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除个人标准、条理性外,强迫和社交焦虑、完美主义各维度都呈正相关;②除个人标准、条理性外,强迫高、低分组在社交焦虑、完美主义各维度上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男女生在强迫因子上的得分有差异(P=0.055).高一和高二学生在个人标准、父母期望、父母批评、条理性上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惧怕否定、社交回避、怀疑行动、父母期望、父母批评、性别、年级可以显著地预测强迫.结论:社交焦虑、完美主义的部分维度对高中生的强迫有预测作用,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注重较高的个人标准和条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社交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120例社交焦虑患者(年龄14~3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药物治疗加集体心理治疗)60例,药物组(药物治疗)60例,观察12周,应用症状自评(SCL-90)、自评抑郁量表(SDS)、自动思维问卷(ATO)、交往焦虑量表(IAS)以及抑郁问卷(BDI)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患者疗效的有关因素.结果 试验组8周后各量表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药物组(p<0.5),12周更加明显(p<0.1).结论 集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其人际关系敏感度、交往焦虑程度、消极思维习惯等症状,不但提高其生存质量,而且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核心自我评价、核心反思评价的关系,为干预大学生社交焦虑提供更多有效途径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及核心反思评价量表对重庆文理学院21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交往焦虑、核心自我评价、核心反思评价得分及核心反思评价与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差值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2,-0.559,0.043,0.886;P=0.216,0.577,0.966,0.377)。有无社交焦虑大学生在交往焦虑、核心自我评价和核心反思评价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7,5.889,4.859;P=0.000,0.000,0.000),而在核心反思评价与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差值上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1.838,P=0.067)。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交往焦虑得分与核心自我评价得分、核心反思评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核心反思评价与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差值不相关。结论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核心反思评价得分越高,其社交焦虑水平越低。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焦虑咨询时应充分引导其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评价,并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惧怕否定心理与社会支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探讨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福建省福州、厦门和莆田3市4所大学2~4年级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和修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并使用Hoteliling T2 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福建省部分普通高校学生惧怕否定评价总分范围为30~145分,均值为(85.15±13.316)分,存在惧怕否定心理的比例为39.0%,不同年级、性别学生的惧怕否定心理相似.具有惧怕否定心理的大学生,总的社会支持比较低;进一步分析可见,他们无论是获得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还是对这些支持的利用程度也均较低.结论 惧怕否定心理会影响社会支持,帮助大学生克服这种心理,均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应对方式对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786名藏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第一层人口变量中上学方式、年级、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留守、学习成绩进入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方程(F=8.526,P=0.000),控制人口变量后,应对方式能独立解释心理健康状况21.70%的方差变异。结论 住校、初一、留守、学习成绩差、家庭收入低的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差;管理者加强应对技巧的培训,能改善藏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初高中生的性别角色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和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2018年10月,采用性别角色量表(BSRI)、交往焦虑量表(IAS)、自我接纳问卷(SAQ)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大庆市9所学校的2 39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分别为874例(36.43%)、378例(15.76%)、343例(14.30%)和804例(33.51%),且性别(男/女)和学历(初/高中)可显著影响性别角色分布(χ2=45.35、9.44,P<0.01)。四种性别角色在IAS和SAQ得分上差异显著(F=127.15、79.11,P<0.001),双性化社交焦虑得分最低、自我接纳得分最高,女性化则与之相反。当以双性化为对照时,自我接纳在男性化与社交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女性化和未分化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分别为62.36%、56.67%和70.30%。潜在剖面分析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积极型、混合型和消极型三类。以消极型为对照时,在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类型中,自我接纳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有显著差异(△R2=0.005,P<0.001),具体为积极型的效果优于消极型(β=0.33,P<0.001)。结论 不同性别角色个体的自我接纳水平可预测其交往焦虑水平,但在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类型中自我接纳对交往焦虑的预测作用有所差异。故今后,若欲通过提高初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以减少其遭受社交焦虑困扰的风险时,父母应更多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以利于自我接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国顺 《现代预防医学》2019,(15):2799-2802
目的 了解正性情绪和家庭关怀对郑州市流动青少年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并分析正性情绪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为郑州市流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郑州市流动初中生较多的2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448名郑州市流动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家庭关怀指数调查问卷、正性情感检核表及心理韧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流动初中男生心理韧性得分为(93.93±18.53)分,女生为(99.93±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81,P<0.01);郑州市流动初中学生男生的正性情绪得分为(30.36±6.11)分,女生为(29.20±4.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94,P<0.05)。郑州市流动初中男生的家庭关怀度得分为(4.90±2.22)分,女生为(6.01±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148,P<0.01);。家庭关怀度及各因子与郑州市流动初中学生正性情绪和心理任性各因子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郑州市流动初中生的家庭关怀度对心理任性起到正向预测作用,正性情绪在家庭关怀度与心理韧性之间起到全部中介作用。结论 正性情绪在家庭关怀和心理韧性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家庭关怀通过正性情绪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14.
张慧杰 《中国健康教育》2011,(10):744-746,750
目的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21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健康总均分达到2分及以上的初中生为24.34%。男生学习压力感得分为2.02±0.89,高于女生得分(1.86±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0);男生在适应不良分量表上的得分(1.67±0.59),高于女生得分(1.57±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0);男生情绪不稳定分量表上的得分(1.91±0.74),也高于女生(1.78±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0),而女生在敌对分量表上的得分(1.69±0.78)高于男生(1.58±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2)。独生子女在学习压力感上得分(1.95±0.83)高于非独生子女(1.83±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P=0.00);适应不良分量表上独生子女的得分(1.63±0.56)也高于非独生子女(1.55±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的生活方式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月采取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并调查了徐汇、长宁、黄浦、闵行和奉贤5个区的5所普通公立初级中学学生3 108名,采用自编问卷和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情况以及生活方式等。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 021份,上海市初中生的生活方式问卷因子分均大于3分,除睡眠状况评分以外,其余各因子优于全国水平(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个人特征中,男生在睡眠状况、体育锻炼以及生活满意度的评分优于女生(P<0.01),而女生则在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方面优于男生(P<0.01);独生子女的饮食、卫生习惯评分优于非独生子女(P<0.01)。家庭因素方面,核心家庭学生的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均高于非核心家庭者(P<0.01);父母无不良嗜好的初中生在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均要优于有不良嗜好者(P<0.05)。学校因素中,不同学习压力、不同学习氛围的学生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学习氛围、年级、学习压力、学校所在区县、家庭经济、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父母不良嗜好等因素对初中生生活方式有较强的影响作用(P<0.05),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122.413,P<0.01,R2=0.374)。 结论 初中生生活方式受个体、家长和学校等多维度影响,应建立综合性的干预机制,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郴州市城区12~14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用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于2007年4月对郴州市城区3所学校2042名12~14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学生焦虑均分为(44.13±9.07)分、抑郁均分为(50.79±8.95)分;男生焦虑和抑郁得分低于女生(P0.05);不同年龄学生焦虑和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有较高的焦虑和抑郁得分(P0.05);独生子女学生焦虑和抑郁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学生(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虑得分与母亲文化程度呈负相关,与学生青春期发育呈正相关;抑郁得分与父亲文化程度呈负相关,与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和性别呈正相关。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效贞  张效忠  张效颜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63-764,759
目的探究初中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潍坊市奎文区3所初中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对1835名学生进行测试,通过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初中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比率高达17.86%。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FES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显著负相关,与FES的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家庭环境因素中,矛盾性、知识性、情感表达、娱乐性占据了影响初中生心理问题因素的前四位,成为导致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家长和卫生工作者应着眼于以上因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玉树震后中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复原力等因素的关系,为今后救灾援助、生命价值观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命价值观问卷和青少年心理复原力量表对震后玉树3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玉树独生与非独生的中学生在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3,P0.05);2)玉树震后初中生与高中生在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精神价值、超越价值及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5,P0.05);3)不同家庭受灾程度的中学生在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0,P0.05);4)玉树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总分与心理复原力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因子显著正相关(P0.05),生存价值与情绪控制显著负相关(P0.05);5)心理复原力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因子对生命价值观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震后玉树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受家庭受灾程度、是否独生的影响;心理复原力越高,他们表现出的生命价值取向越强,心理复原力可以正向预测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曲靖市不同家庭类型初中生应对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家庭类型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 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离异家庭学生87名,完整家庭学生439名,组合家庭初中生40名进行了测查。结果 离异家庭初中生发泄,幻想应对显高于完整家庭初中生,组合家庭初中生发泄,幻想,忍耐应对显高于完整家庭初中生,结论 离异家庭和组合家庭初中生比完整家庭初中生更多采用发泄,忍耐,幻想等应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