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掌握沈阳市风疹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定防制规划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沈阳市风疹疫情资料。结果 2005—2010年沈阳市风疹年均发病率为40.37/10万;城区发病率为53.73/10万,农村发病率为27.55/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1.34∶1,男性发病率为45.59/10万,女性发病率为35.02/10万(P〈0.01);4—5月份病例数占全年的61.11%,呈明显的春季发病高峰;学生发病占59.30%,职业高峰明显;10~24岁年龄组占74.24%,呈明显的青少年高发趋势。结论该市应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防控意识;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流行态势;做好应急处理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苏家屯区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沈阳市苏家屯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结果 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2.46/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11、12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总数的41.54%,发病季节高峰明显;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6.22/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8.34/10万(P〈0.005),男女性别比为1.62∶1;学生和幼托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58.16%、27.23%,发病职业高峰明显;3~1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85.40%,年龄发病高峰明显。结论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动员适龄人群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流行态势;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调查处理,控制暴发和流行强度。 相似文献
3.
<正>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妇女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是我国儿童先天致畸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准确掌握东陵区风疹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给制定风疹防治规划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对2005-2010年东陵区风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沈阳市大东区风疹流行特征和发病强度,为评价风疹防制规划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区风疹疫情资料。结果 2005—2010年沈阳市大东区风疹年均发病率为62.67/10万;男女性别比为1.44∶1,男性发病率为72.98/10万,女性发病率为52.11/10万(P<0.01);4、5月份病例数占全年的61.04%,春季发病高峰明显;学生发病占59.75%,职业高峰明显;10~24岁年龄组占74.11%,青少年高发趋势明显。结论该区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搞好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疫情流行态势;做好应急处理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沈阳市沈北新区风疹流行特征,给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风疹防治策略及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沈北新区风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沈阳市沈北新区共报告风疹病例1 275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率为56.14/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3~6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83.06%;病例主要集中于25岁以下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96.63%。发病有明显的聚集性,以学生发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3.41%。结论沈阳市沈北新区风疹发病高峰为3~6月份,以学生发病为主。应针对学校加强风疹疫情监测及风疹病例管理,强化麻腮风疫苗接种工作,控制风疹的流行,切实保护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沈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结果 2005—2009年沈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54.20/10万,城区发病率为59.17/10万,农村发病率为49.76/10万(P0.01);男性发病率为66.22/10万,女性发病率为41.87/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1.62:1;4-7月份病例数占全年的44.32%;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3项职业占90.17%;10~14岁年龄组占32.46%。结论沈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呈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职业特征明显和少年高发的趋势。应加强沈阳市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防控意识;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5—2021年荆州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风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风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风疹报告病例。结果 2005—2021年荆州市共报告1 101例风疹病例,年均发病率1.12/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754.13,P<0.01)。病例主要集中在3~6月,占病例总数的80.5%。沙市区风疹发病率最高(4.22/10万),石首市最低(0.11/10万)(χ2=1 256.00,P<0.01)。461例女性风疹病例中育龄妇女占26.7%。0~19岁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1.2%,以学生为主(69.2%)。2005—2021年共发生10起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学校。2004年4月以后出生病例中有明确风疹成分疫苗的免疫史仅23.5%。结论 在保障儿童常规免疫含风疹成分疫苗2剂次接种的同时,建议对全市3~10岁年龄组补种1剂次含风疹成分疫苗,实施育龄期妇女的风疹疫苗(RCV)补充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沈阳市苏家屯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9—2010年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3.15/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为135.38/10万,女性为90.2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1.54∶1;6—9月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83.37%,散居儿童、幼托儿童2项职业报告手足口病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48.05%和46.21%;0~5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90.76%,其中2~4岁年龄组占报告发病总数66.25%。结论沈阳市苏家屯区手足病呈典型的夏秋季发病高峰,职业高峰明显,并呈典型的婴幼儿发病高峰。该区应落实托幼机构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做好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疫情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高发态势并预警;做好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淋病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定淋病防制规划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沈阳市苏家屯区淋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08年沈阳市苏家屯区淋病年均发病率为23.05/10万,各年度发病率总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2,P0.01);季节分布高峰不明显;男女性别比为2.98:1,男性发病率为34.14/10万,女性发病率为11.70/10万,男性和女性淋病总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3,P0.01);家务及待业占62.65%,20~44岁年龄组占65.22%。结论该区应实施综合干预,降低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开展监测调查,做好淋病的预测和预警工作;加大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限制性犯罪和性紊乱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沈阳市2004—2008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依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沈阳市2004—2008年报告发病率在1.8/10万~159.3/10万。4、5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11.0、9.6、17.4、17.0和18.3岁,发病高峰年龄分别为10~14、15~19、15~19和20~24岁。风疹不仅危害少年儿童健康,而且对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的威胁有逐渐增大趋势。结论沈阳市风疹发病高峰年龄后移明显,应调整控制风疹的策略和措施,预防控制风疹的暴发以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沈阳市苏家屯区水痘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及评价措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区水痘疫情资料。结果 2006—2010年沈阳市苏家屯区水痘年均发病率为91.47/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0∶1,男性报告发病率为98.45/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为84.32/10万(P0.01);1、4~6和11、12月报告发病数较多,占全年报告发病总数的76.02%,学生和幼托儿童报告发病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4.74%和15.66%,4~19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9.86%。结论该区水痘发病季节高峰和职业高峰明显,应根据水痘流行特征,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做好水痘流行趋势预警;做好暴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淋病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定淋病防制规划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沈阳市和平区淋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09年沈阳市和平区淋病年均发病率为13.90/10万,各年度发病率总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季节分布高峰不明显;男女性别比为5.11∶1,男性发病率为23.24/10万,女性发病率为4.55/10万,男性和女性淋病总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详、家务及待业、其他3种职业的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3.82%,20~44岁年龄组占80.88%。结论淋病发病职业高峰明显,呈典型的青壮年高发趋势,应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减少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开展监测调查分析,做好淋病发病趋势的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2006—2010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检测信息系统收集预防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等资料,采取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法分析顺义区风疹流行病学特征。结果顺义区2006—2010年风疹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4.55/10万、14.82/10万、15.08/10万、1.32/10万和30.72/10万。学校及托幼机构风疹病例数分别占80.00%、53.91%、41.88%、18.18%和38.67%。7起暴发及突发疫情中6起发生于学校,123例暴发病例中105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学校是风疹防控的重点,今后应加强在校学生风疹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学校疫情监测,以降低风疹发病,预防控制风疹暴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7-2009年吉林省风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的2007-2009年吉林省风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年吉林省发生风疹大流行,共报告风疹病例10 008例,发病率36.66/10万。风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6月份。风疹病例主要集中在学生及青少年,以10~20岁年龄组为主要发病年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高发地区在延边州。结论风疹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必须加强青少年学生发病防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