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崇左市性病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有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崇左市2004~2011年淋病、梅毒、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崇左市累计报告淋病、梅毒、艾滋病18 985例,年均发病率为109.73/10万。年发病率(/10万),2004~2011年分别为38.14、61.18、95.68、114.71、125.84、139.16、147.14、149.97(P<0.01)。年均发病率位居前3位的县(市、区)是江州区(141.32/10万)、凭祥市(134.50/10万)、扶绥县(115.75/10万),年均发病率最低的是天等县(60.21/10万)。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117.38,女性为101.24(P<0.01);20~、30~、50~、≥60岁分别为154.97、161.79、140.23、142.69。18 985例淋病、梅毒、艾滋病病例中,农民(包括民工)占65.35%,家务及待业占7.62%,工人、离退人员和干部职员分别占5.27%。[结论]崇左市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梅毒和艾滋病上升明显,青壮年、男性、农民(包括民工)是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东区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为进一步开展STD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天津市河东区艾滋病、尖锐湿疣、梅毒、淋病、生殖器疱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0年天津市河东区5种性病累计报告1 15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6.41/10万,年均发病率,2009年为66.44/10万,2010年为66.39/10万;艾滋病、尖锐湿疣、梅毒、淋病、生殖器疱疹分别为2.35/10万、26.23/10万、27.66/10万、8.80/10万、1.37/10万;男性为83.37/10万、女性为49.24/10万。1 159例中,20~29岁占36.32%,30~39岁占23.38%,工人占17.26%,家务及待业人员占33.91%。[结论]2010年天津市河东区性病报告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梅毒、淋病及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玉溪市淋病、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玉溪市2005~2009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有关淋病、梅毒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09年,玉溪市淋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4.05/10万、9.10/10万、7.68/10万、7.36/10万、4.30/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梅毒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33/10万、7.81/10万、11.05/10万、10.86/10万、13.09/10万,呈上升趋势;淋病、梅毒报告发病率均以18~34岁最高,分别为92.45/10万、78.31/10万,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病报告发病例数男性占70.31%,女性占29.69%,男性多于女性(P<0.05),梅毒报告发病例数男性占53.76%,女性占46.24%(P>0.05);淋病、梅毒报告发病例数以红塔区最多占52.10%。[结论]淋病、梅毒流行病学特点并不完全相同,深入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有助于描述性传播疾病流行规律。玉溪市从2005年开始梅毒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需加强梅毒防控措施,降低梅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荔浦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艾滋病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荔浦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0年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病例2 601例,平均发病率为98.84/10万。平均发病率,淋病为31.31/10万,梅毒为40.85/10万,艾滋病为26.68/10万。3种疾病平均发病率,荔城镇为155.27/10万,茶城乡为107.67/10万,青山镇为107.47/10万,蒲芦乡为101.05/10万。2 601例中,15~44占63.32%;男性占45.98%,女性占54.02%;农民和民工占58.79%,家政、家务及待业占9.92%。[结论]荔浦县梅毒、艾滋病总病例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5-2009年泉州市丰泽区法定传染病疫情特征。[方法]疫情资料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报告卡信息,用SAS 9.0软件分析。[结果]2005-2009年泉州市丰泽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9016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从2005年的407.39/10万到2009年的674.45/10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平均为480.80/10万;发病居前5位的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手足口病和淋病;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街道为泉秀、丰泽和城东;高发人群为工人、学生、散居儿童、商业服务和幼托儿童,占报告总数的50.8%;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结论]2005-2009年丰泽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州县性病/艾滋病流行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州县2004~2009年淋病、梅毒、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累计报告淋病、梅毒、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下简称艾滋病)1009例,年均发病率为21.68/10万,年发病率分别为2004年14.79/10万、2005年为10.39/10万、2006年为17.58/10万、2007年为21.39/10万、2008年为26.65/10万、2009年为38.51/10万。年均发病率,淋病为5.31/10万,梅毒为13.26/10万,艾滋病为3.12/10万。1009例中,男性590例,女性419例;梅毒、淋病、艾滋病,男性分别为311、179、100例,女性分别为306、68、45例。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艾滋病、梅毒、淋病均为25~34岁。[结论]全州县梅毒、淋病、艾滋病发病率偏高。  相似文献   

7.
王成科 《预防医学论坛》2011,(11):1032-1034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涪城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淋病和梅毒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淋病累计发病752例,梅毒累计发病939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9.10/10万和23.85/10万。淋病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9.93/10万、女性为7.56/10万(P<0.01);梅毒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3.97/10万、女性为23.72/10万(P>0.05)。淋病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94.95%,农民占19.28%,工人占18.62%。梅毒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87.33%,农民占15.44%,工人占13.10%。[结论]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梅毒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宜州市性病与艾滋病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宜州市2004~2010年梅毒、淋病、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全市累计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艾滋病)2 705例,年均发病率为61.12/10万。年均发病率,淋病为22.21/10万,梅毒为31.72/10万,艾滋病为7.19/10万;最高的是庆远镇(106.57/10万)、德胜镇(67.75/10万),最低的为北牙乡(29.12/10万)。2 705例中,25~54岁占61.03%;农民占55.78%。统计271例艾滋病,经血液途径感染的占1.10%,经性途径感染的占79.34%,经吸毒感染的占17.34%,经母婴传播的占0.37%。[结论]目前宜州市淋病、梅毒、艾滋病处于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东莞市石龙镇2005—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落实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东莞市石龙镇2005—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2 959例,死亡1例,其中乙类13种2 045例,丙类6种914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369.8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平均病死率为0.03%。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梅毒、流行性腮腺炎,其发病率依次为112.63/10万、79.63/10万、56.50/10万、37.38/10万、28.50/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32.54%,肠道传染病占25.35%,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41.80%,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24%。结论东莞市石龙镇传染病发病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重点做好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艾滋病等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连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连州市2005—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连州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7 735例,年发病率介于271.46/10万~496.35/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336.76/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3 782例,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8.89%;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共报告2 200例,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8.44%;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1 717例,占发病总数的22.20%;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发病较低,共报告32例,占发病总数的0.41%。报告发病的主要疾病为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肝炎、梅毒、手足口病等。结论连州市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同时必须加强对梅毒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与监测。  相似文献   

11.
马骏  郭剑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928-3929,3931
[目的]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天津市男同性恋人群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探讨其与高危性行为的关系。[方法]对天津市某同性恋网站招募的480名同性恋者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并为其提供免费HIV、梅毒检测。[结果]被调查者中99人曾患性病,性病组与非性病组相比更多见:多性伴、肛交、口交、卖淫、使用安全套等情况。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个月内不同男性伴数、肛交、卖淫、与固定性伴性交时使用安全套为男同性恋者患性病的危险因素。62人参与免费检测,HIV阳性率4.8%,梅毒阳性率为16.1%。[结论]天津市男同性恋人群中普遍存在高危性行为,已具备性病流行环境。在干预中应针对高危性行为进行控制,倡导健康性行为,加强减少性伴和正确认识安全套防病作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南昌市2008~2009年性病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昌市性病监测点报告的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性病报告病例数2936例,以梅毒、淋病、尖锐湿疣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27︰1;2009年性病报告病例数为2811例,以梅毒、淋病、尖锐湿疣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31︰1;总体呈下降趋势,报告发病数以20~40岁及60岁以上年龄段为主,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和农民为主。[结论]今后性病防治重点人群为20~45岁及60岁以上年龄段,职业以工人及农民为主。防治措施以加强宣传性病防治知识及推广100%使用安全套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广西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预先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指导调查对象填写问卷调查表,利用EPI DATA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13.0软件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955人,HIV阳性率为0.9%,梅毒阳性率为6.3%。在单因素分析中,民族,男性性伴数、最近1次使用安全套情况、最近6个月安全套使用频率、男男商业性行为、最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过性关系、性病史、HIV检测结果同梅毒检测结果有关联。在多因素分析中,民族和与女性发生性关系是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男男性伴数、最近6个月安全套使用频率、男男商业性行为、性病史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男男性行为人群梅毒流行和扩散的影响因素复杂,增强自我防范是预防梅毒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ARIMA模型在细菌性痢疾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ARIMA模型进行细菌性痢疾预测、预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1990~2008年广西细菌性痢疾月发病数资料,构建ARIMA乘积模型,并预测2009~2010年细菌性痢疾月发病数。[结果]最优乘积模型为ARIMA(1,1,1)(0,1,1)12,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且实际值均在预测值可信区间范围内。[结论]ARIMA模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能够应用于广西细菌性痢疾流行趋势的预测及疫情的预警、预报,为实施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2~2006年广西大专新生乙肝病毒携带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002~2006年广西大专新生乙肝病毒携带率分布,为进一步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6年大专新生入学体检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6年5年中广西大专新生HBV携带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下降,2006年乙肝病毒携带率比2002年下降了44%,尤其以2005年桂东南汉、壮民族下降最为显著。[结论]80年代中期广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以后,乙肝疫苗阻断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广西青少年母婴传播及水平传播效果已经显现。建议在广西各地区,尤其是在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加强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的接种工作力度,使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控制到更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9年丹阳市HFMD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掌握HFMD流行特点,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江苏省HFMD监测与网络实验室检测报告"收集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报告HFMD1531例,发病地区以经济较发达的4个沿江农村为主,占45.79%,其他农村地区占26.52%,城区及城乡结合部占27.69%。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占76.94%。4~7月份存在明显的发病高峰,发病数占全年总数的63.23%。2008~2009年实验室检测显示病原以EV71型为主,占实验室结果阳性数的82.51%。[结论]HFMD的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地区和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湖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基线调查资料,了解湖北省4类艾滋病高危人群高危行为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进行对比。[结果]4类高危人群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平均为52.5%,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率最高,为92.8%,吸毒者和性病门诊就诊者次之,为26.7%,有偿献血人群最低,为22.3%。高危人群在过去3个月内发生性行为总是使用的人占17.1%,暗娼过去3个月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最高,总是使用的占65.4%;性病患者在过去3个月与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总是使用的有8.8%。暗娼人群中吸毒率为0.94%。吸毒者有24.9%采取口吸的方式,60.3%采取注射方式。性病门诊就诊者中吸毒率为0.48%,并且3种吸毒方式都存在。[结论]安全套使用项目应该扩大高危人群覆盖面,并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降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省牧民中梅毒感染情况,为政府制定性病艾滋病防治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方法]对2002年当地15~50岁居民及2003~2004年该县门诊就诊者,进行血清RPR检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结果]在2002年梅毒报告病例1920例,2003年及2004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23例、80例。隐性梅毒占78.62%,其次为Ⅰ期梅毒及Ⅱ期梅毒分别占14.13%、6.64%。男性911例,女性1212例。发病年龄以20岁组为主。[结论]目前我省牧民对性传播疾病认识不足,应在牧区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病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广西2005~200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9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广西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78.50%(1 150/1 465),发病人数占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2009年性病流行特征,为性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取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的2009年南山区性病疫情数据。结果 2009年南山区共报告5种性病3 406例,较2008年(3 526例)下降3.40%,年报告发病率为344.42/10万。男女病例数之比为1∶0.64;淋病、梅毒和尖锐湿疣报告年发病率下降,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年发病率上升。病例构成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比例最高,其次为淋病,尖锐湿疣居第3。梅毒新发病例减少,隐性梅毒构成比增加;男性性病最常见淋病,女性性病最多见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20~39岁年龄段病例占总报告病例的78.16%;性病职业分布以劳务工最高。结论综合原因导致性病流行病谱逐渐变化,因此,要相应调整控制措施和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梅毒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防治工作。重点应关注男性劳务工群体、妇女和老年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