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 519例健康人群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转氨酶(ALT)和尿酸(UA)水平分析,了解不同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收集1 519例健康人群体检资料,对FBG、TG、TC、UA及ALT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TC、TG、UA、FBG、ALT的检测均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50~至70~岁年龄组TC、TG、UA的检测均值明显高于20~至40~岁年龄组(P<0.05),FBG的检测均值70~岁年龄组明显高于其它各年龄组(P<0.05)。男性TC、FBG、UA的检测均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ALT的检测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TG以40~岁年龄组为最高,明显高于其它各年龄组(P<0.05),男性各年龄组的ALT、UA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中老年人多项生化指标检测水平处于最高水平,应提倡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预防各种慢性老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宝应县企业普通职工"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脂肪肝患病情况。方法在参加2010年宝应县职业健康体检企业职工,随机抽取年龄19~59周岁职工进行生化检验,共调查261名。结果该人群"三高"及脂肪肝检出率为41.8%(109/261),各年龄组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女性,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35周岁年龄组中男性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中男性高脂血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女性,≥35周岁年龄组高脂血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性别<35周岁年龄组人员;各年龄组男性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女性;男性中35岁以上年龄组检出3种以上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35岁以下年龄组的男性及同年龄组的女性。结论宝应地区企业男性职工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检出率较高,尤其是35岁以上的男性职工。应加强对企业普通职工"三高"及脂肪肝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ALT、BUN、Cre、Glu、TC、TG、HDL-C、LDL-C、Uric、TSGF等10项生化指标水平,初步评估北京地区体检人群的健康状态。方法:用Ba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我院体检中心35332例体检人员的10项血生化指标。结果:总体水平,男性ALT、BUN、Cre、Glu、TC、TG、LDL-C、Uric显著高于女性(P0.05或P0.01);HDL-C女性高于男性(P0.01);TSGF男女无差异(P0.05)。ALT高阳性率集中在男性60y以前各年龄组;GLU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同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70y组无差异;BUN和Cre水平在同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均值和阳性率均在≥70y组显著升高,女性Cre阳性率更是升高到21.2%;女性TC随年龄升高趋势明显,尤以40~49y组至50~59y组升高显著,约0.5 mmol/L,并超过同年龄组男性;男性TG水平和阳性率在60y以前各年龄组均高于女性(P0.001),40~49y组更高达35.7%,均值1.80 mmol/L高出正常参考区间上限,女性TG在60y以后阳性率高于男性(P0.01),在70y以前随年龄的增长升高,各年龄组差异高度显著(均P0.001);男性LDL-C在40~49y组和50~59y组最高,以后各年龄组有降低趋势,女性LDL-C水平和阳性率在50~59y组显著升高,阳性率较40~49y组高11.3%;同年龄组HDL-C水平女性均高于男性,总体水平差异高度显著(P0.01);女性Uric在40y以后明显升高,阳性率在≥70y组超过男性;TSGF男女无差异。结论:北京地区体检人群男性ALT、TC、TG高峰较早,女性50岁以后Cre、Glu、TC、TG、LDL-C显著增高,年轻人应加强健康教育,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减轻压力;老年人应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健康数据的信息化管理,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海浦东新区沪东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肾功能现状。方法对2014年4月—7月期间在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5,259例社区老年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各年龄组检测项目的结果均值都在参考区间内;各项目均值男性均高于女性。血尿素氮(BUN)、肌酐(Cr)和血清尿酸(UA)水平都随着年龄的递增而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男性均高于女性。男性高BUN检出率为7.2%,高Cr检出率为12.5%,高UA检出率为17.0%;女性高BUN检出率为6.1%,高Cr检出率为9.6%,高UA检出率为20.9%。高BUN和高Cr检出率男性和女性都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升高趋势。结论通过对该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肾功能现状进行分析,提示:应在社区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肾功能异常的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谭炜 《中国校医》2021,35(5):357
目的 探索南京地区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特征。方法 以13 924名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 280人,女性6 644人,采用酶比色法检测尿酸(UA)。统计UA频数分布,比较不同年龄组男女HUA检出率。结果 男性、女性UA值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在≤ 29、30~39、40~49、50~59岁年龄组中,男性HUA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在70~79、 ≥80岁年龄组中,女性HUA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男性各相邻年龄组HUA检出率变化不明显,仅≥80岁组显著高于70~79岁组(P<0.05)。女性从≤ 29岁组至30~39岁组,HUA检出率明显下降(P<0.05);40~49岁组至60~69岁组以及70~79岁组至 ≥80岁组,HUA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男性总体HUA检出率高于女性;男性在80岁之前HUA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女性50岁之后HUA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成人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其关联性。方法百色市对14 392名成年人的血压和血尿酸(UA)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18.2%(男性23.7%,女性12.2%),除70岁~组外,男性高于女性(P0.01或P0.05);血尿酸增高患病率10.1%(男性5.5%,女性15.2%),女性高于男性(P0.01);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2.0%(男性11.8%,女性12.3%),男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除70岁~组,不同年龄组高血压患者UA平均值高于非高血压患者(P0.01),而女性只有20岁~组和70岁~组高血压患者UA平均值高于非高血压者,其余各组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40岁~组高血压患者其UA平均值低于非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血尿酸增高患病率高于男性;男性高血压患者UA平均值高于非高血压者;女性高血压患者的UA水平在不同年龄中的变化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邹平县农村中老年人血脂成分和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2012年9月对邹平县40~90岁中老年人采集空腹血做血脂成分和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测定。结果调查197人,其中男性113人,女性84人。血脂总异常率为57.36%,同型半胱氨酸总升高率为73.10%。血脂异常率、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率男性为57.52%、81.42%;女性为57.14%、61.90%。男女血脂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血脂异常率、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率,40岁~为42.11%、57.89%;50岁~为62.50%、66.67%;60岁~为61.19%、76.12%;70~90岁为59.10%、88.64%。血脂异常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邹平县农村40~90岁中老年人有半数以上血脂异常。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率近3/4,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加,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东营市某大型国有企业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生情况。[方法]整群抽取东营市某大型国有企业部分职工进行血压、血脂、血糖检查。[结果]高血压检出率24.90%,高血脂检出率37.94%,高血糖检出率9.49%,2种指标异常检出率17.85%,3种指标均异常检出率3.35%。除女性≥60岁高血脂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外,余各年龄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或与女性持平。男性20~69岁、女性20~59岁高血压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20~49岁、女性20~69岁高血脂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20~59岁、女性40~69岁高血糖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东营市某大型国有企业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形势不容乐观,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某社区>18岁的居民中空腹血糖与年龄、性别间的差异.方法 整群抽样抽取>18岁的居民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分别按年龄和性别分组.结果 随年龄增长,空腹血糖水平有增高趋势,同年龄组除55~64岁组外,男性空腹血糖水平均偏高于女性;男性组中,>65岁年龄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女性组中,55~64岁组及>65岁组与其他3个组比较,空腹血糖水平有明显增高.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与年龄相关,需加强对糖尿病的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20~69岁人群腹型肥胖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2005年贵州省贵阳市城镇及乡村20~69岁居民有腹型肥胖状况进行检测分析.方法 采集贵阳市2005年20~69岁人群的腰围和臀围数据,计算腰臀比、腹型肥胖率、腰围及腰臀比均值.结果 贵阳市男性25~29岁、女性40~44岁年龄组腹型肥胖率增长幅度最大;男性60~64岁、女性65~69岁年龄组腹型肥胖率最高,达58.22%,86.36%;45~69岁女性腹型肥胖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与贵州省贵阳市2000年相比,男女腰臀比均值及男性部分年龄组、女性各年龄组匀值明显增大(P<0.05,P<0.01);女性腰围比贵州省2000年增大3.01~6.65 cm(P<0.01),男性腰围低于2005年全国均值2.14~3.95 cm(P<0.01),女性腰围高于全国均值1.48~4.56cm(P<0.01).结论 贵阳市男女性25岁起应注意监控腰围及腰臀比,女性进入40岁后腹型肥胖人数比例相对偏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肛肠外科疾病留观患者进行统计,了解肛肠外科疾病留观患者的特性。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肛肠外科疾病患者400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心理进行评估。结果肛肠疾病由高到低依次为痔疮161例、肛周脓肿77例、肛裂69例、肛瘘56例、肿瘤19例和其他18例。其中女性痔疮为91例,高于男性70例(χ2=5.38,P<0.05);女性肛裂为25例,低于男性44例(χ2=6.04,P<0.05);不同年龄肛肠疾病由高到低依次为45~59岁170例、60岁~141例、25~44岁82例、15~24岁7例。其中45~59岁人群中肿瘤(30例)和肛瘘(12例)较多,均高于15~24岁和25~44岁(χ2=5.47,5.86,P<0.05),且痔疮高于15~24岁人群但是低于25~44岁人群(χ2=6.11,5.90,P<0.05);45~59岁人群痔疮、肿瘤和肛瘘均高于15~24岁人群(χ2=6.05,5.92,5.87,P<0.05);25~44岁人群痔疮和肛裂均高于15~24岁人群(χ2=6.13,5.98,P<0.05);女性抑郁、恐惧和焦虑分别为3.51±1.06、4.48±1.20和4.11±1.07,均高于男性(t=4.57,5.23,5.61,P<0.05);60岁~抑郁、恐惧和焦虑分别为4.43±1.25、4.51±1.19和4.38±1.28,均高于15~24岁和25~44岁(t=6.50,5.33,5.52,P<0.05);45~59岁在抑郁、恐惧和焦虑等均高于15~24岁人群,且抑郁高于15~24岁人群(t=4.38,5.17,4.92,P<0.05)。结论痔疮、肛周脓肿、肛裂、肛瘘等是主要肛肠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抑郁、恐惧和焦虑等方面,女性高于男性,年长者高于年轻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吉市居民血尿酸、血脂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2007年在延吉市社区人群中进行健康体检,对除外肝、肾、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者随机抽取1154名测定血压和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比较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的血脂和UA水平。结果调整年龄和体质指数(BMI)后,高血压组中男性UA和TC,女性UA、TC和TG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高TC、高TG、高LDL-C和高UA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校正年龄、性别和BMI后,UA与TC、TG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9,0.176,P0.05)。结论血UA、血脂水平与高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必要将UA测定作为高血压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血尿酸和血脂特点.方法 将13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男性组、女性组、<60岁组和>60岁组,对各组患者血脂和血尿酸水平进行分析,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不同性别患者血尿酸、总胆固醇(TC)有明显差异;>60岁组女性患者TC明显高于同龄组男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比较无明显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女性高胆固醇血症更突出,>60岁组女性患者高胆固醇血症高于其他年龄组.高胆固醇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发展和引起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高速成像技术下测量的颈动脉脉搏波速度与年龄和性别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健康体检、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292名受试者,其中男性104名,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5.02±9.75)岁;女性188名,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7.63±10.50)岁。男性和女性受试者按年龄各分为22-39岁组、40-49岁组和50-65岁组。通过Aixplorer型超高速成像仪对其颈动脉脉搏波(PWV)进行测量。分别比较脉搏波收缩期开始[PWV(BS)]和收缩期结束[PWV(ES)]在两性别组间及同性别组内各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在男性组和女性组中,ES在各年龄组间均有差异(男性F=12.18,P〈0.05,女性F=5.815,P〈0.05);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22-39岁组ES为(5.98±1.33)m/s,40-49岁组为(7.96±1.00)m/s,50-65岁组为(9.28±2.02)m/s;女性22-39岁组ES为(6.20±1.50 m/s,40-49岁组为(7.14±2.20)m/s,50-65岁组为(8.26±2.34)m/s;在男性组和女性组中其与年龄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0.37,r=0.36;P〈0.05)。BS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F=1.41,P〉0.05,女性F=0.14,P〉0.05)。结论:超高速成像技术下测量颈动脉PWV中ES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胱抑素C在健康成年人群中的分布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体检的15 918名健康成年人,行血胱抑素C检测,统计其分布情况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用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胱抑素C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胱抑素C平均值(0.79±0.14) mg/L,95%可信区间为(0.56 ~ 1.08) mg/L.男性胱抑素C平均值(0.84 ±0.13)mg/L,高于女性平均值(0.73±0.13) mg/L.随年龄增长胱抑素C升高,男性r=0.274,P=0.000,女性r=0.470,P=0.000.对年龄进行分组后,三个年龄组内男性胱抑素C均高于女性:青年组(≤44岁)男性(0.81±0.11)mg/L(n=4289),女性(0.68±0.09) mg/L(n=3537),(P=0.000);中年组(45 ~59岁)男性(0.85±0.12) mg/L (n =3921),女性(0.75 ±0.12) mg/L(n =2858),(P =0.000);老年组(≥60岁)男性(0.97 ±0.18) mg/L (n=693),女性(0.89±0.19) mg/L(n=620),(P=0.000).男性胱抑素C水平在青年组为(0.81 ±0.11) mg/L,中年组(0.85±0.12) mg/L,老年组(0.97±0.18) mg/L,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女性胱抑素C水平在青年组为(0.68±0.09) mg/L,中年组(0.75±0.12) mg/L,老年组(0.89±0.19) mg/L,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胱抑素C与相关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男性、年龄增长、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平均动脉压、低空腹血糖水平、低体重、高三酰甘油、高BMI是高胱抑素C水平的危险因素,而身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健康成年人胱抑素C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中的分布不同,胱抑素C水平不仅受个体一般情况影响,还与生化指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延安地区居民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延安市城区的1个居委会(区域1)、1个富裕镇(区域2)1、个较富裕乡(区域3)、1个较贫困的乡(区域4),从中抽取20~74岁常住人口,按照全国血脂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既往史、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生化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尿酸(UA)、75 g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脂异常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1 286人,其中男性549人,女性737人。血脂异常粗患病率为35.7%,标化患病率为34.2%。血脂异常患病率男性(43.2%)高于女性(30.1%)(P〈0.01)。20~3、0~4、0~、50~、60~岁组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19.1%、32.6%4、1.6%、48.1%、47.4%;其中男性30~与40~岁组的患病率最高,分别为52.4%、51.1%,均明显高于20~岁组(P〈0.01);女性50~与60~岁的患病率最高,分别为50.8%、56.9%,均明显高于20~岁组(P〈0.01)。区域1、2、3、4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1.5%、34.5%、34.3%3、1.2%,区域1血脂患病率显著高于区域4(P〈0.01)。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糖耐量减低、糖尿病、超重及肥胖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37、0.251、0.237、0.196、0.125。结论延安地区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特别以30~4、0~岁男性及50岁以上女性为高发人群,应对该人群进行重点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大创伤家庭(子女遇难)再生育母亲的分娩年龄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5.12汶川大地震"后重大创伤家庭再生育母亲于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分娩的22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按照母亲分娩年龄的不同再将其分为4个亚组,其中,14例新生儿为≤29岁亚组,41例为〉29-34岁亚组,130例为〉34-39岁亚组,37例为≥40岁亚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初次生育母亲分娩的59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两组母亲的平均分娩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除〉34-39岁亚组母亲分娩的男性和女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其余3个亚组男性和女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4个亚组相同性别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遭遇重大创伤的再生育母亲围生期积极关怀并进行重点心理支持与干预后,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可不受其分娩年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社区体检人群的血糖水平。方法收集了2009年7~8月在闸北区宝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对象1004例,对其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分析。结果①FPG、2hPG和HbAlc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且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65~75岁组达高峰(P〈0.05)。②FPG除45~54岁组男性大于女性外,各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HbAlC除65岁及以上组女性高于男性外,其他各年龄段男性均大于女性;2hPG除55~64岁组女性I大于男性外,其余各组男性也都高于女性。③体检中新发现糖尿病70人(7.98%),空腹血糖受损(IFG)47人(5.36%),糖耐量受损(IGT)157人(17.90%),同时有IFG和IGT19人(2.20%)。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新发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者不断增加,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居民2000—2009年膀胱癌发病与死亡的流行状况。方法 2000—2009年膀胱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来源于浙江省6个肿瘤登记地区,并经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审核和整理,分析居民发病和死亡的粗率、标化率及变化趋势。结果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居民2000—2009年膀胱癌合计发病率为6.97/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与女性发病比值为3.40。发病率从2000年的6.36/10万,升高到2009年的7.99/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3.69%(95%可信区间为2.49%~4.90%)。居民膀胱癌合计死亡率为2.00/10万,男性与女性死亡比值为3.27。10年膀胱癌死亡率呈现小幅度波动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2.28%。膀胱癌发病与死亡在55岁组之后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发病在80~84岁组达到高峰,死亡在85岁以上组达到高峰。结论高龄老年男性人群应作为膀胱癌防治工作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