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郁金茎叶的GC-MS指纹图谱,以期为郁金茎叶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0个不同产地郁金茎叶中挥发油成分,运用GC-MS分析10个产地郁金茎叶挥发油成分的组成与含量差异,建立指纹图谱,所得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软件进行分析并计算相似度。结果:10个批次郁金茎叶挥发油指纹图谱有11个共有峰,其中参照峰为桉叶油醇。除了四川产黄丝郁金、广西产桂郁金、乐清虹桥2号、瑞安湖岭产温郁金茎叶指纹图谱相似度0.9,浙江瑞安马屿、乐清白石、瑞安陶山、永嘉乌牛、乐清虹桥1号、丽水云和6个产地温郁金茎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结论:不同品种的郁金茎叶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不同产地的温郁金茎叶挥发油成分指纹图谱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广藿香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晓玲  冯毅凡  罗集鹏 《中药材》2004,27(12):903-908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用于广藿香的品质控制及产地鉴别.方法:采用GC法对高要、石牌、吴川、遂溪、雷州及海南万年产广藿香挥发油进行GC图谱的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分析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广藿香的主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其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以11个共有峰作为广藿香挥发油特有的指纹图谱,以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的峰面积比值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的广藿香的指标参数,建立了可用于广藿香道地性鉴别及品质评价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18批黄丝郁金挥发油含量及指纹图谱,为黄丝郁金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并测定挥发油含量,同时采用气相色谱(GC)法建立了黄丝郁金挥发油指纹图谱,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确定指纹图谱特征峰,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3种方法对18批黄丝郁金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黄丝郁金药材的GC指纹图谱,确定了22个共有峰;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不同批次黄丝郁金的指纹图谱既有相似性,又有其特征性,不同产区间和同一产区内药材均有一定差异。结论该方法为黄丝郁金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较为全面、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采收期江枳实挥发性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成药》2019,(9)
目的建立不同采收期江枳实Citrus aurantium L.挥发性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方法江枳实挥发油的分析采用Agilent HP-5MS柱(30 m×0.25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1∶10;载气氦气;程序升温;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80℃;四级杆温度150℃。采用GC-MS分析不同采收期的江枳实挥发性成分,进行指纹图谱特征峰检识、相似度评价及相对含有量比较。结果 16批样品GC-MS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除S6、S13外)。不同采收期江枳实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相似,但相对含有量有差异,其中主成分柠檬烯的相对含有量随果实生长而增大。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江枳实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防风药材及其伪品的挥发油类成分的气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正己烷提取防风药材中的挥发油类成分,运用气相色谱法(GC)对33批防风药材的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析,借助"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所得色谱图进行分析。结果:各样品之间的相似度为0.030~0.990,说明防风及其伪品的挥发性成分具有较大差异。结论:所建立的防风药材及其伪品的指纹图谱在鉴别防风真伪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同时可作为防风药材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魏刚 《中成药》2007,29(3):322-325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在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方法,为中药GC-MS特征指纹图谱的实际应用提供一种可行模式。方法:利用广藿香挥发油11个特征指标成分(β-广藿香烯、β-榄香烯、顺式-石竹烯、反式-石竹烯、刺蕊草烯、α-愈创木烯、α-广藿香烯、δ-愈创木烯、未鉴定A、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初步建立了石牌、高要、海南藿香3种“数字化”共有模式,用之与1992~2002国内主要研究单位报道的24个广藿香样品进行相似度比对。结果:24个文献样品中21个的相似度比对结果与原产地相符(或能准确判断)。3个不相符的品种结果初步提示高要茎油与石牌藿香高度相似,雷州产藿香因土壤与栽培方法等不同可能产生变异。结论:本实验所建3种商品广藿香的“数字化”共有模式可用于广藿香商品的品种鉴定;利用挥发油特征指标成分群建立中药GC-MS特征指纹图谱,通过大样本分析,将图谱特征转化成数据信息,建立样品的数据信息共有模式,使在不同仪器、色谱柱、色谱条件下的分析结果可以相互比对,将极大提高指纹图谱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阐明不同批次鱼腥草挥发性成分种类与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中药复方制剂"印迹模板"的均一性规律,为有效地控制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鱼腥草挥发油,采用GC-MS检测(电子轰击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30℃,检测范围m/z 40~500),并结合文献及Chemical Book数据库分析11批鱼腥草的挥发性成分,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并对指纹图谱进行总量统计矩分析。结果:在11批鱼腥草挥发油中,共有成分仅15个,占成分总数的3. 35%,总相对质量分数平均值73. 94%;而非共有成分却有433个,占总数的96. 65%。GC-MS指纹图谱总量一阶矩的RSD 6. 8%,总量二阶矩的RSD 14. 8%(标准差RSD 7. 4%),总量统计矩相似度的RSD 3. 8%。鱼腥草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具有不均一性,而其GC-MS指纹图谱的色谱学行为却呈现出均一性,"印迹模板"整体相似。结论:中药指纹图谱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适用于动态中药质量控制,可促进古代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及复方制剂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望春花药材中挥发油类成分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程序升温法建立指纹图谱,同时采用GC-MS法进行成分鉴定;通过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望春花药材中挥发油类成分进行研究,比较不同产地成分差异。结果:首次建立了望春花药材中挥发油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建立了α-蒎烯、1,8-桉叶素两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3种方法所得得到结果较为一致。同时通过计算机谱库检索,鉴定出22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桧烯、β-蒎烯、1,8-桉叶素。结论:通过系统的方法学验证,该方法能够全面控制望春花药材的质量,从而提高药材的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缩泉丸挥发油GC-MS标准指纹图谱,分析缩泉丸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对质谱数据进行解析,以32号峰为内参,线性插值法获得全局校正图谱,计算均值,生成缩泉丸挥发油标准指纹图谱,不同批次之间以相关系数和夹角余弦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了缩泉丸挥发油标准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均大于0.96;从缩泉丸挥发油中共鉴别出35个成分。结论:建立的标准指纹图谱准确可靠,可为GC-MS指纹图谱建立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0.
GC-MS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魏刚  李薇  徐鸿华 《中成药》2003,25(2):91-95
目的: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GC-MS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石牌藿香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阐明石牌藿香的道地特性;方法:采用GC-MS法对不同采集期石牌藿香,以及同基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挥发油进行主要成分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MS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固定产地的石牌藿香稳定性好,不同采收期主成分基本相同,其中广藿香酮的含量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与同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相比,广藿香酮,广藿香醇等含氧组分以及不含氧的倍半萜烯类主成分的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差异;结论:GC-MS法分析广藿香挥发油主成分,方法准确可靠;其本身具有的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为阐明道地药材牌香与高要,海南藿香的区别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修订和完善广藿香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为合理控制广藿香药材和饮片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收集23批广藿香药材和32批饮片代表性样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广藿香项下标准修订叶片粉末的显微鉴别方法;简化薄层色谱鉴别前处理方法,建立以广藿香对照药材和百秋李醇对照品为对照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改进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制备方法,修订药材指标性成分限度;新增广藿香饮片标准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结果 建议显微鉴别中腺鳞头部细胞描述为“细胞壁多破裂而呈裂隙状”;薄层色谱方法中用石油醚超声提取、乙酸乙酯复溶代替原标准中提取挥发油的前处理方式,以5%茴香醛浓硫酸溶液为显色剂,所有样品与广藿香对照药材和百秋李醇对照品在同一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改进后方法前处理简单、展开效果好、斑点清晰;建议适当提高药材醇溶性浸出物限度,用乙醇作溶剂时不低于4.0%;采用无水乙醇替换毒性较大的三氯甲烷作为含量测定提取溶剂,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23批广藿香药材百秋李醇质量分数和平均值分别为0.34%~0.92%、0.58%,建议药材标准中提高百秋李醇质量分数限度为0.22%;新增饮片检查项目,其中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1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新增饮片浸出物项目,限度同药材标准;新增饮片含量测定项,32批饮片中百秋李醇质量分数和平均值分别为0.12%~0.46%、0.29%,建议饮片中百秋李醇质量分数不低于0.20%。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可行、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新增项目和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广藿香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广藿香配方颗粒及其药材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广藿香配方颗粒和药材之间的质量关系。方法应用气质联用法分析挥发油,应用薄层色谱法分析水溶性成分。结果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共分离并鉴定出19个成分峰,配方颗粒挥发油共分离并鉴定出10个成分峰,两者具有良好的相似性;广藿香配方颗粒与原药材显示一致的薄层色谱行为,提示水溶性成分得到有效保留。结论广藿香配方颗粒与原药材之间所含成分一致,为广藿香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采收期对广藿香产量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集鹏  冯毅凡  郭晓玲 《中药材》2001,24(5):316-317
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了不同采收期对高要产广藿香的产量(平均单株干重)、含油率以及茎和叶中14个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份采收的全株含油率较高,与传统采收期相符。叶油中广藿香酮以7月和9月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广藿香醇含量则以9~11月较高,其它月份相对较低;茎油中,广藿香酮含量以7月、10月和1月为高峰期,11月最低,而广藿香醇含量全年变化不显著,11月份之后含量较高。其它成分未显示其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广藿香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广藿香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广藿香为临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主要含有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挥发性成分和黄酮类等非挥发性成分,其具有保护胃肠道、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解热、镇吐、止咳、化痰、通便、抗氧化、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系统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藿香胃肠道药理作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陈小夏  何冰 《中药材》1998,21(9):462-466
本实验探讨了广藿香3种不同提取物对胃肠道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水提物、去油水提物和发挥油均可抑制离体免肠的自发收缩和乙酰胆碱及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性收缩,以挥发油的抑制作用最强。在整体实验中,水提物和去油水提物均减慢胃排空,抑制正常小鼠和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推进运动,增加胃酸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胰腺分泌淀粉酶,提高血清淀粉酶活力,而挥发油则对胃排空和肠推进运动无影响,并使胃酸分泌减少,提高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比水提物和去油水提物均弱。水提物、去油水提物均能减少番泻叶引起的腹泻次数,而挥发油则协同番泻叶引起小鼠腹泻。此外,水提物、去油水提物和挥发油均可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内脏绞痛,其中水提物的作用较强。以上结果提示,广藿香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水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广藿香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查阅了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2001—2022年与广藿香相关的研究文献,应用NoteExpress 3.6软件对文献进行数据清洗、字段匹配及筛选去重,最终得到并纳入中文文献1787篇、英文文献398篇,将所得的文献资料导入CiteSpace V 5.8.R3(64-bit)软件,构建国内外广藿香研究领域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显示,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英文发文量总体与中文发文量仍存在差距;核心机构主要集中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高校,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并且在各相关研究机构中,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英文文献发文量都位居第一,这与广藿香的种植范围及道地产区相吻合;关键词分析显示,广藿香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精油提取、药理作用、质量标准、有效成分等方面,其中质量标准的研究贯穿广藿香研究的始终,一直保持较高的热度,新药理作用的发现及分子对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藿香类临床常用中药主要有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和唇形科藿香属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 O. Ktze.(又名土藿香),两者由于名称类似,容易造成混淆和混用。从本草考证、现代标准收录、化学成分差异、安全性用药4个方面总结2种藿香的研究现状。本草考证显示,明代以前只有藿香一名,根据植物形态及繁殖方式的描述确定为现今使用的广藿香;温病学派兴起后,土藿香在江浙一带开始使用,具有一定的药用历史。2种藿香曾作为正品藿香来源短暂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但《中国药典》1985年版之后仅收载广藿香。比较其化学成分,2种藿香含有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其临床功效有别的主要原因。广藿香临床使用尚无不良反应报道,而土藿香挥发油中的甲基胡椒酚成分具有致癌性,临床应用需谨慎。综合现代使用和研究情况,为规范药品名称,避免临床使用混淆,建议相关标准恢复传统藿香之名,基原为广藿香,同时以土藿香之名收载藿香属藿香,以示区别。  相似文献   

18.
刘琥琥  罗集鹏 《中药材》1999,22(8):408-411
采用体外抗菌试验测试了高要和吴川产广藿香水提取物与挥发油对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广藿香水提物和挥发油对沙门菌,大肠杆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肠道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肠道杆菌(P〈0.01),而且,高要广藿香水提取物对肠道致病毒的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吴川广藿香(P〈0.01)。  相似文献   

19.
采用体外抗菌试验测试了高要和吴川产广藿香水提取物与挥发油对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广藿香水提物和挥发油对沙门菌、大肠杆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肠道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肠道杆菌(P<0.01)。而且,高要广藿香水提物对肠道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吴川广藿香(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