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PICC置管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者患者以循证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在循证护理条件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起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及6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法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并分析循证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应用及效果,指导改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行PICC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50例患者为常规干预组,2012年3月-2013年3月50例患者为循证干预组,常规干预组给予PICC常规干预,循证干预组给予循证干预模式指导下的PICC循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干预满意度。结果 PICC置管并发症循证干预组患者发生1例,发生率为2.00%,常规干预组患者发生7例,发生率为14.00%,循证干预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1个月后,循证干预组患者焦虑标准分降至(44.46±3.52)分,抑郁标准分为(44.26±3.16)分,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焦虑、抑郁标准分;循证干预组患者干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常规干预组92.00%。结论循证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使其焦虑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干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警管理,以提高肺癌患者PICC置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进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761例作为观察组,运用Autar量表对置管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332例、中风险组364例和高风险组65例,3组患者给予分级护理干预,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给予物理干预、基本药物干预;对高风险组物理干预、基本药物干预和紧急干预.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置管的873例肺癌PICC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873例置管患者发生32例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血栓发生率为3.66%.观察组患者发生PICC相关血栓12例,发生率1.58%,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9).其中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51%(5例)、1.37%(5例)和1.54%(1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 运用风险预警管理可以降低高凝状态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长时间输注化疗药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行PICC的肿瘤患者85例纳入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在PICC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95.25±20.38)d,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10例。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112.54±25.63)d,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2例。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经χ2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长时间输注化疗药中应用PICC技术可减轻患者痛苦,置管期间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对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5.
黄莉 《药物与人》2014,(7):98-98
目的:评估应用美国CDC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对临床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降低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6月我科使用PICC导管156例(A组),在置管及维护中均贯彻执行CDC指南标准,与2011年同期的PICC置管108例(B组)比较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两组患者均使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结果:A组插管成功率为99%,并发症9.6%,感染发生率1.9%。B组插管成功率98.3%,并发症11.1%,感染发生率2.8%。结论:在PICC临床应用中使用北美指南可以使操作更规范,可以减少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PICC置管后护理,总结出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置入PICC的患者14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758)和观察组(n=73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案.针对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导管异位、穿刺点感染和穿刺点出血)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总结这些并发症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的理论依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合临床实践,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在观察组患者中实施.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术后静脉炎、导管异位、穿刺点感染、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4%比8.97%,P=0.023; 4.23%比11.74%,P=0.021;3.96%比8.44%,P=0.001;4.92%比12.66%,P=0.011).结论 在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可减少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预防颈部活动受限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10例拟使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颈部活动受限患者分为观察组(n=106)及对照组(n=104)。观察组采用超声探头压迫法,对照组采用指压法,观察两组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情况,X线摄片PICC末端位置正确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PICC异位入颈内静脉的例数 [3例(2.8%)]显著低于对照组[36例(34.6%)](P=0.000)。两组X线摄片PICC末端位置正确率均为100%。观察组无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超声探头压迫法较指压法能降低颈部活动受限患者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概率,而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utar量表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进行PICC置管的1 252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PICC常规置管及维护;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进行PICC置管的1 322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Autar量表进行评分,根据分值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3组患者给予分级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1 252例置管患者38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血栓发生率为3.04%。观察组1 322例患者发生PICC相关血栓12例,发生率为0.91%,其中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25%(5例)、1.04%(5例)和0.45%(2例);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Autar量表能预警PICC的肺癌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对高风险的肺癌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和治疗措施,有效控制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科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静脉血栓共发生2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护理后静脉血栓共发生6例,发生率为20%,两组数据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血液科PICC置管风险,减少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入住天津市人民医院的PICC置管肿瘤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循证护理,观察比较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80.95±28.36)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37±29.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为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穿刺部位出血、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娟  叶海瑛 《职业与健康》2011,27(5):591-592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路径实施对肿瘤患者进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PICC)置管护理的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26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取临床路径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2组患者对有关导管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出院后导管维护情况。结果试验组对导管有关知识掌握达标率(93.8%)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6.9%)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出院后导管维护异常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导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了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分为循证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循证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出院时,循证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循证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早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4.00%)(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邹珊珊  陈金鹏 《职业与健康》2014,(10):1428-143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4月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6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循证护理组各32例。对照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就术后疗效、术后生活质量、精神状态3个方面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术后2周时,循证护理组术后疗效、生活质量、精神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稳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凤波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425-1426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病人中的实践应用,理论结合实际更好地阐述了其具体的使用方法。方法在2010年-2011年12月期间,选择三个常见症状的研究包括压疮、血栓性静脉炎、中枢性高热三种,在其中的患者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进行研究,把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证明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病人中的实践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满意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把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神经内科住院病人,解决压疮、血栓性静脉炎、中枢性高热等问题,治理效果显而易见,比普通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谭超 《中国卫生产业》2020,(7):80-81,84
目的探讨外科中心静脉导管(CVC)护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外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CVC置管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为30例,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开展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40.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针对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通过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菌治疗巾包裹中心静脉导管接头及三通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四川省某三甲医院外科ICU收治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5-10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5-10月收治的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深静脉置管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无菌治疗巾对导管及三通进行包裹,每8 h更换一次。比较两组患者CLABSI发病情况,并在措施实施半年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临床护士的使用感受。结果 共纳入患者对照组188例,试验组166例。对照组中7例发生CLABSI,CLABSI发病率为3.72%,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为1 233 d,千日发病率为5.68‰;试验组中5例发生CLABSI,CLABSI发病率为3.01%,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为 1 098 d,千日发病率为4.55‰;两组患者CLABS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共调查65名护士对采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导管接头及三通的临床使用感受,结果显示,98.46%的护士认为加药时需要打开、包扎治疗巾,操作不方便,93.85%的护士认为不利于观察导管连接情况,66.15%的护士在工作中遇到过因无菌治疗巾包裹导致导管连接处松动、液体渗出时观察不及时的问题,53.85%的护士认为包裹无菌治疗巾平均每例患者约花费2~3 min时间。结论 尚不能证明无菌治疗巾包裹导管接头及三通能降低CLABSI发病率,且同时大量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量,减少护士直接照护患者的时间,增加临床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PS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和干预后25 d对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于干预后25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P〈0.01;t=11.25,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