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颞叶癫痫是难治性癫痫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临床表现复杂,加上常规脑电图的阳性率低,增加了诊断难度.现将2000年4月~2005年3月在我院癫痫监测中心诊断的46例颞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录像脑电图(Video-EEG)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表面蝶骨电极联合脑电图检查在颞叶内侧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初诊疑似颞叶内侧癫痫患者100例,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REEG)、视频脑电图(VEEG)及VEEG+表面蝶骨电极监测,对比3种检查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局灶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其定位结果与磁共振成像(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VEEG联合表面蝶骨电极检查痫样放电检出率93%(93/100)高于REEG 23%(23/100)、VEEG 86%(8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面性癫痫患者诊断中,VEEG联合表面蝶骨电极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88%(37/42)高于REEG、VEEG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21%(9/42)、83%(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局灶性癫痫患者诊断中,VEEG联合表面蝶骨电极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94%(33/35)高于REEG、VEEG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29%(10/35)、83%(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颞叶内侧癫痫的患者,无论何种...  相似文献   

3.
腹型癫痫76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76例腹型癫痫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探讨其可能的病因 ,归纳临床及脑电图特点 ,提出异常脑电图表现与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为本病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癫痫脑电图235例分析高洪云,孙琪,袁丰莲(临沂地区人民医院)关键词癫痫;脑电描记术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病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意识、运动、感觉、植物神经或精神障碍,且随其病因和病变部位等的不同而异,脑电图亦有不同的表现。根据本文所收集的脑电图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癫痫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变化。方法 对 10 5例儿童癫痫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癫痫脑电图的异常率为 80 .95 % ( 85 /10 5 ) ,无明显病因的病例占 80 % ( 84/10 5 ) ,有一定家族因素的病例占 2 .86 % ( 3/10 5 ) ;暴发性抑制主要见于 3岁以内婴幼儿 ,与 3岁以上年龄段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异常脑电波以基本节律改变为主 ,其次是尖波、棘波。结论 癫痫的起病年龄段以婴幼儿期为最多见 ,符合其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6.
提要报告1980年10月至1992年6月间,在皮质脑电描记下手术治疗颞叶癫痫55例,前颞叶切除50例,杏仁核、海马切除5例。皮质脑电描记结果说明,颞叶癫痫的痫灶绝大多数来源于颞叶外侧皮质和颞叶内侧结构。术中皮质脑电描记可提供痫灶的精确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7.
Meng FG  Sun ZR  Zhang JG  Ge M  Zhang K  Yang AC  Hu WH  Liu HG  Chen N  Bai Q  Shi Z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1):1486-1489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长程记录在颞叶癫痫定位、定侧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60例经颅内电极定位的颞叶癫痫患者,电极类型采用硬膜下条状、栅状以及深部电极,手术方式包括颅骨钻孔电极植入、立体定向深部电极植入和骨瓣开颅电极植入.结果 额-颞皮层电极植入34例,额-颞前-颞枕交界电极植入7例,双颞皮层电极植入7例,深部电极联合颞叶皮层电极植入7例,颞前-颞枕交界电极植入3例,条状电极联合栅状电极植入2例.手术方式包括前颞叶切除术50例,联合额叶致痫灶切除7例,联合胼胝体切开1例,颞后枕新皮层痫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2例.结论 颅内电极长程记录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和重要的定位手段,可应用于无创评估方法难以定位、定侧的颞叶癫痫.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cranial electrodes (IE) for temporal lobe epilepsy ( TLE) surgery and assess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intracranial 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y (IVEEG).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TLE patients undergoing implantation of IE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Cortical subdural strip, grids and depth electrodes were implanted by sphenotresia, bone disc craniototny or stereotactic technology. Results The implanted electrodes were as follows; frontaltemporal lobe cortical strip (n = 34), frontal-anterior temporal-occipitotemporal lobe cortical strip (n =7),bilateral temporal lobe cortical strip (n = 7), combined temporal lobe strip & depth (n =1) , anterior temporal-occipitotemporal junction cortical strip (n=3) and combined strip & grid (n=2).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anterior temporal lobectomy ( ATL) (n =50), combined ATL & frontal focal cortical resection (n = 7), combined ATL & callosotomy (n = 1 ) and combined neocortex epileptogenic focus resection & amygdalohippocampectomy ( n = 2 ). Conclusion IVEEG is effective and important for the localization of epileptogenic focus in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temporal lobe epilepsy.  相似文献   

8.
对180例原发性癫痫大发作患者作了脑电图检查分析,本组病例脑电图异常率为63.9%。脑电图异常表现多在基本节律的背景上散发或短程阵发中至高波幅的θ波和δ波,部分病例间有棘波、尖波,棘(尖)慢综合波。少数病例基本节律为θ和δ波,间有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波等。提示大部分病人间歇期脑电图检查可获得特征性的改变。作者同时发现从最后一次发作停止后在8~10天内描记脑电图阳性率最高,而2天内阳性率反低,其原因未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枕叶癫痫(COE)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EEG)改变。方法:对31例COE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1例中,早发性枕叶癫痫(EBOS)10例,晚发性枕叶癫痫(LOS)12例,症状性枕叶癫痫9例;发作表现为视觉症状15例,头眼偏转发作18例,呕吐17例,头痛13例,运动发作16例,意识障碍11例,自动症4例,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失神各2例。头颅影像学异常5例,脑电图背景异常5例,发作间期EEG有痫样放电29例,放电部位主要在枕区或枕、后颞区,为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有7例记录到发作期EEG。结论:枕叶癫痫临床特点为视觉症状、头眼偏转、头痛呕吐,脑电图特征为枕、后颞区异常放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觉醒时大发作癫痫(GMA)的临床和EEG表现特点。方法对12例GMA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其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的患者起病年龄为6~25岁。发作均为强直-阵挛样发作,2例伴失神发作。主要的发作时间集中在清晨/中午醒后及傍晚/夜晚休息闲暇时段。多数患者无明显病因, 神经系统检查大多正常,睡眠缺乏及终止是常见的诱因。91.67%的患者间歇期EEG慢波增多,局灶性优势不明显, 25%的患者伴泛化性尖波节律及棘慢波节律。单药治疗后发作控制的有62%(5/8),4例单用丙戌酸发作可控制, 2例单用妥泰,1例有效。3例患者合并用药,发作控制>3个月。结论中国人的GMA特征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丙戌酸治疗有效,妥泰治疗可能有效,单药控制不理想时,联合用药也是一个有希望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62例枕叶癫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总结枕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以提高对其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确诊为枕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结果:枕叶癫痫的发作形式有:(1)视觉症状;(2)运动症状:1)偏转发作;2)继发性全身泛化;3)偏身抽搐,偏身强直;4)部分癫痫持续状态。(3)植物神经症状。(4)复杂部分性发作伴自动症;(5)肢体麻木。脑电图特点:一侧或双侧枕叶的痫性放电,本组10例儿童期起病的枕叶癫痫,夜间发作频敏,无器质性脑损害,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好,提示可能为儿童良性癫痫,结论:枕叶癫痫是一组较具特征的癫痫综合征,掌握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常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海马硬化与颞叶癫 (TLE)关系及在TLE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15例TLE并考虑海马硬化的病例实施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结果 全部病例术中在皮质脑电图 (EEG)及深部EEG均发现颞叶内侧样放电 ,手术切除硬化海马后癫得到有效控制 ,术后患者神经心理正常。结论 海马硬化可能是TLE的主要病因 ,核磁共振 (MR)发现海马硬化是TLE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 ,手术切除硬化海马可对TLE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发作起始形式对颞叶癫痫(TLE)患者进行癫痫灶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52例确诊为TLE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73次发作的发作期EEG。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及头颅磁共振(MRI)检查,术中均行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进一步定位癫痫灶并在其指导下完成手术,且术后在最少1年的时间内Engel术后效果评估为1级。根据MRI检查结果将52例患者分为海马硬化组、非海马硬化组两组进行对比。 【结果】 通过分析发作起始头皮EEG形式结合MRI检查,MRI提示分入海马硬化组的患者癫痫灶定位率达89.7%,以θ节律、δ节律为能定位的主要脑电发作起始形式。 【结论】 TLE发作期EEG在癫痫灶定位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记录分析发作起始期的脑电活动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海马 杏仁核的超微结构改变与颞叶癫痫的关系 ,对 35例颞叶癫痫病人行海马 杏仁核切除术 ,并对海马 杏仁核组织进行超微结构分析。痫灶区海马神经元以神经细胞固缩、变性为著 ,并可见有髓纤维的松解和粘连。轴索萌发出的新突出物、微管及微丝在无髓纤维上不规则排列和缠绕。神经毡内突触前终末兴奋性递质小泡增多 ,嵴消失 ,粗面内质网扩张 ,多聚核糖体解聚 ,并可见大量脂褐素及脂滴 ,星形细胞轻度水肿。提示颞叶癫痫发作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生化改变所引起暂时性脑功能失调 ,其病理改变在颞叶癫痫的形成和持续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PET在颞叶癫痫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正电子发射断层照相术 (PET)在颞叶癫痫病人术前侧别定位诊断中的意义 ,对 2 0例颞叶癫痫病人术前均行脑电监测、头MRI及PET检查。脑电监测显示 1 9例有棘波、尖波或棘慢波 ,1例正常 ;脑电异常位于一侧1 0例 ,位于双侧 9例。头MRI检查显示 1 2例正常 ,5例一侧海马萎缩 ,1例左顶枕软化灶 ,1例左额叶灰质异位 ,1例右额顶囊肿伴垂体微腺瘤。头PET检查 2 0例均表现为局部脑组织代谢减低 ;一侧异常 1 6例 ,双侧异常 4例。 2 0例病人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颞叶癫痫。结果提示PET检查对于颞叶癫痫的术前定位诊断有价值 ,比头MRI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患者发作时的临床特征与脑电图改变。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45例额叶癫痫发作患者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45例癫痫患者共监测到107次临床发作,平均2.4次/例,其中睡眠期间发作78次(72.9%),清醒期发作29次(27.1%),临床表现的发作类型主要有:过度自动运动症、全身强直阵挛、口咽自动症、偏转性强直、发声发作、失张力发作等,其中发作次数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发声发作、偏转性强直和全身强直阵挛;额叶癫的脑电图特征为放电部位以额区为主,占到80.00%,发作频率主要是偶发/阵发,占88.89%,节律主要以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波为主占62.22%。结论额叶癫痫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发声发作、偏转性强直和全身强直阵挛较常见,多在夜间发作,脑电图以额区偶发/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波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的术前评估的手术治疗。方法对26例颞叶癫痫患者行无创或有创检查,进行术前综合评估,采用额颞翼点切口,经外侧裂入路、皮质脑电图监测下实施手术。对术前评估方法,术中脑电图监测及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根据24h发作期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和磁共振成像、PET-CT等检查进行致痫灶的定位,16例术前置入颅内电极明确致痫灶的位置,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20例癫痫发作基本消失(85%),3例发作基本减少(70%),2例发作减少>50%,其中4例出现短期并发症。术后2年所有手术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平分与手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图(发作期)和磁共振成像、PET-CT发作期/发作间期检查是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可靠手段,颅内电极置入是术前准确定位的必要手段,外侧裂入路可以满足颞前叶切除或选择性切除颞叶内侧结构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273例颞叶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颞叶癫痫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诊断为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相关因素分析并对抗癫痫药物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73例颞叶癫痫患者中90.5%的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出现异常,睡眠期痫样放电明显高于清醒期,影像学提示异常者166例,占全部患者的的60.8%。海马硬化或变性、颞叶蛛网膜囊肿、颞叶软化灶位居前3位,19~3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单药有效率在50%以上者占92.7%,联合用药有效率50%以上者占87.8%,两种药物治疗方式有效率经χ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叶癫痫以复杂部分性发作多见,海马硬化、颞叶软化灶、蛛网膜囊肿等为常见病因,90.5%的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提示异常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价值。两种药物治疗方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仍是颞叶癫痫的主要治疗方法,奥卡西平、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丙戊酸等新型抗癫痫药物对颞叶癫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海马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颞叶癫痫42例行^1H-MRS检查,同期行头颅MRI常规检查,观察NAA、Cr、Cho的波峰特点,对NAAA/(Cr+Cho)、NAA/Cr和NAA/Cho进行计算分析。分别进行海马硬化组与非海马硬化组之间病灶侧、相对侧的对比研究,以及两组的病灶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研究两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在海马硬化组与非海马硬化组病灶侧的比较中,NAA/(cr+Cho)及NAA/cr之间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NAA/Cho的比较未见差异;海马硬化组的病灶侧与正常对照组NAA/(Cr+Cho)及NAA/cr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非海马硬化组病灶侧、相对侧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RS可以在轻度海马硬化或伴有海马胶质细胞增生时进行早期诊断,提高了海马硬化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颞叶癫痫病例的海马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海马体积测量与脑电图间的关系,探讨1H-MRS在颞叶癫痫海马硬化定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非病灶性颞叶癫痫患者57例和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20例,测定双侧海马体积及海马1H-MRS的NAA/(Cr+Cho)值。根据发作间歇期癫痫性放电(IEDs)优势对病例进行定侧,探讨1H-MRS对颞叶癫痫海马硬化定侧的应用价值。结果根据IEDs能够提供定侧信息的有41例(71.9%),其中左侧颞叶癫痫组(L-TLE)24例,右侧颞叶癫痫组(R-TLE)17例,双侧颞叶癫痫组(B-TLE)16例。海马测量分析结果如下:(1)癫痫组中有56例(98.2%)双侧海马NAA/(Cr+Cho)值均低于对照组。病灶侧海马NAA/(Cr+Cho)值小于对侧海马(P均<0.001)。(2)海马体积测量发现海马萎缩的有28例(49.1%),其中4例双侧海马萎缩;而海马1H-MRS异常56例(98.2%)。两种检查手段的阳性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根据海马体积提供定位价值的有28例(49.1%),其中15例与IEDs定位符合(符合率53.6%);1H-MRS结果(双侧差值>0.04)提供定位价值的有41例(71.9%),其中32例与IEDs定位符合(符合率78.0%),比海马体积符合率高(P<0.05)。结论(1)颞叶癫痫伴有较为普遍的双侧生化物质的改变,表现为NAA/(Cr+Cho)值下降。(2)海马1H-MRS显示的生化改变对于颞叶癫痫的异常发现较海马体积测量更为敏感。(3)海马1H-MRS有较高的定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