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沙门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肠热型感染,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鸭沙门菌等则多引起急性胃肠炎型感染.准确的沙门菌菌株鉴定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有重要意义.笔者应用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系统ATB ID32E和API 20E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分离到的2株沙门属菌株及1株分离自住院患者的沙门属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同时进行血清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2.
在肠杆菌科中沙门菌是一个重要菌属。该菌属分布面广,且可通过各种方式感染动物与人,常见的可使人引起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及急性肠胃炎等病。为了了解我市沙门菌菌型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搞好卫生防疫工作,我们对1997~2001年检验工作中分离收集的186株沙门菌进行了血清分型鉴定,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本地区 17年来 ,沙门菌致小儿感染的群型分布 ,了解对婴幼儿危害情况 ,提供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以加强防治措施 ,减少发病率。方法 对临床疑似感染性病例 ,分别采取各种标本送作细菌培养 ,经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特性的菌株 ,用沙门菌属因子诊断血清作凝集试验 ,按照考夫曼———怀特沙门菌属抗原表而判定菌型。结果  15 2 2株沙门菌 ,分为 5个菌群、10个血清型 ,其中鼠伤寒菌占 96 .8% ,系本地区持久性流行的优势菌株 ,其他菌型为散发感染。结论 沙门菌是引起人类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尤其是婴幼儿易感率高 ,临床感染类型多样 ,特别是败血症与脑膜炎型 ,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是人群中最重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因其在人体中的隐性携带,其有些菌型可引起人的急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爆发。因此,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检测是饮食服务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它对传染源管理,有效阻止肠道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掌握奉贤区从业人员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带菌情况及流行趋势,进一步加强饮食服务行业的卫生监督管理,我们对奉贤区2004—2006年全区各镇79319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肛拭标本进行了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沙门菌能引起人类急性腹泻及食物中毒,是目前世界上重要的肠道病原菌群之一,分布广,危害大,菌型多。金山地区近儿年来也陆续发现一些新的菌犁。如查理、埃科、沙门亚属Ⅱ、科尔特里克、斯坦利沙门菌等,而且都是从健康人群体检中检出的新菌型。2004年4月,我们又在1件健康体检肛拭标本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目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主要爬行动物中存在的沙门菌血清型及其耐药性,分析其引起人类感染的潜在危险性.方法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主要花鸟市场、繁殖基地及动物园用作宠物的动物及供观赏动物采集其粪便,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血清凝集反应鉴定血清型.采用KB纸片法检测菌株对常用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利用Whonet 5.3软件进行药敏实验数据分析.结果 动物粪便中沙门菌检出率为30.7%,共检出28种沙门菌血清型,其中13种与人源沙门菌感染血清型一致.前4位沙门菌血清型依次为斯坦利沙门菌、汤卜逊沙门菌、西非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且不同动物来源菌株血清型分布不同.另外,在宠物龟中分离到人类暴发相关的波摩那和浦那沙门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所有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全部敏感,对四代及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次之,对四环素、链霉素敏感率最低.发现29株多重耐药菌株,其中4株为产ESBLs菌株.结论 由于动物携带人感染沙门菌血清型比例较高,提示动物对沙门菌在环境中的播散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应加强宠物市场动物特别是宠物龟携带沙门菌的监测,加强宠物管理,避免在人群中引起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黄峥  席美芳 《上海预防医学》2006,18(11):552-553
沙门菌(Salmonella)属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能引起各种脊椎动物的肠道感染,对人类和动物具有极大危害的革兰阴性肠道致病菌。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由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首位或第二位,所以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把沙门菌列为食品从业人员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中的必检项目。沙门菌属是一个很大的属,其血清型有2000多个,带菌以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鸭沙门菌、火鸡沙门菌和纽波特沙门菌等菌型为最常见。近年来陆续有一些新菌型报道,如斯坦利、查理、科尔特里克沙门菌等,但我区始终未发现过沙门菌新菌型。2005年3月,我们在1件健康体检的肛拭标本中,首次分离出1株喀普斯塔德沙门菌。现将该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生化鉴定、噬菌体裂解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沙门菌是在世界范围内经食物传播引起人类肠道疾病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在美国,2008年约有140万人感染沙门菌,总医疗费用达26亿美元[1].中国由于缺乏准确的监测数据,全人群沙门菌感染人数不详,但所有明确病因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70% ~ 80%是由沙门菌引起的[2].沙门菌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9.
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是人群中最重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其有些菌型可引起人的急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爆发,因此沙门菌和志贺菌检测是饮食服务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它为切断传染源,有效防止肠道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泰山风景区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志贺菌携带情况,进一步加强饮食服务行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对泰山景区1997年~2 0 0 2年的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1997年~2 0 0 2年对泰山风景区所辖饮食服务和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在健康体检时采集的粪便标本。1.…  相似文献   

10.
1990年~2000年我区对健康人群中所分离出沙门菌属进行菌型动态研究,目的是了解我市辖区内健康人群中感染沙门菌的血清型流行趋势,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和方法 1999年~2000年本市辖区内,以健康人群调查为对象。获得分离株均经形态学、生化特性、噬菌体裂解和血清学分型,并结合Kauddmann-White的抗原表分型。2 调查结果 调查102055名健康人中,检获沙门菌属110株,占带菌率的0.11%。可分离出沙门菌 O2(7.27)、O4(10.91)、O7(16.36)、O8(20.91)、O9(6.36)、O_(3.10)(3.64)、O_(1.3.19)(6.36)和O_(11)(6.36)8个群9个血清型。 自1990年以来,我市辖区人群感染率较高的沙门菌,以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余姚市首次检出的阿培依姆沙门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为沙门菌临床治疗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样本进行沙门菌增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药敏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菌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属,符合率为98%,血清学分型鉴定为阿培依姆沙门菌。药敏试验发现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结论该沙门菌为罕见报道的阿培依姆沙门菌。沙门菌新菌型的检出和发现对该菌引起的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spp.)是过氧化氢酶阴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属,常见于生产乳奶制品、发酵、酿酒和制糖过程中,在乳品生产技术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84年,Shlaes等[1]首次证实明串珠菌属为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人群属于易感人群,可以引起颅内、腹腔、胸腔及骨髓等部位感染。除上述易感人群外,婴儿同样是感染该菌属的高危人群。目前对明串珠菌属致病的病例报道较少,感染患者一般为存在基础疾病者,本病例报告的为西藏高原地区1例乳酸明串珠菌感染健康婴儿引起脓毒症的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78株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沙门菌属携带parE基因情况及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沙门菌属parE基因的序列,并采用基因库在线比对软件BLAST程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78株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沙门菌属中共检测到32株含有parE基因,选择其中10株阳性株进行测序,结果显示其74、107、115位碱基出现突变.结论 parE基因可能是引起沙门菌属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重要原因,在10株沙门菌属中携带的parE基因中共检出3个点突变,这些突变的产生为沙门菌属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药性以及交叉耐药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株从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分离的罕见沙门菌血清型进行鉴定与探讨。方法结合API 20E系统生化反应、荧光定量PCR检测以及血清学分型进行沙门菌鉴定。用K-B纸片法检测该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该菌生化反应及PCR检测符合沙门菌属,为罕见的非A-F群沙门菌,血清学分型鉴定为伊迪坎沙门菌,抗原式为1,13,23∶i,5。结论该菌是一株罕见的发酵蔗糖的伊迪坎沙门菌,首次从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发现,国内首次报道。开展沙门菌血清型检测,对该菌引起的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肠道致病菌所致疾病目前仍属多见,其中细菌性痢疾为临床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沙门菌病亦较多见,尤其是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日渐增多,此菌可引起食物中毒,并可在婴幼儿中流行引起腹泻.婴幼儿对本菌易感性较高,病后常易形成带菌者成为传染源,也是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临床上对疫源地、污染环境及物品等进行有效消毒,可减少传染的发生,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1,2].  相似文献   

16.
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是人群中重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因其在人体中的隐性携带,所以要特别警惕由于此种情况引发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肠道传染病。为掌握本地区从业人员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带菌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对2001~2003年全区各乡镇283685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肛拭标本进行了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监测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是人群中最重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菌 ,但在健康人群中也可有一定的携带率 ,是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重要隐患之一。为掌握本地区健康人群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带菌情况 ,我们对 1992~ 1998年全区各乡镇的 10 82 75份健康从业人员标本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标本来源 由各乡镇卫生院及本中心采集从业人员肛拭一支 ,保存于Cary -Blair半固体培养基进行运送 ,当天送青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作细菌培养。从 1992年到 1998年 ,共采集从业人员肛拭标本 10 82 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并分析餐厅从业人员肠道沙门 菌属携带状况、菌型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某医院7个餐厅工作人员的1007份查体便标本进行增菌和分离,对可疑沙门菌属进行生化、血清学分型鉴定,并采用K-B纸片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该医院餐厅工作人员沙门菌的总携带率是4.37%,有B、C1、C2、D1和E4等血清群;肠炎血清型出现多耐药菌株.结论 该地区餐饮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属的携带比较严重,应加强健康检查和食品卫生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沙门菌血清型分布特征。方法 对2017年无锡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分离出的220株沙门菌及食源性疾病患者分离出的87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并对2组人群的血清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20株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分离出的沙门菌检出46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山夫登堡沙门菌(20. 45%)、鼠伤寒沙门菌(15. 00%)。87株食源性疾病患者分离出的沙门菌检出24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24. 14%)、鼠伤寒沙门菌(24. 14%)。有15种血清型在2组人群中同时检出,鼠伤寒沙门菌为2组人群共同优势血清型。结论 无锡地区食源性沙门菌主要血清型与食品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主要血清型分布同中有异,提示无锡地区由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与食品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者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沙门菌(Salmonella)感染是引起人类腹泻性疾病的重要病因,在美国,每年引起140万人发病和600人死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类沙门菌感染大多数是摄入受该菌污染的动物性食品所致,其他的一些传播途径包括非动物性食品(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水、爬行动物及人-人之间的直接传播。大多数沙门菌感染不是以大规模爆发的形式发生,而呈散发性。目前已知的沙门菌血清型有2 449个。最近的研究发现,特定的沙门菌感染往往与摄入某些食物或接触某些动物有关,如肠炎沙门菌感染与摄入生鸡蛋或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