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C型臂下微创经皮交叉克氏针治疗手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1年3月-2014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诊治的手舟骨新鲜骨折20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随访评估指标: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主观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0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2周.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主观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2例对治疗效果感觉一般,2例比较满意,余下16例患者非常满意.术后Cooney腕关节评分:优8例,良10例,可2例,Cooney腕关节评分中优良率可达90.2%.无针道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手舟骨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2例表现为腕关节负重活动及天气变凉时有疼痛,腕关节功能、活动度轻度受限,握力较对侧略差.结论 C型臂下微创经皮交叉克氏针加上术后适当运用石膏外固定治疗手舟骨骨折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急诊创伤患者的损伤特点和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26日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收治的22例创伤急症住院患者资料。男18例,女4例;年龄4~66岁,平均年龄3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锐器切割伤(含菜刀切伤)6例,重物压砸伤1例,机器碾压伤1例,跌倒摔伤2例,机器绞伤1例;损伤类型:高能量损伤13例,低能量损伤9例;损伤部位:上肢7例,下肢15例。医护人员诊疗过程中对于无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筛查结果的1例患者采用二级防护,其余21例患者采用一级防护。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2019-nCoV的情况,总结疫情期间创伤急症的处理措施和经验。结果在诊治22例创伤急症患者期间,无一例医务人员和患者确诊COVID-19。紧急入院未做筛查的1例患者按疑似COVID-19病例对待,采用二级防护,术后排除COVID-19。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处理创伤急症的一线医务人员接诊过程均面临较高感染风险。创伤骨科急诊患者主要是交通伤和机器伤,老年患者主要由锐器切割及跌倒引起。通过完善院前筛查、选择合适的麻醉及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医护人员的防护及合理的术后病房管理和患者心理疏导,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疆地区冬季冰雪运动损伤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分析, 以期为冰雪运动的医疗保障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因冰雪运动损伤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骨科的147例患者资料。分类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损伤部位、损伤类型、致伤原因、住院时间及治疗方式, 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损伤部位和损伤类型, 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 147例患者149处损伤中, 男73例, 女74例;年龄(27.8±15.6)岁。损伤部位前3位:下肢(36.91%, 55/149)、上肢(31.54%, 47/149)、头面部(14.77%, 22/149)。损伤类型前3位:骨折(61.90%, 91/147)、皮肤软组织损伤(14.97%, 22/147)、韧带损伤(10.20%, 15/147)。主要致伤原因包括摔伤(58.50%, 86/147)、扭伤(20.41%, 30/147)、撞伤(19.73%, 29/147)。91例骨折患者中55例(60.44%, 55/91)行手术治疗, 32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青岛市部分地区冬季雪上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 以期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因滑雪运动损伤就诊于青岛市中心医院骨科的128例患者资料, 分类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类型、损伤部位、致伤原因及治疗方式等。结果 128例患者中, 男72例, 女56例;年龄(32.0±12.1)岁;单发伤占97.66%(125/128), 多发伤占2.34%(3/128)。单板滑雪致伤44例(34.38%, 44/128)46处(35.11%, 46/131), 双板滑雪致伤84例(65.62%, 84/128)85处(64.89%, 85/131)。损伤类型:软组织损伤44例(34.38%, 44/128), 骨折84例(65.62%, 84/128)。受伤部位前3位:小腿(24.43%, 32/131)、腕关节周围(18.32%, 24/131)、膝关节周围(15.27%, 20/131)。单板、双板滑雪最容易受伤部位分别为腕关节(26.09%, 12/46)、小腿(31.76%, 27/85)。致伤原因前3位:不慎摔倒...  相似文献   

5.
腕关节损伤与疾病是手外科、骨科常见病,包括腕骨骨折与脱位、腕关节不稳定及月骨无菌性坏死等,这些疾病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我国在腕关节损伤与疾病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距离国外的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提高腕关节损伤的整体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自 1997年 5月以来 ,对 3 2例腕部复合组织损伤患者采用急诊显微外科技术修复 ,其中肌腱 14 2条 ,外周神经 2 9条 ,动脉血管 2 4条 ,经 7~ 2 4个月随访 ,疗效满意。体会 :对于腕部复合组织损伤为取得良好疗效 ,应用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及材料急诊一期手术修复是关键 ,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及康复治疗是伤肢功能恢复的保证急诊显微外科修复腕部复合组织损伤32例$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骨科@覃松 $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骨科@王建一 $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骨科@王凯 $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骨科@车彪 $湖北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腕关节镜诊治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患者术后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5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患者行腕关节镜诊治术,术后给予合理的患肢体位,加强患肢观察及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及早期功能锻炼等。结果患者术后3~6个月行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定,优5例,良9例,中1例,优良率93.3%。随访3~15个月,14例仍从事以前的工作,1例更换了专业。结论全方位的术后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急诊创伤骨科诊疗行为的建议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15日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28例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资料,男71例,女57例;年龄为5~88岁,平均48.7岁。门诊处置107例;住院手术21例,其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17例。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总结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一些措施和经验。结果107例接受门诊处置的患者中,3例确诊COVID-19,3例疑似COVID-19。4例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中,1例疑似COVID-19;17例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中,1例确诊COVID-19,2例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2名护士确诊COVID-19,但均为轻症患者;1名医生和1名护士均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均发生在疫情防控措施执行之前,不排除社区感染的可能。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在做好COVID-19防控的同时,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行为正常运转尤为重要。在COVID-19疫情期间,参与急诊创伤骨科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接诊过程均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健全急诊创伤分诊流程、住院患者分类管理、住院病房优化管理、围手术期标准预防、完善落实医护防护制度、患者及陪护宣教配合等措施,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发生率,在疫情期间依然可以为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我院创伤骨科进入ICU监护治疗情况。探讨创伤骨科进入ICU的主要疾病及进入途径。方法:收治31例创伤骨科病人进行分析,总结进入ICU的主要疾病是:骨科重大手术后5例,多发骨折血压不稳定9例,多发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9例,多发伤合并ARDS6例,高位脊柱骨折并高位脊髓损伤截瘫2例。进入ICU途径是:从急诊室直接到ICU6例,从骨科到ICU9例,从手术室进入ICU15例,外院转入1例。结果:31例中2例在ICU死亡,29例经过ICU康复稳定后转入骨科治疗。结论:我院创伤骨科需要进入ICU治疗的主要疾病是:①骨科常规重大手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②多发骨折血压不稳定;③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④多发伤合并ARDS;⑤脊髓高位损伤需要呼吸机支持。进入ICU的主要途径是急诊手术后进入、骨科病房进入及急诊室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腕关节镜下尺骨头部分磨除术(Wafe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在26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行腕关节镜下Wafer术治疗期间,实施术前心理疏导、完善准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等护理措施。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分别出现1例引流管积血阻塞和1例尺神经浅支损伤,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2个月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定腕关节功能,本组优良率100.00%(26/26)。术后3个月肌力恢复均至健侧80%以上。未发生腕部疼痛及严重腕关节活动受限等后遗症。结论对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实施腕关节镜下Wafer术治疗期间,全面而细致行围术期护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手术效果和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使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全部经过急诊复苏治疗,生命体征改善后收住入院,对合并危及生命的颅脑、胸腹损伤的12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全部患者人ICU,按照骨科损伤控制理论要求进一步监护治疗,选择时机手术固定骨盆和四肢骨折。结果经过8—42个月随访,36例患者成活31例,死亡5例。所有存活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生活质量评分65—78分,平均66.6分。死亡患者中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颅脑损伤2例。结论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能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2):1123-1123
半月板损伤是骨科最常见疾病之一,美国每年完成半月板手术1000000例以上,我国半月板损伤病例数远大于此。为提高半月板损伤及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和疗效,交流国际最先进的学术理念和治疗技术,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外科学组主办,中国医促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协办,  相似文献   

13.
《实用骨科杂志》2013,(10):893-893
半月板损伤是骨科最常见疾病之一,美国每年完成半月板手术一百万例以上,我国半月板损伤病例数远大于此。为提高半月板损伤及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和疗效,交流国际最先进的学术理念和治疗技术,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外科学组主办,中国医促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协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使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全部经过急诊复苏治疗,生命体征改善后收住入院,对合并危及生命的颅脑、胸腹损伤的12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全部患者入ICU,按照骨科损伤控制理论要求进一步监护治疗,选择时机手术固定骨盆和四肢骨折。结果经过8~42个月随访,36例患者成活31例,死亡5例。所有存活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生活质量评分65~78分,平均66.6分。死亡患者中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颅脑损伤2例。结论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能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腕关节镜视下治疗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应用腕关节镜技术诊断并治疗40例单纯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经验.方法 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7.3岁.应用常规腕关节镜入路和器械对桡腕关节和腕中关节进行检查,对TFCC损伤的诊断采用Palmer分型,腕关节镜视下诊断为TFCC Ⅰ型损伤30例、Ⅱ型损伤10例.明确诊断后对TFCCⅠ A、ⅠD型行清创术;ⅠB、ⅠC型行镜下修复术;TFCCⅡ型损伤行清创术;对有尺骨撞击的TFCCⅡC和ⅡD型损伤行关节镜下尺骨头部分磨除术(Wafer术)治疗.术前和术后随访评定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镜下TFCC清创及修复术均顺利;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环指主动背伸不能(后经手术探查为环指指伸肌腱断裂),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11.6个月.经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21例,良1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5.0%,患者自我满意率为97.5%.结论 应用腕关节镜技术诊断并治疗TFCC损伤安全有效,随访效果确切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及关节内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6-10诊治的18例闭合性AO-C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折,并在腕关节镜下处理合并的关节内损伤。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24)个月。术后无明显骨折复位丢失,无切口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3~6)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评定腕关节功能:优14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及关节内损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儿童腕肘联合损伤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文霞 《中国骨伤》2003,16(10):624-624
腕肘联合损伤临床上比较少见,治疗上亦较困难,若处理不当,易引起缺血性肌挛缩及神经、血管并发症,遗留肘、腕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等[1].我院小儿骨科自1994年6月-2001年6月年共收治此类损伤16例,经采用手法、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腹部刀刺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腹部刀刺的诊治体会。方法:分析腹部刀刺伤3 6例的诊治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腹壁损伤5例,单一脏器损伤18例,腹部多脏器损伤13例,合并膈肌、肺脏损伤4例。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手术治疗。治愈3 4例,死亡2例。结论:腹部刀刺伤为临床急诊,术前对伤情的判断主要依靠病史及查体,伤情重者要在抗休克的同时尽早手术,生命体征稳定而又考虑复合伤者应行CT和B超等检查,全身多处受伤者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相似文献   

19.
郝博川  鲍树仁 《中国骨伤》2011,24(10):845-848
目的:探讨骨科手法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5年1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骨科手法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18~66岁,平均28岁。损伤至手法整复硬纸夹板外固定时间20min~2d,平均8h。施术前患肢肿胀、疼痛、畸形、异常活动,肘、腕屈伸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X线片显示均为前臂尺桡双骨折。术后通过对骨折的愈合情况、肘腕的屈伸功能及前臂的旋转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5.7个月。根据Anderson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优33例,骨折愈合,肘或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1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25%;良5例,骨折愈合,肘或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2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50%。结论:采用骨科手法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固定牢固且不会出现组织压疮及坏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腕关节镜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腕关节镜对创伤性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进行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有急慢性外伤史的16例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可疑损伤患者,年龄19~39岁,平均27.6岁.对经体格检查、关节造影或MRI检查有异常,疑为TFCC损伤者施行关节镜检查.按照Palmer分型:I A型6例,I B型9例,I D型1例.I A型、I D型在关节镜下行TFCC修整术,IB型行边缘部撕裂缝合修复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按Green-O'Brien功能评定法评定:优13例,良2例,可1例.结论 腕关节镜手术治疗TFCC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