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叶冯  朱德新  袁丽 《华夏医学》2013,(6):1074-1076
目的:观察妈咪爱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早产儿奶喂养,对于喂养不耐受者,给予微量喂养及红霉素促胃肠排空、抚触、灌肠等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妈咪爱1 g/次,2次/d.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恢复出生体重、胎便排尽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5.0%和37.5%;达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分别为(10.11±2.77)d和(12.04±5.42)d,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分别为(7.86±3.26)d和(10.28士5.73)d,胎便排尽所需时间分别为(5.64士2.04)d和(6.46±2.13)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咪爱可有效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对45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常规处理;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5~7d。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对45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常规处理;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5~7d。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7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注射3~5 mg·kg-1·d-1,1次/d,用药至能耐受肠道喂养3 d后.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呕吐持续时间分别为(3.28±2.30)、(4.86±2.60)d(P<0.05);腹胀持续时间分别为(3.60±2.26)、(4.97±2.48)d(P<0.05);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分别为(13.20±4.36)、(16.15±4.08)d(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10.37±2.34)、(14.58±2.23)d(P<0.05).2组日均大便次数无明显差异,均未见肝功能损害以及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56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常规处理;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5-7d。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早产儿92例,采用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辅以小剂量红霉素针6~10mg/(kg·日)分2次,静滴,治疗喂养不耐受.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冯国祝  詹淑贞  林伟豪   《中国医学工程》2011,(7):79+84-79,84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54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冶疗基础加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较对照组总有效率43.78%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至12月的42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非药物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3~5μg/(kg.m in)的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对照组予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比较患儿在呕吐,体重增长,及胃潴留量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呕吐,体重增长,及减少胃潴留总有效率分别为85.7%,80.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4.3%,9.5%,及9.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效。  相似文献   

9.
肖会霞  马凯 《中外医疗》2010,29(3):88-88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早产儿均给予配方奶、输液、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对照组予单纯体位疗法治疗,治疗组在体位疗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剂量3~5mg/(kg·d),加入5%或10%葡萄糖中缓慢静滴,连用5~7d,比较2组呕吐、体重增长、及胃潴留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呕吐及腹胀消失、胃潴留消失及体重增加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68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处理,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至能耐受肠道营养1周后。结果:治疗组腹胀及胃潴留消失,恢复至正常出生体质量所需日龄,2周末奶量,足量胃肠营养日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明显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联合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微生态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微生态制剂予以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微生态制剂予以治疗),每组各51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治疗效果。结果①研究组早产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3%(47/51),对照组为67.31%(35/51),研究组早产儿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早产儿均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好。结论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联合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和微生态制剂,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住院号单双方法划分,治疗组(单号)58例,对照组(双号)53例,两组均于出生48h给予经口间断管饲,治疗组同时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观察对比两组以下指标:早期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停止管饲日龄、达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及谷氨酰转肽酶高值。结果:死亡率:治疗组13.8%,对照组13.2%(P=0.937 3);喂养不耐受发病率:治疗组12%,对照组78.3%(P<0.000 1);治疗组停止管饲日龄、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ALT)及谷氨酰转肽酶(γ-GT)最高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日大便数较对照组多(P=0.010 3)。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对心室复极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41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给予口服多潘立酮混悬液,监测用药前后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结果 41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口服多潘立酮后治愈28例,好转8例,无效5例。心电图Q-T间期延长30 ms以上的9例(21.9%),其中Q-T间期>400 ms的1例(2.4%),无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口服多潘立酮可延长早产儿心室复极时间,建议临床应用多潘立酮过程中监测Q-T间期,警惕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早期微量喂养结合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难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新生儿抚触;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微量喂养。结果:治疗组发生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对照组有4例发生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发生了肠穿孔,3例发生了吸人性肺炎。治疗组在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住院天数、胎粪排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而蓝光照射的时间(第1天TCB〉6mg/dl、第2天TCB〉9mg/dl、第3天后TCB〉12mg/dl时则予光疗)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喂养结合新生儿抚触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不耐受问题,并且可促进胎粪排出,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而对黄疸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期间于我院生产的早产儿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剂量红霉素。结果(1)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0.83%(15/72),对照组发生率为73.53%(50/68)。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经X2检验,p<0.05。(2)对照组发生的50例喂养不耐受患儿予以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结论采用小剂量红霉素对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琳 《四川医学》2014,(4):457-458
目的: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诊断符合喂养不耐受70例早产儿,胎龄29-34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灌肠通便等常规治疗等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甲硅油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缓解情况﹑体重增长及住院天数,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使用西甲硅油后可更快缓解胃潴留、呕吐和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使患儿更快达到全肠道内喂养,从而更快出现体重增长,使出院时体重大于对照组,并缩短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喂养方法和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早期喂养方法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喂养不耐受性(FI)的相关性,寻找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最合适喂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50例(VLBW112例)随机进行分组,分别给予早期经口微量喂养、饲管内直接人工推注间断喂养、微量输液泵间断喂养(IBG)、微量输液泵持续喂养(CNG)等四种喂养方法,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观察不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性及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FEF)。结果不同喂养方法中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经口微量喂养FI发生率27.8%(VLBW为28%),管饲持续喂养FI发生率24.3%(VLBW为28.1%),均较间断喂养低(P〈0.05);VLBW中,不同喂养方法达到FEF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NG(15.6±2.1)d较IBG(19.8±2.2)d、(18.8±2.0)d达到FEF早(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增加喂养耐受性,经口微量喂养发生喂养不耐受低;管饲法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更耐受CNG喂养,且达到FEF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反应范围模型指导下探讨住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发生的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有效防治早产儿FI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入住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在反应范围模型指导下设计临床观察表,从预测性稳态、反应性稳态、稳态超负荷及稳态失败等方面对发生FI及未发生FI者进行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早产儿FI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①207例早产儿中,男性125例,女性82例,胎龄27+2~37周,平均(33.48±1.66)周;出生体质量830~3 120 g,平均(2 019.55±334.38) g。早产儿FI发生率为33.8%;FI主要发生在开奶72 h内,早期早产儿FI的临床表现以胃潴留为主,晚期早产儿FI则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②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窘迫、宫内感染、氨茶碱应用、母乳喂养及两次大便间隔时间与早产儿FI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与出生体质量是FI的保护因素,胎龄越大,出生体质量越重,FI发生的风险越低。宫内窘迫、氨茶碱应用、两次大便间隔时间超过3 d是FI发生的高危因素。③经回代预测,回归方程的回代率为92.73%,预测FI的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为88.32% ,准确度为91.30%。 结论 胎龄低、出生体质量低、宫内窘迫、使用氨茶碱及两次大便间隔超过3 d是FI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适用于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FI发生风险模型;该模型能够为临床确定FI的高危人群和及时进行干预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红霉素(erythromycin,EM)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0年FI早产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组,各30例,Ⅱ、Ⅲ组在早产儿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剂量分别为5mg.kg-1.次-1、1次.d-1,5mg.kg-1.次-1、1次.12h-1。比较3组早产儿相关营养和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经胃肠摄取热卡达209.5kJ.kg-1.d-1和419.0kJ.kg-1.d-1日龄、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体质量、头围和身长的平均增长速度Ⅰ组和Ⅱ、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能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促进其早期的体格生长发育。不同给药方案与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制剂金双歧治疗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华  林红莲 《河北医学》2006,12(5):451-453
目的:探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治疗方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方法:7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按照常规护理和治疗,并予静脉营养,治疗组在喂奶后口服或鼻饲微生态制剂金双歧三联活菌片0.5g,2次/d,疗程5d。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2.2%;两组有效率比较X2=7.84,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治疗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效果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且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