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目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以下称体外循环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基于当前临床研究证据和业内广泛接受的体外循环技术及我国体外循环专家共识,制定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旨在为开展体外循环手术的单位或团队建立临床体外循环工作规程提供一个框架性参考文件,以保障体外循环技术实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技术的诞生和进步为现代心血管外科奠定了基础.我国体外循环技术发展的早期,苏鸿熙等老一辈心血管外科先驱们在人工心肺机、氧合器等体外循环产品的研发及体外循环技术的实施和改进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历了 68 年发展历程的体外循环技术,从血泵、氧合器等体外循环设备和装置,到人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体外循环监测和管理等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分析陕西省体外循环不良事件,以期进一步提高体外循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内16家医疗机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大血管手术及相关体外循环不良事件.结果 16家医疗机构开展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大血管手术共计10504例,共收集到体外循环不良事件共计127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技术和管理。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间,518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27例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方法。结果全组27例中22例顺利脱机,2例延长辅助时间后顺利脱机,3例停机困难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2例。结论迅速建立体外循环,改良体外循环技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等综合措施可以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保证体外循环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探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一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脏外科进行体外循环下及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采 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7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手 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568例,非体外循环组202例。在倾向性评分匹配之前,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各变量间(如射血分数、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202例体外循环组和202例非体外循环组配对成 功,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各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队列分析显示,体外循环组发生AKI 72例(占 35.64%),非体外循环组发生AKI 46例(占22.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92,P=0.004);非体外循环组住院时间较体 外循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7,P<0.05);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 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P=1.000);两组患者肾脏 的发生率 义。结论:非体外循环手术方式可降低术后AK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体外循环技术临床使用63年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成立18年之际,经来自我国主要心脏中心的体外循环及心血管外科专家历经一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克服了疫情对专家之间沟通的影响,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指南——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2021版) (简称体外循环标准).  相似文献   

7.
心内直视手术109例CPB期间血糖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分析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在体外循环期间血糖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择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09例,采集每一位患者体外循环前(t0),体外循环转流45min(t1),体外循环结束时(t2)三个时间点的静脉血并测定血糖值.将109例患者按体外循环时间是否大于1h和年龄是否大于18岁分组.结果 全组患者血糖在体外循环期间逐渐升高,停机时血糖浓度达到高峰,停机时的血糖浓度与体外循环时间成正相关.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在体外循环期间的血糖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成年人的血糖浓度明显高于成年人.对于成年人体外循环时间>1h的患者停机时刻的血糖浓度明显高于体外循环时间<1 h的患者.结论 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在体外循环期间的血糖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并且停机时刻血糖浓度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未成年人较成年人体外循环期间的血糖浓度升高更明显;体外循环时间>1h的成人患者停机时血糖浓度较<1h者明显升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谢永果 《医学综述》2014,(12):2192-2193
脑损伤是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虽然脑保护策略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明显降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很多因素。目前,很多研究表明体外循环期间高血糖增加神经并发症及病死率。该文通过探讨体外循环术中高血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以改善体外循环术中血糖管理的策略,达到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气管外科手术中应用微创体外循环的经验。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使用常规体外循环器材自行组装微创体外循环管路,按照闭式常温中流量股动静脉体外循环对5例气管肿瘤导致严重气管狭窄患者进行呼吸支持。结果 5例患者提前建立体外循环后,安全度过了由于严重气管狭窄所致麻醉诱导和手术难关,未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和凝血功能障碍。结论充分理解微创体外循环理念,使用现有常规体外循环器材建立微创体外循环,适应气管外科麻醉和手术需要,具有创伤小、支持充分、性能价格比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胡艳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797-1798
目的:心脏手术体外循环,采用高岭土作为试剂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监测,以下简称ACT监测,极大的提高了体外循环转流的安全性。方法:本组对43例病人使用高岭土做为试剂,对体外循环转流前ACT基础值(即生理值),体外循环转流中和体外循环转流后病员ACT值进行监测。结果:对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前和转流中肝素用量,以及停机后中和肝素的鱼精蛋白用量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保证与减少了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凝血及手术后创面的出血与渗血。结论: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用高岭土进行ACT监测,此方法经济、简单、便于操作、确保了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80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病种)及体外循环中的情况(体外循环的设备、预充液的组成、体外循环时间、体外循环的管理等).结果:80例患儿手术经过基本顺利,未发生与体外循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75例,电击复跳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安全、可行.加强体外循环中管理可降低婴幼儿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53年体外循环成功地应用于心脏手术以来,人工心脏和人工肺脏产品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体外循环转流技术已十分成熟,现每年全世界体外循环数达80余万例,它已成为一项专门技术。许多国家设立体外循环培训学校,有体外循环学会,有体外循环专业杂志,每1~2年召开国际或国内体外循环学术会议,有的国家每年召开国际性体外循环病理生理研讨会。我国自1958年开展体外循环以来也有很大发展,现约600家医院开展此类手术,每年约4万例。全国参加体外循环工作的医护人员有数千人,人员结构有技术人员、麻醉医生、外科医生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围手术期不同时点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前(T2)、体外循环后即刻(T3)、体外循环后4h(T4)、体外循环后24h(T5)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法检测TLR4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即刻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下调,体外循环结束后4h表达上调,体外循环结束后24h进一步升高。结论体外循环围手术期,TLR4的表达呈现动态变化,TLR4可能与体外循环术后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体外循环诞生以来,体外循环为心脏外科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体外循环相关设备、装置改进,以及对体外循环患者的病理生理认识不断深化,体外循环技术及其应用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心脏直视手术之外,体外循环在循环和呼吸辅助、心肺复苏、局部组织灌注、全身热疗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体外循环因其由人工心肺机的电子机械设备和人工装置构成,其过程因可能出现各种医疗意外而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现有的体外循环条件和设备对患者具有明显的损伤性,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加强体外循环管理安全防范意识与措施的重要性.方法:我院近1年体外循环手术156例,分别从体外循环管理前、中、后三个阶段,全面加强体外循环管理的安全防范意识与措施.结果:体外循环手术156例,均安全顺利完成,术后恢复好.其中发生体外循环意外1例,发生率为0.64%,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无不良后果.结论:加强体外循...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接受选择性冠脉搭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0例(A组)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另10例(B组)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围术期48h内监测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改变.结果两组无住院死亡、心梗和急性肾功能不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NAG较体外循环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较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明显减轻对肾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食道超声(TEE)在儿童及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术期多时点动态监测肾脏血流的可行性,观察体外循环下影响肾脏灌注的因素。 方法 纳入因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下手术的患儿,使用TEE测量左肾动脉直径和血流速度并计算肾脏血流量。记录体外循环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肾脏血流量与体外循环流量及平均动脉压力的关系。 结果 纳入的46例患儿中有42例获得满意的肾动脉血流图像,成功率91%。患儿体外循环后肾动脉阻力指数显著高于体外循环前。肾血流平均流速及肾血流量与体外循环流量呈直线相关,与平均动脉压的线性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儿童及婴幼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体外循环灌注流量是决定其肾血流灌注的主要因素。对该类患者,TEE肾脏灌注监测可作为一种体外循环中实时动态的肾脏灌注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谢俊然  郁丽娜  张焰 《浙江医学》2005,27(9):700-701
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中的心脏停跳可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由体外循环装置促发的全身炎性反应、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也很难避免.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虽可避免体外循环的上述弊端,但效果究竟如何,目前各家报道不一.本文观察并比较了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情况,以期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是否更具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研究大鼠体外循环(CPB)中肺损伤机制与肺保护方法,建立大鼠体外循环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两组,麻醉开胸组10只,体外循环组20只(实验鼠和供血鼠各加10只),颈静脉和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流量120~150 mL/min,预充液10 mL全血,5 mL代血浆,同时胸骨正中切口阻断肺动脉1 h后开放,逐渐脱离体外循环,开胸对照组10只是开胸全麻.结果 所有数据均显示10例体外循环动物模型均建立成功.结论 大鼠体外循环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上是可行的,是研究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优良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张欣  高长青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1):180-18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移植物与冠状动脉的旁路吻合。近年来有许多研究对比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临床结果,结果不尽相同,引发了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质疑。本文主要对近年有关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完全再血管化、移植物通畅率及中远期生存率等焦点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