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属于中医"胃痞"范畴。其病因多为毒浊内蕴于心下,毒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理基础,关键病理因素可概括为毒、瘀、虚。其发病以正虚为本,以毒、瘀为标。在病变过程中,机体正气亏虚是内因,感受浊毒邪气是外因,浊毒内蕴、毒瘀互结则是其主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高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关键。治当以解毒化瘀扶正为法,辨证论治,提高疗效,降低转癌率。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肺炎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范畴。对于该病的基本病机中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该文通过对大量中医文献的研究,结合我们课题组的研究体会,提出了"正气亏虚、毒瘀互结"是老年性肺炎的基本病机。其中,正气亏虚是老年性肺炎发病的内在因素,热毒炽盛、痰瘀互结是老年性肺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虚-瘀-毒”论治脓毒症正气虚衰合瘀毒内阻证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从"虚—瘀—毒"论治脓毒症正气虚衰合瘀毒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正气虚衰合瘀毒内阻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学综合治疗,包括抗生素、液体复苏、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排毒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段的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及炎症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各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及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虚—瘀—毒"论治脓毒症正气虚衰合瘀毒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所发生的慢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腰骶酸痛、带下异常等,是导致慢性盆腔痛、月经失调、不孕、异位妊娠等疾病的重要原因。其特点为易复发、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属于中医古代医籍中"带下病""癥瘕""妇人腹痛""月经不调""痛经"及"不孕"等范畴。目前西医治疗CPID主要是根  相似文献   

5.
基于古今文献,探讨虚、痰、瘀、毒在帕金森病发病及病机演变中的作用.虚是帕金林病发病的内在基础,痰与瘀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毒是决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四者病机联系包括痰瘀互结、互生;痰瘀致毒,毒致痰瘀;因虚致痰、致瘀;邪气久居,正气愈虚;邪凑虚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毒”为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原因,毒为邪之渐,为无用之物、满溢之物,内外毒入于血分,发于皮肤,“毒”可分阴阳;“瘀毒互结”为本病的病机,瘀贯穿银屑病发展始终,血气否涩,瘀从毒结,瘀久蕴毒,瘀毒结聚;“虚”为本病的发病基础,以肝肾亏虚,阴血不足为本,加之脾肾阳虚,卫外不固;正气不足,邪气居之,虚损生积,瘀毒互结,导致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临证用药谨守病机,立解毒活血之法,分期而论,侧重不同,同时寒热并用,调和阴阳,顾护脾胃,为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心肌炎发生时,因病毒的侵袭心肌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改变,病毒的侵袭及其引起的免疫损伤贯穿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始终。这一现象符合中医温病学中毒蕴日久、痰瘀互结、正气虚羸的认识。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机要素可概括为虚、毒、痰、瘀4个方面:气阴亏虚、毒邪内侵入心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关键;毒蕴心经、伤阴耗气是病毒性心肌炎病机演变的基础;痰瘀互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机转归。虚、毒、痰、瘀相互促进,互为影响,使本病虚实夹杂,病重难愈。治疗时分清虚、毒、痰、瘀在病毒性心肌炎各病程的主次,以培其气阴亏虚之本,分解其胶结之邪。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脑络,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根源.  相似文献   

9.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是一种罕见难治性皮肤病,从中医“毒、瘀、虚”理论出发,认为该病病机为风湿热邪首犯肌表,厚积成毒,久病入络,化为瘀血,正气亏虚,抗邪无力,形成“毒、瘀、虚”相互影响的状态。治疗上,针对患者疾病发展特点,予解毒、化瘀、扶正补虚,使顽毒得解,瘀血得消,正气得护,为中医药治疗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提供较为完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属于中医"肺痹""肺痿"范畴。对于该病的基本病机中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文章通过对本院国家级中医、中西医急诊基地大量中医文献的研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体会,提出了"毒邪蕴肺、瘀毒互结、正气亏虚"是重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基本病理机制,并进而提出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解毒化瘀扶正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1.
肿瘤抑郁症是在原发肿瘤虚、瘀、痰、毒等病理因素的基础上,加之患者情志不遂所导致的病症,主要累及肝、脾、心、肾多个脏腑。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血瘀、痰气郁阻、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为其主要病机,其中肝郁气滞贯穿病程始终。治疗肿瘤抑郁症在疏肝解郁的同时,也要注重虚、瘀、痰、毒等根本病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肝硬化患者证候和血清蛋白质组学两方面,探讨肝硬化中医正虚血瘀的病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理论。方法:对中风的古今文献进行系统研究,从气虚血瘀说的理论、历代治疗中风的方荆及气虚血瘀与毒损脑络等方面了解缺血性中风病机理论。结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符合临床实际,气虚血瘀病机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接受。结论: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可以更为有效地指导中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梁瑞敏  郭晓霞  姜楠  郭静 《山西中医》2011,27(4):11-13,15
目的:观察芪苓益肝颗粒治疗正虚血瘀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选用芪苓益肝颗粒,对照组32例选用扶正化瘀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治疗前后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的变化,并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LN水平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4周后LN、HA水平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TBIL水平明显降低,ALB水平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苓益肝颗粒可明显降低外周血肝纤维化指标,并具有使ALT复常、降低胆红素、提高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和改善中医证候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瘀、浊、热三种病邪与本病之间关系密切,在治疗中结合瘀、浊、热三种因素进行治疗常可取得较好疗效,故将本病与瘀、浊、热三种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毒邪论治中风病急性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毒邪,是中医学重要的病因概念之一。毒邪致病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内生毒邪直接影响着中风病急性期的病理变化、预后和转归,在中风病中具有毒性猛烈、毒性火热、依附性以及败坏形体、易攻脏腑等特点。气血逆乱,是中风病发病的始动因素。痰瘀交阻,是中风病病机的核心,并构成毒邪产生的病理基础;腑气不通是毒邪形成的枢纽;毒邪鸱张、败坏形体、损伤脏腑经络,变证丛生;脑络受损,痰瘀交阻贯穿始终。解毒通腑为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7.
微循环障碍是急性胰腺炎(AP)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在细胞因子的改变、胰腺微血管痉挛及通透性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变、钙离子超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胰腺的微循环障碍.中医学认为“热毒血瘀互结”是其主要病机,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能够减轻AP微循环障碍,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取得较好疗效.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P...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是一种以肛门直肠疼痛、坠胀、便意明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肛门直肠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特点,尤其慢性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明显,常合并失眠、抑郁、焦虑等.目前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有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本文提出"气滞血瘀"是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核心病机,"从瘀论治"是其基本治法,并...  相似文献   

19.
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首要原因。血管钙化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重要的病理基础,其可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和血管重建术的实施困难,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文以中医“瘀-毒-虚”理论的内涵阐释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瘀-毒-虚”与糖尿病血管钙化发生发展的内在关联性,“瘀”与“毒”互为因果、胶结而患,“虚”为正气不足、气血偏失,三者皆与血脉疾病密切相关,从而创新性地提出了糖尿病血管钙化“瘀-毒-虚”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即脉络瘀阻为发病之本,瘀毒互结为关键环节,中气匮乏为加重因素,同时提出运用“活血解毒、补虚通络”法防治糖尿病血管钙化的中医药干预策略,旨在为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血管钙化的临床及转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认为肝脾功能失调、痰瘀互结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机,痰瘀互结证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证型,调肝运脾、化痰活血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治法,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芎汤是治疗该病证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