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9年 1 0月~2 0 0 1年 1 0月 ,笔者采用健脾活血、通络利水之剂 ,配合西药基础护肝 ,并酌用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 1 1 2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观察 1 92例均系临床确诊 ,并排除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癌性腹水者。患者均有乙肝或丙肝或酒精肝病史。临床表现 :消瘦厌食 ,腹部胀满。体查 :面色苍白 ,甚者黝黑 ,肝掌或(和)蜘蛛痣 ,脾肿大 ,腹壁静脉曲张 ,移动性浊音(+)。肝功能异常 ,蛋白比例倒置。B超检查示 :有中度以上腹水。1 92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 1 2例中 ,男 72例 ,女 40例 ;年龄 2 5…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暖水46例,并设单用西药治疗50例为对照组。1个月后观察疗效,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好转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显效18例,好转2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0%;1年内腹水复发率治疗组为20.5%,对照组为39.6%。两组临床疗效、腹水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何传强 《新中医》2012,(8):43-4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予自拟补肝利水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半年内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肝利水方与西药配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2014年3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治疗120例,所有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2000年全国第十次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7-70.5)岁,平均(41.5±15.3)岁;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腹水仍是目前临床难治病之一,我们从2001-5-2006-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人87例,均为我院消化科住院病人,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为肝炎后肝硬变。  相似文献   

6.
张自强 《山西中医》2010,26(5):62-62
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2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西药联用治疗肝硬化腹水4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肝病专科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自拟肝病7号方联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卢继福 《光明中医》2016,(23):3488-3489
目的探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附子理苓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8月—2015年2月治疗的8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联合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给予附子理苓汤加减治疗。观察所选患者的综合疗效和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西医组的73.17%(P0.05),联合组改善肝功的作用明显好于西医组(P0.05)。结论附子理苓汤可通过利尿、护肝、提高机体蛋白水平等作用提高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水疏肝化瘀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将56例肝硬化腹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注射液及利水疏肝化瘀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利水疏肝化瘀方对腹水消退及改善肝功能有利。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利水合剂,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腹水消退时间、肝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起效较快,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李建丰 《光明中医》2006,21(12):50-51
笔者自2000年3月~2006年2月,共收治肝硬化腹水病人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单纯西药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67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 :10 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常规给予维生素、白蛋白、强力宁及利尿药等西药处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健脾利水汤。结果 :治疗 1个疗程后 ,治疗组显效率为 77.6 1% ,对照组为 48.5 7%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2 .5 3% ,对照组为 71.42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2007年1月~2009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77例,并与西药治疗35例对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联章  蔡咏玉 《河北中医》2001,23(3):214-21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 对照组30例应用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商陆敷脐治疗。2组均14日为1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76.7%,治疗组为93.3%,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明显提高了缓解率,减少了复发率,疗效肯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文波  周兵 《新中医》2007,39(3):80-8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时照组32例予西医常规时症处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B超检查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27.27%,对照组为71.4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腹水消退迅速,且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梁东勇 《山西中医》2002,18(2):32-33
选肝硬化腹水病人 79例 ,随机分为西药组 2 5例 ,中药组 2 3例 ,中西医结合组 31例。结果 :西药组显效 2 0例 ,有效4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96 .0 % (95 %可信区为间 80 %~ 10 0 % ) ;中药组显效 18例 ,有效 3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91.3% (95 %的可信区间为 78%~ 99% ) ;中西医结合组显效 2 7例 ,有效 3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96 .8% (95 %的可信区间为 83%~ 10 0 % )。 3组疗效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药组 (t=8.10 70 ,P<0 .0 1)和中药组 (t=5 .72 84,P<0 .0 1)。 3组尿量、腹水消失时间、腹水复发时间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另设西医对照组35例,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P〈0.05)。治疗后两组白蛋白、ALT、PT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67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13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7例,男52例,女15例;年龄20~72岁,平均45.3岁;肝硬化病史5~22 a,平均13.2 a.对照组68例,男54例,女14例;年龄22~73岁,平均46.9岁;肝硬化病史4~21 a,平均12.3 a.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3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8~65岁,平均48岁;病程3~10年,平均5.5年.对照组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40~62岁,平均49岁,病程2~8年,平均4.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