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题92.如何看待“太阳中风表虚证是否虚证”之争?答:虚证是与实证相对的概念。总的说来,正气抗邪有力者为实,无力者为虚。但由于邪正斗争的部位有表、里,半表半里的不同,人体正气有阴、阳、气、血之辨,因此,虚证随着疾病部位的不同和所虚正气之异而有表虚、里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表里俱虚、阴阳两虚……等各种各样的证型,这是就其定性而言。若就其定量而言,则由于正气所虚程度的不同而千差万别,针对虚的程度,用药有多寡浅深轻重之别。(这个定量概念,千百年来为医者所用,却至今未能用数学明确表示出来而被人认为“不客观”“不规范”,近廿年发展起来的“模糊数学”最终有可能解决这一悬案。)太阳中风表虚证是与太阳伤寒表实证相对的。就是说,在表证范围内,卫气抗邪无力者为表虚,有力者为表实。定  相似文献   

2.
"表里双解法"是周平安教授针对流感"表寒里热证"提出的,后来又与"和"的思想相融合,提出了"表里和解法",此时"表里和解法"已不再仅仅针对"表寒里热证",而是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表里和解法"的内涵为:使用表里同治的方法(调理上下内外气机、解表以除里邪、泻里以散表实、补里以助表虚、补里以除表实),遵循"和"的原则(不和则为病、治病以求和),以"和"为目的(表里之邪解、正复而人安和)来治疗特定证候(表实证、里实证、表里俱实证、表实里虚证、表虚证、里虚证、表里俱虚证)的方法。此法既是治则,也是治法。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方按八纲分类法之滥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伤寒论》方的分类 ,古往今来有多种类分法 ,其中较有意义的一种 ,就是按八纲类方。按八纲类方 ,即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伤寒论》方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法最早滥觞于宋·许叔微《伤寒发微论》 ,按表里虚实对《伤寒论》方进行简略分类。许氏论治伤寒 ,注重对表里虚实的辨证 ,指出 :“伤寒治法 ,先要明表里虚实 ,能明此四字 ,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 ,可坐而定也。何以言之 ,有表实 ,有表虚 ,有里实 ,有里虚 ;有表里俱实 ,有表里俱虚。”其具体分类 ,则言“仲景麻黄汤类 ,为表实而设也 ;桂枝汤类 ,为表虚而设也 ;里实则承气之类 ;里虚则四逆、…  相似文献   

4.
初探《伤寒论》中有关表里同病证治的论述。表里同病表现即有太阳表证,又有他经或本经内脏为病者,属《伤寒论》中“两感”“并病”范畴,概述有表寒里热、表里俱热、表寒里饮、表病里实、表实里虚、表虚里实之证。并提出了先表后里,先里后表,标本缓急之别的治疗原则。认为其至今对临床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在肺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日久积渐而成的病证,临床上以“咳、痰、喘、满”为主证,并多兼大便秘结不通之证,治疗可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兼用通腑,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然肺胀属本虚标实,感邪则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故应用通腑法时,又要根据虚实辨证用之。  相似文献   

6.
二、病理变化脏腑表里“内外调和,邪不能害”。与此相反者,则为脏腑表里气化不通,津血循环不畅的病理状态。所以然者,主要原因是体内正虚,或气、血、津液循行受阻,造成卫气外而不抗,营气内而不守,中气内而不防的状态。外在六淫之邪,疫疠之气得以内乘,或七情之变,饮食劳逸所伤,或误药而致脏腑表里相关功能受到破坏,引起脏腑、经络、气血发生病变。由于发生部位不同,病理反应亦异。故病于肺者,则肺气逆而不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壅塞,肺气有余,宣发肃降失职,导致大肠传道功  相似文献   

7.
表证虚实的决定因素在正邪力量的对比。人感邪后有四种可能状态:邪重气实,邪重气虚,邪轻气实,邪轻气虚。太阳中风表虚证属太阳伤风寒,邪轻气虚表虚状态;太阳伤寒表实证属太阳伤风寒,邪重气实表实状态。本文从状态分析,结合传统的营卫学说,以脾胃为中心,通过阐述不同状态下营卫在三焦表里的生理病理变化,对太阳病表实表虚证的病机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爨国庆 《中医研究》2010,23(12):9-10
疼痛病因虽然十分复杂,而概言之,不外正虚与邪实两端。邪实所致者,法当通利。但若为素体较弱,年高、久病之人,脏腑功能减退,气亏血少,阴阳不足,失其温煦、濡润之职而致疼痛,仍法守通利,必犯虚虚实实之诫,宜以“补虚”为第一要义。如喻昌说:“表虚而痛者,阳不足也,非温经不可;里虚而痛者,阴不足也,非养营不可……下虚而痛者,肝肾败也,非温补命门不可。”  相似文献   

9.
温兴韬 《河北中医》2002,24(11):861-862
表里兼证为临床常见证型 ,仲景论述颇多 ,后世医家又多有阐发。然表里兼证 ,错综复杂 ,证型繁多。表证与里证 ,其病机迥异 ,治则霄壤。况其相兼为患 ,病机互为影响。仲景即云 :“表未解也 ,不可攻痞。当先解表 ,表解乃可攻痞。”又言 :“下利清谷 ,不可攻其表 ,汗出必胀满。”现将表里兼证治法及辨证论治的关键探讨如下。1 表兼里实 ,权衡缓急凡表证未解而又兼里实证者 ,常先解表而后攻里。因解表药常用辛散之品 ,透邪外出 ,而攻里则取苦寒之剂下夺。若表邪未解而径投苦寒攻里 ,不惟有郁遏表邪之弊 ,且易引邪内陷 ,预后更为不佳。如《伤寒…  相似文献   

10.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用“虚”字之处颇多,其含义每因条文内容不同而有别,如不加以细辨,常生谬端,以辞害义,似属难免,故笔者揣度在心,粗浅论之,以敬读者。一、虚指无邪言如《伤寒论》217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即是其例。文中“过经”二字,可宗成氏“须过太阳经无表证”(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为释。在此仲景以“表虚里实”来阐发“过经乃可下之”之由,强调表里同病,当先解表,必待太阳”过经”,表邪已无,即所谓“表虚”,里实独具,方可议下,否则,“下之若早,语言必乱”而铸成灾变。其  相似文献   

11.
“在卫汗之可也”,语出叶天士《温热论》,为治疗湿病初起邪在肺卫之纲要,然而温邪为阳邪,热变最速,虽邪在肺卫,已有身热自汗、口微渴、舌边尖红轻度伤阴之象,何以又“汗之”呢?可见“在卫汗之可也”并非应用汗法.温病与伤寒,虽初起邪皆在“肺卫”,同属外感为病,传变趋向均由表入里,但温病之因为热邪,病位在肺而先肺后卫;伤寒之因为寒邪,病位在卫而先卫及肺.伤寒属风寒束表,表闭阳气受损,故必以辛温走窜之品(如麻、桂)以运阳气,强其作汗,邪随汗解.而温病属温邪郁于肺卫.以郁热为主,病虽轻  相似文献   

12.
“透热转气”治法为叶天士所创,因其在营分证治时所举,便被后人认为是营分证治则,本人对此有疑,试论如次。一、邪既人里,治非还表而出伤寒六经,三阳为表,三阴为里,治则迥别。太阳为表中之表,治以辛开腠理,温散寒邪于外。少阳为枢,邪在半表半里,治之和解其表里寒热,鼓动近里之邪外达。邪入阳明,寒邪化热,热者寒之,有经腑表里分。治经之证,寒而辛散,其邪除被寒药直折外,还可能因辛散而还少阳或再太阳以外解;腑证则治纯苦寒,从腑内下解。寒邪入里,三阴之证,皆里虚寒,治则温里补虚,使邪从内散而解,非必还表而出。温病卫气营血,卫气为表,营血为里,  相似文献   

13.
正葛根黄芩黄连汤来源于《伤寒论·辨太阳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太阳病,桂枝汤证,反用泻下之药,是误治。误下则脾胃受伤,因而利下不止,此时当辨明表里。脉象急促或短促者,乃胃肠虽伤,但正气尚能抗邪,外邪尚未全陷于里,而表证仍在,治法当以解表为主,表解则利止。若见喘而汗出者,则邪热内传,导致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肺与大肠相表里,里热雍盛,  相似文献   

14.
依据《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以邪正两方面类析金地四家学说,认为四家学说虽分为四,各有主张,所论有别,但共学术理论源流相连,不易分割。尤从邪正两方面类析四家学说,即吊同祛邪但表里有别;虽同补虚但阴阳有异。则更易于以简执繁而明了四家学说之要旨,便于临证之应用。  相似文献   

15.
喘证验案     
喘证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前人把喘证分为虚实两大纲,以在表为实,在里为虚,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张景岳认为“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本文谨录治  相似文献   

16.
浮脉主表证.凡六淫之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见脉浮。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不论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象,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正如《伤寒论》指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同时又指出:“太阳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  相似文献   

17.
慢性气管炎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的、中老年人多发的常见病。病程长、易复发;多在冬季发病或病情加重、夏季缓解或病情减轻;容易逐渐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咳嗽”、“痰饮”、“咳喘”等范畴。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家积累了宝贵的防治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认为本病的内因是“虚”、外因是“邪”。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属于本虚标实的疾病。古代医书载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而受邪,其病则实”。认为肺主治节,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职司清肃,主一身之表,其性娇嫩。因而,或受外感风、寒、燥、热之邪,肺气虚而卫阳不固;或因肺之通调受阻,水饮停聚、使“肃降失常”、“肺气不宣”,从而出现  相似文献   

18.
扁桃腺体肿大,在中医书籍中称为“乳蛾”一侧肿大称之“单乳蛾”,两侧皆肿称之“双乳蛾”。此症多见于外感时邪,里热过盛而发生的兼症。但亦可单独因肺胃热盛,上蒸于咽喉而发病,或既有肺胃二经蕴热,复感受外邪而引起乳蛾肿大,甚致溃脓。在病因方面,喉科专论中提出有因风、寒、火、湿、毒、虚的区别,或风火相搏,或寒暑相聚,其症变幻不一。治疗法则:本病既有内外二因、又有内外合邪,因此临床治疗时,首先应视表里二邪孰轻孰重。表邪重应多疏表而少清里;如里热重,则多清里而少疏表。遇到表里俱盛时,应表里  相似文献   

19.
刘建秋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为素体肺脾肾三脏虚损,遇外感之邪犯表,外邪郁而入里致阴虚血瘀。分为风邪犯肺型,阴虚血瘀型。治则上应注重治病求本,表里同治,未发应“先安未受邪之地”,解表同时应注意顾护正气,防止病邪进一步传变。以病因病机三脏俱虚为切入点,应用三足鼎立之角药,提出经验三法针对不同证候采用不同配伍施治,且患者多素体本虚,提倡“肺鼻同治”“津血同治”“肺脾肾同治”的理念,在治疗本病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廖宇 《河南中医》2004,24(1):3-3
明·赵开美本《伤寒论·太阳病篇》第 1 76条“伤寒脉浮滑 ,此表有热 ,里有寒 ,白虎汤主之。”历代医家注家对此条文争议颇多。其关键在于“里有寒”三字上。医者共知 ,白虎汤乃主阳明气分邪实表里俱热之方 ,有虎啸生风驱邪退热之妙。若病人里有寒证 ,断无单用白虎之理。如林亿等人校对该书时对此条文备有疑问 :“臣亿等谨按前篇热结在里 ,表里俱热者白虎汤主之。又云 :其表不解 ,不可与白虎汤。此云脉浮滑 ,表有热里有寒 ,必表里字差矣。又阳明一证云 :脉浮迟 ,表热里寒 ,四逆汤主之。此表里字差明矣。《千金翼方》云白通汤 ,非也。”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