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缪怡  朱晓林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69-1370
目的:比较气管内与静脉应用利多卡因预防静脉慢诱导气管内全麻时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差别。方法:ASAⅠ~Ⅲ级患者40例,年龄10d至6月,体重2.6~8kg,随机分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组(组Ⅰ),2%利多卡因喉头和气管内喷雾组(组Ⅱ);监测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min,3min,5min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诱导后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SBP、DBP、HR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组Ⅱ比较,组Ⅰ插管时、插管后(1min、3min、5min)的SBP、DBP、HR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较喉头和气管内喷雾利多卡因能有效减低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2.
陈惠裕  胡斌  丁颖 《河北医学》2006,12(11):1085-1087
目的:观察改良手控输注丙泊酚诱导对气管插管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普通手控输注组(Ⅰ组)和改良手控输注组(Ⅱ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方法:咪唑安定0.1m/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胺0.1mg/kg,丙泊酚2mg/kg。Ⅰ组丙泊酚单次推注完毕3m in后行气管插管术;Ⅱ组丙泊酚先推注计算总量的1/3,2m in后再推注剩余2/3剂量,推注完毕1m in后行气管插管术。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m in、3m in、5m in的SBP、DBP、HR值。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SBP、DBP、HR值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但Ⅱ组SBP、DBP值下降幅度明显小于Ⅰ组(P<0.05),HR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m in时SBP、DBP值升高,HR加快且与诱导前有显著性差异,此后逐步下降,至5m in时SBP、DBP、HR均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结论:全麻诱导时丙泊酚采用改良手控输注法其血液动力学变化较普通手控输注法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于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对抑制插管应激反应和术后鼻腔、咽喉部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拟施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分别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石蜡油均匀涂于经鼻气管插导管前2/3端,麻醉诱导后行经鼻气管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和拔管后3 min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随访记录是否有术后鼻腔、咽喉痛。结果:Ⅰ组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及拔管后3 min SBP、DBP、HR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组在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及拔管后3 min较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鼻腔、咽喉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导管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以有效抑制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所引起的插管应激反应和术后鼻腔、咽喉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方法 选择全麻病人4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6岁,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组,Ⅱ组为对照组,每组20例.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Ⅰ组在舌骨大角与甲状软骨上角之间注入2%利多卡因2~3 ml阻滞喉上神经,然后环甲膜穿刺注入1%丁卡因2~3 ml行气管表面麻醉,Ⅱ组不实施上述操作,两组均以力月西0.05mg/kg、芬太尼4ug/kg、异丙酚1mg/kg、万可松0.1mg/kg依次静注,快速诱导插管,插管困难者排出本研究,观察两组病人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min、3 min、5 min、10 min的SBP、DBP、HR、SpO2.结果 Ⅰ组SBP、DBP、HRSpO2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Ⅱ组SBP、DBP、HR在插管后明显增高,其中插管后1 min与插管前、Ⅰ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插管后3min与插管前、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在全麻插管中能有效减少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是相对安全、效果理想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气雾剂咽喉粘膜表面麻醉加气管导管套囊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粘膜表面麻醉用于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应.方法 4 0例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表麻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在喉镜显露声门即刻、插管后1min、3min、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表麻组的SBP、DBP和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咽喉粘膜+气管粘膜双重表面麻醉能有效地预防喉镜置入和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且使用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复方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及拔管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  姚国华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62-62,64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气管表面麻醉在全麻气管插管及拔管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B组(利多卡因气管内喷雾组)、C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及维持麻醉,分别记录诱导前、插管后1 min、插管后5 min、拔管时及拔管后10 min的SBP、MAP、HR.结果:全麻气管插管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及利多卡因气管内喷雾组优于对照组(P<0.01),而拔管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优于利多卡因气管内喷雾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预防气管插管及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胶浆对气管插管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胶浆组(A组)和石蜡油组(B组),A组诱导用药前先行利多卡因胶浆咽喉表面麻醉。然后利多卡因胶浆和石蜡油分别涂于两组气管导管表面,麻醉诱导后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即刻和气管插入后3min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以及术后咽痛或咽部不适发生率。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两组气管插管前SBP、DBP、HR均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气管插管即刻和插管后3min SBP、DBP、HR明显增快(P<0.01);A组术后咽痛、咽部不适感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胶浆咽喉表面麻醉能有效预防减少气管插管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利多卡因含漱并雾化吸入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含漱并雾化吸入行上呼吸道黏膜表面麻醉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及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ASAⅠ~Ⅱ级、行气管插管全麻成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雾化组和喷喉组,每组20例。呼吸道黏膜的表面麻醉方法为:雾化组用2%利多卡因10 ml含漱2 min,再用1.5%利多卡因0.1 ml/kg雾化吸入;喷喉组咽喉部喷入1%丁卡因3次后再用2%利多卡因2 ml环甲膜穿刺注射;其余麻醉措施相同。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插管失败例数、插管时有无呛咳反应等。结果雾化组呛咳反应轻、发生例数少,喷喉组呛咳反应剧烈、发生例数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雾化组20例患者全部完成清醒气管插管,而喷喉组16例完成清醒气管插管,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SBP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雾化组的DBP,HR较平稳,SpO2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清醒气管插管可提供较好的插管条件,优于传统咽喉喷雾后环甲膜穿刺注射局麻药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行快速诱导经口旋转盲探气管内插管法在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3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前预测为困难气管插管患者60例,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两组,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和Ⅳ级为困难气管作为盲探组(25例),采用旋转盲探插管法;Cormack-Lehane分级Ⅰ级和Ⅱ级作为明视组(35例),采用Macintosh喉镜常规插管法。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及气管插管后5 min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后咽喉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明视组比较,盲探组在气管插管总时间、1次成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0%;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后和插管后5 min的SBP、DBP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即刻SBP、DBP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后比较,气管插管即刻的SBP、DBP和HR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O2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咽喉并发症。结论快速诱导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法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利多卡因气管表面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嵩  刘宗明 《吉林医学》2008,29(21):1923-1923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溶液应用于气管插管前气管表面麻醉对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全麻手术需要气管插管(单腔管)的患者,随机双盲抽取应用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法进行气管插管前气管表面麻醉治疗组(Ⅰ组)40例和对照组(Ⅱ组)60例。术前肌内注射安定10mg。Ⅰ组和Ⅱ组全麻诱导均为芬太尼4U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0.8mg/kg,给药顺序相同,Ⅰ组在诱导完毕后进行2%利多卡因溶液3~4m l喷雾法喷喉表面麻醉;Ⅱ组则不实施上述操作,且两组均为无插管困难。观察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法喷喉应用于气管插管前对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Ⅱ组插管后SBP、DBP、HR明显增高,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法喷喉进行成功的气道表面麻醉,会明显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增高循环稳定性,效果确切,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下全麻与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给予硬膜外麻醉,一组给予气管插管下全麻麻醉,观察气腹开始前、气腹后15 min、术毕15 min时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 TC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不良反应、术中肌肉松弛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苏醒时间硬膜外麻醉组较全麻组短(P<0.05);两组患者气腹前SpO2、PE TCO2、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5min时SBP、DBP、HR、PE TCO2比较气腹前明显升高,SpO2较气腹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SBP、DBP、HR、PE TCO2升高和SpO2下降幅度更大,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肌松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疼痛评分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下全麻均能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苏醒较快,但全麻安全系数更高,术中麻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应用于人工听骨植入术中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80例ASA I~Ⅱ级需要择期手术治疗的中耳炎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分为两组:喉罩通气组(L组;中耳成形+人工听骨植入术)和气管插管组(T组;单纯中耳成形术)。在麻醉前即刻(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即刻(T5)、拔管后3 min(T6)记录SBP、DBP和HR;比较两组拔管期的呛咳反应程度和麻醉恢复时间。结果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T1时SBP、DBP均显著低于T0时(P<0.05);气管插管组T2时HR及T5时SBP、DBP和HR较T0时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T2时气管插管组SBP、DBP和HR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T5时气管插管组SBP和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拔管期T组呛咳发生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至清醒时间明显高于喉罩组(P<0.05)。结论喉罩全麻特别适用于人工听骨植入术的麻醉管理,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有效避免了拔管时呛咳引起的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13.
刘圆  曾彦茹  许立新  佘守章 《广东医学》2016,(12):1770-1774
目的:评价达克罗宁胶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Ⅱ~Ⅲ级,年龄>70岁,性别不限,Allen′s试验阴性,有高血压基础疾病,但高血压基本控制,无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等其他疾病史。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含服组、涂抹组、含服+涂抹组,每组15例。空白对照组术前在咽喉部含服8 mL空白胶浆,5 min后咽下,导管前端1/3处均匀涂抹2 mL空白胶浆;含服组术前含服8 mL达克罗宁胶浆,5 min后咽下,导管前端1/3处均匀涂抹2 mL空白胶浆;涂抹组术前含服8 mL空白胶浆,5 min后咽下,导管前端1/3处均匀涂抹2 mL达克罗宁胶浆;含服+涂抹组术前含服8 mL达克罗宁胶浆,5 min后咽下,导管前端1/3处均匀涂抹2 mL达克罗宁胶浆。入室后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行桡动脉穿刺,有创动脉压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静息10 min(T0)后记录SBP/DBP、心率( HR)、脉搏氧饱和度( SpO2)作为基础值。用相同麻醉方法行麻醉诱导,并用相同麻醉方法行麻醉维持。记录插管即刻(T1)、插管3 min(T2)、插管5 min(T3)、插管10 min(T4)5个时间点患者的SBP、DBP、HR和SpO2。结果4组患者T1时点与T0时点比较:SBP均有增高,其变化幅度分别是10.8%、5.3%、1.4%、0.7%;DBP增减幅度分别是5.2%、-3.9%、-5.2%、-7.5%;HR增减幅度分别是10.7%、11.7%、-3.8%、-1.4%;T2、T3、T4时点SBP、DBP和HR均较T0时点降低( P<0.05);T1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含服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抹组SBP、DBP、HR较小(P<0.05);T1时点含服+涂抹组与含服组比较SBP、DBP、HR较小(P<0.05),与涂抹组比较,SBP、DBP、HR较小(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插管全麻前应用1%达克罗宁胶浆含服联合气管导管前端1/3涂抹法,可以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在临床中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艾司洛尔对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有效抑制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方法。方法:拟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口腔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35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艾司洛尔组(艾司洛尔组)和单纯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组(对照组),艾司洛尔组前者在气管插管前2 m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g•kg-1,测定麻醉诱导前后、插入气管导管时以及气管插管后1、2、3、4和5 min的SBP、DBP、MBP、HR和SpO2的变化。结果:艾司洛尔组在插入气管插管时的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在插入气管导管后1 min 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BP、DBP、MBP和HR的最大值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插管前后的SpO2均保持在96%以上。 结论:临床常用麻醉深度不能完全抑制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操作导致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反应;在气管插管前2 m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g•kg-1可有效抑制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Macincosh直接喉镜、电子视频喉镜、4号喉罩三种气管插管方式在同等麻醉深度下(BIS=40)对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非腹腔镜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Macincosh直接喉镜组(DL组)、电子视频喉镜组(VL组)、4号喉罩组(F4组),每组20例。记录3组病人麻醉前(T0)、诱导后(T1)、喉罩置入或插管即刻(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结果:三组病人T1时刻的SBP、DBP、HR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T2时刻的SBP、DBP、HR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T3、T4时刻的SBP、DBP、HR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组、VL组、F4组病人T0、T1、T3、T4时刻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DL组病人的SBP、DBP、HR均明显高于VL组和F4组(P<0.05)。结论:电子视频喉镜、4号喉罩较Macincosh直接喉镜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简称依托咪酯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简称异丙酚组),采用静脉靶控输注系统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前后各1min、切皮后3min、探查后3min、病灶切除后3min以及气管导管拔除后3min等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值。结果气管插管前、后1min时点依托咪酯组SBP与DBP均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SBP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异丙酚组DBP、HR麻醉前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气管插管后1min两组患者SBP、DBP、HR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P〈0.01)。探查后3min,依托咪酯组SBP、DBP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病灶切除后3min,依托咪酯组DBP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能平稳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ProSeal喉罩(PLMA)置入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全麻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65-78岁,ASA分级Ⅱ-Ⅲ级)60例,随机分为2组(n=30):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两组均采用快诱导PLMA喉罩置入,术中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观察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及插管后10 min(T5)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糖及皮质醇的变化。结果与T0相比,E组T1、T3、T4、T5时点的SBP、DBP明显降低(P<0.05),T1时点的HR明显降低(P<0.05),T2时点的SBP、DBP和HR无明显变化(P>0.05);P组T1、T4、T5时点SBP、DBP明显降低(P<0.05),T1时点HR明显降低(P<0.05),T2时点SBP、DBP、HR明显升高(P<0.05)。与E组相比,P组T2、T3时点SBP、DBP明显增高(P<0.05),T2时点HR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的SpO2和血糖浓度与诱导前(T0)相比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0相比,E组T3、T4、T5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逐渐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T3、T4、T5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T3、T4、T5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在老年人麻醉诱导中,静脉注射依托咪酯比静脉注射丙泊酚能更好地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变,抑制喉罩插管的应激反应,更适合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气管插管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2 mg/kg、罗库溴胺0.6 mg/kg诱导麻醉,雷米芬太尼组采用雷米芬太尼2μg/kg,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3μg/kg,观察诱导前(T1)、插管前1 min (T2)和插管后2 min (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较诱导前均明显降低(P<0.01),插管后雷米芬太尼组SBP、DBP、HR基本接近诱导前值(P>0.05),芬太尼组SBP、DBP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1和P<0.05),而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SBP、DBP和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均能抑制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雷米芬太尼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