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多卡因气管表面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嵩  刘宗明 《吉林医学》2008,29(21):1923-1923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溶液应用于气管插管前气管表面麻醉对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全麻手术需要气管插管(单腔管)的患者,随机双盲抽取应用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法进行气管插管前气管表面麻醉治疗组(Ⅰ组)40例和对照组(Ⅱ组)60例。术前肌内注射安定10mg。Ⅰ组和Ⅱ组全麻诱导均为芬太尼4U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0.8mg/kg,给药顺序相同,Ⅰ组在诱导完毕后进行2%利多卡因溶液3~4m l喷雾法喷喉表面麻醉;Ⅱ组则不实施上述操作,且两组均为无插管困难。观察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法喷喉应用于气管插管前对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Ⅱ组插管后SBP、DBP、HR明显增高,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法喷喉进行成功的气道表面麻醉,会明显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增高循环稳定性,效果确切,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全麻气管内插管常导致心血管副反应的发生 ,其主要表现为Bp急剧升高 ,HR增快 ,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严重的可加重或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本文通过对咽喉气管表面麻醉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结果和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3.
艾司洛尔预防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气管内插管全麻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L组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10 cm处,均匀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气管导管表面不涂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拔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变化,呛咳及拔管后咽痛的发生率。结果 L组拔管时的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呛咳和拔管后咽痛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可减轻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减少呛咳和拔管后咽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的前单次静脉注射的两种剂量的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所医院共1830例全麻气管内插管病人于全麻诱导前随机分为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1mg/kg组(E1组)及2mg/kg组(E2组),姐注射生理盐水(E0组),观察全麻诱导后及插管后1 ̄10分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诱导后及插管后E0组病人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E1  相似文献   

6.
气管内插管可诱发严重的心血管反应,对于脑科病人更存在很大危险性,诱导时采用乌拉地尔、利多卡因可有效避免这种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黏膜表明麻醉对预防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和呛咳的效果,探讨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成年患者120例(ASA 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n=60)和对照组(D组,n=60)每组各60例.利多组(试验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2.5g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而对照组则无特殊处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吸痰时(T2),拔管时(T3)的SBp、DBp和HR情况变化.记录两组患者在气管导管留置、吸痰及拔管时呛咳反射程度以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利多组吸痰时及拔管时患者的心率、血压升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呛咳反射也明显弱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行气管导管表面涂抹实施气管黏膜表明麻醉,能有效地减少全麻拔管期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和呛咳,减少患者躁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气管表面麻醉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100例胆石症患者。实施2%利多卡因喷雾法在插管前进行表面麻醉50例和对照组50例用0.9%生理盐水喷雾法。结果:对照组心率、血压增高,术后躁动明显,与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利多卡因气管表面麻醉,可以减轻因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避免了术后拔管时的躁动,效果确定,在临床中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麻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副反应一般表现为过度的应激反应,血压骤升,心率加快,颅压眼压升高等,可导致或加重心衰,脑血管意外及心律失常等。本文观察静脉注射羟丁酸钠预防气管内插管致心血管副反应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ASAI-H级,成年男性28例,女性12例,无呼吸循环系统疾患,近期未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择期手术病员40例,随机分为两组,羟了酸钠组(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对例。1.2麻醉方法术前用药:阿托品0.05mg,鲁米那钠0.l,术前30ndn肌注,入手术室后测HR、SBP、DBP、SPO,诱导用硫喷妥Na7mg-s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舌咽神经、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ICU清醒至浅昏迷的具有气道保护反应且需要气管插管的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在插管前给予A组患者咪唑安定5 mg适当镇静,尔后行舌咽神经、喉上神经阻滞,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5~10 min后行经口气管插管.常规给予B组患者丙泊酚2 mg/kg,司可林1.5 mg/kg,肌松后插管.记录插管前、插管后1 min、15 min、45 min的血压、脉搏、插管反应(呛咳、作呕、喉痉挛)、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较小.B组则较规律地出现插管后血压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插管时间长于B组,A组患者咬肌不如B组松弛.10 min后83.5%的B组患者出现明显呛咳,需要后续镇静.34%的A组患者有呛咳反应,给予镇静.45 min时,A组患者没有出现局麻药失效后的气道高敏反应.结论 行舌咽神经、喉上神经联合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反应,较静脉快速给药患者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1.
缪怡  朱晓林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69-1370
目的:比较气管内与静脉应用利多卡因预防静脉慢诱导气管内全麻时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差别。方法:ASAⅠ~Ⅲ级患者40例,年龄10d至6月,体重2.6~8kg,随机分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组(组Ⅰ),2%利多卡因喉头和气管内喷雾组(组Ⅱ);监测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min,3min,5min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诱导后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SBP、DBP、HR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组Ⅱ比较,组Ⅰ插管时、插管后(1min、3min、5min)的SBP、DBP、HR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较喉头和气管内喷雾利多卡因能有效减低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使用术前用药前提下应用靶控输注得普利麻与瑞芬太尼混合液实施快诱导气管插管时的量效分析.方法采用Probit法计算得普利麻、瑞芬太尼ED50和ED95及95%的可信区间,通过转换为mg/kg找到二者混合时最佳剂量.结果应用Probit法计算ED50和ED95,得普利麻分别为0.70mg/kg(95%可信区间为0.63%~0.74%g)、1.03mg/kg(95%可信区间为0.94%~1.19%g).瑞芬太尼分别为1.39μg/kg(95%可信区间为1.27%~1.49%)、2.05μg/kg(95%可信区间为1.88%~2.37%).结论使用咪唑安定、哌替啶、氟哌利多作为术前用药前提下输注得普利麻与瑞芬太尼混合液实施快诱导气管插管能很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几种药物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副反应的预防作用。将102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氟芬组、三磷酸腺苷组、硫酸镁组、芬太尼组和利多卡因组共六组。分别比较诱导前,插管时和插管后5min的MAP,HR,SBP和RPP,结果发现:芬太尼,氟芬合剂能有效地预防心血管副反应,是两种理想的药物,三磷酸腺苷能防止插管时的血压升高,但不能预防心率增快和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利多卡因虽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理想,而50  相似文献   

14.
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手术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镇痛效果。方法  115例 (2 11眼 )青光眼手术患者用 0 .5 %爱尔卡因或 0 .5 %地卡因表面麻醉 ,术中用 2 %利多卡因球结膜下浸润麻醉。结果 所有 2 11眼患者 ,周边虹膜切除 83眼 ,标准小梁切除 10 8眼。 191眼 (90 .5 % )术中无痛感 ,16眼 (7.6% )轻微疼痛 ,4眼 (1.9% )疼痛明显。所有病例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发生 ,小视野晚期青光眼患者没有一过性黑朦发生。结论 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是安全有效的。它是常规青光眼手术中简单实用的麻醉方法 ,尤其是小视野晚期青光眼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对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两组患者(A组65例,B组60例),A组诱导时给予艾司洛尔,B组诱导时不给予艾司洛尔,分别于患者入室后安静10min(T1)、插管前(T2)、插管时(T3)、插管后1min(T4)抽取桡静脉血检测血糖和皮质醇,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及皮质醇之间的差异有无显著性来判断两组患者之间的应激反应有无差异,同时在T1、T2、T3、T4记录患者的心率和血压进行比较。结果T1、T2、T3时两组患者血糖及皮质醇差异无显著性,T4时,B组患者血糖及皮质醇明显高于A组,T2时A组和B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降低,而T3、T4A时A组改变不明显,B组心率和血压显著升高。结论艾司洛尔可以降低气管插管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观察气管插管困难而非需肌松手术麻醉者以探讨采用经鼻腔置气管导管至咽喉对困难气管插管非需肌松手术麻醉方法的可行性。16例颈部疤痕、下颌关节病及面部疤痕ASAⅠ~Ⅱ级的患者,在氯胺酮为基础麻醉后3min经鼻腔置入咽喉导管。麻醉中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吸入氟烷、氧、笑气维持麻醉。于基础麻醉后1、2、3、4、5min和10min测量患者的SP、DP和HR。麻醉后15、30min和60min测定患者VT、PaO2和PaCO2。结果表明置管后SP、DP和HR轻微增加,PaO2明显上升,PaCO2轻度增加,VT下降。结果提示经鼻腔置气管导管至咽喉对气管插管非需肌松手术麻醉咽喉的方法效果满意,氧合好,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小剂量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小儿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小儿90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在气管插管前采用盲法分别应用生理盐水、瑞芬太尼1g·kg~(-1)和舒芬太尼0.2g·kg~(-1)。在静脉麻醉诱导后采用直接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后(麻醉诱导后值),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的血压和心率(HR)以及观察期收缩压(SBP)和HR的变化率。结果:气管插管导致三组的血压和HR较基础值显著升高,并且对照组较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显著升高。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观察期SBP和HR增加大于基础值30%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在整个观察期,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的血压和HR及其观察期的最大值无显著差异。结论:瑞芬太尼1g·kg~(-1)和舒芬太尼0.2g·kg~(-1)对小儿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具有类似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慈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1):1258-1259
选择27例ASAⅠ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SGB组、SGB+F(芬太尼)组,每组9例。观察气管插管前后SBP、MAP、HR和RPP化。结果提示,SGB对气管插管循环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插管瞬间、插管后2min、4min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SGB+F组则能基本消除气管插管时的循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与插管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均无心肺疾病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Ⅰ组)、腰硬联合组(Ⅱ组)、插管全麻组(Ⅲ组),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后/气腹后10min、30min、60min和手术结束/放气后10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气腹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均有所变化,全麻组较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和腰硬联合组较气腹前变化显著(P<0.05),且硬膜外组平均动脉压变化较腰硬联合组更明显(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均可满足妇科腹腔镜手术需要,但插管全麻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不良反应更少,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60例下腹部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B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二组麻醉前、插管、切皮、探查、拔管时的SBP、DBP、MAP、HR的变化,记录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时间。[结果]两组中SBP、DBP、MAP、HR,A组变化较大,B组平稳,P<0.05或0.01,有显著性差异,各项苏醒时间A组长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具有心血管反应较小、血液动力等平稳的优点,且苏醒迅速,无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