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目的 观察3 种中药单体成分对肺念珠菌体外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试管药基法,将桂皮醛、丁香酚、藿香酮倍比稀释成2.5~0.019 5 μL/mL,对致病性肺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实验观察.结果 桂皮醛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MIC 为0.019 5 μL/mL,克柔氏念珠菌为0.039 1 μL/mL;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MFC 为0.039 1 μL/mL,克柔氏念珠菌为0.078 11 μL/mL.丁香酚对3 种念珠菌MIC 为0.078 1 μL/mL,对白色念珠菌MFC 为0.078 1 μL/mL,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为0.156 2 μL/mL;藿香酮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MIC 为0.156 2 μL/mL,克柔氏念珠菌为0.312 5 μL/mL;对白色念珠菌MFC 为0.156 2 μL/mL,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为0.312 5 μL/mL.对照组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MIC 为0.313 μL/mL,对克柔氏念珠菌为2.5 mg/mL.结论 3 种中药单体成分对念珠菌均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桂皮醛、丁香酚、藿香酮.克柔氏念珠菌对氟康唑显示耐药.  相似文献   

2.
黄芩苷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及黏附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对白念珠菌黏附人口腔上皮细胞及阴道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00,50,10 mg·L-1黄芩苷分别与白念珠菌悬液、白念珠菌与口腔上皮细胞混合液、白念珠菌与阴道上皮细胞混合液共同孵育,显微镜下计数芽管形成率、白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及阴道上皮细胞的黏附百分率.结果:100,50,10 mg·L-1黄芩苷均能抑制白念珠菌芽管形成及对口腔上皮细胞和阴道上皮细胞的黏附;白念珠菌标准株与临床株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芩苷对体外白念珠菌的芽管形成及黏附性有较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芩苷对非白念珠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等非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96孔微量培养板上构建4种非白念珠菌生物膜;微量稀释法检测黄芩苷对4种非白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MIC);XTT减低法评价黄芩苷对4种非白念珠菌生物膜SMIC及菌细胞黏附性的影响.结果:4种非白念珠菌在96孔板中可形成成熟的生物膜;黄芩苷对4种非白念珠菌MIC分别是125,250,125,62.5 mg·L~(-1);黄芩苷对4种非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分别是>1 000,500,125,250 mg·L~(-1);SMIC80均大于或等于1 000 mg·L~(-1).黄芩苷对4种非白念珠菌的黏附有一定的抑制效应.结论:黄芩苷对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生物膜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5种非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姜黄素对热带念珠菌Candidatropicalis、光滑念珠菌C.glabrata、近平滑念珠菌C.parapsilokis、克柔念珠菌C.Krusei、季也蒙念珠菌C.guilliermondi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抑制50%生物膜浓度(SMIC50),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姜黄素对非白念珠菌菌落形态的影响,利用倒置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分别观察姜黄素对非白念珠菌菌丝形成以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对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的MIC分别为64、128、256、256、128μg/m L;SMIC50分别为512、512、512、512、512μg/m L;倒置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对5种非白念珠菌菌丝以及生物膜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姜黄素能抑制这5种非白念株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周边菌丝的形成。结论姜黄素对5种非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在体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评价白念珠菌的悬浮菌及生物膜对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敏感性;药物预先包被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黄柏、黄芩对自念珠菌悬浮菌的MIC50、MIC90以及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SMIC90与黄连解毒汤的接近:黄连MIC50、MIC90、SMIC50、SMIC90明显低于复方、黄柏、黄芩;复方、黄连、黄柏、黄芩预先包被96孔板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栀子对白念珠菌悬浮菌与生物膜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黄柏、黄芩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与黄连解毒汤相近,黄连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3种中药复方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MTT 法评价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体外生长动力学, 微量稀释法检测3种中药复方对白色念珠菌悬浮菌及其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以及药物包被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作用.结果 生物膜内白色念珠菌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3种中药复方对白色念珠菌悬浮菌的最低抑菌浓度50%(MIC50)分别为3.255,3.565,3.875 mg/ml,对生物膜的SMIC50与SMIC80分别是3.255,6.51,3.565,7.12 mg/ml,3.875,7.623 mg/ml.3种中药复方包被浓度分别在7.882,3.808,6.357 mg/ml以上时对其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有显著性.结论 3种中药复方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百肤青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混合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用白念珠菌(C.albicans)、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混合菌液,体外建立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被膜(biofilm,BF),采用XTT减低法及形态学观察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形态学观察及菌落计数法评价复方百肤青对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被膜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结果白念珠菌混合菌48h能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250 g.L-1浓度的百肤青能抑制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结论中药复方百肤青由于其有抗生物被膜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没食子酸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没食子酸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XTT减低法评价没食子酸对白念珠菌的生物膜及黏附性的影响;镜下观察没食子酸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影响;细胞毒试验检测该药的毒副作用.结果:没食子酸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最低药物浓度SMIC_(50),SMIC_(80)分别是500,1 000 mg·L~(-1);100,1 000 mg·L~(-1) 的没食子酸对白念珠菌的早期黏附及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没食子酸对人细胞毒性较弱.结论:没食子酸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宁夏大蓟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对4种念珠菌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大蓟水提取物、大蓟正丁醇提取物、大蓟乙酸乙酯提取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大蓟水提取物、大蓟乙酸乙酯提取物对4种念珠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均>1.00 g.L-1;大蓟正丁醇提取物对4种念珠菌有抑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MIC均为0.25 g.L-1;对热带念珠菌、其他念珠菌MIC均为0.5 g.L-1。结论:大蓟水提取物、大蓟乙酸乙酯提取物无抑菌作用,大蓟正丁醇提取物对4种念珠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采用XTT减低法评价黄芩苷对白念珠菌的生物膜及黏附性的影响;镜下观察该药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影响:细胞毒试验检测该药的毒副作用.结果 各黄芩苷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SMIC80分别是1 000μg/ml、2 000 μg/ml;2 000μg/ml及200μg/ml的黄芩苷对白念珠菌的早期黏附及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黄芩苷对人细胞毒性较弱.结论 黄芩苷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霉菌性食管炎是指食管感染霉菌所引起的炎症,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酵母菌等[1].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增多,以及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骨髓抑制药物等使霉菌性食管炎发病率有所增加.2005年1月-2007年8月本院胃镜诊断霉菌性食管炎2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穿心莲内酯诱导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凋亡的形态;Rh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DHR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1 000,100μmol.L-1的穿心莲内酯能诱导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核固缩、浓染致密,1 000,100,10μmol.L-1的穿心莲内酯能降低白念珠菌生物膜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细胞内ROS水平。结论:一定浓度的穿心莲内酯可诱导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达克宁栓联合制霉菌素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80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患者采用达克宁栓联合制霉菌素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阴道念珠菌改善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治愈6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85.o0%,总有效率96.25%,无效率3.7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达克宁栓联合制霉菌素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安全有效,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霉菌性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病之一,大约80%~90%的霉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10%~20%为其他念珠菌及球拟酵母属感染.霉菌性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病之一,大约80%~90%的霉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10%~20%为其他念珠菌及球拟酵母属感染.  相似文献   

15.
高歌 《光明中医》2007,22(6):47-48
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asis)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而使内脏、皮肤、粘膜被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1],口腔粘膜念珠菌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口腔酸碱度的影响.方法 40例HIV/AIDS患者使用消糜颗粒治疗并与制霉菌素片作对照,观察对口腔酸碱度的影响.结果 消糜颗粒与制霉菌素片均可改善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的口腔酸碱度,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可改善患者口腔酸碱度.  相似文献   

17.
姚石安 《中医杂志》2004,45(10):794-794
答:妊娠期高水平的雌激素导致高糖原含量的阴道环境,是念珠菌阴道炎的好发时期,雌激素既能与念珠菌结合又能促进酵母菌生长,提高其毒力,使得妊娠期念珠菌阴道炎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降低且易复发,而中医证治方面具有一定特点,需注意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18.
阴道念珠菌病为妇科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且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阴道念珠菌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四君子汤与氟康唑对深部念珠菌病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四君子汤与氟康唑对深部念珠菌病的协同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利用小鼠深部念珠菌病模型,观察四君子汤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对小鼠生存率、平均生存天数的影响及肾脏内活菌数和血清内NO、TNF-α含量的变化.联合应用四君子汤与氟康唑能更有效提高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的生存率,延长其平均生存天数,减少其肾脏内菌数,降低由于感染而升高的血清内NO、TNF-α的浓度.四君子汤与氟康唑对深部念珠菌感染有协同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四君子汤调节机体免疫,降低炎症介质在体内的残留,改善过度免疫所造成的病理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牡丹皮等10种中药和土槿皮乙酸体外对白色念珠菌浮游菌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10种中药为牡丹皮,黄连,丁香,肉桂,高良姜,桂枝,知母,苦参,蛇床子,白花蛇舌草,用水煎煮后浓缩,提取物用DMSO溶解,培养基稀释,体外微量稀释法检测药物对白色念珠菌浮游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抑制生物膜50%的浓度(SMIC50)的作用。结果:土槿皮乙酸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15.6 mg.L-1,对生物膜的SMIC50是31.2 mg.L-1。牡丹皮和高良姜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MIC50分别125,250 mg.L-1。黄连,丁香,肉桂,桂枝,知母,苦参,蛇床子,白花蛇舌草在2 000 mg.L-1均没有表现出抑菌活性。结论:体外微量稀释法检测到土槿皮乙酸对白色念珠菌浮游菌和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种中药材中仅牡丹皮和高良姜的水煎液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他8种中药材的水煎液对白色念珠菌浮游菌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对中药抗真菌活性的评价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