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寻找理想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标记物,对17例AMI患者用酶联免疫一步夹心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及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并与20例无心梗患者作对照。以CTnI值>0.2ng/ml,CK-MB值>23U/L作为阳性标准,结果显示:AMI组CTnI均为阳性,而CK-MB16例阳性(16/17),对照组CTnI均为阴性,而CK-MB有3例阳性。CTnI的符合率高于CK-MB(u=2.12,P<0.05),提示:CTnI诊断AMI比CK-MB具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重要疾病,以前的诊断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心电图(BCG)检查和酶学检测的结果而导致漏诊,误诊。因此,寻找一种能早期较准确地诊断AMI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近年来,心脏损伤时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值异常是AMI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本文通过检测AMI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l)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以探讨其在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Ⅱ(CK-MB)和血清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60例AMI和8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AMI病人血清CK-MB和cTn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60例AMI组中血清cTnI高于参考值的人数(52例)多于血清CK-MB高于参考值的人数(46例).结论早期诊断AMI时,血清cTnI和CK-MB的检测有临床意义,但cTnI检测目前在临床上可以逐步取代血清CK-MB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探讨其对心脏事件的近期、远期预报价值。方法:用干化学法消毒针刺指头,取一滴血滴于三合一试纸条加样槽内20分钟观察,新增标志物红线cTnI、Mb、CK-MB为阳性。结果:CK-MB在心电图ST段抬高急性心梗组出现阳性率最高,ST段不抬高急性心梗组次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最低;Mb在ST段抬高组或不抬高急性心梗组阳性率均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cTnI在ST段抬高组与不抬高急性心梗组阳性率均高,但存在差异,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也有一定阳性率。结论:cTnI测定对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脏事件有重要预报价值。Mb可作为心肌损害早期筛选指标。CK-MB在判断急性心梗方面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魏任雄  俞勇 《宁波医学》1998,10(3):108-109
目的 比较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与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敏感度与特异性。方法 采用微粒子免疫发光自动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各类别血清中cTn-I与CK-MB含量。结果 cTn-I检出AMI的敏感度为92.0%,特异性为100%;CK-MB敏感度为96.0%,特异性为77.4%。结论 cTn-I与CK-MB诊断AMI相比具有血中出现时间早,特异性高,升高持续时间长等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发生后4h、8h、12h、24h、48h以及第5天、第7天的血清,测定其血清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值,另测定40例健康者血清做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M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采用胸痛12h后的血清测定值),分别和健康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测定4h和第5天、第7天的血清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MB。所以,血清肌钙蛋白I的测定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宽的诊断时间和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清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技术检测90例AMI患者的cTnI含量,AMI患者中有32例行溶栓治疗。结果:cTnI上升时间在溶栓组与CK-MB平行,在未溶栓组则迟于CK-MB出现(P<0.01);溶栓再通组(22例)的cTnI与CK-MB达到峰值时间均早于溶栓未通组(10例)和未溶栓组(58例)(P<0.01);cTnI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K-MB(P<0.01);AMI发生12 h内cTnI敏感性低于CK-MB,12~24 h内两者相当,24 h后cTnI敏感性明显高于CK-MB。结论:血清cTnI对诊断AMI、评价冠状动脉再灌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 (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变化规律 ,比较它们在AMI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系列测定AMI患者血中的cTnI、Mb、CK MB ,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例AMI患者Mb最早在血中出现。Mb峰值亦首先出现 ,达峰的时间为 ( 11.1± 5 .0 )h ,持续时间为 ( 17.6± 4.8)h ;CK MB达峰值的时间为 ( 19.9± 9.8)h ,持续时间为 ( 5 0 .4± 15 .4)h ;cTnI峰值时间为 ( 2 3.8± 10 .6 )h ,持续时间最长 ,为 ( 16 6 .4± 6 2 .1)h。结论 :AMI发病早期同时检测cTnI和Mb ,有助于早期确诊AMI。对延迟入院CK MB已经降至正常的患者检测cTnI,仍有助于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心肌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cTnI和CK-MB,并且同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和CK-MB开始升高时间,高峰出现时间在溶栓再通者中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72h后测定cTnI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K-MB(P<0.005)。结论监测cTnI比CK-MB对AMI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皿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探讨其对心脏事件的近期、远期预报价值。方法:用干化学法消毒针剌指头,取一滴血滴于三合一试纸条加样槽内20分钟观察,新增标志物红线cTnⅠ、Mb、CK—MB为阳性。结果:CK—MB在心电图sr段抬高急性心梗组出现阳性率最高,研段不抬高急性心梗组次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最低;Mb在ST段抬高组或不抬高急性心梗组阳性率均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cTnⅠ在ST段抬高组与不抬高急性心梗组阳性率均高,但存在差异,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也有一定阳性率。结论:cTnⅠ测定对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脏事件有重要预报价值。Mb可作为心肌损害早期筛选指标。CK—MB在判断急性心梗方面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Ⅱ (CK -MB)和血清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 60例AMI和 8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AMI病人血清CK -MB和cTn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 ,但 60例AMI组中血清cT nI高于参考值的人数 (5 2例 )多于血清CK -MB高于参考值的人数 (4 6例 )。结论 早期诊断AMI时 ,血清cTnI和CK -MB的检测有临床意义 ,但cTnI检测目前在临床上可以逐步取代血清CK -MB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1(cTnI)、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和钠尿肤(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胸痛发作3h以内的急诊患者126例,按AMI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和非急性心肌梗死组.采用Juakins法,以6F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经右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确诊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126例患者定时采集静脉血,定量检测cTnI、CK-MB、BNP的浓度.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与非AMI组患者之间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各时间段检测结果 显示,AMI组患者血清cTnI、CK-MB和BNP含量均明显高于非AMI组(P<0.05).联合检测cTnI、CK-MB和BNP对AMI诊断的敏感度为98.3%,特异性为89.0%,与分别单独检测cTnI、CK-MB和BNP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7.0%、82.2%、85.5%;79.6%、75.0%、73.4%)比较明显增高(P<0.05).结论 联合检测cTnI、CK-MB和BNP,可明显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比较心肌肌钙蛋白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47例,检测其血清中的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0.5ng/ml为阳性,CK-MB增高超过正常值为血清酶异常,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AMI组cTnI检测为阳性结果的例数明显高于UAP组及OMI组(P<0.01)。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为100%(45/45),CK-MB为86.7%(39/45);cTnI诊断AMI的特异性为96.7%(86/89),CK-MB为55.1%(49/89)。cTnI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CK-MB。结论cTnI对于诊断AMI较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检测更方便、快捷,对AMI的诊断、鉴别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新的更有价值的AMI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正> 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心肌内,其分子是由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二聚体产生三种CK同功酶CK—BB、CK—MB、CK—MM,其中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内。正常血清中含量很少,不超过CK总活力的5%。急性心肌梗塞胸痛发作后血清CK—MB上升先于CK总活力升高,24小时达峰值,36小时内其波动曲线与CK总活力相平行,至48小时后逐渐正常。若下降后的CK—MB再度上升则提示心肌梗塞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血清肌酸激酶及肌钙蛋白I变化的原因和意义。方法测定48例急性毒鼠强中毒血清肌酸激酶(CK、CK-MB)及肌钙蛋白I,同时以癫痫病人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对照。结果中毒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变化与癫痫病人肌酸激酶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清肌钙蛋白I在中毒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毒鼠强中毒血清心肌酶升高可能为骨骼肌损伤所致,而非心肌直接损伤。  相似文献   

17.
心脏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文瑜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21(4):364-364,366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38例AMI和30例AP患者的同一血样本,同时检测心肌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AMI组患者血系列采血测定CTnI和CK-MB。结果: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4%和96.75。其阳性率在发病后2-4h内达44.7%,72h为73.7%,168h为23.7%。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6%和80.0%。结论:CTnI是诊断AMI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心肌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10):1030-1031
  相似文献   

19.
时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420-1421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发生后4h、8h、12h、24h、48h以及第5天、第7天的血清,测定其血清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值,另测定40例健康者血清做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M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采用胸痛12h后的血清测定值),分别和健康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测定4h和第5天、第7天的血清肌钙蛋白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MB。所以,血清肌钙蛋白Ⅰ的测定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宽的诊断时间和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82例AMI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TnI、Mb、CK—MB水平,并动态分析其在AMI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结果AMI组cTnI、Mb、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TnI于AMI发病后0—2小时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仍维持较高水平,7天后达到基线水平;Mb于0—2小时水平明显升高,12小时到达高峰,24小时出现明显下降,48小时到达基线水平;CK—MB于0~2小时水平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水平明显下降,72小时达到基线水平。结论cTnI、Mb、CK—MB心肌标志物在AMI检测中各具有其不同的临床价值,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AMI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