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3例急性再障和13例慢性再障作骨髓GM—CFU体外培养,结果显示急性再障集落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再障组(P<0.01),再障的骨髓集落形成率与非造血细胞比例呈高度显著的负相关。3例急性再障和2例慢性再障的T细胞对正常骨髓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例急性再障和2例慢性再障的血清亦能够抑制正常骨髓的集落形成,抑制率均>30%。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同状态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学方法研究1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和1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外周血不同状态下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显示:36.36%SAA和54.54?A(P<0.01)外周血CD8 细胞高于正常,CD4 /CD8 <1的SAA达27.27%,而CAA达63.64%(P<0.01)。75%SAA(P<0.02)和70?A(P<0.01)活化后的CD8 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组上限,其中62.5%SAA(P<0.05)和80?A(P<0.01)CD4 /CD8 <1。77.78%SAA和54.55?A表达Tac抗原,其中42.86%表达Tac抗原的SAA(P<0.02)和50%表达Tac抗原的CAA其Tac抗原高于正常。研究揭示体外活化的T细胞亚群测定更能反映再障真实的T细胞亚群变化,为临床免疫型再障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再障患者和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重型再障(SAA)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慢性再障(CAA)和MDS患者血清IL-10和sFa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IL-12水平较正常有上升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和CAA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较MDS患者有上升的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A和MDS患者血清sFas水平较CAA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而MDS患者较SAA患者血清sFas水平有上升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高水平的IL-10、IL-12和sFas可能参与再障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检测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为再障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国内分为急再(AAA)亦称重再—型(SAA—Ⅰ),慢再(CAA)及慢性重再—Ⅱ型(SAA—Ⅱ)。为掌握再障在本地区发病特点和与病因有关因素,探索基层医院再障治疗的有效方法,笔者对本地区265例再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资料完整的153例再障的治疗方法加以探讨。对象与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以下简称再障 )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 ,采用体外短期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干扰素γ(IFN γ)对AA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Fas介导的凋亡在AA发病中的作用。正常对照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率为 ( 1 0 .0 2± 2 .33) % ,重型再障组(SAA)和慢性再障组 (CAA)分别为 ( 38.2 8± 9.0 1 ) %和 ( 2 6 .6 6± 4 .2 7) % ,SAA组和CAA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 <0 .0 5 ) ;SAA组与CAA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含SCF、IL 3、GM SCF和EPO细胞因子组合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 ,加入IFN γ时 ,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稍增高 ,AA患者骨髓在上述相同的条件下 ,CD34 + 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与正常对照骨髓比较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SAA组明显高于CAA组 (P <0 .0 5 )。实验结果表明 ,AA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时 ,IFN γ促使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的表达作用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强。结果提示 ,AA患者骨髓CD34 + 细胞表面Fas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A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60例再障,其中慢性再障(CAA)21例,重型再障Ⅰ型(SAA—Ⅰ)28例,重型再障Ⅱ型(SAA—Ⅱ)11例;有可能致病因素者24例;并发肺炎、心衰、败血症等25例,慢性再障多采用以康力隆为主的综合治疗,急性再障多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其中3例检测T 细胞亚群,T_4/T_(?)>1,并采用大剂量强的松龙治疗,2例进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系统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珐: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重型再障(SAA)患者和12轻型再障(CAA)患者外周血T细胞共刺激信号分子CD28和B细胞CD28配体CD80和CD86的表达。同时体外培养SAA单个核细胞12h,检测培养前后T细胞表面CD28表达的变化。结果:SAA患者外周血CD4^ /CD28^ 、CD8^ /CD28^-T细胞与正常对照比较明显升高。免疫抑制荆治疗有效者,CD8^ /CD28^-T细胞表达降低;CAA患者外周血CD4^ /CD28^-、CD8^ /CD28-T细胞较正常对照升高;CAA较SAA患者CD8VCD28^-细胞明显升高。AA患者外周血B细胞共刺激信号配体CD80、CD86无明显变化。体外培养12h后CD8 /CD28^-T细胞较培养前明显升高。结论:T细胞共刺激信号分子CD28的变化,导致某些T细胞亚群表达增加,与AA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的体液免疫抑制发病机理。方法 :对 18例再障患者 (急性再障 6例、慢性再障 12例 )进行骨髓CFU GM培养及血清细胞毒试验。结果 :16例骨髓CFU GM培养集落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15例存在有造血干细胞缺陷、细胞和体液免疫异常及微环境异常 ,病人血清经 5 6℃ 30min水浴灭活前后对正常骨髓CFU GM的刺激作用明显不一 ,而且在同属于造血干细胞缺陷的病例中急性再障与慢性再障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髓CFU GM及血清细胞毒试验在对再障体液免疫抑制发病机理研究中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对165例再障患者淋巴细胞与全血细胞比值、138例再障患者的T细胞亚群、89例患者的HLA-DR抗原的表达及16例患者PBMNC培养上清的TNFα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再障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与全血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外周血HLA-DR抗原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BMNC可自发分泌TNFα,PHA刺激后TNFα诱生水平显著增高,免疫抑制治疗可纠正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1987年作者曾采用CFU—GM培养技术对22例再障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结果90.9%属造血干细胞缺陷型。为进一步探讨再障的发病机制,我们应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技术,检测18例再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及其平均细胞周期时间(MCCT),其中17例同时进行CFU—GM培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及不同的发病机理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国内分为急再(AAA),亦称重型再障Ⅰ型(SAA—Ⅰ);慢再(CAA)及慢性重型再障(亦称SAA—Ⅰ)。我院自1980~1989年共收治177例。现就病因、发病情况及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再障患者血清体外诱导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再障患者血清的造血抑制和诱导凋亡活性 ,及对造血细胞膜上Bcl -2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术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 13例再障患者血清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及促进正常人骨髓集落细胞凋亡的作用 ,以及共同培养后对集落细胞膜表面的Bcl-2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再障患者血清在体外均可明显抑制正常人BFU -E及CFU -GM的增殖 ,再障组骨髓集落细胞中有较多细胞呈现凋亡形态 ,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 (P <0 .0 1) ,重型再障 (SAA)组血清的造血抑制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均强于非重型再障 (NSAA)组 (P <0 .0 5 )。SAA、NSAA组、和正常组的集落细胞胞膜上表达一定量的Bcl-2蛋白、Bax蛋白 ,不高于阴性对照 ;表达Bcl-2蛋白、Bax蛋白的量与相应集落细胞的凋亡率无相关性。结论 :再障患者血清具有造血抑制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 ;再障患者血清作用后Bcl-2蛋白、Bax蛋白在造血细胞膜上的表达无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转录因子T-bet、GATA-3及相关信号通路在Th1、Th2分化平衡及免疫反应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拟从体外研究健脾补肾活血中药复方生血合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T-bet、GATA-3及相关信号分子、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CAA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42~73岁,采集外周血前3天内未服用中药及环孢素。生血合剂制成无菌针剂(每毫升含2 g生药),环孢菌素A(CsA)用无菌RPMI1640配制成浓度为1 mg/mL的溶液。分离培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加或不加药物培养72 h,分为空白对照组、大剂量生血合剂组(200 mg/mL)、小剂量生血合剂组(100 mg/mL)和环孢素组(400ng/m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Q-PCR)检测培养后PBMNC转录因子T-bet、GATA-3及信号分子STAT4、STAT6 mRNA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BMNC培养上清IFN-γ、IL-12、IL-4水平。结果:CAA患者PBMNC体外培养后,空白对照组T-bet、STAT4、IFN-γ、IL-12表达均明显高于小剂量生血合剂组、大剂量生血合剂组和环孢素组(P<0.05),小剂量生血合剂组T-bet、STAT4、IFN-γ、IL-12显著高于大剂量生血合剂组、环孢素组(P<0.05),大剂量生血合剂组T-bet、STAT4、IFN-γ、IL-12与环孢素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GATA-3、STAT6、IL-4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血合剂能在体外下调CAA患者PBMNC T-bet、STAT4、IFN-γ、IL-12表达,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再障(CAA)患者血浆雄激素水平和骨髓单个核细胞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研究雄激素及其受体与CAA病情及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AA初发组、CAA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周血血浆中的睾酮水平,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三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胞浆和胞核内雄激素受体(AR)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①治疗组外周血血浆睾酮水平显著高于初发组。②CAA初发组BMMNC胞浆和胞核内AR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AR阳性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③CAA初发组患者的血浆睾酮含量与其骨髓中的AR水平明显正相关(P<0.05)。④CAA患者骨髓中的AR阳性水平与其外周血中的网织红细胞(RC)百分数正相关(P<0.01),与骨髓非造血细胞百分数负相关(P<0.01)。结论CAA患者发病时BMMNC中AR在胞核和/或胞浆中的表达较正常人减少,因此雄激素刺激骨髓造血的作用减弱。检测CAA发病时AR的表达量可能在CAA的病情监测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90年以来,采用环胞霉素A(Cyclosporine,简称CSA)、山莨菪碱、丙酸睾丸酮(简称CAT方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5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自18—38岁,中位年龄25岁。因进行性贫血就诊1例,皮下大量淤点淤斑就诊2例,鼻衄不止1例,高热伴咽喉肿痛1例。每例均经血象、骨髓象检查确诊。其中1例做GM—CFU体外培养。按1987年全国第四届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分类,Ⅰ型重型再障(SA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PAIg)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单克隆特异性抗体俘获血小板(MAIPA)技术检测35例ITP患者(ITP组)、32例慢性障碍再生贫血(CAA)患者(CAA组)、30例恶性血液疾病患者(恶性血液病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 Ⅰ V、GPV、GPⅠb/Ⅰ X及GPⅡb/Ⅲa抗体阳性率,并比较4种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ITP组、CAA组、恶性血液疾病组以及正常对照组4种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1.43%、15.63%、10.00%及0.00%,ITP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CAA组与恶性血液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P Ⅰ V、GPV、GPⅠb/Ⅰ X、GPⅡb/Ⅲa联合检测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与单一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Ig可鉴别ITP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疾病,并作为ITP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茵陈蒿汤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的抗炎镇痛作用效果,为开发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我们用3.0g·kg~(-1)和1.0g·kg~(-1)两个剂量的药物作抗炎实验:(1)醋酸诱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实验;(2)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肿胀作用实验;(3)棉球导致肉芽组织增生的实验;(4)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的实验,结果:发现茵陈蒿汤可显著抑制酸诱发血管通透性增加,高低剂量的抑制率分别为41.2%(P<0.01)和22.0%(P<0.05);可显著抑制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肿胀作用,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7.0%(P<0.01)和45.5%(P<0.01),可显著抑制棉球肉芽组织增生,抑制率分别为50.1%(P<0.01)和13.7%(P>0.05);可显著抑制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分别为59.8%(P<0.01)和37.5%(P<0.01)。结论:茵陈蒿汤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造血祖细胞(CFU—GM)体外培养方法检测1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及18名正常人骨髓,分别观察了T细胞、粘附细胞,病人血清在体外对粒—单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分型为造血祖细胞减少型(61.2%);T细胞损伤型(22.2%);血清抑制型(11.1%);T细胞/血清抑制混合型(5.6%)。对研究再障发病机理和拟定治疗方案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测定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枝 《海南医学》2004,15(6):18-19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C反应蛋白的(CRP)测定对于小儿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20例白细胞总数不高的小儿肺炎患者,作回顾性研究对象。比较其治疗前和治疗后7-10d后疾病的痊愈或明显好转时CRP水平,并与体温、白细胞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CRP水平(0.57±0.68ug/ml)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5.90±3.57ug/ml)P<0.001;治疗前CRP的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嗜中性粒细胞比率>75%的阳性率(30%)和体温高于37.5℃的阳性率(30%),P<0.005。结论 CRP可以作为一种反映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有助于不典型小儿肺炎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T-bet和GATA-3基因的表达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中发病机制及意义。方法选择23例AA患者为再障组,其中重型再障(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13例,轻型再障(mediate aplastic anemia,mAA)10例,再选择22例健康体检为对照组,对纳入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h1和Th2,同时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3 mRNA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再障组的lg(T-bet/β-actin)和Th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g(GATA-3/β-actin)和Th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其中SAA组的lg(T-bet/β-actin)、lg(GATA-3/β-actin)和Th1(%)、mAA组的lg(T-bet/β-actin)、Th1(%)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P<0.01、P<0.05、P<0.05);SAA组的Th2(%)、mAA组的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