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PLT)计数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AL)53例,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MPV、PDW、P-LCR、PCT,并与正常对照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初诊时AL的PLT、PCT和MP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0.05),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与部分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5),MPV、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完全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1),MPV、P-LCR明显降低(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益气养血活血方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40例RITP患者为治疗组,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将治疗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比较,并将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血小板参数进行对比,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PLT数值低于对照组(火0.01),PCT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LT数值明显上升(P<0.01),PCT明显上升(P<0.05),MPV,PDW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养血活血方除能提升RITP患者的PLT数值外,还可对PC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TP合并AMI的患者11例(ITP&AMI组);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AMI,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30例(AMI组);临床诊断为ITP的患者30例(ITP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细胞五分类分析仪检测上述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血小板的5项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及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对比研究各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前,ITP&AMI组与AMI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与ITP组比较,PDW、IPF、P-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无统计学差异;AMI组与ITP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不明显;ITP&AMI组及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CR、PLT、IPF差异明显;AM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AMI组治疗后PDW、P-LCR、PLT、IP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治疗前后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组及AMI组治疗前后MPV、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有助于ITP合并AMI患者的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及对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何瑛  马强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2):1123-1124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TP患者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与MPV呈负相关(P<0.05),MPV与PDW、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血小板参数对ITP的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日成  钟彩玲 《河北医学》2009,15(8):903-906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BKM Ac.T5d iff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和治疗后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早期、完全缓解期PLT、MPV、PDW、PCT结果并以50例健康人的PLT、MPV、PDW、PCT值做对照。结果:化疗前ALL患者PLT、MPV、PC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PDW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LT、PDW、PCT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MPV比化疗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髓恢复早期可见MPV、PDW、PCT比骨髓抑制期及化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PLT明显高于骨髓抑制期(P〈0.01),与化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完全缓解期PLT、PCT、MPV、PDW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PLT、MPV、PDW和PCT四项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治疗前后ALL患者的骨髓代偿情况、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放化疗对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及放化疗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SF-3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测定31例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及放化疗后静脉血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体积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肿瘤病人治疗前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LT、MPV、PCT、P-LCR在放化疗后患者组均明显低于放化疗前(P<0.01或P<0.05),PDW则与放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观察其骨髓抑制状况和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103例ITP患儿(观察组)治疗前及其治疗后3 d、7 d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LT、PCT降低(P<0.05),MPV、PDW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 PLT、PCT、MPV、PDW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7 d PLT、PCT较治疗前升高(P<0.05),MPV、PDW较治疗前降低(P<0.05)。ITP患儿的MPV与PLT呈负相关(r=-0.298,P<0.05),与PDW呈正相关(r=0.549,P<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四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TT均显著延长(P相似文献   

9.
目的分别检测心肌梗死与脑梗死患者的外周血液血小板4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指导疾病临床诊疗工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4至2017.8期间收治的65例心肌梗死(甲组)与70例脑梗死(乙组)患者及60例健康志愿者(丙组),分别检测所有入组对象的血小板4项参数后,做出比较。结果与丙组相比较,甲组与乙组PCT、PLT明显降低,MPV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PDW高于丙组(P0.05),乙组与丙组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MPV较高于甲组(P0.05),PCT、PLT、PDW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4项参与变动是心肌梗死与脑梗死患者的非特异性表现,但血小板功能异常对心脑梗孔的预防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尹智晟 《柳州医学》2008,21(2):63-64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2名川崎病患儿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测定。结果川崎病冠状动脉疾病(CAD)组急性期与非CAD组急性期比较,PLT、MPV、PDW及PCT差异无显著性(P>0.05);川崎病CAD组恢复期MPV较非CAD组恢复期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川崎病CAD组恢复期PLT、PCT较急性期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MPV,PDW虽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川崎病患儿预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及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健康人组和尿毒症组血透前后的PLT(血小板),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Hb(血红蛋白)。结果尿毒症组血透前与健康人组Hb、PLT、MPV、PDW差异非常显著,两者经t检验,P<0.01;尿毒症组血透前与血透后PLT、MPV、PDW、Hb差异显著,两者经t检验,P<0.01。讨论血液透析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影响尿毒症患者PLT、MPV、PDW、Hb,这对临床观察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45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血小板数值正常的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测定.结果 治疗前,ITP组的BPC、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TP(AITP)的PDW、MPV明显增加(P<0.05),慢性ITP(CITP)组PDW、MPV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AITP组PDW、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CITP组BPC、PCT仍明显减少,MPV呈明显增大(P<0.05),PDW呈分布宽度差异性变大.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ITP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及9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MPV、PDW、MCV、RDW升高,PCT减低,有微血管病变者MPV、PDW、R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更加明显(P<0.01,P<0.05)。其中MPV、PDW和FPG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增加显著(P<0.05),MPV与PDW呈正相关(r=0.4,P<0.01),MPV与FPG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测定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YSMEX SF-3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不同肝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进行了分析,并以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症肝炎与肝硬化组患者PLT、PC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PV,PDW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原发性肝癌患者PLT,PCT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高于肝硬化组(P<0.05),MPV,PDW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重症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小板参数均有所变化,而变化的程度与病情的进展和预后有关,全面综合分析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在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上都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康艾注射液对肺癌GP方案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40例确诊的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康艾注射液化疗组(20例)和单纯化疗组(20例).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开始后第2、9、14及21天采集患者外周血,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指标,并加以比较.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结果 肺癌患者PLT、MPV、PDW、PCT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和化疗前比较,化疗开始后第2天肺癌患者血小板参数下降不明显(P>0.05),而第9、14天肺癌患者PLT、MPV、PCT及PDW下降明显(P<0.05);和联合康艾注射液化疗组比较,单纯化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化疗开始后第21天上述指标均开始明显上升(P<0 05),和单纯化疗组比较,联合康艾注射液化疗组PLT、MPV、PDW上升更为明显,而PCT则不如GP化疗组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可明显减低GP方案化疗对肺癌患者的骨髓抑制,减轻其血小板减少的毒副反应.血小板参数检测对了解肺癌化疗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指导个体化化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O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小儿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住院的276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重症肺炎和轻症肺炎2组,对其治疗前后进行血液PLT、MPV、PCT和PDW的水平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2例重症肺炎组和154轻症肺炎组及治疗前后PLT、P0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重症肺炎组(治疗前)与轻症肺炎组(治疗前)比较PLT、PCT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276例小儿肺炎中有43.5%的患者PLT>300 x 109/L,有45.8%的患者POT>2.7%.结论 动态的观察血小板参数PLT、PCT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小儿重症肺炎的预后评估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形态学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8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10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 PLT,MPV,PDW和PCT 4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组和合对照组两组4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腔隙性脑梗塞组P 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塞组MPV和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脑梗塞组PCT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不显著( P>0.05)。脑梗塞组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4项参数随时间动态变化情况:腔隙性脑梗塞后PLT呈逐渐下降趋势,3~4d时最低,以后又逐渐回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后MPV、PDW和PC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血小板平均体积增高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观察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对脑梗塞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脂代谢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53例患者为研究组,52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1,另选取23例健康未孕妇女为对照组2;检测三组妇女血小板参数和血脂四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MPV、PDW、PCT均高于两对照组,PLT低于两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研究组TC和TG、LDL-C均高于两对照组,而HDL-C低于两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研究组血TC与MPV、PDW呈正相关(P<0.05),与PLT、PCT无相关性;TG与MPV、PDW、PCT呈正相关(P<0.05),与PLT呈负相关(P<0.01);HDL-C与PLT呈正相关(P<0.05),与MPV、PDW、PCT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脂代谢异常及血小板参数改变及其相互作用与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有关,测定脂代谢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对自然流产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殿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62-1863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0例小儿肺炎患者治疗前后和40例健康小儿的PLT、MPV、PCT和PDW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80例重症肺炎组和120轻症肺炎组及治疗前后PLT、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重症肺炎组(治疗前)与轻症肺炎组(治疗前)比较PLT、PCT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动态的观察血小板参数PLT、PCT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小儿重症肺炎的预后评估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程度。[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1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五项参数(PLT、PDW、MPV、P-LCR、PCT)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T有显著性差异(P<0.05);PLT、PDW、MPV、P-LCR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五项参数显著增高,可做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