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勇  蔡传涛  刘贵周  文平 《中草药》2011,42(10):2097-2103
目的对天麻Gastrodia elata物候期和蒴果进行研究,为克服天麻种性退化,培育优良种子,提供优质种源。方法采用完全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室内盆栽试验,分析了各栽培措施对两种天麻物候期和蒴果的影响。结果从物候期看,3个种麻栽培时间中,12月栽培的红、绿天麻的现蕾期、开花期、结果期持续时间长(红天麻分别为12.50、9.80、7.25 d,绿天麻分别为12.80、10.75、7.00 d),种子成熟时间短(红天麻为19.50 d,绿天麻为18.50 d);3个种麻分级中,一、二级红、绿天麻的各物候期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从蒴果上看,现蕾初期不打尖时,3个种麻栽培时间中,12月栽培的红、绿天麻蒴果质量好,红天麻蒴果数、蒴果质量和种子生命力分别为66.50个/株、28.18 g/株、87.88%;绿天麻蒴果数、蒴果质量和种子生命力分别为63.00个/株、20.09 g/株、78.40%;3个种麻分级中,一级红天麻的蒴果质量最好(蒴果数为96.29个/株,蒴果质量达50.21 g/株),三级绿天麻的蒴果质量最差(蒴果数为40.00个/株,蒴果质量为14.90 g/株)。结论在贵州西北地区,以一级红天麻,一、二级绿天麻作种,并于12月进行栽培,现蕾初期不采用打尖处理时,可以获得优质的天麻蒴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野生及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天麻是主产于我国的名贵常用中药,实验证明天麻素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天麻在我国广泛分布,野生及栽培品种遍及西南至东北各地。由于遗传、生态环境、人工栽培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产地野生及栽培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有很大差异。前人已对天麻种内不同变异类型及野生和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作过分析报道[1],但目前尚未见较系统的对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比较分析。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来源于贵州、云南....  相似文献   

3.
野生天麻与栽培天麻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野生和栽培天麻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自主活动检测、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和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试验观察药物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野生和栽培天麻高剂量对小鼠自主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的阈下睡眠个数和显著延长睡眠时间。两种天麻的低剂量组和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明显改变。天麻高低两剂量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在用药剂量相等的条件下,野生天麻与栽培天麻的作用则无明显差异。结论:栽培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与野生天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采自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古乡镇的普通栽培和有机栽培天麻与野生天麻中天麻素、氨基酸、总黄酮的含量,为评定选择天麻的最佳栽培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天麻中氨基酸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天麻中总黄酮含量.结果:野生天麻天麻素含量最高,有机栽培天麻的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高于野生天麻和普通栽培天麻.结论:有机栽培天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杨树菌材与传统菌材栽培天麻的质量进行比较与评价。方法:通过测定天麻的含水量、天麻素含量、多糖含量,分析与比较杨树菌材与传统菌材栽培天麻的质量。结果:杨树菌材与传统栎树、栗树菌材栽培天麻的含水量与天麻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杨树菌材栽培的天麻多糖含量显著高于传统栎树、栗树菌材,分别为:38.00g/100 g、27.67g/100 g、25.43 g/100 g。结论:杨树菌材栽培天麻的质量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与传统菌材栽培的天麻质量相当,并有天麻多糖含量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5,(5)
目的:筛选出最适合仿野生栽培天麻的坡向与种植层数组合。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仿野生栽培红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elata,探讨不同坡向与种植层数组合下天麻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变化,以及栽培天麻经济效益的分析,坡向设南坡、北坡两个水平,种植层数设1层、2层、3层三个水平。结果:不同坡向对单个新生麻长宽厚及鲜重生长效应依次为南坡北坡,3个种植层数对单个新生麻长宽厚及鲜重生长效应依次为3层2层1层。坡向和种植层数存在互作效应,6个处理中南坡-3层处理各时期单个新生麻长宽厚及鲜重最高,采收期新生麻数最多,总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经济效益最好。结论:南坡-3层为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的最佳组合,是既能充分利用适栽区资源又能提高产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HPLC法对不同产地天麻药材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对天麻样品中的天麻素进行含量测定,为制定天麻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天麻样品中的天麻素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素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差别。 结论 :天麻药材质量与产地、采收时间密切有关,种内变种、野生或栽培也是影响天麻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Wang SB  Yu CJ  Xu QX 《中药材》2011,34(10):1490-1494
目的:本文提出栽培天麻种群退化的观点及防控退化的对策。方法:比较和论述自然天麻种群与栽培天麻种群在生物学特性、质量、产量等方面已表现的区别和差异。结果:栽培天麻种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有些重要的质量性状正在发生改变和退化。结论:森林生态的破坏与减少和自然天麻种群的减少是导致栽培天麻种群退化的直接原因;而人工进行天麻授粉,人为的改变天麻种群的自然生长环境是引起栽培天麻种群退化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天麻作为常用名贵中药材,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应用历史。随着市场对天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野生资源已无法形成商品。现各地充分发挥地方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天麻栽培,相继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天麻种植模式和技术体系。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黄冈综合试验站通过连续4年实地走访、指导,优化总结出湖北大别山区天麻-水稻粮药水旱轮作模式。结合天麻、水稻的生态适应性、种植特点及农户实际生产经验,从生产环境选择、菌材处理等方面分析了水旱轮作模式的原理,从生产现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角度对天麻-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展开评价。天麻-水稻粮药水旱轮作模式实现了天麻高效栽培,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文通过对大别山区天麻-水稻粮药水旱轮作模式总结、分析、评价,提出低海拔地区天麻栽培技术优化方向,即采用天麻共生蜜环菌人工菌棒替代传统段木开展天麻代料栽培,可有效缓解天麻栽培环节产生的“菌林矛盾”。对于改善大别山区乃至同海拔天麻产区生态环境、生产现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菌材种类对雪峰天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乌红杂交天麻作为种麻,以当地人工林群落中常见的灌木或乔木类伴生的15种树种作为菌材,采用仿野生栽培方式进行栽培.结果 尾叶樱、黄檀作为菌材时,雪峰天麻产量较高,采收期天麻总产量分别达到8.73、8.65 kg/窖,麻体浅黄,外观呈短、宽、厚,巴利森苷A、B含量高...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的生活史及物候期,在贵州大方县采用林下仿野生模式栽培红天麻,观察并记录其生长发育各阶段特征。整理的历时24个月的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生活史,将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中箭麻繁育物候期各自划分出5个时期,并详述各期特点。其结果可明确贵州红天麻仿野生栽培流程,为仿野生栽培天麻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天麻无根也没有绿色叶片,为多年生异养植物,具有特殊的生长发育特性,其地下块茎具有较高药用价值。为了更好地了解天麻,为中国天麻的发展提供帮助,本文概述了天麻的生物学分类和药学价值,并对天麻的生活史及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介绍了天麻生长所需要的微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光照等条件,对天麻在农业栽培生产中存在的天麻退化和栽培周期长等问题结合前人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做出了分析,为未来天麻产业的发展作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永山  庄毅 《中药材》1993,16(2):3-5
本文对施锌栽培天麻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了探讨。用薄层层析、色谱扫描及元素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表明:施锌与未施锌栽培的天麻及野生天麻,所会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无显著差异;而锌含量与其栽培过程中施锌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昭通三种天麻镇痛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云南昭通地区三种天麻变型的镇痛、抗炎作用,为昭通地区天麻的选种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评价昭通地区三种天麻变型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评价三种天麻变型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乌天麻、黄天麻、绿天麻乙醇提取物腹腔注射给药后均能提高热板法致痛小鼠的痛阈值,并能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乌天麻、黄天麻高剂量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模型有抑制作用。结论在云南三种天麻变型中乌天麻和黄天麻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薄层层析法比较了十四种菌材及其相应的菌素、大麻之间的成分;并对各大麻的性状及天麻甙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各天麻的性状成分相似。本文为扩大栽培天麻菌材选择范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天麻在市场走俏。一些地区对天麻进行了人工栽培,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现就公司近几年在林区空闲地规模化种植天麻成功经验,技术要点作一简要介绍。 栽培天麻是项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如果一个步骤出现问题就会种植失败,根据天麻密环菌的生长特性。只要严格按照操规程,把握好生个环节,完全能够达到稳产、高产。 一、选地  相似文献   

17.
自我国成功将天麻野生变家种以来,已经发展出较多的天麻人工栽培模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针对天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天麻人工栽培模式的角度梳理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未来天麻种植模式优化应朝向生态经济型模式的方向发展,从实际操作中提炼总结出配套栽培技术,以促进天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曙  段金廒  陶金华  严辉  钱大玮 《中草药》2011,42(1):201-204
天麻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野生天麻濒临灭绝,而人工栽培天麻退化严重,品质低劣,产量下降。综述了天麻与蜜环菌的共生关系及其退化机制,从天麻种质、繁殖技术、播种方式,尤其是蜜环菌的优选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天麻退化的防治技术体系,为天麻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有效可行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9,(9)
目的:明确彝良乌天麻的最佳采收期。方法:当年3月采用"三下窝"的方式栽培乌天麻,分别于当年10月、11月和翌年3月采收,测定产量,采用UPLC测定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天麻多糖的含量。结果:11月采收的乌天麻天麻素、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5.813 mg/g和5.951 mg/g,与10月和翌年3月采收的乌天麻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11月采收的乌天麻多糖含量为21.321 mg/g,显著高于10月和翌年3月(P0.05)。结论:以乌天麻产量、天麻素、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总含量及天麻多糖作为评价指标,彝良乌天麻的最佳采收期应为11月。研究结果为彝良乌天麻合理采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天麻作为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在人工栽培中尚未摆脱对森林资源的依赖。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该文通过实地调研,梳理了"林-麻"配套种植、"麻-菌"轮作、"林-麻-菌"立体种植、"因材施种"的菌材分类种植等循环利用模式,阐明了这些模式在天麻生产种所解决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不足;最后,在现存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天麻生态种植体系,该种植体系强调:①在种植天麻前规划后续林,采用速生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方法,以速生林作为菌材的主要来源,并在经济林下种植天麻;②将菌材分级分类利用,叶片用于培养天麻萌发菌,小树枝用于培养原球茎及米麻,大树枝用于培养种麻,树干用于栽培商品麻;③循环利用天麻旧菌材,将旧菌材用于生产菌种或栽培栽培冬荪、竹荪、猪苓等食药用菌。该方案解决了菌材的来源、菌材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等问题,丰富了产业结构,用有限的时间及土地资源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无论是对于扶贫攻坚还是改善生态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