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锌量不同的栽培天麻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慧琪  张群英 《中药材》1992,15(3):37-40
本文研究栽培天麻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及猫血压、椎动脉和股动脉阻力的影响,并比较含锌量不同的天麻A、B、C三种制剂的效应强度。结果表明栽培天麻结合锌量与其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效应呈相关性。三种栽培天麻能增强小鼠戊巴比安纳阈下剂量的催眠作用,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针对河南南阳地区土壤有效态锌缺乏,笔者于1990年做了丹参施用硫酸锌试验,结果表明:种根拌肥和叶面喷施2次硫酸锌增产最多;叶面喷肥1次和苗期穴施增产幅度稍小。从而证明种根拌肥和叶面喷肥2次是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为丹参栽培开辟一条高产途径。  相似文献   

3.
天麻无根也没有绿色叶片,为多年生异养植物,具有特殊的生长发育特性,其地下块茎具有较高药用价值。为了更好地了解天麻,为中国天麻的发展提供帮助,本文概述了天麻的生物学分类和药学价值,并对天麻的生活史及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介绍了天麻生长所需要的微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光照等条件,对天麻在农业栽培生产中存在的天麻退化和栽培周期长等问题结合前人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做出了分析,为未来天麻产业的发展作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天麻生长地生态因子对天麻素含量的影响,探讨土壤生态因子与天麻品质的关系;方法:选择天麻采收期采集不同产地的野生和栽培天麻及其生长地土壤样本,检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有机质含量、金属元素含量、土壤酸碱度及天麻素含量,分析这些生态因子与天麻素含量的关系。结果:在采集样本中,野生和栽培天麻生长地土壤中细菌总数及细菌/真菌比值与天麻素含量总体趋势都呈负相关(P<0.05或P<0.01或P<0.001),真菌总数与天麻素含量总体趋势都呈正相关(P<0.05或P<0.01或P<0.001);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天麻素含量分别在野生或栽培样本群内呈正相关(P<0.05或P<0.01或P<0.001);土壤pH值与天麻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散点图大致以pH6.0为峰值,呈典型的抛物线型趋势分布;土壤中Cu元素和Zn元素分别在个别样本群中与天麻素含量呈相关系数达到0.4以上,但tr值检验没有显著性。结论:天麻生长地土壤细菌/真菌构成状况、有机质含量和pH值很可能是影响天麻品质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5.
正天麻为兰科草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地下块状根茎。其寄生为蜜环菌Atmillaria mellea(Vahl.ex.Fr.)Quel,以蜜环菌的菌丝或菌丝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供生长发育。过去全为野生,民间也有人工栽培天麻实践,但成后功率来不研高究。发现,天麻本身无根,不能在土壤中吸收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的生活史及物候期,在贵州大方县采用林下仿野生模式栽培红天麻,观察并记录其生长发育各阶段特征。整理的历时24个月的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生活史,将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中箭麻繁育物候期各自划分出5个时期,并详述各期特点。其结果可明确贵州红天麻仿野生栽培流程,为仿野生栽培天麻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天麻连作障碍明显,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从天麻种植后土壤微生物变化探讨其与连作障碍的相关机制。通过比较种植天麻1年、2年和3年的土壤微生物种类及丰度的变化,分离出可能导致天麻连作病害的致病菌,采用“天麻-冬荪”轮作种植探究了天麻土传真菌病害的防控措施。结果显示,天麻种植导致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稳定性降低、有害菌种类和丰度增加等,在种植第2年最为明显;即使将土壤闲置2年,其微生物多样性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连作土壤中变化最为显著的真菌是Ilyonectria cyclaminicola,其在土壤中的丰富度与天麻病害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将其接种于种植天麻的土壤中能显著增加天麻的腐烂病害发生率。种植1茬天麻后再轮种1~3茬冬荪,能显著减少I.cyclaminicola的丰度,逐渐恢复土壤中微生物生态平衡,并降低天麻病害发生率。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天麻种植使土壤中的土赤壳属真菌成为优势菌群,其中I.cyclaminicola是天麻土传真菌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通过轮种冬荪来减少天麻连作病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对中药中的微量元素作了大量研究,并揭示微量元素在中药功效中确实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此作一综合介绍。 微量元素与中药补益的关系 首乌的补血、补肾功效与其含铁量(350ppm)、含锌量(225ppm)明显高于其他补益药有关;不同产地的党参含铁、锰量较高,其补血益气作用也与此有关;四物汤、四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生境栽培天麻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代谢物的影响,为后期天麻多环境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不同栽培环境天麻块茎际土壤:应用土壤农化分析方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等方法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的数量与代谢物的差异。结果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以杂木林最高;土壤pH,速效钾,有效磷含量以杂木林下最高,电导率、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含量以松林最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分析表明,可培养微生物依次为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其中杂木林的细菌数量、微生物总量最多;荒坡地的真菌、放线菌数量最多;土壤中的细菌/真菌(B/F)最大的为松林、最小的为荒坡地;土壤代谢组结果表明,杂木林(Z组),松林(S组),荒坡地(HD组)中的土壤代谢物组成和数量各有不同;S组-Z组,HD组-Z组,HD组-S组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比较后,分别筛选到18,35,24种差异代谢物,再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得到5条,9条,13条代谢通路。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代谢组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结论 天麻在不同环境种植后,其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代谢物变化有显著差异,其种植适宜度为杂木林>松林>荒坡;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是驱动土壤代谢物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这表明栽培环境调控土壤理化特征和微生物特征是维持天麻-土壤-微生物共生系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场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海拔不到三十米,土壤为黑粘土。周围农村是粮、油、棉产区,缺少成片林木,天然腐植土甚少。几年来,我场人工培养密环菌和栽培天麻,均用锯木屑与黄砂混合后,代替疏松的腐植土。但由于锯木屑来源紧缺,给天麻栽培的发展带来困难,我们选用了当地资源丰富的稻壳作填充物,来代替木屑,经过两年的试验,效果很好。现在稻壳已成为我们平原地区培菌和栽培天麻的良好“土壤”配料。用它配成的“土壤”即填充物,具有疏松、通气、透水性好,营养丰富,有利于密环菌生长的特点。用它培养出来的菌枝、菌材上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采自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古乡镇的普通栽培和有机栽培天麻与野生天麻中天麻素、氨基酸、总黄酮的含量,为评定选择天麻的最佳栽培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天麻中氨基酸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天麻中总黄酮含量.结果:野生天麻天麻素含量最高,有机栽培天麻的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高于野生天麻和普通栽培天麻.结论:有机栽培天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野生及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天麻是主产于我国的名贵常用中药,实验证明天麻素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天麻在我国广泛分布,野生及栽培品种遍及西南至东北各地。由于遗传、生态环境、人工栽培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产地野生及栽培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有很大差异。前人已对天麻种内不同变异类型及野生和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作过分析报道[1],但目前尚未见较系统的对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比较分析。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来源于贵州、云南....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天麻(Gastrodia elata)为兰科植物,无根,无绿色叶片,营养方式特殊。1911年日人草野俊助提出了天麻与蜜环菌共生的观点,蜜环菌是天麻生长发育的营养源泉。可惜,草野的观察结果,半个多世纪未能引起应有的注意。1958年胡盛传等报导了“四川古蔺天麻栽培方法,”这是长期试种天麻的总结。但种植的天麻在土壤中与蜜环菌不期而遇,成功的机率很低。六  相似文献   

14.
王永山  庄毅 《中药材》1993,16(2):3-5
本文对施锌栽培天麻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了探讨。用薄层层析、色谱扫描及元素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表明:施锌与未施锌栽培的天麻及野生天麻,所会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无显著差异;而锌含量与其栽培过程中施锌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Wang SB  Yu CJ  Xu QX 《中药材》2011,34(10):1490-1494
目的:本文提出栽培天麻种群退化的观点及防控退化的对策。方法:比较和论述自然天麻种群与栽培天麻种群在生物学特性、质量、产量等方面已表现的区别和差异。结果:栽培天麻种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有些重要的质量性状正在发生改变和退化。结论:森林生态的破坏与减少和自然天麻种群的减少是导致栽培天麻种群退化的直接原因;而人工进行天麻授粉,人为的改变天麻种群的自然生长环境是引起栽培天麻种群退化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杨树菌材与传统菌材栽培天麻的质量进行比较与评价。方法:通过测定天麻的含水量、天麻素含量、多糖含量,分析与比较杨树菌材与传统菌材栽培天麻的质量。结果:杨树菌材与传统栎树、栗树菌材栽培天麻的含水量与天麻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杨树菌材栽培的天麻多糖含量显著高于传统栎树、栗树菌材,分别为:38.00g/100 g、27.67g/100 g、25.43 g/100 g。结论:杨树菌材栽培天麻的质量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与传统菌材栽培的天麻质量相当,并有天麻多糖含量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将ICR系雌性6周龄小鼠分为4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投与普通饲料;第2组为锌缺乏组;第3组为锌缺乏+微量锌投与组,投与ZnSO_4溶液(含锌量为2.3ppm,相当于汉方药的含锌量);第4组为锌缺乏+汉方药投与组,汉方处方为藿香、紫苏、木香、陈皮、知母、鸡内金,等量混合煎液。对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成功将天麻野生变家种以来,已经发展出较多的天麻人工栽培模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针对天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天麻人工栽培模式的角度梳理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未来天麻种植模式优化应朝向生态经济型模式的方向发展,从实际操作中提炼总结出配套栽培技术,以促进天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说明,栽种天麻施用无机磷肥,可为天麻吸收、利用,转化为有机磷成分,对提高天麻的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天麻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其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不同产地质量差别较大,野生与栽培品价格差别尤为悬殊。用传统性状鉴别方法难以客观准确区分天麻的质量,故本文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建立能够快速准确区分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栽培方式的天麻药材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多类分类算法,可以实现天麻产地和栽培方式的快速判别,其交叉验证判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4.3%和96.4%,且所建多类分类模型中光谱数据未经预处理。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天麻产地和质量的快速判定方法可以推广为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