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掌握三明市疟疾发病动态,评价防治效果并进行消除疟疾可行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发热病人血检、传疟媒介调查资料。结果2001—2010年10年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136243人,检出疟原虫感染者17人,感染率0.12‰,年均发病率〈0.1%,70%为输入性病例;Io年间共捕获按蚊18799只,未发现主要的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结论随着人们卫生行为的改变、农药的施用和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传疟媒介孳生环境发生变化,疟原虫感染者大幅下降,为消除疟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的监测方案. [方法] 病原监测开展四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者进行个案调查.媒介监测每年开展蚊相调查,发现嗜人按蚊及时扑灭. [结果] 四热病人血检351 873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73例(0.08%),从疟区回归的人群阳性率为最高(2=6 723.18,P<0.01),病例主要感染于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分布区.外地输入病例是当地感染病例的21.0倍.1992年后未捕获到嗜人按蚊.[结论] 三明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疟防成果巩固.今后还应继续加强对原嗜人按蚊分布区和流动人群的监测,巩固和发展抗疟成果.  相似文献   

3.
和春桐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70-4671
[目的]摸清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主要传疟媒介,制订科学有效的防疟措施。[方法]于1994~1995年在不同场所以定时定点的方式对独龙江河谷地带按蚊相、人房成蚊密度及季节消长、按蚊幼虫密度及季节消长、人房按蚊栖息习性、按蚊幼虫孳生习性、传疟作用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按蚊2亚属5种,多斑按蚊为优势按蚊种,占按蚊捕(捞)获总数的91.5%;疟原虫自然感染率为0.05%;间日疟、恶性疟原虫人工感染率分别为53%和60%;密度与当地(独龙江河谷地带)疟疾流行程度呈正比。[结论]经过较全面系统的检查研究证实多斑按蚊是独龙江河谷地带的主要传疟媒介,并提示了有效控制当地多斑按蚊传疟机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西疟疾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法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疟疾流行区的传疟媒介进行研究,同时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西有78个县(市)发现微小按蚊,15个县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是全区广泛分布的蚊种;人血指数:微小按蚊在0.0458~0.1390之间,嗜人按蚊在0.2912~0.6330之间。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微小按蚊为0.08%~8.11%,嗜人按蚊为0.25%~1.85%,中华按蚊为0.005%~0.32%,日月潭按蚊为0.06%~3.22%。结论广西传疟媒介有4种,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分别是山区和低山丘陵区疟疾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是平原区的媒介,日月潭按蚊是山区疟疾的次要媒介。  相似文献   

5.
贵州从江县巨洞村连续两年疟疾暴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从江县巨洞村2006~2007年连续两年局部疟疾暴发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方法]在暴发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搜索,采集居民发热病人及病家人群耳垂血涂血片检查疟原虫,按蚊种群及密度调查,分析当地传播媒介组成和叮人率,调查居民蚊帐使用、露宿习惯、大牲畜情况,了解乡村卫生人员下村巡诊频次和疫情报告情况.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暴发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2006年7月23目~8月19日共发生疟疾病例46例(血检阳性43例,临床诊断病例3例),罹患率6.11%,2007年7月4日~8月5日共发生疟疾病例102例(血检阳性87例,临床诊断病例12例),罹患率12.93%.当地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蚊帐使用率平均为41.14%,流行季节乡村卫生人员到该村巡回债察月平均少于2次. [结论]当地仍存在我国重要传疟媒介,对疟疾病人的治疗不规范和对病灶点处理不彻底,灭疟质量不高,因受火灾后村民居住简陋,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乡村卫生人员不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使传染源的积累,是造成两年内疟疾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重点疟区的防治工作,采取以消灭传染源和病灶区灭蚊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使该类事件不再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辖区内传播疟疾媒介按蚊种群数量,为制订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县为单位,以东西南北设点.在媒介繁殖高峰季节每点捕人房按蚊50只或50顶蚊帐内全部按蚊;牛房按蚊50~100只,分别单个饲养.产卵后结合成蚊鉴定蚊种,对主要传疟媒介的分布、密度、季节消长、媒介能量以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研究.[结果]共发现按蚊属13种,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其次为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帕氏按蚊等其余按蚊数量相当少.40个区县.共调查37个,有嗜人按蚊分布的20个,占54.05%,主要分布于渝西南面的远郊县和近郊区.以壁山、江津、永川、铜梁密度最高.人房嗜人按蚊构成比依次为83.33%、49.49%、30.69%、30.21%;均为较平坦的浅丘地形,海拔高度在200~290 m之间,有溪流、池塘、稻田.嗜人按蚊媒介能量江津、铜粱分别为3.54和4.09.嗜人按蚊对常用杀虫剂敏感,中华按蚊已产生抗性.[结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是该市的传疟媒介,前者为主要媒介,媒介能量在3.54~4.09之间,嗜人按蚊对常用杀虫剂敏感,虽然中华按蚊已产生抗性,但是轮换使用杀虫剂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7.
1999年广西不同媒介地区疟疾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经过近50年的防治 ,疟疾发病率已降至很低水平 ,大部分地区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但是局部地区疟疾疫情仍不稳定 ,发病率高低随不同媒介按蚊的地理分布及传疟作用不同而异。现就广西不同媒介地区1999年疟疾发病状况分析如下。1发病情况据疫情报告统计 ,1999年全区疟疾发病人数为407例 ,发病率0.88/10万 ,嗜人按蚊地区发病率较高 ,微小按蚊地区次之 ,中华按蚊地区发病率最低 ,见表1。2居民血检阳性率1999年全区各地对未外出人群发热病人血检1179572人 ,阳性54人 ,阳性率为0.005% ;居民普查血…  相似文献   

8.
嗜人按蚊分布于我国北纬33°以南地区,其偏吸人血,对疟原虫敏感,自然感染率高,是重要传疟媒介之一。1985年在深圳市发现有嗜人按蚊分布,随后在1987年解剖出子孢子阳性蚊子,进一步证实是当地的主要传疟媒介。我市邻近深圳,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与之相似,为了解是否有嗜人按蚊,我们于1987、1989和1990年对我市部分疟区进行了嗜人按蚊分布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闽北嗜人按蚊的分布特征。方法 1998-2000年对建阳市9个村的嗜人按蚊调查点和童游镇回瑶村的病原和媒介监测点进行调查。结果 童游镇3年血检发热病人7705例,年血检率5.5%,未查到疟原虫阳性者,学龄儿童间接荧光抗体检测804例,仅发现阳性5例。回瑶村媒介监测匀未捕获嗜人按蚊,仅捕获中华按蚊。结论 嗜人按蚊分布区经几次灭蚊,在基本消灭后,疟疾疫情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枣阳市疟疾流行特征及蚊媒密度,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规范治疗现症病人和疟史病人,开展疫点处理、重点人群预防服药、发热病人血检监测和流行季节媒介按蚊密度监测。结果监测点总人口70 187人,2005-2012年,共报告本地疟疾病例319例,发病率从2005年16.81/万降至2012年0.69/万,下降率95.89%,疟疾发病农民占76.80%、男性占56.11%、30岁以上人群占68.97%、初中以下文化占90.91%,流行季节发病占91.91%,休止期发病占8.09%;现症病人正规治疗313例(99.05%),疟史休治1 221例(90.44%),疫点处置319个(100.00%)。监测区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0.88%降至0.34%,小学生IFA检测阳性率从2.81%降至0.33%。血检确诊病例占疫情报告比例从26.27%上升至100%;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平均盯人率6.33只/人。结论疟疾监测区通过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疟疾发病、血检阳性率和IFA检测阳性率均显示逐年下降低态势,今后应继续加大血检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根治传染源,确保消除疟疾目标的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1.
1991-1995年在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群英乡用溴氰菊酯浸泡蚊防制蚊媒,结合 的综合措施,取得较满意的防治疟疾效果;疟 疾发病率和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朋采取措施前的1990年29.24‰和20.54%,降至1995年的3.75‰和2.4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全国疟疾监测点疟疾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3个全国疟疾监测点资料,包括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数据及监测点学生疟疾免疫学检测资料,监测点传疟按蚊调查及当地居民蚊帐、纱门纱窗及杀虫剂的使用情况.结果 2010年广西3个全国疟疾监测点发热患者血检共2348人次,血检率为2.24% (2348/104 861),其中当地居民发热患者血检率为1.98% (2075/104 861),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率为0.26%(273/104 861),均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中华按蚊为当地的主要媒介按蚊,室外诱捕中华按蚊密度占99.94%,室内中华按蚊密度为100%,7月中华按蚊叮人率最高为49.75只/(人·夜).结论 传疟媒介中华按蚊种群密度依然较高,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与管理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嗜人按蚊(Anopleles(A)anthropopha-gus)是我国北纬25°~33°地区的重要传疟媒介之一。该蚊种人工感染恶性疟原虫敏感性远高于中华按蚊的10倍以上。袁业春等调查嗜人按蚊对马来丝虫的感染期幼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分别比中华按蚊高10.45和2.04倍。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的按蚊多达27种,过去经过调查发现微小按蚊、巴拉巴按蚊、日月潭按蚊、溪流按蚊、中华按蚊、菲律宾按蚊等6种有疟原虫自然感染。其中传播疟疾的主要是嗜吸人血,而且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微小按蚊和巴拉巴按蚊。自从1959年开展全岛性灭疟运动,经过连续几年进行大规模的滞留喷洒后,1963年经过全岛性调查,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已被基本消灭。但近几年来的调查发现微小按蚊的残存点有所增多,1975年5~6月在白沙县打安公社调查13个点(均属未经喷洒的工棚),有7个点发现微小按  相似文献   

15.
广西疟疾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的疟疾在全面防治以前(1953~1958),各地居民普查血检,平均原虫阳性率为13.0%,其中恶性疟占49.8%,间日疟38.9%,三日疟9.9%,混合感染1.4%[1]。媒介调查发现有按蚊31种和亚种,其中证实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日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龙岩市疟疾监测资料,为消除疟疾后防控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4-2016年疟疾病例、“三热”病人血检、媒介和人群知晓率调查资料。结果 2004-2016年报告疟疾病例40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东南亚及非洲国家感染34例占85.00%(34/40),间日疟24例占60.00%(24/40),恶性疟6例占15.00%(6/40),间日疟恶性疟复合感染8例占20.00%(8/40),“三热病人”血检阳性者均为主动求诊疑似疟疾病例,中华按蚊种群构成1.52%,未发现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5.47%。结论 龙岩市2004年以来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归国人员是病例侦查发现传染源主要对象,提高医疗机构“三热病人”血检效率及时发现治疗病例和加强大众人群的健康宣教,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南平市疟疾流行现状及媒介监测情况,探讨消除疟疾的可持续性。方法收集2004—2013年"三热"血检疟疾病例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共血检发热病人102 600人次,年均血检率3.36‰,阳性病例66例,总阳性率0.64‰。阳性病例中,输入性病例占95.5%(外出感染占81.8%);间日疟占63.6%,恶性疟占28.7%。2个监测点和101个原嗜人按蚊村(点),均未捕获嗜人按蚊。结论南平市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提高基层医生诊治能力,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治愈传染源,提高群众知晓率,才能保证消除后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凭祥市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与越南为邻,属于老、少、边、山、穷山区。是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的疟疾高发区。1953年,居民血检疟原虫率为17.30%(253/1486),其中恶性疟占41.50%,间日疟占44.66%,三日疟占13...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媒介按蚊的子孢子自然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近几年,在广东省疟疾流行区的23市县区166个疫点(村)中,以人诱半通宵捕蚊方法进行媒介按蚊调查,共捕获按蚊7种,其中有我省传疟媒介嗜人按蚊、中华接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分别占捕获按蚊总数的24.0%、48.8%、14.1%和8.1%,其余按蚊占5.0%。而在12个市县36个点(村)中,以牛房全捕法共捕获按蚊11种,上述4种媒介按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0.3%、26.4%、42.4%和9.5%,其他按蚊占21.4%。全省有11个市县发现嗜人按蚊。历年媒介按蚊及其传疟作用的调查结果表明,我省4种传疟媒介的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嗜人按蚊为0.35~0.54%,中华接蚊为0.15~0.93%,微小按蚊为0.23~5.94%,日月潭按蚊为0.05%。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1980~1995年不同媒介地区疟疾流行的差异比较贵州省寄生虫病研究所(贵阳550004)王小力周年潮陈兆义邹迅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是贵州省重要的传疟媒介,由于3种按蚊生态习性、传疟作用不同,在其所分布地区的疟疾流行程度互有差异。本文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