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胺碘酮对心房纤颤能有效地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但如何预测胺碘酮治疗有效率则尚未有报告。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左房内径、房颤时间、病因、以预测常规抗心律失常药无效病人,使用胺碘酮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节律的价值。方法:68例房颤病人,胺碘酮治疗前均曾使用过工类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苯妥因钠)及β-阻滞剂。治疗时先口服胺碘酮800毫克/日一周,继予200 400毫克/日维持,药物血清浓度维持在1.0-2.5毫克/升,4~6周治疗无效则使用电击复律,23例电击复律成功。经病史、心电图和Holter系统监测转复率,转复有效定为房颤消失或明显减少75%。以下列因素预测转复有效率:左房内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年龄、性别、房颤病因、持续时间。定期作胸透、  相似文献   

2.
观察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运用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的作用。12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A组64例,B组64例。A组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联合给予胺碘酮和厄贝沙坦治疗。结果:B组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76.56%vs54.60%,P<0.01,),至6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亦高于B组(91.94%vs74.29%,P<0.05)。结论:联合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3.
治疗急性心房颤动(房颤)可采取心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策略,对于慢性房颤,指南推荐控制心室率,对心室率控制不佳的患者可以使用胺碘酮治疗。胺碘酮尽管有一些心脏以外的不良反应,但是在房颤的节律控制和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均有重要应用。临床研究显示,胺碘酮比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更常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93例房颤患者,复律后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在服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大小变化和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B组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房内径显著缩小(P<0.05),A组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应用胺碘酮150m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于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静脉维持(600μg/min),同时口服胺碘酮,每周5d。第1周600mg/d,第2周400mg/d,第3周200mg/d。对照组用普罗帕酮70mg,加入5%葡萄糖液稀释,5min~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次日口服普罗帕酮200mg,8h口服1次,一周后逐渐减量至150mg/d维持。观察两组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维持率。结果治疗组转复率为86%,维持率为81%;对照组转复率为84%,维持率为56%。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静脉应用于转复阵发性房颤。但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普罗帕酮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用在风湿性心脏病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律后的窦律维持作用。方法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5例)和厄贝沙坦+胺碘酮组(61例)。两组均在治疗2周后行电复律术,转为窦性心律后继续分别服用。试验随访时间为18月。比较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及治疗后6、12、18月左心房内径。结果胺碘酮组左心房内径在治疗12月后显著大于胺碘酮+厄贝沙坦组,P<0.05。厄贝沙坦+胺碘酮组窦律维持率高于胺碘酮组,在治疗12月时有显著差异。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在风湿性心脏病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房扩大,防止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用在风湿性心脏病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律后的窦律维持作用.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5例)和厄贝沙坦 胺碘酮组(61例).两组均在治疗2周后行电复律术,转为窦性心律后继续分别服用.试验随访时间为18月.比较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及治疗后6、12、18月左心房内径. 结果胺碘酮组左心房内径在治疗12月后显著大于胺碘酮 厄贝沙坦组,P<0.05.厄贝沙坦 胺碘酮组窦律维持率高于胺碘酮组,在治疗12月时有显著差异. 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在风湿性心脏病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房扩大,防止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8.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在心房颤动治疗中,心室率控制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但是仍不能忽视节律控制带来的获益。将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符合生理学要求,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和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在房颤治疗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导管消融是目前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方案,胺碘酮是维持窦性节律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短期疗效较肯定,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大。  相似文献   

9.
选择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胺碘酮治疗组(n=62)和非胺碘酮治疗组(n=51),胺碘酮治疗组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600μg/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开始给予口服胺碘酮0.23次/日,7天后改为0.22次/日,7天后改为0.21次/日维持。非胺碘酮治疗组则给予洋地黄类或短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胺碘酮治疗组对术后房颤的转复和窦性心律维持率均高于非胺碘酮治疗组(P<0.001)。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可提高房颤的转复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联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将9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与胺碘酮加缬沙坦组(Ⅱ组,n=46),疗效观察18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1.
节律及频率控制治疗对风心病伴房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与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节律控制)对风心病伴房颤(A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频率控制组使用阿替洛尔和地高辛控制心室率;节律控制组用胺碘酮或直流电转复,并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比较3年后两组的病死率、致残率、生活质量及住院率。结果两组病死率、生活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频率控制组的致残率、住院率低于节律控制组(P<0.05)。结论应将控制心室率作为AF的一线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有效地预防阵发性房颤(PAF),使持续性或顽固性PAF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然而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一旦房颤(AF)复发,常常既要加大胺碘酮剂量,又要行电击复律。本研究有两个目的:①明确胺碘酮加用短程奎尼丁治疗AF的效果和安全性;②确定复律成功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钙在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及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其对血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6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胺碘酮,治疗组34例给予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钙。两组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及转复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治疗组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率均较对照组高(79.41%vs 61.76%,76.47%vs 55.88%,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无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降低房颤的复发,其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
2例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微创外科心外膜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术,术后仍为房颤,1例静脉使用胺碘酮24 h后、另1例使用胺碘酮后即刻采用电复律均未能转复为窦性心律,然后使用尼非卡兰转复为窦性心律。结论:胺碘酮和尼非卡兰转复微创外科射频消融后的房颤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应用替米沙坦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 方法 76例非瓣膜病变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对照组和替米沙坦+胺碘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观察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变化及评价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 结果 治疗3、6个月两组左心房内径和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0.04、0.51和t=0.03、1.12,均为P>0.05).治疗1年后,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48.4%和73.5%,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7.26±4.85)mm和(34.38±3.85)mm,联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t=4.33,P<0.05),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t=2.66,P<0.05). 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随着时间延长,维持窦性心律效果越好,可能与替米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并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尽管目前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但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最主要的手段。胺碘酮是目前最常用的复律及维持窦律的药物,其有效率达40%~60%;然而对老年阵发性房颤,其能否进一步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尚未见充分报道。本文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观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快速型心房颤动(室率)〉100次/min,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一定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特别是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发生房颤后循环系统功能迅速恶化,故一直是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关注的焦点。部分病人不接受电复律治疗,而采用负荷剂量胺碘酮药物复律转为窦性心律后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现总结其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联合应用胺碘酮及安他唑啉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观察(摘要)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李青**朱兆仪向菊兰本文旨在探讨对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单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的可能性、预测因素及胺碘酮的转复效果。方法:将112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48h和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将常规治疗组48h后未复律的患者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胺碘酮组,观察用药至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结果:胺碘酮组55例房颤患者,治疗48h和7d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转复率分别为72.73%和83.63%,常规治疗组48h的转复率为52.63%。未复律的患者给予胺碘酮和常规治疗至7d时房颤的转复率分别为53.84%和28.57%。多因素回归和相关分析表明,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原因。结论:多于50%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可在48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胺碘酮对房颤的转复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率、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房颤转复情况、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均较好(P<0.05);观察组患者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防止房颤的复发,维持术后窦性心律,并缩短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