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骨密度( BMD)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为开展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及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韩国产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EXA-3000)对晋城地区1400例21~55岁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左侧前臂骨密度测定,进行非优势侧(左侧)前臂远端尺桡骨的BMD值测定,并分析其年龄分布,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骨质疏松的骨量诊断以骨量峰值的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建立,均数的计算采用三次方回归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男、女性前臂骨的BMD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可采用均数±标准差( xˉ±s)的形式表示。40岁以前男、女性前臂骨的BMD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且各年龄段BM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以后男、女性前臂骨的BMD值开始下降,且50岁以后下降明显( P<0.05)。男、女性前臂骨的骨量峰值均出现在41~45岁年龄段。男、女性前臂远端尺桡骨的骨量峰值及标准差分别为(0.5682±0.0647)g/cm2、(0.4209±0.0689)g/cm2。结论建立了晋城地区健康人群男、女性前臂骨的骨量峰值和标准差,为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并开展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尤其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中轴骨测量或进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病也倍受人们关注,特别是颌骨的骨质疏松,引起牙齿的松动、脱落,影响咀嚼、进食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也给老人带来精神压力,为探讨颌骨骨质疏松的病因,我们做了如下工作。1 材料和方法成年雌性大鼠,体重(300±50)g,随机分为4组:去势组、去势雌激素治疗组、去势中药治疗组和自然对照组。于卵巢切除1周后给予药物治疗,雌激素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给予药物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给药结束后,将大鼠用巴比妥钠深度麻醉、处死。每只大鼠取一侧下颌骨、股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退变性椎管狭窄(DSCS)与全身骨量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探讨DSCS的病理学成因。方法:测定27例DSCS(颈椎8例,胸椎7例,腰椎10例,泛发性椎管狭窄2例)患者桡尺骨远端骨矿含量,计算出桡尺骨骨矿含量均值,并与同性别年龄组正常均值比较。结果:DSCS男女组别桡尺骨骨矿含量均值均比同性别同年龄组正常均值明显增高(P<0.01)。结论:DSCS与全身骨量增加存在相关性。骨矿物质的代谢变化,特别是全身骨量增加在导致椎管退变及进一步狭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女性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并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为周围型DEXA测定开展OP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上海市区365例21~59岁社区女性健康志愿者,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EXA)测量了非优势侧(左侧)前臂远端桡骨和尺骨(Distal radius and ulna, Dist. R+U)、近端桡骨和尺骨(Proximal radius and ulna, Prox. R+U)和近端桡骨(Proximal radius, Prox. R)的BMD值,并分析了其年龄分布,建立了女性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同时,以问卷调查了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前臂骨各部位的BMD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可以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OP的骨量诊断标准也可以用骨量峰值的算术均数降低标准差的形式建立.45岁以前女性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BMD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但不同年龄段BMD值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45岁以后BMD值明显下降.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骨量峰值均出现在40~44岁年龄段,前臂远端桡+尺骨(Dist. R+U)、近端桡+尺骨(Prox. R+U)和近端桡骨(Prox. R)的骨量峰值及标准差分别为(0.3717±0.0423) g/cm~2、(0.7958±0.0771) g/cm~2和(0.7802±0.0671) g/cm~2.此外,体重和怀孕次数对峰值骨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体重过轻和怀孕次数过多均不利于峰值骨量的形成.结论 建立女性前臂骨不同部位的骨量峰值和标准差,可为周围型DEXA测定开展OP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尤其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以确定是否需进一步开展中轴骨测量或进行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5.
成年卵巢切除大鼠模型股骨近端pQCT与DEXA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比较pQCT和DEXA两种方法检测成年卵巢切除大鼠模型股骨近端骨密度减少的敏感性 ,同时也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16只 8月龄雌性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双侧卵巢切除组 (OVX) ,另一组为假手术组 (Sham) ;3个月后 ,动物处死。取股骨标本 ,对股骨近端 6mm区域进行pQCT和DEXA检测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MC与vBMD呈显著正相关(r=0 82 ,P <0 0 0 1) ;aBMD与vBMD无明显相关性 (r =0 14 ,P >0 0 5 )。aBMC与aBMD呈正相关(r=0 .72 ,P <0 0 5 ) ;vBMC与vBMD无相关性。卵巢切除组的vBMD与假切组相比明显下降 (-8 2 % ,P <0 0 0 1) ,而卵巢切除组的aBMD与假切组相比下降无明显差异 (- 3 0 % ,P >0 0 5 )。结论 pQCT和DEXA的测量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pQCT比DEXA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确定退变性椎管狭窄 (DSCS)与全身骨量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 ,探讨DSCS的病理学成因。方法 测定 2 7例DSCS (颈椎 8例 ,胸椎 7例 ,腰椎 10例 ,泛发性椎管狭窄 2例 )患者桡尺骨远端骨矿含量 ,计算出桡尺骨骨矿含量均值 ,并与同性别年龄组正常均值比较。结果 DSCS男女组别桡尺骨骨矿含量均值均比同性别同年龄组正常均值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DSCS与全身骨量增加存在相关性。骨矿物质的代谢变化 ,特别是全身骨量增加在导致椎管退变及进一步狭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前臂骨骨量丢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XA)测量了183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健康志愿者非优势侧前臂远端桡+尺骨(distal radius+ulna)、近端桡+尺骨(proximal radius+ulna)以及近端桡骨(proximal radius)的BMD值,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并测定了尿吡啶酚、血清雌二醇、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 绝经后妇女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BMD值均随年龄增长和绝经年限的延长呈加速下降,尤其是绝经后头十年内下降速度明显,此后逐步趋向缓和,其趋势与中轴骨测量结果一致.绝经早、绝经年限长、怀孕次数多和哺乳时间长等因素是绝经后女性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与非OP的绝经后健康妇女相比,绝经后患OP妇女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血钙水平较低,血PTH和尿Pyd/Cr等明显升高,表现为高骨转换型.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减缓绝经后早期骨量丢失,但使用人数比例仅为9.3%.结论 妇女绝经后前臂骨骨量丢失规律同中轴骨改变,可采用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测量前臂骨BMD用于社区高危人群筛查.绝经年限、生育状况和雌激素使用情况等是影响绝经后妇女骨量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不同加载速度对大鼠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观察了在三点弯曲力学实验中,在不同运动速度(5mm/min,20mm/min)的加载条件下,即在不同的加载速度时,大鼠肱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最大挠度、弹性挠度、最大应力、弹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应变8项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与5mm/min加载速度相比较,在20mm/min加载速度下,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最大挠度、弹性挠度显著增加(P<0.05);骨最大应力、弹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应变无明显变化。提示:三点弯曲力学实验中,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加载速度,主要影响骨结构力学特性,而对骨材料力学特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骨量和骨生物力学方面的影响。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组、糖尿病组和胰岛素治疗组,3个月后处死,测定股骨干及骺端骨量,并对股骨及腰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评价。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骨量明显降低;股骨极限抗弯承载力、腰椎极限抗压承载力和极限抗压强度均显著下降(P<0.01),弹性模量无明显变化。与糖尿病组比较,胰岛素治疗组骨量增加,股骨极限抗弯承载力、腰椎极限抗压承载力和极限抗压强度提高,但弹性模量异常增高(P<0.01)。结论胰岛素可显著增加糖尿病鼠松质骨骨量;明显提高其骨骼的抗压、抗弯能力,但同时出现了腰椎脆性增加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 l084名健康人群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BMD)值。按民族、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作为1个年龄段。结果 骨峰值年龄分布:男女汉壮族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30-39岁,60岁后OP患病率(WHO)汉族男性23.36%,壮族男性25.00%,汉族女性31.69%,壮族女性44.44%,汉壮族男女各年龄段和总体OP患病率差异无显性。结论 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男女健康人群峰值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检出率差异无显性。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患的骨密度变化,以了解2型DM患是否易合并骨质疏松(OP)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0例2型DM及62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前臂、腰椎、股骨颈、ward区以及大转子的骨密度,并对其与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绝经年限,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及部分钙磷调节激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80例2DM患的骨密度较健康有不同程度下降,按中国人OP推荐诊断标准,本组有36例(45%)合并OP,OP与非OP组的病程,24h尿蛋白,绝经年龄,FSH、LH水平也存在显性差异(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骨密度与患年龄、病程、绝经年限,FSH、LH呈显负相关(P均<0.05)。结论:2型DM型患较易发生OP,良好的DM及其并发症治疗对预防OP有益,糖代谢紊乱加速了绝经后妇女OP的发生,控制血糖并适时以激素补充治疗对治疗OP也是必需的,建议糖尿病医生在治疗DM的同时应注意OP防治。  相似文献   

13.
体重和身长对大白鼠骨量影响的双能X线吸收法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体重、体组成指数和其它因子对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质音量(BMC)的影响巳经在人体上被广泛研究。然而它们对大白鼠骨量的影响仍未见报道.为此.秘们应用DXA仪测量了雌性Wistar大鼠全身骨密度和全身骨矿物质含量以及腰椎骨密度和腰椎骨矿物质音量.61其大鼠(体重范围220g~300g)的测定结果表明:体重明显相关于全身骨矿物质含量(r=0.835,P=0.0001)、全身骨密度(r=0.561,P=0.0001)、腰椎骨矿物质含量(r=0.681,P=0.0001)和腰椎骨密度(r=0.531,P=0.0001);身长也相关于上述指标,相关系数和P值分别为r=0.545,P=0.0001;r=0.371,P=0.0032;r=0.496,P=0.0001和r=0.289,P=0.024。为进一步调查体重对骨量的影响,我们将这些动物接体重分成3组,当二组之间的体重差在20g以上时,两组的骨量就显示了差异,在等身长条件下,体重明显相关于骨量;然而在等体重条件下,身长和骨量不相关。结果表明,体重和身长也影响大鼠骨量.也许前者施加的影响更明显。大鼠体重和身长明显相关于BMD,BMC的结果与人体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测定中指骨骨密度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腰椎及股骨近端是早期易发现骨质疏松的理想部位.测定其骨密度常受到退行性病变或骨折的影响.而指骨很少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我们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对39例妇女左手中指第3节指骨骨密度(MF)和腰椎、左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研究.结果 显示:MF值不受体型和体重的影响,而与腰椎等7个测定区位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MF值可很好地反映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以绝经前MF值的均值减2个标准差为诊断标准与腰椎侧位(T值≥2)诊断比较.骨质疏松诊断的敏感性为94.74%,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97.44%,Kappa系数达0.9642,说明测定中指第3节指骨骨密度对早期发现和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去卵巢对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探讨去卵巢对大鼠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20只3.5月龄SD雌性大鼠分别除双侧卵巢(OVX)或假性去卵巢(Sham),术后14周处死,应用QDR-4500A型扇形束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大鼠全身、离体股骨、胫骨、腰维及兴趣区的BMD。结果:①术后6周OVX组全身BMD显低Sham组(P=0.048),术后14周两组无显性差异;②术后14周OVX组离体股骨BMD显低于Sham组(P<0.01),股骨远侧干骺端平均降低11.6%(P<0.001);③术后14周右侧离体胫骨BMD两组间差异无显性,但OVX组胫骨的端干骺端BMD显低于Sham组(P<0.001);④术后14周OVX组腰椎(L4-L6)的BMD显低于Sham组(P=0.014),第六腰椎降低明显,平均降低8.1%(P=0.005)。结论:去卵巢所致骨丢失以松质骨含量丰富的兴趣区明显。  相似文献   

16.
DXA测量活体大鼠骨的精密性及骨丢失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QDR-4500A型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活体大鼠的精密性和探测去卵巢后大鼠骨丢失的能力。方法 测量15只体重为202-311g的SD大鼠全身、股骨及腰椎的骨密度(BMD),每只大鼠测量3次,可得变异系数(CV),15只大鼠CV的平均值为该指标的批内CV。结果 ①全身、股骨、腰椎BMD的批内CV分别为0.71%、2.02%和2.44%。全身BMD的批内CV显著低于股骨和腰椎(P<0.05);②全身BMD的批间CV为0.99%,股骨整体为2.81%,腰椎总体(L3-L6)为3.42%;③术后4周去卵巢组全身、股骨、腰椎BMD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而股骨远侧干骺端BMD低于假手术组(P<0.05);④去卵巢后14周腰椎总体(L4-L6)的BMD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QDR-4500A型DXA测量大鼠全身、股骨和腰椎BMD有较好的精密性,全身优于局部骨骼;其精密性能满足检出去卵巢后骨丢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扇形束 (HologicQDR 450 0A)和笔形束 (LunarDPX IQ)DXA骨密度仪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探讨两者的数据换算关系。方法  1 6个骨块模型分别在HologicQDR 450 0A型和Lu narDPX IQ型DEXA仪上测量 3次 ,比较两者的灵敏度。选取其中 3个骨块模型连续测量 2 0次求变异系数 ,比较两仪器的批内精密度。每天测 5次连续 2 0d求变异系数 ,比较两仪器的批间精密度。人体腰椎骨块模型每天测 5次连续 8d,建立两仪器之间数据换算关系。结果  (1 )LunarDPX IQ型DEXA仪的灵敏度高于HologicQDR 450 0A型DEXA仪。 (2 )用小动物软件测量BA、BMC、BMD ,HologicDEXA仪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 0 57%、0 8%、1 1 % ;LunarDPX IQ型DEXA仪分别为 2 2 %、1 0 0 %、1 0 4%。HologicDEXA仪的批间精密度分别为 1 2 %、2 8%、2 4% ;LunarDPX IQ型DEXA仪分别为2 0 %、1 0 3 %、1 0 5 %。结果均显示HologicDEXA仪的精密度高于LunarDEXA仪。 (3)两仪器之间的BA、BMC、BMD绝对值差异明显 (P <0 0 5) ,但可用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数据换算 :①BMD :Hologic值 =0 80 2×Lunar值 +0 31 8(r=0 991 ;P <0 0 0 1 ;SEE =0 0 3g/cm2 ) ;②BMC :Hologic值 =1 2 0×Lunar值 +1 685(r=0 984;P <0 0 0 1 ;SEE =0 81 6g) ;③BA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性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运用DEXA测定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BMD),以放免方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和88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男性患者腰椎BMD和女性患者髋部BMD分别低于同龄对照,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分别与第2,3腰椎BMD相关,空腹血糖与Troch部位BMD相关,Wards三角BMD与年龄和血尿酸水平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下降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相关,而髋部BMD主要受糖尿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昆明地区正常人群骨矿密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了解本地区正常人群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BMD)的年龄变化规律;建立当地骨矿密度正常值标准。方法 1998-2000年间,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型双能骨密度仪(DEXA)测量年龄在20-90岁之间的706例正常人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值。每10岁为1个年龄组,共分为男女各7个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男女两性均于30-39岁达到骨峰值;此后随年龄的增长,骨矿密度逐渐开始下降(80岁以上组除外)。②第一腰椎的骨峰值较第四腰椎低(P<0.01);③80岁以上组骨密度出现反向增高,特别是在腰椎。结论 ①昆明的高海拔(1800-2000米)造成的低气压和缺氧环境以及云南人的身高和体重普遍较北方人低,造成其骨密度均值低于北方人;②昆明正常人群的骨密度明显高于成都。则可能是由于昆明日照时间(平均2522小时/年)较长的缘故;③80岁以上年龄组骨矿密度受到骨质退变、软组织钙化的影响,在诊断骨质疏松时,应同时检测两个以上区域;并参考同一受检区域不同部位的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长沙地区女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参考值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 横断面调查中国长沙地区女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BMD)随年龄的变化,建立诊断骨质疏松症(OP)参考数据库。方法 用DXA QDR-450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定2702例5-96岁女性腰椎前后位(AP)和仰卧侧位、髋部及前臂38个不同区域的BMD。结果 按每5岁年龄分组分析的结果显示,38个不同骨骼区域的峰值BMD分别出现在20-24岁至40-44岁之间,其中髋部(股骨颈除外)最早(20-24岁),前臂(超远端除外)最晚(40-44岁)。结论 不同骨骼区域峰值BMD出现的年龄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