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氧化碳(CO)具有化学性窒息性特点,是无色无味略轻于空气的气体。由呼吸道吸入人体、入血后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CO与Hb亲和力极强、比氧合血红蛋白(HbO_2)结合力大300倍,但HbCO的解离速度却比HbO_2慢3600倍,因此容易造成体内缺氧。另外CO和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中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酶的氧化作用,阻断组织呼吸,引起组织内窒息,如果CO浓度高达1000mg/M~3,外窒息就发生。我市某交警值班室曾两次发生人员不明中毒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人体内碳氧血红蛋白 (COHb)水平的主要因素 ,为预防和控制人体摄入CO ,以及研究CO对人体健康的急慢性危害 ,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逐步回归法对影响人体内COHb水平的 2 2个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当F0 0 5  =3 0 2时 ,每日吸烟量、环境中CO的浓度、交通警察职业等 3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 ;除长途汽车站工作人员与商场营业员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他各职业人群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调查显示交通警察作为职业因素影响人体内COHb水平 ,提醒有关部门对交通警察这一类特殊职业加强劳动保护 ,同时致力于环境保护 ,控制CO的排放 ,降低环境中CO的浓度 ,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周永超(鞍钢劳动卫生研究所)报道: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微量定量法,原理是利用连二亚硫酸钠(Na_2S_2O_4),将被检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HbO_2)、微量高铁血红蛋白(MHb)转变成Hb,使血中仅存HbCO和Hb。HbCO及Hb的吸收光谱不同,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两峰处的消光度,经公式处理,算出HbCO的百分浓度。原法是统一先放还原剂,加血后放置10~15分钟,比色。本文不同之处是:统一先加缓冲液。加血后分批加  相似文献   

4.
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连二亚硫酸钠将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HbO_2)和变性血红蛋白(MetHb)还原成血红蛋白(Hb),在碳氧血红蛋白(HbCO)和Hb的最大吸收波长420nm和430nm测量血样的吸光度,进行HbCO和Hb的分别测定。血样10μl,最小检出限2%HbCO,回收率98.5%,变异系数4.0%。血样在冰箱冰盒中可保存8天。  相似文献   

5.
原理 正常人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Hb),氧合血红蛋白(HbO_2)、微量的高铁血红蛋白(MHb)和碳氧血红蛋白(HbCO)。分光光度法是根据它们的吸收光谱特性及其在化学处理后发生的改变进行定量测定。碳氧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二者之吸收光谱近于重叠,但当加入连二亚硫酸钠后,氧合血红蛋白立即变成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6.
基础理论氧自大气至组织细胞之间的转运,主要靠压力梯度进行。其间经历肺呼吸、血液循环与组织交换三个过程。血液携氧通过两种方式:(1)物理溶解,溶解量很少;(2)与血红蛋白(Hb)结合,即每克Hb可结合氧1.34毫升,是主要携氧方式。这种结果是可逆的,氧分压(PO_2)的  相似文献   

7.
长期接触室内空气中低浓度CO会给机体造成慢性影响,这一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是评价环境中CO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异、灵敏指标。为此,我们针对长春市的自然条件,测定了健康人群耳血中COHb的含量,并将所得数值拟定为长春市健康人群的COHb正常值,为今后开展环保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国产CO 测定仪测定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以及有关实践作一简要介绍.一方法(一)原理:碳氧血红蛋白在酸性试剂作用下,释放出微量CO 气体,通过测定仪的传感器,控制电位使其电解转化为CO_2,并变成电信号,电信号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碳(CO)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和空气污染监测指标之一.CO进入人体后的主要存在形式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生物半衰期在128~409min之间,但动物体内HbCO的消长规律报道很少.为便于用动物研究CO的毒性,我们对大白鼠体内HbCO的生物半衰期进行了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CO来源 以普通蜂窝煤炉作为CO发生源.1.2 动物选择 取健康大白鼠雌雄各4只.体重范围雌性在 240.0~278 og之间,雄性在 310.0~457.5g之间.1.3 实验方法 将大白鼠置室外暴露2h之后,室外CO浓度为3.71mg/m~3,采尾血20μl和40μl分别测定Hb和HbCO含量.然后将其移入容积为38.73m~3的染毒室内染毒30min,染毒室内平均CO浓度为349.25mg/m~3.在停止接触后的0、30、60、90、120min分别采尾血40μl,用CO-I型一氧化碳测定仪测定血样与浓硫酸作用释出的CO量,进而计算CO含量.  相似文献   

10.
入冬以后,CO中毒者日渐增多,个别病人因中毒严重不幸身亡导致了家庭悲剧。众所周知,含碳物质经不完全燃烧便产生CO。爆炸后的矿井里或不透风的仓库中、失火后依然冒烟的房屋中或不大通风的以火炉、火炕取暖的宿舍中都含有浓度比较高的CO。城市煤气管道中的气体也是CO。CO之所以能使人发生中毒,原因在于它能取代O_2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阻碍了血液运送O_2的作用。人体全身各处缺乏O_2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这时候  相似文献   

11.
对202例接触组和141例对照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长期接触一氧化碳(CO)的工人,呼出气中一氧化碳值(Cob)明显高于对照组,接触组班后cob浓度与班前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差别有显著性,同时做体查,CO接触组自觉症状、心电图、生化指标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接触组Cob浓度高低与体检和生化指标相吻合,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评价劳动环境中CO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时可用Cob代替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值(HbCo)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我们将近红外光谱组织氧检测技术用于新生儿脑氧合状态评估.以脑氧饱和度(rSO2)、氧合血红蛋白变化量(△HbO2)和还原血红蛋白变化量(△Hb)为检测参数,着重研究了早产儿在脑发育过程中脑氧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氧饱和度与正常新生儿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孙筠 《医疗装备》2010,23(5):25-25
现代监护仪中都有一项是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其监测的意义是对肺的氧合和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进行评估,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因为人的新陈代谢是生物氧化的过程,而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氧,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血液的,与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  相似文献   

14.
人体碳氧血红蛋白(COHb),是评价环境CO污染作为人体健康效应的一项灵敏指标。人体COHb%水平,迄今未见正常值的报导。为了监测正常人群COHb%水平,提出参考数值,必须以非职业人群的COHb%水平为基础。为此,选在宜城县居住三年以上,年龄12~55岁男女各半,不吸烟,  相似文献   

15.
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测定,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诊断一氧化碳(CO)中毒的重要依据,同时是评价环境一氧化碳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异、灵敏的生物化学指标。 COHb测定,国内外现行测定方法很多,如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汞置换法、气相色谱法、微扩散池法、红外线分析法等。其中,分光光度法为国外普遍采用,世界卫  相似文献   

16.
煤矿井下瓦斯气体含有一氧化碳 (CO) ,瓦斯突出或爆炸可产生高浓度的CO。井下急性瓦斯中毒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与急性CO中毒基本相同。我院自 1990年开展高压氧治疗以来 ,共抢救井下瓦斯中毒 4 6例 ,其中重度中毒 10例 ,无 1例死亡和有后遗症 ,显示出高压氧治疗法的独特优势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性别与年龄 全部病例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2 9 8(18~ 5 2 )岁。1 2 中毒程度 轻度中毒 2 2例 ,碳氧血红蛋白 (Hb CO) 2 0 %± ;中度中毒 14例HbCO4 0 %± ;重度中毒 10例 ,HbCO≥ 5 0 % ,其中 5例高达 75 %。1 3 治…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碳为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一氧化碳中毒,血液是唯一重要的检材。CO属于血液毒,它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强约200倍,人体中脑细胞对缺氧特别敏感,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吸烟,在汽车引擎排气中或在通气设备不良的情况下工作,一些正常健康的人体内碳氧血红蛋白的累积可高达10%;当血中CO的饱和度超过25%时,就可以出现头痛、眩晕等CO中毒的主要症状,致死饱和度为50%以上,老年人和病人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曾做过大鼠纯一氧化碳(CO)的染毒实验,证明能导致碳氧血红蛋白血症。为获得轻度碳氧血红蛋白血症,本实验采用了浓度为5%的用空气稀释的CO,用皮下注射方法给大鼠投药。预实验证明,空气-CO混合气体的吸收也导致产生碳氧血红蛋白。作者研究了轻度碳氧血红蛋白血症对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取静脉血用IL 182型CO氧化计测碳氧血红蛋白水平,然后腹腔注射己巴比妥,用Glatzel氏法于室温(24±10℃)测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结果用t测验进行统计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皮下注射0.12 mM CO/kg体重导致出现的碳氧血红蛋白最高值为9(6~12)%,并且使神经传导速度降低了16%左右;这一效应延续四周  相似文献   

19.
仲丽华 《中国校医》2007,21(1):98-98
循证护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护理措施[1]。一氧化碳(CO)中毒主要是引起组织缺氧,当CO由呼吸道吸入人体后迅速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气且很难离解,使血氧不能释放给组织,从而造成细胞缺氧。特别是脑和心脏最易遭到损害,产生脑水肿、脑缺血性软化以及心肌损坏等。CO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离子结合,抑制组织细胞的内呼吸、加重提供缺氧状态。我们将循证医学应用于…  相似文献   

20.
Peterson氏报告,人体呼出的一氧化碳(CO_b)浓度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百分含量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可作为分析环境中CO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的指标。根据Peterson理论,1988年我们对吸烟者CO_b进行测定,推算COHb%含量,现将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