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失语症属中医学“音哑”范畴。现代中医家对中风失语症病机认为风、痰、瘀,三者相互为因。西医学者认为失语发生的机制可能为病变本身直接破坏了语言功能区。中风失语症病机多认为肝肾精气亏虚、心脾痰浊壅阻是病机共性,风火痰瘀阻滞心神之经络扰及神明,阻闭舌窍是导致中风失语症病理因素,病变涉及五脏,而心神、肝魂、肺魄以及经脉官窍皆受损害。  相似文献   

2.
中风失语症病位在心、肝、脾、肾,以肝肾精气亏虚为本,风火痰瘀四邪为标。风、火、痰、瘀四邪,进而干扰心肝脾肾,导致气血虚弱,痰瘀中阻,舌脉失养,故出现舌强语涩,即失语。以中药(神仙解语丹、资寿解语汤)和针刺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痰瘀同治缺血性中风8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中风之本为肝肾阴阳失调,脾不健运;病之标为痰浊雍盛,瘀血阻络。病机为痰瘀交阻,脑络不通。分五型:气虚血瘀、痰浊阻络、阴虚血瘀、肝阳上亢、痰热闭窍型。治疗89例,显效35例,有效27例,无效9例。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中风失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风失语又称中风不语,是中风的主要症状之一,属现代医学脑血管范畴。笔者根据十余年临床针刺90例,以上、下廉泉、双合谷为主穴,并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加取相应的配穴,酌情采用强刺激补、泻等针刺手法,对中风失语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l病因病机中风失语的发生,主要系患者素禀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气血亏虚,运动不利,舌本失养则音暗不语。阴阳失调,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阻于舌窍而致语言不利。从脏腑归经来讲,心、脾、肝、肾四经的分支别络皆通过舌本,故四脏有疾或邪中其…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6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海平 《新中医》1998,30(7):22-23
本文对67例中风失语症的针刺治疗,其病因病机是肾水不足,痰瘀阻络,舌窍失灵。中医的瘀血理论,与急性缺血性脑血栓的血液粘滞性、聚集性及凝固性增加,血液流动性下降的病因是一致的。通过针刺,能疏通经气,改善机体“内结血瘀”的病理状态,使病变部位气血通畅,达到治疗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范吉平教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内因多为寒凝血瘀、肝郁化火、肝风内动、风痰阻络、气滞血瘀、情志过极,外因多为风寒外袭;邪扰清空、闭阻脑络、清窍不利是偏头痛发生的主要病机;诊疗重视舌诊,善用引经药和虫类药。  相似文献   

7.
<正>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窍闭阻的病机中风病病机认识过程经历了由唐宋以前的"外风"学说,金元以后的"内风"立论,再到现阶段的"气"、"瘀"、"毒"等病理因素致中风三个时期。但中风病基本病机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中风的病机复杂,而气血逆乱,脑窍痹阻是病机关键。张根明[1]认为,正气内虚,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风火痰瘀上犯脑窍,脑脉闭阻,神机失用,发为神  相似文献   

8.
试论脑病的病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的病理。方法:归纳脑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不足、外感、内伤、中毒、外伤等;病机不外邪侵络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瘀阻窍,神明受蒙;与风、火、痰、瘀、虚五端及心、肝、脾、肾有关。提出脑病的病性特点是脑为清灵之脏,内藏元神,易虚易实;位居高巅,多火多风,易降难升;精津所化,多气多血,痰瘀易生;司主神明,病易扰神,易见神蒙的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437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纳入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受检者于清晨07:00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用循环酶检测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1)缺血性中风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2)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和气虚血瘀证的Hcy水平高于肝阳暴亢及阴虚风动证(P0.05);风火闭窍证、痰火闭窍证和痰湿蒙窍证的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元气衰败证(P0.01)及风痰阻络、痰热腑实和气虚血瘀证(P0.01)。结论:(1)Hcy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与痰、瘀、气虚相关证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2)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或可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从类中风概念演变史、类中风新概念的提出、类中风病诊断方案、类中风西医研究概况、类中风辨证论治等五个方面论述类中风概念与证治研究。认为类中风概念因与后世中风病概念一致 ,随着中风病概念的规范化进展 ,最终被中风病的概念完全代替。指出 ,在中风病的发展史上 ,类中风病因、疾病的概念都经历了提出、发展、演变、被新概念代替的过程 ,而又不同程度推动了中风病研究的深入。其中 ,风眩为本虚标实证 ,以平肝熄风、活血祛痰为主。风痱主病在肝肾 ,涉及心、脾 ,治宜熄风开窍、祛痰通络。风痹由气虚血虚 ,痰瘀痹阻脉络所致 ,治宜平肝熄风、通达脉络。风癔 ,主病在脾者为气虚痰盛兼有内风 ,属风痰闭阻清窍 ,阻滞舌本脉络。其中 ,风痰阻络者 ,治宜祛风除痰 ,宣窍活络 ;肾虚精亏者 ,治宜滋阴益髓 ,补肾利窍  相似文献   

11.
龚杰  陆语迪  刘红权 《河南中医》2019,39(7):989-992
从痰论治的中风证型有风痰阻络证、痰湿蒙窍证、痰热(痰火)闭窍证、痰瘀互结证、痰热腑实证、气郁痰阻证、风痰瘀阻证,分别应用导痰汤、涤痰汤、黄连温胆汤、四物温胆汤、硝黄温胆汤、十味温胆汤、桑钩温胆汤治疗。风痰盛者,加半夏、白术化痰熄风;湿痰盛者,加泽泻、桂枝利湿化饮;痰热盛者,加黄连、胆南星、川贝母清热化痰;痰瘀互结者,加桃仁、红花逐瘀行血;痰热腑实者,加生大黄、玄明粉清热通腑导滞。但是目前对于温胆汤及相关类方究竟如何干预血管病的进程,如何有效逆转或延缓血管病相关痴呆的发展等相关方面还缺少深入的研究,因此从具有中医特征性的病理因素"痰"入手,进行温胆汤相关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认为中风因七情所伤;风、火、痰、湿壅盛,使肝肾阴虚,肝阳暴亢,肝风挟痰上扰,蒙闭清窍;或痰湿阻络,上壅清窍,神机闭塞;或元气衰微,阴阳离决所致,余将临床治验二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董菊萍主任医师认为痰瘀痹阻脑络为眩晕病机之关键。又因风、火、痰、瘀、虚引起清窍失养,而将眩晕分为肝阳上亢、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浊蒙窍、肝肾阴虚五型。以七味眩晕汤为基础方药,各证型合用相应方药治之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4.
刘清林 《光明中医》2008,23(5):666-666
脑属阳,五行同心属火。痰瘀渐生,积于脑中之脉,至使脉道阻塞,气血不通,也成中风之变。中风病机当为:痰瘀阻络,阳气不布,阴气不应。中风,脑之重疾,人之大患,证起须臾,变化多端,故名之以风。  相似文献   

15.
<正> 八、"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别论诸热,唐容川说:"指发热、恶热、瘟暑等症而言."瞀,指头目昏花,神志朦眬.瘈,筋脉抽掣之义.火热之邪,内扰心神,可见神志昏瞀;灼伤筋脉,易致筋挛抽搐.临床发热、神昏、抽搐之患,属火者居多.例如:《医宗金鉴》儿科火郁生风的急惊风,以及温病逆传心包,舌绛神昏之至宝丹、牛黄丸证等便是.《温病条辨》云:"热炽如火,神昏瞀瘈,抽搐不止,治以羚角钩藤汤."但是,并非所有瞀瘈皆属于火.例如:①中风证中的中脏,无热而瞀瘈,是属虚寒.②小儿脾虚便溏,渐至羸瘦,,以致惊搐、昏乱的慢脾风,多属阴阳两虚.③中风在络,无热而瞀,无热而瘈,多属痰湿闭窍,风痰阻络.正如《证治要诀》所云:"中风之证,卒然晕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声,或口眼  相似文献   

16.
瘀血是老年眩晕的重要因素,风、火、痰、虚、外伤等皆可导致瘀血。瘀血阻络,气血逆乱,瘀阻脑窍或脑窍失于濡养均可发病。故老年眩晕应重视瘀血这一病理因素,临证以活血化瘀治之常常能取得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从瘀论治眩晕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7.
脑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发生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归属“中风”范畴。多见于中经络,也可见中脏腑。我院于1995~1997年收治脑血栓病人80例,现将中西医结合护理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共80名,其中男44人.女36人;40~49岁16人.50~59岁21人,60岁以上43人;中经络者63例,属肝阳暴亢证16例,风痰阻络证20例,痰热腑实证12例,气虚血瘀证10例,阴虚风动证5例;中脏腑者17例,风痰闭窍证4例,痰火闭窍证6例,痰湿蒙窍证4例,元气衰败证3例,其中治…  相似文献   

18.
从类中风概念演变史、类中风新概念的提出、类中风病诊断方案、类中风西医研究概况、类中风辨证论治等五个方面论述类中风概念与证治研究。认为类中风概念因与后世中风病概念一致,随着中风病概念的规范化进展,最终被中风病的概念完全代替。指出,在中风病的发展史上,类中风病因、疾病的概念都经历了提出、发展、演变、被新概念代替的过程,而又不同程度推动了中风病研究的深入。其中,风眩为本虚标实证,以平肝熄风、活血祛痰为主。风痱主病在肝肾,涉及心、脾,治宜熄风开窍、祛痰通络。风痹由气虚血虚,痰瘀痹阻脉络所致,宜平肝熄风、通达脉络。风癔,主病在脾者为气虚痰盛兼有内风,属风痰闭阻清窍、阻滞舌本脉络。其中,风痰阻络者,治宜祛风除痰,宣窍活络;肾虚精亏者,治宜滋阴益髓,补肾利窍。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方法有两种:中风分中经络(风痰入络证、风阳上扰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闭证(痰热腑实证、痰火瘀闭证、痰浊瘀闭证),中脏腑脱证(阴竭阳亡),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气虚络瘀讧、肝肾亏虚证);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七种证型。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有益气活血化瘀法、祛痰化瘀通络法、通腑化痰泻热法、醒神豁痰开窍法、平肝熄风化痰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采用清开灵注射液合洗心汤加减治疗中风痴呆病痰火扰蒙脑窍证10例,痊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痰火扰蒙脑窍是其重要病因病机之一,清火逐痰法是其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