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顾宝晨  高杰 《抗感染药学》2009,6(3):206-207
目的:了解加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4年5月-2007年12月收集到的30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表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既往ADR史、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ADR患者中既往有ADR史的有20%(6/30),93.30%(28/30)的患者通过静脉给药,ADR出现在用药过程中的有56.70%(17/30),用药后出现ADR43.33%(13/30)。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附件及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所有病例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应严格掌握加替沙星使用的适应证,尽可能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重视用药监护,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76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声瑾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1):1051-1053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在2 234份不良反应报告表中检索左氧氟沙星引发不良反应的病例,按患者性别、年龄、既往不良反应史、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结果等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234份不良反应病例表中,176例由使用左氧氟沙星引起(占7.88%).56.82%的患者既往无药物不良反应史,93.75%的患者通过静脉给药,90.91%的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过程中,其中85.79%的患者治愈或好转,1例留有后遗症.结论: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如处理适当基本能痊愈,但临床医生在选用该药时仍应考虑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3.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药物制剂信息与患者原发病、性别、年龄、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中,以皮肤以发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有35例(60.3%),以瘙痒和皮疹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有8例(13.8%)。有既往不良反应史12例,56例(96.6%)静脉滴注给药。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情况,掌握其相关因素以及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注射左氧氟沙星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01例注射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结果:女性出现左氧氟沙星的药物不良反应率高于男性;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发生在20~60岁;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率高于口服给药;当药剂量达到400mg时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独用药;皮肤瘙痒、皮疹是主要的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及时停药,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治愈好转.结论:临床注射左氧氟沙星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使用应注意分析影响因素,加强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科学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氧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近10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异同。方法从CNKI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两药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用Epi-data软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原因、给药途径、给药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表现等并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不良反应报道氧氟沙星48篇(54例),左氧氟沙星133篇(175例),用药病因均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46.3%vs 41.7%)。2种药物相同ADR为癫痫大发作、抽搐、谵妄、震颤、过敏性休克等。结论氧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及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台州市椒江区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不良反应报告,共发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135例,回顾性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日剂量、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结果 13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有130例(96.3%);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有102例(63.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17例(10.5%)。结论应加强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监测,掌握其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1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 年1-12 月1387例ADR 报告,分别对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ADR 因果关系评价、给药途径、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32 个科室19 类药物,抗感染药有983例,占70.87%.其中,ADR 发生例次排在前3 位的药物依次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20例,占15.86%),加替沙星注射液(158例,占11.39%),氟罗沙星注射液(127例,占9.16%).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引发ADR 51例,占3.89%,酶类及其他生化制剂引发ADR 50例,占3.81%.静脉用药引发1221例(88.03%);1387例ADR 主要涉及感觉器官和脉管系统(1071例,占60.8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65例,占20.74%).新的、严重的ADR 98例,占7.07%,其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8例,氟罗沙星注射液8例,注射用美洛西林2例,莫西沙星2例等.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充分了解该药物的作用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8.
杨怀勇  邓永平 《中国药房》2011,(24):2256-2257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云南地区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致ADR的住院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000例使用左氧氟沙星患者中发生ADR120例,发生率为6.0%;男性、女性各占66.7%、33.3%;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恶心和呕吐),其次为皮肤过敏反应,还有部分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和失眠);118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有2例好转;严重ADR4例,给予积极治疗后均痊愈。ADR的发生与老龄、用药不合理、合并用药和既往有左氧氟沙星过敏史有关(P<0.05)。结论:不合理用药是导致左氧氟沙星ADR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310例抗感染药物AD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度收集的310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及诱发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310例抗感染药物ADR中,女50.65%(157/310),男49.35%(153/310);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率为35.81%(111/310);涉及14类59种药品,其中发生率最高为头孢菌素类29.35%(91/310),其次是喹诺酮类23.87%(74/310);静脉给药ADR82.58%(256/310);ADR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8.84%)。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减少ADR对患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汪慧芳  江佳  赵心同 《中国药房》2014,(26):2457-2459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上报的抗菌药物致ADR 54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ADR分级、ADR转归、ADR涉及药品、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结果:ADR发生集中在4150岁年龄段,女性比男性发生ADR的比例高;新的、严重的ADR分别占总数的0.73%、5.12%;其中,静脉滴注367例(占67.09%),口服给药153例(占27.97%);左氧氟沙星引发ADR比例最高(占23.40%);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4.90%)和消化系统损害(占27.84%)为主。β-内酰胺类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抗菌药物。结论:抗菌药物致ADR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1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文鑫  李静  刘娅  樊硕 《中国药房》2014,(24):2283-2286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2013年关于左氧氟沙星致ADR的个案报道,就不良反应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61例患者中,ADR发生最早为用药后l min,多数发生在用药1 h以内,占总例数的61.5%;患者日剂量主要集中在0.20.4 g,占87.6%;ADR发生率静脉滴注途径(80.7%)显著高于口服途径(19.3%);不良反应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为主,占总例次的65.9%。结论: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使用时应重视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及过敏性休克等ADR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应对。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例喹诺酮类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杰  谢诚  缪丽燕 《中国药房》2009,(29):2305-2306
目的:了解我院喹诺酮类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2007年12月收集到的喹诺酮类药所致的199例不良反应报告表,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既往不良反应史、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例不良反应涉及9种喹诺酮类药,其中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118例;既往有不良反应史者占16.1%;93.5%的患者通过静脉滴注给药;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严重不良反应7例。结论:应严格掌握药物使用适应证,尽可能采用口服给药方式,重视用药监护,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定营 《中国药房》2008,19(8):622-62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6月收集到的2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26例ADR涉及的药品有69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61·50%),其次是中药制剂(18·1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1·4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6·90%);严重的ADR有4例;绝大多数ADR出现在用药61min~24h内(87例);对症治疗89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137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近几年上报国家ADR监测网的226例报告,从临床科室、患者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50岁以上患者较多,有138例(占61.06%),其中女性(182例,占80.53%)多于男性(44例,占19.47%);静脉给药途径更易导致ADR(198例,占87.61%);ADR涉及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高(145例,占64.16%),其中以β-内酰胺类为主(91例,占62.76%);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2例,占39.02%);在关联性评价方面以很可能为主,有188例(占83.19%);严重ADR有2例(占0.88%),一般ADR有224例(占99.12%);经治疗或停药后患者均治愈或好转.结论:我院应加强ADR监测,提高ADR报告填报质量,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高杰  彭巍  缪丽燕 《中国药房》2010,(38):3617-36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178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785例ADR中,共涉及药品406种,其中涉及抗微生物药76种;与抗微生物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48.18%;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8.32%),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占22.61%)等;严重ADR有79例;静脉滴注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65.77%。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证,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集的219例ADR报告,从患儿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药物剂型、ADR累及器官和系统及其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9例ADR中,男142例(64.8%),女77例(35.2%),1~5岁患儿129例(58.9%);涉及药品29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137例,62.6%),其次为中药制剂(51例,23.3%);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13例,97.3%),药物剂型以注射剂为主(215例,98.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82例,83.1%);新的不良反应18例(8.2%)。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主要与患儿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有关,临床应进一步规范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2年我院上报的28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例发生ADR的患者中,60岁以上者居首位,为126例,占43.9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为150例,占52.26%;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最多,为73例,占25.44%;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为98例次,占总共302例次数的32.45%。结论:临床应该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我院上报给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63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以及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639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34.90%;由抗微生物药导致的ADR最多,占32.2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占81.4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30.9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尤其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9.
祝子明  王敏  朱敏  李明真  张年宝 《中国药房》2012,(46):4387-439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353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30.59%;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6.94%和43.06%;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79.05%;由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9.2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6.74%。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