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经治疗缓解后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APL继发M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3年9月收治的1例APL患者经治疗缓解后于2018年10月继发MDS的诊断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初诊时确诊为APL,经标准治疗获得缓解。5年后因全血细胞减少再次就诊,经过骨髓相关检查,确诊MDS并再次行化疗治疗。结论APL治疗缓解后存在发生继发性MDS这一远期并发症可能,化疗结束后应定期、长期正规随访,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性, 47岁,主因齿龈渗血2周于2013 年9月11日入我院.入院后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5×109/L,血红蛋白60 g/L,血小板计数20×109/L;凝血酶原时间14.8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9.0 s,纤维蛋白原含量1.5 g/L,D二聚体6.64 mg/L;经骨髓检查,伴t(15;17),(q22;q21), PML-RARα 阳性, 明确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入院查体:齿龈、皮肤有出血表现,胸骨压痛阳性,右下肺叩诊实音,右肺底呼吸音消失,考虑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入院后立即给予维甲酸20 mg/次,每天2次诱导分化治疗,同时输注新鲜冷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纠正出凝血紊乱,输注血小板,降低出血风险,每日输注血液制品前给予地塞米松2 mg,同时给予哌拉西林钠抗感染治疗,积极完善肺部CT等相关检查.患者接受诱导分化治疗5 d后,出现刺激性干咳,伴轻度胸闷、气短.查体右肺底呼吸音消失,右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肺部CT示:右肺下叶炎症,右侧胸腔积液(图1A).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成年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转变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的发生过程.方法 对1例APL患者诊断、缓解和复发的整个过程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进行监测.结果 该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以及融合基因检查确诊为APL,缓解期间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完全缓解4个月后复发,此时染色体未见异常,但细胞形态和分子遗传学检查提示转变为M5,转型后再次诱导治疗无效出院.结论 APL治疗后转变为M5的病例临床较为罕见,转型后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过程中血脂含量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分析了76例APL患者行ATRA诱导分化治疗过程中血脂水平变化的情况,并同时检测了NB4细胞行ATRA诱导分化过程中培养液上清中血脂水平的变化,以肝癌细胞HepG2和培养液为对照.结果:76例APL患者行ATRA治疗后2周行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检测,结果显示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胆固醇(cholesterol,TC)水平则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B4细胞培养72 h后培养液上清中TG水平明显升高(P<0.05),NB4细胞在ATRA(0.5 μmol/L)作用0、24、48和72 h后,培养液上清中TG水平逐渐升高(P<0.01),同样2组细胞培养0,24,48,72 h后,培养液上清中TC水平经检测,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pG2细胞及HepG2细胞在ATRA (0.5 μmol/L)培养0、24、48和72 h后培养液上清中TG及TC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TRA治疗APL过程中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与APL细胞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治疗效果及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方法 27例APL患者采用DA→HA→MA方案序贯化疗,CR后给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定期复查骨髓象及PML-RARα融合基因以监测微量残留白血病,并观察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结果 27例患者CR后,23例持续CR(CCR),CCR时间为4~106个月,CCR中位时间26个月.4例因中途停止治疗而复发,复发率14.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膜白血病.27例中,22例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占81%,达到转阴时间11~34个月,中位转阴时间19个月.复方青黛片毒副作用:食欲不振48%(13/27),腹胀、腹痛52%(14/27),腹泻11%(3/27),恶心、呕吐14.8%(4/27),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18.5%(5/27);心电图异常11%(3/27),血象降低14.8%(4/27),色素沉着7%(2/27),皮肤瘙痒11%(3/27).结论 化疗→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CR后的APL患者,CCR时间长.复方青黛片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毒副作用轻微,患者能够耐受,在APL患者CR后巩固治疗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治疗效果及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方法 27例APL患者采用DA→HA→MA方案序贯化疗,CR后给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定期复查骨髓象及PML-RARα融合基因以监测微量残留白血病,并观察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结果 27例患者CR后,23例持续CR(CCR),CCR时间为4~106个月,CCR中位时间26个月.4例因中途停止治疗而复发,复发率14.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膜白血病.27例中,22例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占81%,达到转阴时间11~34个月,中位转阴时间19个月.复方青黛片毒副作用:食欲不振48%(13/27),腹胀、腹痛52%(14/27),腹泻11%(3/27),恶心、呕吐14.8%(4/27),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18.5%(5/27);心电图异常11%(3/27),血象降低14.8%(4/27),色素沉着7%(2/27),皮肤瘙痒11%(3/27).结论 化疗→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CR后的APL患者,CCR时间长.复方青黛片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毒副作用轻微,患者能够耐受,在APL患者CR后巩固治疗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治疗效果及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方法 27例APL患者采用DA→HA→MA方案序贯化疗,CR后给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定期复查骨髓象及PML-RARα融合基因以监测微量残留白血病,并观察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结果 27例患者CR后,23例持续CR(CCR),CCR时间为4~106个月,CCR中位时间26个月.4例因中途停止治疗而复发,复发率14.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膜白血病.27例中,22例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占81%,达到转阴时间11~34个月,中位转阴时间19个月.复方青黛片毒副作用:食欲不振48%(13/27),腹胀、腹痛52%(14/27),腹泻11%(3/27),恶心、呕吐14.8%(4/27),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18.5%(5/27);心电图异常11%(3/27),血象降低14.8%(4/27),色素沉着7%(2/27),皮肤瘙痒11%(3/27).结论 化疗→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CR后的APL患者,CCR时间长.复方青黛片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毒副作用轻微,患者能够耐受,在APL患者CR后巩固治疗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治疗效果及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方法 27例APL患者采用DA→HA→MA方案序贯化疗,CR后给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定期复查骨髓象及PML-RARα融合基因以监测微量残留白血病,并观察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结果 27例患者CR后,23例持续CR(CCR),CCR时间为4~106个月,CCR中位时间26个月.4例因中途停止治疗而复发,复发率14.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膜白血病.27例中,22例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占81%,达到转阴时间11~34个月,中位转阴时间19个月.复方青黛片毒副作用:食欲不振48%(13/27),腹胀、腹痛52%(14/27),腹泻11%(3/27),恶心、呕吐14.8%(4/27),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18.5%(5/27);心电图异常11%(3/27),血象降低14.8%(4/27),色素沉着7%(2/27),皮肤瘙痒11%(3/27).结论 化疗→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CR后的APL患者,CCR时间长.复方青黛片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毒副作用轻微,患者能够耐受,在APL患者CR后巩固治疗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治疗效果及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方法 27例APL患者采用DA→HA→MA方案序贯化疗,CR后给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定期复查骨髓象及PML-RARα融合基因以监测微量残留白血病,并观察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结果 27例患者CR后,23例持续CR(CCR),CCR时间为4~106个月,CCR中位时间26个月.4例因中途停止治疗而复发,复发率14.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膜白血病.27例中,22例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占81%,达到转阴时间11~34个月,中位转阴时间19个月.复方青黛片毒副作用:食欲不振48%(13/27),腹胀、腹痛52%(14/27),腹泻11%(3/27),恶心、呕吐14.8%(4/27),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18.5%(5/27);心电图异常11%(3/27),血象降低14.8%(4/27),色素沉着7%(2/27),皮肤瘙痒11%(3/27).结论 化疗→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CR后的APL患者,CCR时间长.复方青黛片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毒副作用轻微,患者能够耐受,在APL患者CR后巩固治疗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治疗效果及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方法 27例APL患者采用DA→HA→MA方案序贯化疗,CR后给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定期复查骨髓象及PML-RARα融合基因以监测微量残留白血病,并观察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结果 27例患者CR后,23例持续CR(CCR),CCR时间为4~106个月,CCR中位时间26个月.4例因中途停止治疗而复发,复发率14.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膜白血病.27例中,22例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占81%,达到转阴时间11~34个月,中位转阴时间19个月.复方青黛片毒副作用:食欲不振48%(13/27),腹胀、腹痛52%(14/27),腹泻11%(3/27),恶心、呕吐14.8%(4/27),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18.5%(5/27);心电图异常11%(3/27),血象降低14.8%(4/27),色素沉着7%(2/27),皮肤瘙痒11%(3/27).结论 化疗→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CR后的APL患者,CCR时间长.复方青黛片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毒副作用轻微,患者能够耐受,在APL患者CR后巩固治疗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治疗效果及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方法 27例APL患者采用DA→HA→MA方案序贯化疗,CR后给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定期复查骨髓象及PML-RARα融合基因以监测微量残留白血病,并观察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结果 27例患者CR后,23例持续CR(CCR),CCR时间为4~106个月,CCR中位时间26个月.4例因中途停止治疗而复发,复发率14.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膜白血病.27例中,22例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占81%,达到转阴时间11~34个月,中位转阴时间19个月.复方青黛片毒副作用:食欲不振48%(13/27),腹胀、腹痛52%(14/27),腹泻11%(3/27),恶心、呕吐14.8%(4/27),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18.5%(5/27);心电图异常11%(3/27),血象降低14.8%(4/27),色素沉着7%(2/27),皮肤瘙痒11%(3/27).结论 化疗→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CR后的APL患者,CCR时间长.复方青黛片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毒副作用轻微,患者能够耐受,在APL患者CR后巩固治疗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治疗效果及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方法 27例APL患者采用DA→HA→MA方案序贯化疗,CR后给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定期复查骨髓象及PML-RARα融合基因以监测微量残留白血病,并观察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结果 27例患者CR后,23例持续CR(CCR),CCR时间为4~106个月,CCR中位时间26个月.4例因中途停止治疗而复发,复发率14.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膜白血病.27例中,22例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占81%,达到转阴时间11~34个月,中位转阴时间19个月.复方青黛片毒副作用:食欲不振48%(13/27),腹胀、腹痛52%(14/27),腹泻11%(3/27),恶心、呕吐14.8%(4/27),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18.5%(5/27);心电图异常11%(3/27),血象降低14.8%(4/27),色素沉着7%(2/27),皮肤瘙痒11%(3/27).结论 化疗→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CR后的APL患者,CCR时间长.复方青黛片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毒副作用轻微,患者能够耐受,在APL患者CR后巩固治疗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治疗效果及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方法 27例APL患者采用DA→HA→MA方案序贯化疗,CR后给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定期复查骨髓象及PML-RARα融合基因以监测微量残留白血病,并观察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结果 27例患者CR后,23例持续CR(CCR),CCR时间为4~106个月,CCR中位时间26个月.4例因中途停止治疗而复发,复发率14.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膜白血病.27例中,22例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占81%,达到转阴时间11~34个月,中位转阴时间19个月.复方青黛片毒副作用:食欲不振48%(13/27),腹胀、腹痛52%(14/27),腹泻11%(3/27),恶心、呕吐14.8%(4/27),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18.5%(5/27);心电图异常11%(3/27),血象降低14.8%(4/27),色素沉着7%(2/27),皮肤瘙痒11%(3/27).结论 化疗→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CR后的APL患者,CCR时间长.复方青黛片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毒副作用轻微,患者能够耐受,在APL患者CR后巩固治疗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4.
1病案摘要患者男,53岁,1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进食哽噎,于2004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CT检查示上消化道无明显充盈缺损及占位。B超检查提示肝左叶有一1.5cm×1cm的低回声区,边界清。内窥镜检查示距门齿35cm处见一新生物。食管粘膜活检病理报告为鳞状细胞癌。门诊拟食管癌收治入院。入院后查体,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AFP16.8μg/L,CEA7.6μg/L。两对半检测:表面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余为阴性。初步诊断为食管癌肝转移,不排除肝癌可能。于2004年5月27日行食管癌根治术,肝左叶肿块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1)肉眼观察:①食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伴非典型t(15;17)染色体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诊治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经骨髓细胞学、免疫分型、染色体、融合基因等检查诊断为APL伴t(1;17) (q44;q22),予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治疗1周后效果不佳,停用并改为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后仍不缓解,再次予ATRA和ATO诱导治疗.结果 患者疗效评估为CR,继续予ATRA及ATO联合化疗巩固及维持治疗,随访8个月,患者完全缓解.结论 伴t(1;17)(q44;q22)易位的APL是一种少见变异型,单纯化疗难以达到完全缓解,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可能对缓解病情及患者生存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2月收治的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初诊确诊为APL,给予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但在第1次巩固治疗期间多次复查纤维蛋白原波动于1.0~1.5 g/L,进一步完善纤维蛋白原基因测序,诊断为APL合并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结论:对于多次检测纤维蛋白原均下降的APL缓解期患者和短期内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的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患者,均应进一步完善骨髓穿刺、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7.
患者汉族,25岁,8年前因全身乏力、腹部胀满1个月到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胸骨压痛,脾大;血象:W BC178.5×109/L,H b116g/L,Plt507×109/L,原始+早幼粒细胞占8%,中晚幼粒细胞占33%;骨髓象检查:增生极度活跃,原+早幼稚粒细胞占19%,嗜碱性粒细胞比值增高,红细胞系统受抑,血小板成堆可见。临床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 L)。给予羟基脲口服(1 ̄6片/d,分1 ̄3次口服),效果可,后坚持应用羟基脲、干扰素等药物治疗,W BC控制于(4 ̄32)×109/L。2004年2月患者由于妊娠自行停用羟基脲和干扰素,7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再次入院。临床体征…  相似文献   

18.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15;1 7)(q22;q12)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特征性染色体重排,约见于70%~100%的APL患者,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RARα)基因发生融合,产生PML/RARα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 报道1例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APL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APL患者,经改善脑循环、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治疗后,脑梗死症状加重.结论 对于合并有血栓形成的APL患者,在应用ATRA治疗APL时,对各种凝血异常均需提高警惕,不仅要防止出血,也要高度注意ATRA可能加重的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左乳腺癌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左乳腺癌患者术后继发APL的治疗结果,分析治疗成功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左乳腺癌术后1.5年,出现乏力、齿龈出血3个月,经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诊为APL。给予维甲酸联合HA方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其后给予维甲酸、砷剂联合化疗巩固治疗,治疗中多次复查血象、骨髓均正常,临床完全缓解达5年。结论 左乳腺癌术后继发APL长期存活5年罕见,该例患者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5年,达临床治愈,为今后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