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恶性胸水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浸润树突细胞(TIDC)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经过IL-2活化负载CALU-6腺癌细胞肿瘤全抗原后的体外抗癌作用.方法 分离恶性胸水单个核细胞(PEMCs),采用两步贴壁法获得非贴壁细胞,TIDC及TIL是其主要功能细胞成分.SP法检测TIL亚群的数量及免疫功能,SP法S-100蛋白染色检测TIDC.IL-2活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并负载CALU-6肿瘤细胞全抗原,MTT法分别检测活化的免疫细胞对CALU-6和GLC-82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 IL-2活化培养7 d后TIDC和TIL数量明显增加.恶性胸水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IL和TIDC)经过CALU-6腺癌细胞肿瘤全抗原负载后,相同浓度对于CALU-6腺癌细胞杀伤明显,而对于GLC-82腺癌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IL-2同时活化肿瘤微环境中TIL及TIDC,使其由一种无功能或功能低下状态恢复免疫监视功能,有效地负载肿瘤抗原,协同TIL等其他免疫细胞可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活化恶性胸水免疫细胞自体回输治疗恶性胸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肿瘤免疫过继治疗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是从肿瘤患者中分离免疫活性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和功能鉴定,然后回输给患者.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淋巴细胞,经离体培养,由IL-2诱导而成,具有特异性杀伤肿瘤的活性[1,2],其主要来源为手术切除所获得的实体肿瘤组织和浸润淋巴结等.目前是国际上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免疫疗法.前列腺素E2(PGE2)在淋巴细胞发育与增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腺苷则是公认的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功能的分子,两者都参与了机体的免疫调节,但对于TIL影响的报道甚少.我们通过PGE2与腺苷的协同作用,观察是否能够影响IFN-γ和TGF-β的分泌,抑制TIL的杀伤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恶性胸水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活性.方法 分离恶性胸水单个核细胞(PEMCs),采用两步贴壁法,获得非贴壁细胞,树突细胞及淋巴细胞是其主要功能细胞成分.IL-2活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SP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及免疫功能,SP法S-100蛋白染色检测树突细胞.结果 IL-2活化培养7 d后肿瘤浸润树突细胞(TIDC)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数量明显增加(P<0.01).恶性胸水TIDC经过IL-2活化后具有抗原提呈功能.结论 IL-2活化肿瘤微环境中TIDC,使其恢复免疫监视功能,有效地负载肿瘤抗原,协同TIL等其他免疫细胞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恶性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有了较快发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 TIL)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效应细胞 ,是主要存在于肿瘤间质内以 T细胞为主的异质性淋巴细胞群体。由于 TIL比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 LAK)的抗肿瘤活性强 5 0~ 1 0 0倍[1] ,因而其在过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我们对 2 6例乳腺癌患者输注自身 TIL,并观察其治疗前后外周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治疗组为 2 6例乳腺癌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 36~ 70岁 ,平均 48岁。均经临床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 、 期乳腺癌。同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及大量TIL与各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70例结直肠癌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并分析对比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81.9%的结直肠癌中可见淋巴细胞散在分布, 数量少, 18.1%却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并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征. 大量的TIL部分侵入肿瘤实质而部分位于肿瘤组织周围.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主要是由CD3+ T细胞、CD20+、CD79α+B细胞、浆细胞和CD56+NK细胞构成, 其中细胞毒性TIA-1均有较高的表达, 并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 = 4.954, 11.240及12.768; P = 0.026,0.001及0.000).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TIL的病理形态差异较大并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 在结直肠癌中伴有大量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存在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机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TIL与肝癌细胞共同培养后,TIL吸附、包绕和吞噬自体和EBL-7402肝癌细胞,促使肝癌细胞凋亡.接受TIL治疗的肝癌术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干扰素(IFNγ)活性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性,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与单纯手术治疗组比较,TIL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肝癌术后应用TIL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可望为肝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胃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可以向包括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TIL)在内的T淋巴细胞提呈抗原 ,并诱发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反应。该文探讨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体外对胃癌细胞 (SGC 790 1 )的杀伤活性。方法 从胃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 ,应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介素 4(IL 4)和肿瘤抗原激活DC ,然后用DC激活TIL ,观察TIL在体外对自体胃癌细胞和人胃癌细胞株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DC激活的TIL具有很高的对自体胃癌细胞杀伤活性 ,杀伤率为 (89.39± 3 .0 5) % ,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CD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 [杀伤率分别为 (54 .37±1 .50 ) % ,(53 .92± 1 .46) %和 (3 .55± 0 .2 5) % ]。而它们对SGC 790 1细胞的杀伤活性则相对较低。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胃癌免疫  相似文献   

8.
粒酶B(granzyme B,GrB)是活化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NK)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的主要效应分子,也是其特异标志物,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胃良/恶性上皮细胞是否表达GrB,同时检测组织中浸润S-100^ 树突状细胞(DC)和GrB^ 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探讨GrB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局部免疫状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存在于肿瘤实质和间质内的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一类异质性淋巴细胞群体。将其从肿瘤组织消化和分离出来,经体外培养活化和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可以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TIL具有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高度多样性、优异的浸润肿瘤部位能力以及低毒性等优势,被认为有希望用于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目前,TIL疗法已在多种实体瘤中作为二线治疗进行临床试验并取得初步疗效。虽然目前尚无TIL应用于胆道癌单一病种的临床队列报道,近期的多癌种临床报道提供了少数接受TIL治疗的胆道癌患者的疗效信息,初步证实了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由于胆道癌一般被认为是大多数效应T淋巴细胞被隔离在肿瘤边缘的免疫排斥性肿瘤,TIL在胆道癌中的抗肿瘤作用仍难以预测。尝试与不同抗肿瘤方法的联合治疗以及开发新技术修饰细胞以增强TIL抗肿瘤能力是未来可能突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低于5%,现有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有限,针对胰腺癌的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主导肿瘤微环境局部免疫反应的作用,是许多癌症的有利预后因素. TIL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通过细胞免疫对这些肿瘤细胞进行杀伤. TIL疗法已经被证明在黑色素瘤、宫颈癌、乳腺癌等实体瘤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应用TIL治疗胰腺癌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包括新生抗原的筛选、TIL快速扩增、导向到肿瘤部位及细胞衰竭.本文将就近年来人们对TIL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行概述,挖掘TIL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对老年恶性肿瘤的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60例,DC-CIK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行免疫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标自身对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T辅助细胞、自然杀伤(NK)样T淋巴细胞、NK细胞均较前明显增高、抑制性T细胞明显下降(P0.05),生活质量评分较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DC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能显著提高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肿瘤组织可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这一现象提示宿主有免疫性抗肿瘤机制存在。业已明确,淋巴细胞具有多种抗肿瘤作用。T淋巴细胞和淋巴样天然杀伤(NK)细胞的作用被认为与肿瘤免疫监视有关。以往,有关的研究集中于淋巴细胞对非自体肿瘤的细胞毒作用;恶性肿瘤患者,非肿瘤患者和健康的正常人淋巴细胞对肿瘤组织的细胞溶解作用未见任何区别。其反应形式与NK细胞所引起者一致;后者的细胞溶解作用与组织相容性或提供者过去的免疫情况无明显关系。动物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肺癌癌性胸水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杀伤活性,为临床应用TIL治疗肺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反应状况及形态变化.结果 49份BTCC癌组织标本中TIL反应阳性36份.电镜下TIL主要集中于癌周区,聚集存在,形态不规则,核固缩,核膜局部消失,胞质少,线粒体空泡样变.肿瘤浸润的树突状细胞周围有许多TIL细胞围绕,二者有广泛、紧密的膜接触.提示BTCC癌组织中存在较高的TIL反应率,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与TIL细胞间可能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5.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是生物治疗的一种,应用的效应细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包括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自然杀伤细胞(NK)、树突状细胞(DC),这些细胞可以直接从外周血中分离,经相关因子诱导刺激获得.CIK细胞技术已比较成熟,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成效.另一类细胞为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包括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两者均是被肿瘤抗原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识别自身MHC,高度特异性等特点.我们就CIK及相关免疫细胞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应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为主、气道高反应性增高为特征、Th1/Th2反应失衡并表现为Th2优势应答的疾病。关于淋巴细胞与哮喘的关系大部分研究仅限于αβT细胞,对γδ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近十多年来才开始关注的。本文就γδT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与哮喘的关系作一综述。1γδT细胞概述γδT细胞是Brenner等[1]于1986年应用TCR基因序列编码的肽段所制备的抗体中首先发现的,到1990年,Zocchi等[2]人率先从两名肺癌患者的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中分离…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杀伤(NK)细胞是一种具有强大细胞毒性和活性的先天淋巴细胞。基于NK细胞的免疫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在实体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疗效较低。该文就NK细胞的功能、表型及其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消化系恶性肿瘤病人LAK细胞和NK细胞功能与表型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20例正常人和24例消化系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活性变化,以及加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刺激前后T淋巴细胞表型变化。结果发现肿瘤病人的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但经rIL-2激活后LAK细胞活性得到明显提高,其溶解率接近正常水平。肿瘤病人的总T淋巴细胞(CD_(3+))和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_(4+))水平低于正常,但抑制/杀伤淋巴细胞(CD_(8+))水平正常。辅助/诱导淋巴细胞与抑制/杀伤淋巴细胞之比为1.18,低于正常水平(1.55)。经加入rIL-2培养后,CD_(3+)和CD_(8+)淋巴细胞的比率明显升高并达正常水平。而在正常人此变化不明显,且加用rIL-2培养与不加者无显著差异。IL-2受体的表达正常人与肿瘤病人无异。结果显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机制受到抑制,但能被IL-2提高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1]。肺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机体的免疫状态特别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起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亚群能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平衡,在杀伤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当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在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机体免疫功能就可能出现紊乱,进而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现就肺癌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既往的研究认为,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然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以及血清的有关研究结果很不一致,而且,PBL的反应性和抗体与患者的存活并不相关。本文从免疫系统分隔化的概念出发,推测肿瘤的炎细胞浸润比周围血细胞更能精确地反映肿瘤与宿主的密切关系,因此对肿瘤患者的肺标本进行了研究,试图查清肺部肿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特性及其与宿主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取原发或转移性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研究。原发性肺癌为腺癌和鳞癌,转移瘤包括软组织肉瘤和骨肉瘤,肾上腺样瘤,结肠癌以及转移性黑色素瘤。除观察TIL外还检测了PBL。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