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肠球菌属是除葡萄球菌属以外,造成院内感染的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属于机会致病菌,可造成泌尿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菌血症、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等。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特异性,肠球菌通常对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低剂量氨基糖苷类和低剂量克林霉素类等抗菌药具有天然的耐药性。目前临床上治疗肠球菌感染常使用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但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细菌基因的突变及新耐药基因的获得,导致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越来越常见。本文对VRE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现第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以来,糖肽耐药性肠球菌的数量不断增多,甚至出现了其耐药性向其他细菌转移的严重现象。VRE耐万古霉素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VRE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多数是由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耐药基因簇引起的。根据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水平及耐药基因簇的差异,可将糖肽耐药性肠球菌分为VanA,VanB,VanC,VanD,VanE和VanG等6种基因型。本文将着重介绍VRE耐万古霉素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目前对VRE感染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沈阳军区总医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年度内肠球菌耐药性,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进行耐药基因型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资料。依据200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微量稀释法(MIC)对肠球菌及VRE进行药敏试验,E-test法检测VRE的最小抑菌浓度;PCR方法检测万古霉素的耐药基因。研究年度内共分离屎肠球菌89株,粪肠球菌55株。结果表明,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超过90%,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也超过了70%;粪肠球菌耐药性较低,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等耐药率不到30%。检出3株VRE,2株为屎肠球菌,1株为粪肠球菌。耐药表型分析表明,2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高度耐药,MIC>256 mg/L,且合并耐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药物,对四环素耐药性也显著下降,仅对氯霉素、利奈唑胺敏感。耐药基因检测表明,2株VRE耐药基因为VanA。结论:屎肠球菌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临床分离率也较粪肠球菌高。VRE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治疗可选择药物少,需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防止耐药菌株的扩散。 相似文献
5.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已经成为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其感染的检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表型检测、基因型检测以及DNA杂交检测三种方法对检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进行综合概括,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药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宋京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27(5):286-289
肠球菌是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引起心内膜炎,但不引起呼吸道感染,也不产生的内毒素,与其他临床上重要的革兰氏阳性菌相比,肠球菌具有更强的天然耐药性,而且也更易被诱导产生新的耐药性,近年来,肠球菌作为一种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医院感染监视系统(NISS)已将其列为引起医院感染的第二大病原菌。本文主要就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耐药机制、耐药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前,肠球菌被认为是一种容易实施抗菌药物治疗且相对无害的病原体,但是近年来肠球菌已逐渐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的出现,使临床上抗菌药物的选择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此,将VRE的流行病学作一综述,以期对有效预防及控制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我国临床分离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中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及其水平转移情况。方法用多重PCR法检测vanA、vanB及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特异的ddl基因;用质粒酶切图谱分析耐药菌同源性,用液体转移和滤膜转移法研究万古霉素耐药基因水平转移情况。结果在12株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中,有11株VanA型屎肠球菌vanA基因阳性,有1株VanB型粪肠球菌vanB基因阳性。ZB18和ZB22菌株的万古霉素耐药性可在液体环境中于肠球菌间转移,转移频率分别为3.1×10^-4和1.9×10^-5。在其余屎肠球菌中,万古霉素耐药性可通过滤膜转移试验在肠球菌间水平转移,转移频率为1.4×10^-3~1.6×10^-6;有1株VanB型粪肠球菌的万古霉素耐药性在肠球菌间不能水平转移。结论VanA型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中均为屎肠球菌,其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可在肠球菌间水平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肠球菌临床分离株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表型和基因型,了解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在河南地区的流行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0年肠球菌临床分离株832株,用Phoenix100自动鉴定系统对分离株进行鉴定;依2011年CLSI琼脂筛选法进行初筛,用K-B法测定青霉素、氨苄西林、120μg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红霉素、米诺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氯霉素、四环素和利奈唑胺的药敏;用Etest法测定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MIC值;通过PCR方法检测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型。结果共检出5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且均为屎肠球菌,其对青霉素、氨苄西林、120μg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均耐药;对米诺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氯霉素、四环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5株的基因型均为vanA,其中1株为vanB基因表型。结论已发现5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临床应该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止VER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来源的肠球菌的esp基因的分布及其与万古霉素耐药的相关性。方法菌落杂交法检测肠球菌esp基因的分布,微量稀释法测定细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林的MIC。结果 94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63株,屎肠球菌31株)中esp基因阳性72株(72/94)占76.60%,esp基因阳性者万古霉素和替考拉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p基因阴性者。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来源的肠球菌esp基因阳性率较高,与肠球菌耐万古霉素密切相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作为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因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等多个因素使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检出率逐年上升,导致交叉耐药或多重耐药。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碳青霉烯酶产生、外膜孔蛋白改变、外排泵活性增强、青霉素结合蛋白位点改变及整合子机制。本文就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新药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耐万古霉素金葡菌及抗VRSA感染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逐渐下降,并在各国相继出现了耐药菌株。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笔者从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的发现、耐药机制、治疗VRSA感染的药物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肠球菌在各类感染标本中分布与常用药物敏感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2年1~12月各科临床标本分离出的729株肠球菌属,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扩散法进行耐药监测。结果:检出的729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219株(30.2%),屎肠球菌257株(35.3%),未鉴定到种220株(30%),其他肠球菌共33株(5%)。临床标本主要来自尿液、排泄物和分泌物,尿液278株(38.1%)、引流液94株(12.9%)和伤口分泌物75株(10.3%)。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未检出耐利奈唑胺屎肠球菌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6.4%、97.9%和99.9%。结论:肠球菌属感染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以泌尿系统感染最为多见。不同种类肠球菌耐药性差别较大,且呈多重耐药。临床用药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15.
解脲脲原体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脲脲原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等疾病的病因之一.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有效药物.tetM转座子或整合子介导的核糖体保护作用是解脲脲原体对四环素耐药的主要机制.近年研究表明解脲脲原体可能有其他的耐四环素机制.解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机制尚未见报道.染色体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的突变是解脲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VanC型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针对56株VanC型肠球菌及299株屎肠球菌,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检测高水平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的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型。结果VanC型肠球菌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 MIC)众数为4 mg? L-1,未发现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耐药的VanC型肠球菌。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及利福平的耐药率均达85%以上;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1.7%和0.7%;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屎肠球菌万古霉素MIC众数为0.5 mg? L-1。5株万古霉素屎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均为vanA型。结论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尚保持较高敏感性,万古霉素对VanC型肠球菌最低抑菌浓度较屎肠球菌高。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住院患儿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7年共检出多重耐药菌368株,检出率32.2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1.80%)、肺炎克雷伯菌(31.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5.4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76%);多重耐药菌标本主要为痰液(198例)、血液(102例)、脓液(25例)、中段尿(16例)、分泌物(14例),主要集中在新生儿内科NICU 136例(36.96%)、重症监护室(PICU)87例(23.64%)、新生儿外科ICU 67例(18.21%)。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下降,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达到82.34%;革兰阳性多重耐药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管,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注意手卫生,减少或避免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AR)在医院感染中分布特征及耐药现状。方法:常规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住院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292株引起医院感染的HLAR中,以粪肠球菌49.3%(144/292)及屎肠球菌41.4%(121/292)为主,分布主要在重症监护室占27.4%(80/292),其次肾内科及神经外科分别为17.5%(51/292)、8.9%(26/292),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占29.8%(87/292)。屎肠球菌对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但粪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屎肠球菌(P<0.05),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对力奈唑烷耐药率分别为0.0%及4.1%(5/121)。结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力奈唑烷是当前治疗HLAR感染较好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其中药物纳米晶化凭借较高的载药量、较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以及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药物纳米晶是指采用粉碎法(Top-down 法)或纳米沉淀法(Bottom-up 法)制备的除稳定剂外无其他药用载体的纳米级微粒。通常认为药物纳米晶口服给药后通过内吞作用吸收入血或通过 M 细胞介导转运至肠系膜淋巴循环,但目前尚未透彻研究药物纳米晶跨肠道上皮细胞的转运机制。综述系统介绍了纳米晶的定义、制备方法、相关的体外细胞培养模型(Caco-2,MDCK,Caco-2/HT29-MTX,Caco-2/HT29-MTX/Raji-B)以及影响纳米晶跨膜转运的因素,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模型从分子水平上深入分析药物纳米晶跨膜转运机制。 相似文献
20.
吉非替尼作为第一个上市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该药会引发肝毒性等严重的不良反应,须停药进行保肝治疗,极大地影响肿瘤的治疗过程。但吉非替尼所致肝毒性的机制仍不清楚,临床治疗措施也十分有限。本文综述吉非替尼诱导肝毒性的分子机制以及临床常用治疗药物,为临床防治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