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血前受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4项检测的必要性。方法输血前留取受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以上4项检测。结果乙型肝炎阳性率为9.7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1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5.4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08%。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很有必要,可预防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并分析广东省惠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4-2017年共103229例、65770例、55667例和63201例体检人群或患者分别进行HBV、HCV、TP、HIV的检测,对性别、年龄、人群和年份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广东惠州地区的HBV、HCV、TP和HIV的阳性率分别为16.81%、1.02%、1.85%和0.11%。男性在HBV、HCV、HIV感染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HCV、TP感染的成年组均高于未成年组(P0.05)。而HIV的18~60岁组阳性率较高(0.13%),但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病人的四种疾病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检人员和住院患者(P0.05)。不同年份间HBV、HCV、T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HBV阳性率逐年降低,而HCV则升高。结论该地区HBV、HCV、TP和HIV感染率仍较高,尤其要关注门诊病人,做好疾病防控,减少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3.
史艳玲  康莉 《临床医学》2013,33(7):103-104
目的了解胃镜检查前患者四项传染病感染情况,减少因微创诊疗引起的医疗纠纷,并探讨四项指标筛查的意义。方法对4720例胃镜前患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检查HBSAg阳性率为6.71%,抗HCV阳性率为0.97%,抗HIV阳性率为0.12%,抗TP阳性率为1.33%。抗HCV与HBSAg同时阳性3例,占0.06%,抗HCV与HIV同时阳性1例,占0.02%。结论对患者胃镜检查前进行传染病指标的筛查不仅防范职业暴露,而且可以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减少因黏膜破损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该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该院就诊的患者88 560例标本,采用ELISA和TPPA分别对标本进行HIV抗体、HCV抗体和TP抗体项目检测。结果 HIV感染445例(0.50%),HCV感染999例(1.13%),TP感染1651例(1.86%),HIV合并HCV感染61例(13.7%),HIV合并TP感染72例(15.8%),HIV、HCV、TP三重感染6例(1.32%)。结论 HIV、TP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3种传染病的检测对医院感染控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通过对98129例样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2010年至2012年福建省立医院患者四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探讨进行术前四项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对98129例样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检测.结果 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6.43%、1.68%、0.15%、2.82%.2010-2012年期间,HBsAg、抗-HCV的阳性率呈现递减趋势,感染人群以>30岁患者为主;抗-HIV、抗-TP的阳性率呈现递增趋势,其中HIV感染人群以<60岁患者为主,而TP感染人群以>60岁患者为主.结论 进行术前四项检测,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对制定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住院病人血清中输血前四项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获得病人输血前感染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12~2014年共71 043例受血者血清中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抗体,其中男性29 626例,女性41 417例。结果2012~2014年受检者四项传染病指标总阳性率为7.5%(5 309/71 043),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χ2=64.701,P=0.000);HBsAg总阳性率为4.51%(3 207/71 043),男性血清中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χ2=23.512,P=0.000);抗-HCV总阳性率为1.56%(1 106/71 043),阳性率呈逐年下降(χ2=15.517,P=0.000),男性血清中HC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56.554,P=0.000),并且阳性率呈逐年下降(χ2=14.153,P=0.001);抗-TP总阳性率为1.25%(888/71 043),各年度TP抗体阳性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χ2=11.587,P=0.003),女性血清中抗-TP有明显差异(χ2=8.978,P=0.011);抗-HIV总阳性率为0.15%(108/71 043),男性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04.6,P=0.000)。结论检测输血前四项感染性指标不但可以获得各个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医疗纠纷,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保障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e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和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HBV五项、抗-HCV、抗-HIV和TP抗体.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sAg阳性的透析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及抗-HCV阳性的透析患者血清中HCV—RNA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9例透析患者HB.sAg、HBsAb、抗-HCV、T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90%、20.71%、8.69%、1.78%,抗-HI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HBs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46.15%,DNA拷贝数为1.1×104—3.7×10^7 IU/mL;抗-HCV阳性者中,HCV-RNA阳性率为58.97%,RNA拷贝数为8.1×10^3~1.5×10^7IU/mL。≥60岁和〈60岁两组患者HBsAg、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BV、HCV感染率相对国外较低,但感染现象在各年龄段普遍存在。TP感染情况与国内外报道相似,应加强管理防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合并感染及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为临床及早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HIV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HIV确认采用免疫印迹法;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均采用ELISA法检测抗体;以半导体激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计数白细胞。以HIV初筛阳性但确认试验阴性者为对照组。结果 HBV、HCV、TP的合并感染率在HIV感染者中分别为13.5%、8.1%、27.0%,在HIV阴性者中分别为11.3%、2.8%、14.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初诊时白细胞数降低者在HIV感染者和HIV阴性者中分别为27.0%和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者初诊时往往白细胞数偏低,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血细胞减少的就诊患者,必要时进行HIV检测,防止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1年1月~12月9 225例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和/或输血治疗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TRUST)及艾滋病毒抗体(抗-HIV1/2)四项传染性指标感染状况,为预防医院感染,防范医疗纠纷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年龄分成四组(≤1岁组;>1岁~≤5岁组;>5岁~≤10岁组;>10岁~≤18岁组).分别检测HBsAg、抗-HCV、TRUST和抗-HIV1/2.结果 9 225例患儿中,>5岁~≤10岁组和>10岁~≤18岁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7%和2.87%(18/1 318,19/662)均高于总阳性率0.63%(58/9 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40.16,P均<0.01);>10岁~≤18岁组抗-HCV阳性率0.91%(6/662)高于总阳性率0.14%(13/9 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9,P<0.01);TRUST和抗-HIV1/2总阳性率均为0.01%(1/9 225)与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0.07,P均>0.05).结论 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和/或输血治疗前传染病指标阳性率均低于一般人群;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和/或输血治疗前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有利于患儿传染病的早期诊治,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护理心理学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满足自愿无偿献血者奉献爱心给社会的心理需求。提高无偿献血服务工作质量,扩展自愿无偿献血人群,发展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方法 于献血过程前、中、后期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为献血者开展全方位服务。结果 实现了组织献血向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一次献血200ml向400ml的过渡;献血者满意度稳定在98%以上;献血反应减少到0.69%以下,实现了服务的零投诉;固定献血队伍逐年增加。目前已建立3万多人。结论 护理心理学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使无偿献血事业呈现良性持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献血者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和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而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指标异常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与隐匿性缺铁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1~9月间2138名RBC、Hb、HCT、PLT等指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而MCV、MCH、MCHC、RDW指标异常的单采成分血供者进一步做铁代谢指标检查和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 共有6例异常,占0.3%;其中2例表现为红细胞大小不匀,以小细胞为主,且中心淡染区扩大,晚幼红可见,铁代谢指标检查显示铁蛋白〈15μg/L,可判定为缺铁性贫血的储存铁缺乏期;1例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铁代谢指标正常;其余3例红细胞形态正常或基本正常,铁代谢指标正常。结论 全面分析血细胞计数结果,关注形态学指标,有助于发现隐匿性缺铁或其他异常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13.
由于RhD阴性血液在汉族人群中的比例只有0.3%,因而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为缓解北京地区RhD阴性用血的紧张状况,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自2002年起探讨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RhD阴性献血者队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O~2005年宁波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 对2000年1月~2005年6月宁波市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血液检验结果,血液非预期报废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总不合格率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9.91%下降到2005年的1.47%,特别是初检下降最为明显,从2000年的14.47%下降到2005年的2.02%;复检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46%和1.48%.但梅毒的阳性率有上升趋势,初检不合格率从2000年的0.29%上升到2005年的0.61%;复检基本持平,分别为0.21%和0.19%.检验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ALT和HBsAg.血站的血液非预期报废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且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0.96%下降至2005年的0.55%.结论 无偿献血血液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梅毒的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患者血中凝血标志物浓度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01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6例、持续性房颤组32例、永久性房颤组33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中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Ⅱ b/Ⅲa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间、持续性房颤组与永久性房颤组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与永久性房颤患者血中凝血指标增加,处于血栓前状态,应给予积极抗凝治疗;而阵发性房颤患者血中凝血指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红河州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红河州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的流行特征及感染模式。方法 对33225名无偿献血者检测抗-HIV、HBsAg、抗-HCV和抗-TP。结果 红河州献血人群HIV感染率为3.400;男性高于女性(χ^2=4.30,P〈0.01);感染年龄集中在20~40岁,占85.8%,职业分布显示自由职业(无业)和农民感染的构成比较高,分别占38.9%和36.2%;地区分布显示城乡结合部人群感染构成比最高,占60.2%;首次献血者抗-HIV感染率显著高于多次(2次以上)献血者;HIV与其他传染性标志物重叠感染的7种模式中,以抗-HIV(+)、抗-HIV(+)和抗-HCV(+)、抗-HIV(+)和抗-TP(+)模式较为多见,未发现抗-HIV,HBsAg、抗-HCV、抗-TP同时阳性者。结论 HIV感染高发区应重视献血管理,做好献血者筛选,减少高危人群参加献血,降低血液风险。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Reports on unexpected events (UEs) during blood donation (BD) inadequately consider the role of technical UEs.

Methods

Defined local and systemic UEs were graded by severity; technical UEs were not graded. On January 1, 2008, E.B.P.S.-Logistics (EBPS) installed the UE module for plasma management software (PMS). Donor room physicians entered UEs daily into PMS. Medical directors reviewed entries quarterly. EBPS compiled data on donors, donations, and UEs from January 1, 2008 to June 30, 2011.

Results

6,605 UEs were observed during 166,650 BDs from 57,622 donors for a corrected incidence of 4.30% (0.66% local, 1.59% systemic, 2.04% technical UEs). 2.96% of BDs were accompanied by one UE and 0.45% by >1 UE (2-4). 6.3% of donors donating blood for their first time, 3.5% of those giving blood for their second time, and 1.9% of donors giving their third or more BD experienced UEs. Most common UEs were: discontinued collections due to venous access problems, repeated venipuncture, and small hematomas. Severe circulatory UEs occurred at a rate of 16 per 100,000 BDs.

Conclusions

Technical UEs were common during BD. UEs accompanied first and second donations significantly more often than subsequent donations.Key Words: Donor hemovigilance, Blood donation, Unexpected events  相似文献   

18.
为预防和控制非标量的产生,减少血液报废,笔者对本站2004年1月~2005年6月采血车无偿献血15317人次中发生非标量的168例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无偿献血时诸多因素对捐血者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 设计捐血者性格调查表,采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简称VAS)对814名捐血者相关因素进行疼痛评估.结果 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捐血者的疼痛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1);定期和偶尔捐血者的疼痛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一次献血200 ml或400 ml的疼痛值无显著性差异(P>0.5),但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捐血者疼痛值高于捐献全血的(P<0.002);单采血小板采血针头与400 ml和200 ml采血针头疼痛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静脉、正中及贵要静脉穿刺疼痛值无显著性差异(P>0.2);采血护士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2).结论 捐血者静脉穿刺疼痛与捐血者性格、献血次数、献血类型、采血针头有直接关系,与静脉穿刺部位及采血护士的操作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献血者心理活动特点,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献血者招募成功率和重复献血者的比例率。方法通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献血者的心理活动数据,分析其心理特点及顾虑。结果在献血目的方面,首次献血者有62.73%以“功利心理”为主,重复献血者则有76.01%以“奉献心理”为主;在献血顾虑方面,首次献血者中以关注“献血安全”为主,占72.69%,重复献血者以关注“献血服务质量”为主,占77.91%。结论重视献血者心理需求和顾虑,两类献血者的献血心态有所差异,各有侧重,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献血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策略,满足他们的需求,消除其顾虑,可有效地提高献血者招募的成功率和重复献血者的比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