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量了126对肱骨的长度、最大径、最小径及周径。观察了滋养孔的位置、数目、大小及方向。肱骨滋养孔呈单孔的占80.56%,双孔占17.86%。滋养孔在纵向上多数位于中点偏下,指数平均值为55.33;在横向上通常位于前内侧,占85.58%,部分滋养孔位于后外侧面,桡神经沟附近。两侧肱骨滋养孔在纵向上和横向上都对称的有26.19%。滋养孔的口径中等的占42.62%,大的37.38%。解剖肱骨滋养动脉100例,共110支。测量了其长度、口径。观察了它们的起点和行径。滋养动脉起自肱动脉的最多,占82.73%;起自肱深动脉的9.09%。其它起自尺侧上副动脉、桡侧副动脉、旋肱后动脉、中副动脉。滋养动脉的平均长度为2.16厘米。起始段外径1.26毫米。滋养动脉的起点与滋养孔在纵向和横向上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起自肱动脉和尺侧上副动脉的滋养动脉,多进入位于前下内侧区的滋养孔,而起自肱深动脉等的滋养动脉,则常进入后上外侧区的滋养孔。在经动脉注入造影剂的骨标本X线照片上,观察了肱骨滋养动脉在骨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桡、尺骨滋养孔和滋养动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测量了成对桡骨246侧,尺骨224侧,包括两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横径和周径。观察了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大小和方向。桡骨滋养孔呈单孔的占92.68%。在纵向上多数集中在桡骨上、中1/3交界附近,指数平均为35.03;在横向上通常位于桡骨体前面(占64.84%)或前缘,部分滋养孔位于骨间嵴或桡骨后面。两侧桡骨滋养孔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对称的出现率为35.77%。滋养孔的口径中等,方向均通向近端。尺骨滋养孔具单孔的占89.29%。在纵向上多数集中在尺骨上、中1/3交界略偏下方的邻近区域内,指数平均为37.98;在横向上通常位于尺骨体前面(占88.84%)或前缘,位于骨间嵴或后面者极少。两侧尺骨滋养孔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对称的有40.18%。滋养孔口径中等,但较桡骨者稍大,方向均通向近端。二、解剖桡、尺骨滋养动脉各100侧,测量了滋养动脉的长度、口径、起始高度,观察了它们的起点和行程。桡骨滋养动脉起自骨间掌侧动脉的最多(占71.84%),其次起自骨间总动脉、尺动脉、桡动脉及正中动脉。桡骨滋养动脉的长度平均1.80厘米,起始段外径0.84毫米,由起点至肘关节线的距离为8.58厘米。尺骨滋养动脉起自骨间掌侧动脉的占38%、尺动脉的占25%、尺侧返动脉的占28%,其余起自骨间总动脉和骨间背侧动脉。尺骨滋养动脉的平均长度2.24厘米,起始段外径0.87毫米,由起点至肘关节线的距离为6.76厘米。桡、尺骨滋养孔在横向上的位置,与滋养动脉的起点显示一定关系,发自骨间掌侧动脉的滋养动脉,多进入桡、尺骨前面、骨间嵴及其附近的滋养孔,起自其它动脉者多进入桡、尺骨前面和前缘的滋养孔。在事先经动脉注入造影剂的骨标本X线照片上,观察了桡、尺骨滋养动脉在骨内的分布,以及骨膜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3.
胫腓骨滋养孔及滋养动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测量了成对的胫骨246侧,腓骨212侧,包括二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横径及周径。腓骨周径为胫骨周径的二分之一稍强。观察了滋养孔的位置、数目、大小及方向。胫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都比较恒定,滋养孔无一例缺乏,二个或三个滋养孔亦很少见(1.63%);滋养孔在纵向上,多数集中在该骨的上、中1/3交界附近(指数平均值34.53);在横向上多位于胫骨的后面(95.22%)。两侧胫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都对称的较多(72.36%)。滋养孔的口径一般均较大,方向多通向远端(99.20%)。腓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显示变化较多。腓骨滋养孔缺乏的有2.36%,二孔以上的9.43%。腓骨滋养孔在纵向上分布弥散,位于该骨中1/3的最多(90.39%);在横向上多数集中在腓骨后面(57.64%)、内侧缘及内侧面。两侧腓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均对称的较少(16.98%)。滋养孔的口径一般较小,通向远端的占89.52%。二、解剖出胫、腓骨滋养动脉各100例。测量了滋养动脉的长度和口径,并观察了它们的起点及行径。胫骨滋养动脉的起点变化较多,起自胫后动脉的有67%。胫骨滋养动脉的长度平均4.57厘米,起始段的外径平均1.53毫米;其行径颇为恒定,穿通胫骨后肌的起始部,贴胫骨上1/3部的后面下行,然后进入滋养孔。腓骨滋养动脉均起自腓动脉,但起始高度则多变。腓骨滋养动脉的口径细小,行程亦短,其平均长度为1.1厘米,起始段外径平均0.9毫米;行经(足母)长屈肌与胫骨后肌间,入滋养孔。腓动脉发出的弓形动脉,穿(足母)长屈肌的起点,沿腓骨的背面行走,对腓骨骨膜的血液供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测量170对股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及周径。观察了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滋养孔无一例缺,但四、五孔罕见。纵向位于股骨中1/3占71.5%,横向位于后面占98.62%,两侧孔位置对称的不多(7.06%),孔通向近侧的占98.44%。表示孔位置的孔指数为:滋养孔至大转子最高点距乘100,除以骨长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股骨干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 ,解剖观测了股骨滋养血管的来源、分布、长度及外径 ;5 0根干燥成人股骨 ,观察股骨滋养孔。结果 :股骨滋养孔主要位于粗线上或粗线内侧面 ,滋养孔的位置距股骨内侧踝 1 6 9± 3 .3cm。滋养动脉来自股深动脉 ,相当于第 3穿支部位的股深动脉干发出的分支 ,外径 1 5± 0 .3mm ,长为 1 2± 0 .3cm。结论 :选用股深血管穿支及其滋养动脉为蒂的同种异体股骨段移植 ,可用于重建股骨干大段缺损。  相似文献   

6.
用X线摄片结合解剖方法研究了自三个月至出生前共40例胎儿80根股骨的滋养动脉。胎儿的滋养动脉相对较粗,数量显著较成人的多,有两支以上的占86.25%。其中上滋养动脉行向下,穿过骨质形成下行的滋养管,进入髓腔后再转折向上,分布到股骨的上端;下滋养动脉与之相反,形成上行的滋养管,入髓腔后转而向下,分布于股骨的下端。滋养孔在股骨纵向上的分布(孔指数)与成人极为近似,这说明股骨滋养孔的相对位置从胎儿直到成年是保持恒定的。我们未能证实胎儿滋养动脉都呈直角进入骨干。作者认为,骨膜学说、肌肉学说或血管学说都以滋养动脉最初呈直角进入骨干为前提可能还缺少足够的根据。股骨滋养孔最初就是两向的,成人股骨异向的滋养孔是胚胎时期上滋养动脉的残留。作者推测胚胎时期的上滋养动脉可能有一部分在生后退化、消失,而另一部分可能在生后发生了方向的转变,由下行而转为上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量了210对共420侧成人干燥上肢长骨标本,观察了各骨干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 1.肱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方向均较恒定,420侧中无一例缺如,其中以一孔者居多,占80.56%,距肱骨上端平均距离为15.77厘米,两侧对比无明显差异。滋养孔在纵向上多集中在肱骨的中1/3,占90%以上。在横向上分布多集中在内侧面和前内侧面,共占81%以上。肱骨滋养孔的方向均向肘。 2.桡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方向较肱骨更恒定,一孔者占97.10%,距上端距离平均为8.91厘米,两侧对比无明显差异。滋养孔在纵向上多集中在中1/3,占61.80%,上1/3者占36.90%,在横向上多集中在前面和内侧面,共占79.15%。桡骨滋养孔方向全部向肘。 3.尺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和方向也较恒定。一孔者占94.30%,距上端平均距离为9.81厘米,多位于中1/3,占78.02%,位于上1/3者占21.80%,横向上多集中在前面和前内侧面,二者共占76.26%。尺骨滋养孔的方向全部向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盆肿瘤切除后带血管蒂股骨上段翻转重建髋关节的可行性.方法 1)选取10具骨盆标本,测量骨盆重建所需股骨截骨长度,并测量50例股骨干标本滋养孔位置,将截骨长度与滋养孔位置进行比较,确定股骨干滋养动脉在截骨长度内能否得到保留.2)对34具尸体标本髂内动脉和股深动脉主要分支的分布、外径、长度以及臀上、下动脉起始处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进行解剖学观测,比较供、受区血管长度和外径,确定合适的吻合血管. 结果 1)股骨近端第1滋养孔和第2滋养孔均在截骨范围外,不能作为移植骨的供血管.2)臀上动脉出孔处分别与旋股内、外动脉起始端吻合后总长度比臀上动脉起始处到耻骨联合下缘分别长出1.74~2.23 cm和2.39~2.57 cm;臀下动脉出孔处分别与旋股内、外动脉起始端吻合后总长度比臀下动脉起始处到耻骨联合下缘分别长5.87~6.44 cm和6.51~6.83 cm,能够满足吻合需要,且血管吻合后张力不大.臀上、下动脉出梨状肌孔处、旋股内、外动脉起始处外径相仿,P<0.05,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骨盆肿瘤尤其是髋臼部位肿瘤切除后利用带血管蒂自体股骨上段翻转移位重建骨盆环、再造髋臼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股骨滋养动脉髓内行径与髓内针固定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为了减少应用髓内针对股骨髓内血供造成的损伤。方法:观察了30根尸体股骨的髓内血管行径,另和2根股骨进行扩髓与不扩髓内针固定,比较其对髓内血管的损伤程度 。结果:(1)60%股骨有上、下2条滋养动脉,40%仅有1条上洋养动脉,其中上滚养动脉为主要动脉。上、下滋养动脉的髓腔进入点,分别位于股骨中、上1/3交界处及中点附近。(2)滚养动脉进入骨髓腔分成升、降两支髓内动脉,其主干均位于腔后方并紧巾髓  相似文献   

10.
在265侧肱骨的滋养孔和45侧的滋养动脉观察中,见到无例外的自滋养孔至髓腔都要经过一段斜行骨管。斜行骨管长度变异较大,范围0.7-5.3cm,平均长度2.41±0.97。滋养动脉的起始行程都有一定规律性可循,三角肌止端水平的远、近5 cm范围,内侧肌间隔前方,在寻找滋养动脉定位上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1.作者测量了成人下肢长骨(股骨、胫骨、腓骨)共400例,对各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 2.下肢长骨(股骨、胫骨、腓骨)的滋养孔位置均以分布于各骨的后面、并以中1/3处为多。 3.根据滋养孔的位置、数目以及至骨上端的距离等,下肢骨骨折以中1/3处愈合为好。截肢高度不应低于膝关节以下6厘米,这样既有利于创口的愈合,又有利于假肢的安装。 4.股骨滋养孔的数目以一孔49.25%,二孔47.50%为多。胫骨、腓骨的滋养孔以一孔96.00%、89.75%为多。股骨及腓骨均发现有无孔者,各为1.00%、1.75%,胫骨未发现有无孔者。  相似文献   

12.
在38侧防腐后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和200侧东北出土的干燥成人胫骨进行胫骨骨膜血供研究的同时,观测了胚骨滋养孔和滋养动脉。现报告如下。 一、胫骨的滋养孔 在200侧胫骨上共发现滋养孔207个,1孔者193侧,占96.5±1.3%,二孔者7侧,占3.5±1.3%,距胫骨上端距离平均120.9±12.0mm,位于后面者199侧,占99.5±0.5%,仅有一侧位于其外侧面,距腔骨平台198mm。  相似文献   

13.
<正> 观察测量106只手骨,滋养孔1孔者占94.2%,二孔5%,多孔和无孔0.8%,一、二掌骨孔位于内侧面最多,二、三、四掌骨孔位于外侧面多,无位于背侧者。孔方向除第一掌骨向远端外,其余向近端。骨长度以第一掌骨最短,第二至五依次渐短;横径第一掌骨最大,第二、三相似,第五大于第四;前后径由第一至五渐次变小,上述情况与  相似文献   

14.
对234侧挠骨、235侧尺骨滋养孔及56侧滋养动脉进行了观察,绝大多数为单孔,缺少滋养孔者仅占:挠骨为1. 71±0. 85%,尺骨为0. 43±0. 42%。较有规律性的是滋养动脉“向肘而来”极为恒定。由孔至骨髓腔毫无例外的都要斜穿一段变异较大的8~33mm 的骨管。滋养动脉在骨管中虽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但骨折时也易受到损伤,并可能是延缓骨折愈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 收集8个月到出生前的胎儿尸体,从血管注入造影剂拍X线照片并作解剖对照,检查观察股骨滋养动脉,结果:动脉数目1条者13.75%,2条以上86.25%,动脉走向,上滋养动脉方向下行,下动脉方向上行:孔的位置,孔指数在30~40,和55~65之间,与成人近似。成人滋养孔只1孔者为39~72.15%,比胎儿比例大。关于滋养管的“向  相似文献   

16.
臀上动脉深上支髂骨骺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为带血供的髂骨骺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臀部标本以及 2侧儿童标本上 ,观测臀上动脉深上支的行程、分支及滋养支 ;选用 5 0块髋骨 ,观察髂骨嵴前外侧部的滋养孔。结果 :儿童臀上动脉深上支的分支、分布与成人相似 ,位于臀中肌深面和臀小肌上缘 (相当臀前线 ) ,循髂骨嵴弓形向前 ,达髂前上嵴 ,沿途分出平均 (4 .2± 1.1)支外径 0 .5~ 1.1mm的髂嵴支 ,分布髂嵴骨膜 ,并发细小分支进入滋养孔。从髂前上棘至结节区 ,在距髂嵴缘下方 2cm范围内 ,平均有(2 2 .4± 6.7)个滋养孔。结论 :以臀上动脉深上支及其分支为蒂 ,在髂嵴前部可切取带骺骨瓣 ,以修复长管骨骨骺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胫骨干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液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了胫骨滋养动脉的来源、分支分布及长度和外径;50根干燥成人胫骨,观察胫骨滋养孔.结果胫骨滋养孔1孔占98.4%,位于胫骨中、上1/3段的后面,位置距胫骨粗隆平均8.0±1.6(6.0~15.5)cm.胫骨滋养动脉来自胫后动脉占90%,滋养动脉起始后行经腘肌下部深面和趾长屈肌深面,紧贴胫骨后面,分出骨皮支和滋养支.滋养动脉起点距离胫骨粗隆平均2.7±1.1(1.0~5.0)cm,外径1.7±0.5(1.0~3.0)mm,干长为5.2±1.2(2.0~7.0)cm.结论以胫骨滋养血管为蒂胫骨段移植,可用于长骨大段缺损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20具(成尸12具、新生儿尸8具)40侧下肢坐骨神经及其分支的滋养动脉。对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腓浅神经等滋养动脉的支数、来源、走行及进入神经的部位和形式作了观察。对成人坐骨神经及其分支的滋养动脉长度和外径作了测量。总结了滋养动脉的一般特征及其规律性,讨论了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股骨上段骨折后骨不连,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等需移植骨块填充修复,恢复下肢功能.本研究采用旋股内侧动脉深支为蒂的大转子骨瓣转位修复股骨上段骨不连、骨缺损或吻合血管移植修复其它部位骨缺损等,具有可行,供临床骨外科开展新的供骨区和术式时参考.1 材料和方法研究用经甲醛常规固定并经红色乳胶动脉内灌注过的成人下肢标本40侧.仔细解剖出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及大转子支,观察了其走行、位置、分支及分布.用电子数显卡尺测量了有关数据和血管的供骨范围,经统计学处理,依据手术设计,在尸体标本上进行了手术模拟试验.2 结果2.1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发出后,恒定地经短收肌与闭孔外肌之间达髋关节后方,继经股方  相似文献   

20.
用解剖和血管透明方法对32侧成人、5侧婴儿下肢骨滋养动脉的起始、长度、口径、走行及骨内分布进行观测.胫骨滋养动脉一支者占96.88%,起始于胫后动脉者占69.70%, 主干平均长度42.41±9.53mm.起始处外径1.41±0.61mm.人骨处外径0.71±0.14mm.髓腔内,滋养动脉分为升降二支髓动脉,后者向胫骨两端呈树状分支.在骨皮质内,髓动脉与骨膜动脉的分支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