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5年8月在我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29例,缘于右心室IVT采用消融导管起搏标测法,以起搏时与VT发作时12导联QRS波形态与振幅完全相同的起搏部位为消融靶点,并在周围做巩固消融;起源于左心室IVT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或寻找P电位。结果27例即刻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93.1%,随访1年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疗效肯定,成功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也称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较少见。发作时QRS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和电轴左偏图形。大多数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血液动力学稳定,但持续发作时间过长或有血液动力学改变者宜转复。对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首选维拉帕米,也可使用普罗帕酮。终止后建议患者行射频消融术【1】。我院2013年5月31日收治了1例心律失常 阵发性左后间隔室速的患者,经多次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并安置永久起搏器治疗及相应的对症护理,患者室速终止,病情逐渐平稳并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 是指目前的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证据,且无促心律失常因素存在的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4.
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VSVT),为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的一种类型,通常多见于心脏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年轻患者,发作时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左偏或右偏,预后良好。因其发病率低,相对少见,儿科医生往往认识不足,而无法正确诊治。作者于2000~2007年性治儿童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患儿1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发生于没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耐受力强.能自行终止,无血流动力学变化,预后良好。易被误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对我院误诊1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消融方法。方法:对12例IVT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源于右心室IVT采用消融导管起搏标测法,以起搏时与VT发作时的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与振幅完全相同的起搏部位为消融靶点。并在周围做巩固消融,起源于左心室IVT以激动标测法或寻找P电位。结果:IVT消融成功率91.6%(11/12),1例ILVT在第3次复发射频消融后发生双束支阻滞而安装了VVI永久起搏器。结论:起源于左心室的IVT宜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起源于右心室的IVT宜采用起搏标测法。对有效靶点周围进行线状或环状消融,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速。其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合理性均有独特之处。国内有极少报告。本文报告4例,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炜 《临床荟萃》1994,9(2):49-5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特发室速)是一组查无任何心脏器质性病变的、无法解释性室速。以青、中年多见,预后良好。Gallavardin于1922年首次以“反复单一形室速”报道以来,至今文献记载的病例已近千例。特发性室速约占室速总数的10%,随着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对本病的认识已有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对28例ILVT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对其中18例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资料进行研究。结果:14例(77.78%)患者心肌活检有明显的组织学改变;6例(21.43%)患者已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并有1例猝死。结论:ILVT患者可能存在有亚临床的心肌病变,室性心动过速可能为心肌病变的早期或首发症状,其预后随病因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0.
刘肆仁  陆锐  董蕾  田颖  郭继鸿  许原  李学斌 《临床荟萃》2009,24(13):1157-1158
根据对药物的敏感性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分为三类:分别是维拉帕米(异搏定)敏感型Ⅵ、三磷酸腺苷(ATP)敏感型VT和普萘洛尔(心得安)敏感型VT。其中异搏定敏感型vT是最常见的左心室特发性VT(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LVT),其发生机制为折返。然而,实际的折返环是不清楚的,蒲肯野电位(purkinje potential,PP)和舒张晚期电位(1ate-diastolic potential,LDP)真正的作用也是不清楚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PP和LDP在ILVT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治疗,通常好发于右心室流出道,其次是左心室流出道,发生于主动脉-二尖瓣交界区域的室性心律失常较少。主动脉-二尖瓣交界区域(aortomitral continuity,AMC)是一个富含纤维组织的区域,可以出现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Ha6ssaguerre等[1]发现AMC区域的组织与房室交界区的组织一致.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无症状短暂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3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2例,年龄17~52(45±4)岁。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并排外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病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正常结构心脏 ,更恰当的提法是目前的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 ,临床统称为特发性室速。发生率约占全部室速的 10 %左右。根据起源部位不同 ,分为右室特发性室速和左室特发性室速。绝大多数右室特发性室速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 (R  相似文献   

14.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16例临床观察刘艳秋,风以良,何黎民,陈忠培(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扬州225003)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Fascicularventriculartachycardia)是特发住室速的一种,现将我们在临床中遇到的1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按照室性心动过速(VT)发生的病因,可分为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异常等引起的VT,而将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VT定义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IVT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随着对IVT认识的逐步深入,其发病机制、起源部位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很大进  相似文献   

16.
现将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误诊为室上速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P电位标测法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23例ILVT病人采用常规电生理检查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应用2-8-2mm间距冠状静脉窦10极标测电极在左心室间隔面标测希氏束电位(HP)、左束支电位(LBP)、左后分支电位(LPP)和蒲氏纤维电位(PP),寻找室性心动过速时最早的PP为消融靶点进行射频消融,观察射频消融术中一次放电成功率、总成功率、术后室性心动过速复发率以及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结果 23例中有21例能记录到各电位心内电图,折返路径记录成功率为91.3%(21/23);一次放电消融成功率78.3%(18/23),总成功率100%(23/23)。术后随访1~3年,只有1例再发室性心动过速,复发率为4.3%,远期成功率为95.7%(22/23)。射频消融手术时间(95±20)min,X线曝光时间(16±5)min。结论 P电位标测法使ILVT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中靶点的标定更简单易行,缩短了总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并提高了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本文就器质性、特发性和离子通道病性室速/室颤的药物、器械、导管消融术及其他治疗等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达到规范临床诊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VSVT),为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的一种类型[1],通常多见于心脏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年轻患者,发作时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左偏或右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8例临床分析广东省银行医院(510095)胡继伦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少见而预后严重的一种心律失常,发作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反复发作可转为室颤而死亡。其发病原理,心电图特征,临床表现,病因学和治疗均不同于一般的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