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感染性肉芽肿在临床上可见到的有脑化脓性肉芽肿、脑结核瘤、脑真菌性肉芽肿,我院从1999-03~2002-02在临床上发现。并经CT扫描证实者25例,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与CT征象有其独特的一面,均内科保守治疗治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影像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0-2013-05收治的25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起病形式、主要症状、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等情况.结果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以亚急性起病,以颅内高压症状多见(头痛、恶心、呕吐,约占80%),约40%患者有视乳头水肿,少部分患者存在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CVST最常累及横窦和乙状窦,其次是上矢状窦.磁共振平扫(MRI)加静脉显影(MRV)能清晰显示病灶.抗凝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一般不增加出血风险.结论 CVST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神经科急症,症状无特异性,易造成漏诊和误诊,MRI+MRV是CVST较好的诊断方法,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DAI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诊治正确,抢救成功21例(84%),其中恢复良好7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4例(16%)。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是降低DAI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获得性肝脑变性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5例获得性肝脑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例获得性肝脑变性患者均患有慢性肝病,肝脏影像学均显示肝硬化伴侧支循环形成,头颅MRI均显示苍白球T1WI高信号,部分伴有邻近部位受累,中脑9例,内囊3例,丘脑3例。2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以帕金森病样症状和小脑损害症状组合为主。同时合并有急性肝性脑病发作7例,经治疗急性肝性脑病后症状可缓解,但其帕金森病样症状及小脑损害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结论获得性肝脑变性是与慢性肝病相关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目前认为主要与微量元素锰离子沉积导致的基底节区病变相关。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对症状无明显改善,早期肝移植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假瘤型脑感染性肉芽肿诊治探讨(附34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经病理证实的假瘤型感染性肉芽肿34例,其中化脓性10例,结核性8例,霉菌性5例,寄生虫性11例。临床上了瘤经极为相似;误诊为脑肿瘤及其他占位性病变22例,误诊率64.7%,由于病灶在脑内作为产瘢灶难吸收,消除,临床上主张手术治疗,术中力求全切作除病灶,避免炎性扩散。本文就其诊断要点及手术指征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脑血吸虫性肉芽肿八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脑血吸虫性肉芽肿八例分析林元浩,徐善水,李振球,舒崇厚,陶进,潘先文,许安定,江晓春脑血吸虫性肉芽肿临床少见,我院自1979年5月至1992年5月共收治8例,其中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例临床确诊。现分析如下并讨论本病的临床特征,CT扫描特点及外科治...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我院1985年7月至1986年8月收治的肉芽肿型脑血吸虫病11例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并讨论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长期生活在疫区,经病检证实为脑型血吸虫病,属肉芽肿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8~47岁,平均年龄36.9岁。病程1个月~3年。病灶部位,右小脑1例,大脑半球10例。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感染性脑糠脉窦血栓(CVST)的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10例由感染所致的CVST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4例继发于乳突感染,2例继发于头面部疖肿感染,3例继发于中耳炎,1例由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导致。患者最初主要为头痛、发热等局部感染表现,进而出现颅内压增高及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头部CT、MRI、DSA等检查显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静脉窦闭塞。10例患者均行抗感染治疗,其中6例给予抗凝治疗,4例给予局部溶栓治疗。治疗后患者痊愈7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 头面部感染及全身性菌血症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应考虑CVST。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脑心综合征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心综合征是因急性脑病累及丘脑下部、脑干和植物神经系统而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发生类似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临床综合征。随着脑病的好转,异常心电图也随之恢复;脑心综合征不包括脑卒中发生以前已有的心脏病。现将我科2000-2003年诊治的25例脑心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内血管炎性肉芽肿极为罕见,临床诊断比较困难,现将我们最近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1 病例女,35岁.诉经常困倦、四肢乏力2个月,于1999年5月14日入院.据称1个月前淋雨后出现头痛、轻微发热,服抗感冒药,未见好转.头部CT检查发现右基底节区大片低密度灶,MRI提示右基底节大面积长T1、长T2异常信号,累及额叶并有点状强化,左基底节也可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  相似文献   

11.
25例慢性脑静脉窦血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由于脑静脉回流系统循环出现部分堵塞,或血流缓慢所引发的闭塞性脑血管疾病,通常称为"假性动脉瘤"、"良性颅高压",如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血栓使静脉窦狭窄或闭塞,可出现颅内压升高、脑组织水肿、静脉性梗死及出血性梗死,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1].回顾我科2000-06~2007-06收治的25例慢性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未行静脉窦支架,采用经颈动脉注射溶栓,静脉应用肝素,口服华法令钠等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韦格纳肉芽肿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韦格纳肉芽肿(WG)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总结了24例WG患者,年龄16岁~60岁。结果 其中以鼻部为首发症状者15例,占62.5%,肺部3例,占12.5%,病理检查是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尤其是鼻黏膜活检,15例经反复鼻黏膜活检,阳性率达100%,另外,C-ANCA在WG中阳性率达80%~90%。结论 对可疑WG的患者应早期做病理检查及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尤其以上呼吸道为首发症状者应早期反复多次做鼻黏膜活检,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早期的确诊率,早期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脑血吸虫肉芽肿发病率低,在非血吸虫病流行区较少见,易误诊为颅内肿瘤。我科近10年收治2例,均误诊为脑胶质瘤,报道如下。1 病历资料例1,男,21岁,湖南沅江人。因头部持续性钝痛,进行性加重并向右侧颈部放射20d入院。体检无阳性发现。头颅CT示右小脑半球低密度占位,增强扫描有结节状轻微强化。MRI示右小脑半球较大范围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水肿较明显。入院诊断:右小脑半球胶质瘤。术中见病灶约2cm×2cm×2.5cm大小,色淡黄,质地较脑组织硬。病理检查:小脑组织中可见寄生虫卵,脑组织大片坏死,肉芽肿形成,呈血吸虫感染改变。例2,男,29…  相似文献   

14.
脑嗜酸性肉芽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性 ,16岁。 1999年 10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潮红发作 ,每次历时约 30分钟到 2小时 ,1至 2月发作一次。发作时面色潮红 ,全身散在红斑、风团、以面部、躯干为多 ,皮损压之褪色 ,突发骇消 ,不留痕迹 ,可自行缓解。 2 0 0 0年 7月底出现呕吐 ,并有短时意识丧失发作。行头颅CT检查示 :左颞顶圆形略高密度影 ,4cm× 4cm× 5cm大 ,强化扫描时病变明显增强 ,边界清楚 ,同侧脑室受压。胸部正位片、骨盆正位片均未见异常。血常规示 :中性 39% ,淋巴 4 1% ,嗜酸性 10 % ,单核 10 %。 8月 10日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 :左颞顶圆…  相似文献   

15.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是自发性脑内血肿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自1984年1月至1990年8月收治25例,均经脑血管造影、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和年龄男性14例(56%),女性11例(44%);年龄4~62岁,其中20~40岁14例(56%),20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969年至1989年5月收治的25例经脑血管造影诊断为脑动脉瘤未行手术治疗而进行脑血管造影动态观察的病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发病年龄34~71岁(平均50.7岁)。动脉瘤的发生部位:前交通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7例,颈内动脉10例,大脑前动脉2例,椎基底动脉1例。从初次检查到发现动脉瘤增大的时间为4天至16年(平均3.8年)。动  相似文献   

17.
脑立体定向术的临床应用(附25例分析)况建国徐庚生自1986年以来采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25例患者。其中帕金森氏综合症13例;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50~59岁,病史3~8年。临床分型;震颤型7例,强直型1例,混合型5例,立体定向摘除颅内金属异物1...  相似文献   

18.
骨骼系统的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非肿瘤性质而又具有肿瘤某些征象的骨瘤样病变,以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我科自2000年1月至今共收治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 SEG)6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分析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 1 980至 2 0 0 0年 ,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1 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5例。年龄 8~4 5岁 ,平均 2 0 5岁。病程 :3个月至 5年 2个月 ,平均 7个月。1 8岁以下 6例 ,1 8岁以上 5例。颅骨单发病灶 7例 ,多发 (2个或 2  相似文献   

20.
骨骼系统的嗜酸性肉芽肿好发于颅骨,临床上较少见。我科自1990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EG)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2~16岁,平均9.6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3个月。SEG发生于额骨5例,顶骨2例均为单发性,额骨及颞骨1例为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