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注心律平2mg/kg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47例,其中包括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32例,房室结内折返型心动过速10例,房内折返型心动过速4例,自律性房速1例,有效率67%。静注心律平前后进行心电图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表明心律平对房室传导系统和房室传导系统和房室旁路的传导有抑制作用,并延长心房、房室结和旁道有效不应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电极起搏位置与心房起搏阈值关系.方法 对12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分别于心房上区、心房区,心房下区测量心房起搏阈值,然后对检查结果 对比分析.结果 心房起搏阈值在11~25V范围内,3个部位(心房上区、心房区、心房下区)有效起搏率分别为35.20%(44/125).97.60%(122/125)与96.00%(120/125);但别作用发生率心房上区(咳嗽68.80%)与心房下区(膈肌痉孪26.40%)明王高于心房区(分别为8.00%与0.00%).结论 心房起搏阈值与食管电极起搏位置明显相关,食管心房调搏时食管电极的位置以心房区最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植入方法。材料及方法:一例74岁的男性冠心病、阵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Ⅳ级,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180-190次/分伴血压下降、短暂意识障碍,并经3次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后,植入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予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方法分别将右室起搏除颤电极(Medtronic SPRINT6945)植入于右心室心尖部,右心房电极(Medtronic 6940)植入于右心房后上部,体外分别测试心房及心室的起搏参数(起搏阈值、感知、电极阻抗)符合要求后,采用左侧腋前线切口,分离胸大肌及胸小肌间隙做起搏囊袋,将起搏除颤电极与除颤器连接后埋入囊袋内。在浅麻醉下经程控器T波电击诱发室颤二次(相隔10分钟),测定除颤阈值及阻抗,观察除颤效果及除颤后起搏工作情况。结果:手术植入成功。右房电极植入心耳时出现明显交叉感知,反复调整位置至右房后上方时符合要求。二次诱发室颤均经除颤器自动识别并除颤成功,测定除颤阈值为20J,阻抗为39Ω,诱发室颤分别为9秒、8秒,ICD充电3秒。除颤后DDD起搏60次/分。术中、术后患者血压、氧饱和度稳定,心衰无加重。结论:双腔ICD的植入过程较为复杂,心房电极的植入位置对避免交叉感知尤为重要,通常需将心房电极植入于右心房的后上方。双腔ICD增加识别恶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性并明显减少误放电,DDD起搏方式适用于伴有心功能不全的心动过缓患者。对于体型明显消瘦的患者起搏器囊袋可采用非常规的方法及部位。  相似文献   

4.
经食管左心房调搏导管电极深度与人体解剖关系的研究郑剑光,冼健坤(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经食管心房调搏技术是临床心脏电生理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起搏心房时导管电极需达食管胸段相当于左心房中部,电刺激才容易夺获心房[1~3]。我们根据人体解剖关系,度量导管电...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食管心房调搏中两种刺激方法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将83例AF患者分为连续频率递增刺激组(n=56)和猝发起搏组(n=27),前者输出电压20-30v,脉宽10ms,调搏起始频率以高于AF频率10次/min,频率以10次/min递增,直到AF中止或调搏频率达到400次/min为止;后者输出电压至30—35v,脉宽10ms,用S1S1刺激法,频率500次/min,起搏时间1s。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75%和88.9%。结论采用猝发起搏可能是经食管心房调搏转复心房扑动中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房扑动的食管心房调搏转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靖  吕桂芬 《华夏医学》2003,16(6):792-793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应用食管心房调搏转复治疗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转复治疗房扑21例,其中Ⅰ型房扑18例,Ⅱ型房扑3例。结果:17例成功转复窦性心律,总成功率81.0%,其中成功转复的均为Ⅰ型房扑,成功率为94.4%。所有病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经食管超速起搏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转复治疗Ⅰ型房扑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谭嘉琦  胡剑莉 《广东医学》2016,(Z1):292-292
患者,女,69岁,因头痛、头晕5 d于2015年9月3日入院。2009年5月因窦性停搏在南方医院植入Biotronik双腔心脏起搏器。入院体格检查:呼吸18次/min,血压152/80 mmHg,心率96次/min;神志清,呼吸平顺,对答切题。心前区无隆起,未及震颤,无抬举性心尖搏动,心界叩诊向左稍扩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入院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律。入院后,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1)心房感知、心室感知( VA间期内感知到P波, SAV内感知到QRS波),见图1;(2)心房起搏、心室感知(VA间期内未感知到P波, PAV内感知到QRS波),见图2;(3)自身P波后心房脉冲依旧发放,并且在心房脉冲发放后约100 ms处触发心室脉冲,自身P波下传的QRS 波落在了非生理性 AV 间期( NPAVD)内,提示因心房感知不良引发的心室安全起搏( VSP ),见图3。(4)自身P波后心房脉冲并未抑制发放,部分自身的QRS波落在心房起搏后的心室空白期( VBP),心室脉冲在起搏房室间期( PAV )结束时发放,心室起搏脉冲一部分因落在了心室肌的不应期而发生功能性的失夺获,而脱离了心室肌不应期的心室脉冲则引起了心室起搏,提示心室起搏功能良好,见图4。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食管心房调搏中两种刺激方法急诊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将83例AF患分为连续频率递增刺激组(n=56)和猝发起搏组(n=27),前输出电压20~30v,脉宽10ms,调搏起始频率以高于AF频率10次/分,频率以10次/分递增,直到AF中止或调搏频率达到400次/分为止;后输出电压至30~35v,脉宽10ms,用S1S1刺激法,频率500次/分,起搏时间1秒。[结果]两组患有效率分别为75%和88.9%。[结论]采用猝发起搏可能是较好的经食管心房调搏急诊转复心房扑动方法。  相似文献   

9.
食管心房调搏是采用食管电极替代心腔内电极刺激左心房达到诊疗目的的一种检查方法。具有无创伤、简便、安全和有效的特点,适于临床推广应用。Monoto等1973年首次报告经食管心房起搏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国内近年来相继开展并充分扩展了这一检查方法的应用范围。一、食管心房调搏仪器及操作方法简介 (一)食管心房调搏器:现用国产仪器有苏州电子技术研究所生产的SHB-1型和武汉电子仪器厂生产的DXT-1型食管心房调搏器。这两种仪器中均安有三种旋钮:①调搏电压(幅度)选择,范围为0~50伏;②刺激信号刺激时间选择(脉宽),范围0.5~2毫秒之间;③每分钟刺激脉冲频率选择(频率/分),范围45~900次/分。食管电极导管,采用双极起搏导管,刺激端电极间距为1.5厘米。导管长60厘米,如调整电极之间距离在3.0~4.5厘米之内,并增加起搏脉宽可使食管起搏阈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心房快速起搏所致家兔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奥美拉唑组、生理盐水+起搏组和奥美拉唑+起搏组。其中生理盐水+起搏组和奥美拉唑+起搏组,分别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奥美拉唑后,以最快的心房1:1起搏频率(500次/min-600次/min)行快速心房起搏3h,分别于起搏前、起搏后0.5h、11h、1.5h、2h、2.5h和3h测定基础刺激周长分别为200ms和150ms时右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并分析AERP的频率适应性。结果:单纯注射生理盐水或奥美拉唑,AERP和其频率适应性无显著改变。心房快速起搏使生理盐水+起搏组的AERP200-AERP150较起搏前显著缩短(P〈0.05),频率适应性的指标(AERP200-AERP150)/50ms显著缩短(P〈0、01)。而奥美拉唑+起搏组的AERP和频率适应性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奥美拉唑对心房不应期无直接影响,但可有效防止心房快速起搏引起的心房电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采用食管心房起搏,治疗16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方法:食管心房起搏方式采用猝发刺激法,亚速刺激法和程控前刺激法。结果:15例经猝发刺激法转复,1例经程控期前刺激法转复,转复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患者睡眠时用心房起搏方式增加心率的治疗作用。方法:因症状性心动过缓行心房心室同步起搏的中枢型或阻塞型老年SAS患者16例,每例患者连续3晚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等监测,第1晚所有患者进行基础评估后随机分组,第2晚一组自身心律模式、另一组心房超速起搏模式(夜间基础平均窦性心率基础上增加15次/min)下评估,第3晚两组监测模式互换,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模式总的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结果:基础评估24h自身平均窦性心率为(55±9)次/min,较心房超速起搏模式频率[(72±4)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节律模式时总的睡眠时间为(322±48)min,与心房超速起搏模式[(330±5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通气指数从自身节律模式时的9±3减少到心房超速起搏模式时的3±3(P<0.01);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从自身节律模式时的28±21减少到心房超速起搏模式时的10±13(P<0.01)。结论:心房超速起搏可明显降低中枢性与阻塞性老年SA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事件的发生,而不减少总的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迅速起效且无副作用的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并比较它终止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的差异。方法:经食管行心房起搏法。结果:76例中7l例有效,5例无效。结论: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方法简单、安全、起效迅速。对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发作有很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观察心房起搏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先天性肌长QT综合征的治疗效果,7例病人均安置了AAI心房起搏,术后联用倍他乐克或氨酰心安,观察随访6个月~4年,动态心电图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果:2/7例有不确切的黑朦发生且与停药有关,其余均无晕厥发作。结论:心房MI起搏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LQTS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贾凤英  李莉 《实用医技》2008,15(2):261-262
食管心电图不仅能为食管心房起搏寻找一个最佳起搏点,更能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起到其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房重构犬心房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心房重构犬心房肌细胞内游离钙变化,探讨慢性心房重构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起搏组。起搏组利用快速心房起搏(ATP)建立慢性心房重构模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以Flou-3/AM作为钙指示剂,测定两组犬心房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结果 起搏组犬心房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慢性心房重构犬心房肌细胞存在钙超载,提示钙超负荷是慢性心房重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19例PSVT经食管心房调搏转复心律的体会。心房起搏在19例中均获成功,其中13例立即转为窦律,2例转为房颤伴减慢的心室率,4例无效。我们认为转复成功与否,与电极的位置,起搏电压及频率,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折返途径等因素有关。此项技术对治疗PSVT是有效的,且其方法简单,安全,无创伤,副作用少,可重复性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心房起搏时,因心房波振幅低、双腔心脏起搏器起搏房室(AV)间期设置较短或心房除极延迟等原因,体表心电图不易判断心房夺获情况,此时,可依据心腔内心电图、食管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心房夺获情况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体表无创性起搏(ENP)治疗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和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心动过缓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9例病人进行了ENP治疗,SVT起搏心率设定在180/分,起搏电流根据病人情况调在40-100mA,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心率在60-80次/分,起搏电流至40-80mA。结果:12例室上速病人10例经ENP成功终止发作,2例起搏无效;2例心脏骤停(室颤和室性自主心律各1例)1例起搏成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成功3例,SSS2例。结论:ENP在治疗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终止SVT方面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的最适条件。方法:采用TEAP技术,对433例成人患者的食管导管插入食管的深度,最佳起搏电压及最佳起搏脉冲进行分析。结果:最适刺激部位与双极或四极食管导联心电图心房波(正负双向)的最大振幅部位基本一致,电极导管从外鼻孔插入食管内的长度相当于卧位时患者胸骨上缘到脐的长度。这时电极导管在食管内的部位为最适刺激部位。最适起搏电压为15V至20V。最适起搏脉宽为10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