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95例MG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及疗效作回顾性的总结。结果: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为4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6:1。患者年龄为1—73岁,平均年龄为28.5岁。药物治疗79例,有效率92。4%。合并胸腺瘤者行胸腺瘤切除术16例。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常合并胸腺瘤,不同性别的MG患者发病年龄具有不同的特点,临床表现亦较为复杂多样,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将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药物治疗和胸腺切除术均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重症肌无力是乙酰胆碱受体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具有晨轻暮晕等特点。近来一些研究认为,老年人群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较预期要高,临床症状与年轻人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上述因素加上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谱,给老年人重症肌无力的诊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且随着社会年龄结构的改变,老龄化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有必要对老年发病的重症肌无力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一般资料:本组重症肌无力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20~50岁,平均32.5岁,病程3个月~10年。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4例,胸腺瘤切除术后2例,胸腺放疗1例,停用胆碱酯酶药1例。临床表现:10例均有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呛咳、咀嚼无力,眼睑下垂4例,肢体无力4例,症状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辅助检查:3例胸片及CT检查发现有胸腺瘤。9例危象发作在2次以上,最多者发作肌无力危象10次。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伴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伴胸腺瘤MG患者的病理和临床特征,评价胸部CT检查和骨骼肌柠檬酸提取物抗体(CAE-Ab)检测的诊断价值,分析MG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和预后。结果:124例MG按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有25例(20.2%),为最多;CEA-Ab阳性率为75.0%(66/88);胸部CT扫描显示纵隔占位性病变为88.7%(86/97)。胸腺瘤以淋巴细胞为主型最多,为55例(44.4%)。浸润程度按Masaoka分期标准分为Ⅰ期63例,Ⅱ期29例,Ⅲ期27例,Ⅳ期5例。92例Masaoka分期Ⅰ、Ⅱ期和22例Ⅲ期患者的肿瘤完全切除,并清除胸腺和周围脂肪组织,3例Ⅲ期和5例Ⅳ期部分切除,2例Ⅲ期仅做活检。79例患者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59例采用胸腺区放射治疗,5例难治性MG危象采用环磷酰胺治疗,4例转移性或复发性胸腺瘤采用联合化疗。随访1-16年,总有效率为72.6%。Masaoka分期Ⅰ期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1.2%和76.9%,Ⅱ期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7%和71.4%,明显高于Ⅲ期和Ⅳ期的35.7%和0(P<0.01)。结论:伴胸腺瘤MG以全身型为主,病理类型以淋巴细胞为主型常见,胸部CT扫描结合血清CAE-Ab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胸腺瘤。手术并不能消除MG症状,治疗应根 相似文献
5.
<正> 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接头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产生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由于受体数量上减少,敏感性低下,当递质(乙酰胆碱)释放量稍有减少,即出现肌肉无力,甚至麻痹。本病的治疗已从单纯用抗胆碱酯酶药发展到激素、免疫抑制剂、大剂量丙球、血浆置换等综合疗法的使用。其中联合免疫疗法由于疗效肯定,经济合理日益受到重视。我们从80年代初使用联合免疫法治疗MG,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资料较全的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重症肌无力系神经系统—常见且难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对1984年1月至1997年6月我科收治的20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予以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50例经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患的临床特点、治疗的基本原则、手术方式及疗效。以临床绝对评分及相对评分为治疗前后疗效主要判断标准。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直接手术并发症8.9%(31/350)。术后病理检查,异位胸腺发生率149例,发生率为42.6%(149/350),胸腺增生达87.4%(306/350)。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324例(随访率92.6%)。术后长期随访1年以上289例(随访率82.6%),平均随访5.4—38个月。痊愈9.3%(27/289)、基本痊愈13.8%(40/289)、显效47.4%(137/298)、好转39.4%(114/289)、无效11.1%(32/289),总有效率88.9%。结论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积极手术治疗的合理性在于手术很可能显改善患的生活方式,阻断病情恶化并减少长期药物治疗带来的并发症及经济费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1989年1月至1995年10月共收3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28例做了胸腺X线平片、胸腺CT、EEG、EMG、甲状腺T_3、T_4、TSH、碘_(131)及酶谱COT、LDH、CPK检查和测定。现加以报告,并结合文献对小儿MG的发病特点、胆碱脂酶抑制试验阴性、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阴性等问题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新斯的明试验、EMG低频重复刺激(PNS)递减效应等确诊。并经胆碱脂酶的抑制剂或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在4~61岁,14岁以内7例,14岁以上21例。按第二版实用神经病学分型法:Ⅰ型6例、Ⅱ型A5例、Ⅱ型B8例、Ⅲ型5例、Ⅳ型3例、Ⅴ型1例。均经新斯的明试 相似文献
9.
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T细胞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 相似文献
10.
11.
金扬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7(3):161-162
本院自1980~1995年收治重症肌无力120例,回顾分析重症肌无力危象32例(44次)。现将临床经过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年龄与性别男性11例,占同期男性47例的23%,女性21例,占同期女性73例的30%,男女之比为2:1。女性较多。年龄3~78岁,平均发病年龄40岁,以30~50岁发病居多,其中肌无力危象27例,胆碱能危象3例,反拗性危象2例。1.2病程1年以内15例,1~2年6例,3~5年5例,6~10年3例,15年1例,20~22年2例.危象发生1次者23例,2次者6例.3次者2例,4次者1例.1.3诱因上呼吸道感染8例,肺部感染10例,自行增加抗胆碱酯酶剂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一组MG患者的治疗手段及疗效作评估。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48例不同类型的MG患者的治疗手段及疗效作回顾性的总结。结果:对不同类型、关发症的有无及危象是否存在采取不同的方法能够使大多数患者保持长期缓解。结论:MG一旦发现,应及早治疗,只有充分认识各种治疗措施的应用基础及应用范围,结合具体病人及病情,有针对性应用,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广西地区儿童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小儿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3年诊治的小儿MG病例资料,并与同时期成人MG比较。结果:小儿MG以5~10岁病人所占比例高,与同期就诊成人MG相比,发生比例少,小儿MG中壮族所占比例较成人MG高,以眼肌型为主,危象发生率和病死率低,合并胸腺瘤少见。结论:小儿MG临床特点不同于成年人,认识这些特点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結了19例20次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MG以儿童、青壮年多见,小儿眼内肌受累较重,胸腺异常(肿瘤,增生)与免疫机制异常和MG有关。胸片正常的患者仍应做胸部CT,即使CT正常,也不可排除胸腺异常。此外还讨论了MG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影响眼肌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203例眼肌型MG患者,根据治疗后6~32个月临床预后分为完全缓解组及未完全缓解组。比较两组MG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单纯胆碱酯酶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合并胸腺切除术或糖皮质激素三种方法对眼肌型MG预后有无影响。结果 203例眼肌型MG患者87(42.86%)例完全缓解。两组患者中病程2年者完全缓解率为58.52%,明显高于病程﹥2年者的缓解率29.41%(P0.01)。临床表现仅为眼睑下垂者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伴有复视者(48.7%vs.34.53%,P0.01):单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完全缓解率为46.25%,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为38.18%,胆碱酯酶抑制剂+胸腺切除治疗为42.65%。统计学分析,三种不同治疗方案对眼肌型MG预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眼肌型MG完全缓解率随着病程的延长明显下降。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胸腺切除术对眼肌型MG完全缓解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