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唐瑾 《中国医学创新》2023,(27):149-152
目的:探究及分析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及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80例面神经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面神经炎治疗,观察组则进行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Portmann评分及面神经传导检测结果(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M波潜伏期及波幅)。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ortmann评分及面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及30 d后两组的Portmann评分及面神经传导检测结果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状态,在面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交替温针灸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给予交替温针灸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中医症状积分、面神经功能评分及面部神经肌电图指标[瞬目反射(RI)潜伏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神经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 G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及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纯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针刺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面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83%,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疗程后,两组的Sunnybrook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Sunnybrook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针灸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早期面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分成两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地塞米松、七叶皂甙钠脱水、尼莫地平改善血管供血状况。对照组同时给予维生素B12;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采用House-Brackmam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及临床疗效指标评定和面神经肌电图(EnoG)检查。结果:两组在治疗后30d内症状和体征、EnoG的变化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早期面神经损伤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就诊的10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联合组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88.46%VS 7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可提升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炎性反应水平,有助于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面神经炎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面神经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损伤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恢复期早中期面神经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恢复期早中期面神经炎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组(mNGF治疗组)及无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对照组,两组的其余治疗方案相同,对比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 mNGF治疗组的有效率96.5%、治愈率44.8%;对照组的有效率83.3%、治愈率26.7%.mNGF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恢复期早中期面神经炎的患者有疗效,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应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5g,静滴,1次/d,观察组39例,应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肌内注射,1次/d,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临床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缓解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41例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针灸治疗;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早期高压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Portmann评分法)、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组间的Portmann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能促进患者受损的面神经功能迅速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7d内的面神经炎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神经节苷酯联合糖皮质激素加常规治疗)及对照组29例(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28天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以治疗第14天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电针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60例中,治愈5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88.3%,总有效率98.3%;对照组60例中,治愈42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愈率70.0%,总有效率91.7%。两组治疗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治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改善更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表明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恢复面神经功能,作用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爆震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爆震性耳聋患者临床用神经营养因子治疗的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09年2月我院门诊患者19例(30耳)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10d,观察注射前后纯音测定听力变化。结果:19例爆震性耳聋患者(30耳)经用神经营养因子注射治疗10d后.3例早期患者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30耳爆震性耳聋经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前后纯音测听频率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治疗后有效率为11%,与文献报道用金钠多治疗有效率89%比较,本组有效率较低。结论:临床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爆震性耳聋对发病早期患者听力恢复有一定的积极效果,宜早期治疗,病程超过1个月者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作用。方法分别对47例四肢骨折患者行局部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49例四肢骨折患者行局部经皮注射神经生长因子,与52例四肢骨折患者对照,进行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疗效优于对照组,且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优于神经生长因子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临床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骨折均有促进骨折愈合修复的作用,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疗效。方法:76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于甲钴胺及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给于鼠神经生长因子9000AU和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1次/d,共4wk;对照组36例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1次/d,共4wk。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治疗后快于治疗前也快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神经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用甲钴胺疗效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宁  陈婕  苏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691-169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神经功能及多项红细胞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5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神经生长因子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4周的胃电参数、红细胞电泳、刚性及聚集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4周的胃电参数均优于对照组,红细胞电泳、刚性及聚集指数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神经功能及多项红细胞指数的影响较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验证贺氏火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为毫针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贺氏火针疗法。主要评价指标面部残疾指数(FDI),次要评价指标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分别对2组在入组后、4周末、8周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躯体功能评分、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在第4、8周末明显提高(P0.05),而社会功能评分在第8周末有明显降低(P0.05);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有54%完全恢复(功能正常),优于对照组的38%(P0.05);治疗8周末,治疗组有86%完全恢复(功能正常)优于对照组的64%(P0.05)。结论贺氏火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顾平  王琼华  方晏红 《西部医学》2014,26(11):1507-1508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视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为视神经炎的48例患者48只眼.其中,视神经乳头炎8例8只眼,球后视神经炎40例40只眼.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22只眼,给予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次,1次/d,14天为1个疗程;全身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5mg/d,1周后改为强的松龙60 mg/d口服,每7天减量,每次减量10 mg,同时肌注维生素B1 100mg/d,维生素B120.5mg/d,连续14天,使用能量合剂、地巴唑10mg口服.对照组:26例26眼,除不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22只眼中,显效18只眼,占81.8%;有效2只眼,占9.1%;无效2只眼,占9.1%,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26只眼中,显效14只眼,占53.8%;有效8只眼,占30.8%;无效4只眼,占15.4%;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32,P=0.511>0.05);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96,P=0.041<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治疗视神经炎,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析神经生长因子对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即常规治疗,治疗组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探讨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及比较治疗前后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在治疗后10天(T1),20天(T2)及30天后(T3)疗效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有效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项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接近健侧,经比较治疗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经复(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辅以治疗面神经炎,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且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疗效更为确切,明确了其在临床面神经炎治疗上的重要意义,为治疗面神经炎及其他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