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拜心通(Adalat gits)-一种Nifedipine缓释剂的抗高血压效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分组,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Adalat gits的降压均值及降压谷峰值比率.结果Adalat gits治疗组的24h、白天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下降,而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30mg,次/d的Adalat gits治疗,其SBP和DBP的谷峰值比率分别为90.1%和76.6%.连续观察23例具有36h动态血压资料的患者,服药后30h时SBP和DBP的谷峰值比率大于50%,超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30h应为50%的要求.36h SBP仍明显高于这个标准.结论Adalat gits是一种有效、平稳的抗高血压药物,适用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缬沙坦及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并研究其24h动态血压的变化.方法 经过4周药物洗刷期,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缬沙坦160mg及缬沙坦160mg/氨氯地平5mg两组,治疗周期为24周.观察期间测定坐位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和心率,治疗结束后采用动态血压仪同时记录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变化,以总有效率及血压下降差值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联合用药组坐位DBP下降值为(12.3 ±5.9)mmHg,达目的血压占64.9%,总有效率为87.8%;单药治疗组坐位DBP下降值为(7.9 ±6.2)mmHg,达目的血压占34.8%,总有效率为64.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中总共83例完成24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的舒张压/收缩压(DBP/SBP)的谷/峰比率(T/P)分别为82.8%/75.7%和85.4%/78.8%(P<0.05).结论 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缬沙坦单药治疗,并有较少的代谢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探讨血压异常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压组)和9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两组患者的24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患者24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日间SBP变异性高于单纯高血压组[(15.84±4.56)mm Hg(1 mm Hg=0.133 kPa)比(14.21±4.29)mm Hg],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5±8)%比(9±11)%,(7±6)%比(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增高及血压昼夜节律性消失与脑梗死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动态血压检测在预测原发性高血压(EH)并发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EH合并AM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EH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50例单纯EH患者作为EH组,30例EH伴AMI的患者作为合并组。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指标、血压变异性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血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组白天平均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舒张压(DBP)和24 h MAP、24 h SBP、24 h DBP均高于EH组(均P<0.05),两组患者夜间平均MAP、DBP、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组白天MAP、DBP、SBP变异系数,24 h MAP、24 h DBP、24 h SBP变异系数均高于EH组(均P<0.05);两组患者夜间MAP、DBP、SBP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白天平均MAP、DBP、SBP...  相似文献   

5.
氯沙坦与国产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氯沙坦(Los)与非洛地平(Felo)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均分成(Los)组(30例),口服Los50-100mg/d,疗程4周Felo组(30例),口服Felo5-10mg/d,疗程4周。每周测诊室血压(CBP)、心率(HR),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4周末Los组与Felo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与83.4%,与治疗前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间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态血压测定24h、日间、夜间血压均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Los略优于Felo。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谷峰比值(T/P)均大于50%。不良反应Felo多于Los。结论:两种药物均不影响血压昼夜节律,降压谷峰比值较好,均为有前途的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病特点及24 小时血压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莉 《职业与健康》2006,22(22):2001-200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特点及24 h血压动态变化.方法 受检者采用无创伤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DS-250,北京)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携带记录仪照常进行日常活动并可记录血压.结果 在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中,伴心脏损害者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最低,伴脑损害次之,伴肾损害及多脏器损害者平均SBP、DBP最高;42例单纯SBP增高,33例为SBP及DBP增高,17例临界高血压,8例血压正常.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特点是患病率高,并发症多而严重;24 h血压变化多呈非杓型,甚至反杓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评价中医时间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98例高血压者且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两组,给予两组患者予以同样的降压药物口服干预和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予以中医时间护理,且对两组血压、心率、情绪、护理满意度加以观察和评价。结果观察组24 h SBP峰值、24 h DBP峰值、夜间SBP均值、夜间DBP均值及24 h平均HR的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时间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价值理想,既可有效控制血压,又能调节患者情绪,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8例高血压患者及16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按年龄分为老年高血压组与中青年高血压组,老年健康组与中青年健康组,对各组的动态PP、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比较.结果 (1)在不考虑年龄的情况下, 高血压组动态PP、SBP、DB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无论是老年高血压组还是中青年高血压组,动态PP、SBP、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老年高血压组动态PP显著高于中青年高血压组,两组间动态SBP比较无明显差异,而老年高血压组动态DBP显著低于中青年高血压组.(4)老年健康对照组与中青年健康对照组比较,动态PP水平显著增高;SBP水平无明显差异;DBP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动态PP随增龄而增大.老年高血压与健康对照组动态PP增高主要与动态DBP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轻中度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设计方法,将244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夜间服药组(A组)和清晨服药组(B组),分别在19:00-21:00和7:00-9:00给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连续治疗48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室间隔厚度(IVST)。结果治疗后,A组各项动态血压指标值(24h SBP、n SBP、d SBP、24h DBP、n DBP、d DBP)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的动态血压达标率(91.80%)显著高于B组(77.87%)(χ2=9.207,PO.01);A组有101例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转变为杓型,显著多于B组的60例(χ2=30.694,P0.01);A组的晨峰血压(MBPS)、LVEDD和IVST均显著低于B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别。结论夜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防治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优于清晨服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8例高血压患者及16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按年龄分为老年高血压组与中青年高血压组,老年健康组与中青年健康组,对各组的动态PP、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比较。结果(1)在不考虑年龄的情况下,高血压组动态PP、SBP、DB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无论是老年高血压组还是中青年高血压组,动态PP、SBP、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老年高血压组动态PP显著高于中青年高血压组,两组间动态SBP比较无明显差异,而老年高血压组动态DBP显著低于中青年高血压组。(4)老年健康对照组与中青年健康对照组比较,动态PP水平显著增高;SBP水平无明显差异;DBP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动态PP随增龄而增大。老年高血压与健康对照组动态PP增高主要与动态DBP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