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中医属“消渴”,一般认为与肺胃燥热、肾虚有关。有主燥热,有主阴虚,有主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者。虽然有上、中、下三消之说,上、中、下三消分治,但临床用药效果亦多有不满意者。其病多因嗜酒、过食肥甘、好逸恶劳、缺乏体育锻炼所致。嗜酒者多湿,肥胖者多湿,虽病久有燥热表现,但早期痰湿表现者十有八九。求其根本应痰湿为先,  相似文献   

2.
周仲瑛治疗糖尿病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丽红  王敬卿 《中医杂志》2003,44(12):900-901
糖尿病因其临床症状突出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学一般认为,本病基本病理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与燥热互为因果。辨证一般从三多症状分上、中、下三消,分肺、胃、肾重点进行治疗,临床一般常选用消渴方、玉女煎及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治疗。然而,导师周仲瑛教授对本病有独特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l 从“三热”论治糖尿病糖尿病虽以三多为主症,但周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常发现三多症状或同时存在,或又伴见其它症状;有些患者又无明显三多症状。传统归纳的阴虚燥热不能全面反映病机。周老师根据糖尿病患者常多出现的症状,如咽燥、口干、欲饮,口苦、口中粘腻,大便干结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病机心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典型临床症状。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认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说:“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阴虚燥热可能仅为现象,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才是本质,现浅述如下。阴虚燥热尚不能完全概括消渴病机。尽管糖尿病表现出烦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等症状,看似一派阴虚燥热之象,但阴虚应皮肤口舌干燥而少尿,何以多尿?此其一;2型糖尿病患者以肥胖者居多,阴虚何以肥胖?此其二;患者舌体…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亦称“消瘅”、“消中”,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为病机,治疗上多宗朱丹溪以“三消”论治,即从肺、胃、肾,分上、中、下三焦论治,从脾论治较少。昆明市名中医梁建勋老师在临床中采用健脾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化瘀法联合降血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2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迄今为止,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临床观察发现,清、补、消三法对本病的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浅论如下,仅供同道参考。1清法糖尿病多在素体阴虚的基础上,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致病,其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与阴虚往往互为因果,燥热愈盛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盛。就其病理性质而言,燥热为标属实,阴虚为本属虚。如《素问·奇病论》说:“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渴…  相似文献   

6.
浅谈治疗糖尿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中医对消渴病的治疗是按“三多”症状的主次分为上、中、下三消,以三消分证施治,但由于在临床中有很多的糖尿病及并发症可无明显的“三多”症状,使三消辨证受到局限。因此,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就成为当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主要发展趋势。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遵循这种原则,将其治疗大法归纳为养阴清热、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三大类,并发现降糖新药翻白草,用于临床,取得理想疗效,现总结如下。1养阴清热法 阴虚燥热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消渴的重要病机,其基本病理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以阴…  相似文献   

7.
从脾虚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明 《江西中医药》2006,37(10):13-13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的“消渴”范畴,其病名最早见于《内经》。传统观点认为,其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具体治疗上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分别予以润肺、清胃、滋肾。但是随着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不断开展,以及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降低,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及初次诊断者,其阴虚燥热征象不明显,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反而多表现为倦怠乏力,肢体酸软,形体消瘦或肥胖,舌质淡胖,脉弱无力等脾虚气弱的症状体征。对于该类患者,如果采用常规滋阴润燥的方法治疗,多不能取得满意效果。我们采用益气健脾的方法治疗,却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从脾阴虚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杰 《中医杂志》2001,42(10):592-592,610
糖尿病,因临床常见多饮、多尿、身体消瘦的症状表现,所以多属中医“消渴”范畴。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病因复杂。其病机特点多概括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因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伤阴者脾阴首当其冲。脾阴虚是糖尿病病机的根本,糖尿病从脾阴虚辨治,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试作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为消渴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中医“肾消”、“尿浊”、“虚劳”等范畴。对其病机认识多倾向于本虚标实之说,早期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随病程进展多阴损及阳、瘀血浊湿为患。基于长期跟师实践,笔者认为“消渴肾病”不论其病处何阶段,均存在“阴虚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的消渴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气阴两伤、阴阳俱虚、阴虚燥热为特点。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消渴证与血瘀有密切的关系,而阴虚燥热为消渴证血瘀的主要原因。在临床部分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或用胰岛素治疗后,症状仍不能改善,控制血糖升高不甚满意。笔者以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为定量指标,在临床应用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之药物治疗,均获较满意的疗效。本文5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二组:一为胰岛素依赖型组,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消渴方治疗;二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组,应用降糖药并加用消渴方治疗。现将其疗效及作用机理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以“三多一少”为主症,病机虽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然亦有为“阳虚”所致者。脾肾阳虚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在治疗上多重视温阳之法,现代临床运用温阳法治疗糖尿病亦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糖尿病的治疗不应拘泥于滋阴清热之法,当四诊合参,把握疾病本质病机,区分阴虚内热还是脾肾阳虚,随证应用,方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于志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部部长,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载,勤于临床,学研俱丰,善于总结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理论治疗心系疾病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临床疗效显著。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之范畴,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分为上、中、下三消。传统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理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临床以口渴、多饮、多尿、高血脂、肥胖、高血糖、尿糖等为特点。在古代,中医从临床症状上分上、中、下三消,对其病机总结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1]。但现今临床不论是病因病机与发病,还是临床表现,甚至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六经津液辨证论治消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又名消瘅、三消、消,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特征,类似于西医学的糖尿病。传统上,中医多以“三消”论治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病机多主为阴虚燥热。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消渴的病机、辨证方法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有从脾论治者,有从肾论治者,有重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辨治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现代医学在糖尿病研究方面的飞速发展,对中医辨治消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研求前辈经旨,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辨治于临床,集已四得,不揣浅陋,举要如下:一、气阴同治,以肾为本历代医家对消渴病机特点及转变规律认识一致,即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伤气耗,气阴两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治疗大法,多以上中下三消为论:润肺清胃滋肾。现代临床所见,求治于中医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已有一段病程,经西药治疗后,或临床症状元改善,或血糖控制不理想,单纯燥热阴虚者极少,兼气阴双亏者最多,且三消之证俱现,…  相似文献   

16.
"脾不散精"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菲 《河北中医》2008,30(3):296-297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内经》对其即有记载。传统观念认为,其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与肺、胃、肾三脏关系密切。治疗多从“三消”论治,分别予以润肺、清胃、滋肾。随着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开展和临床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发现一部分患者,尤其是中老年及初期患者  相似文献   

17.
论健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业 《河北中医》2000,22(8):634-63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现代医学尚无很满意的方法.祖国医学治疗糖尿病已有久远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关本病的记载,散见于中国古典医籍消渴、消瘅、消中、痹消、鬲消等门中.纵观各家对本病的研究,多分为上、中、下三消,每从阴虚燥热立论,多以养阴润燥为法,然而许多患者疗效并不理想,甚至服药后反而出现腹泻不止等症状;另外有许多患者并无明显的阴虚燥热之象,而常以体倦乏力、肢体麻木及血糖升高为主.以上现象以阴虚燥热解释不通,而以脾虚血瘀立论不但理论上可以解释,并且指导临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而笔者认为脾虚血瘀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健脾活血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因而至今将其作为治疗消渴的用药依据。目前消渴病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很多病人"三多一少"症状并不典型,若仍固守传统的上、中、下三消辨治  相似文献   

19.
亓鲁光从脾肾阳虚论治消渴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作为消渴基本病机一直沿用至今,治疗上多采用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法。吾师亓鲁光教授在临床上发现消渴属阳虚证候者亦不少见,对此类病例采用温补脾肾之阳的方法,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近 10年来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由 0 .6 0 9%上升到 2 .3% ,且以Ⅱ型糖尿病居多 ,本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 ,中医界应用传统的整体观念 ,有效地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 ,收到很好疗效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消渴又名“消瘅” ,《灵枢·五变篇》言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明确指出五脏虚弱是发生本病的基本因素。《素问·阴阳别论》又云 :“二阳结谓之消”。即所谓胃肠有结热 ,热结伤津导致消渴。《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 ,提出三消症状及治疗方药。后世医家认为消渴涉及胃、脾、肝、肾多个脏腑。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