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对2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扫描。发现 x 线胸片阴性的胸腔积液6例,被胸水掩盖的肺内病灶13例,肺不张20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3例。提示 MRI 对胸腔积液的进一步探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核磁共振(MRI)诊断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日趋完善,时间虽短,也已显出其优越性,胸部可检查以下部位的疾病:肺、纵隔及肺门胸膜与胸壁、乳腺心脏.这里我们主要探讨MRI在肺、纵隔及肺门胸膜与胸壁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 支气管囊肿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可发生在纵隔,横膈及肺内,后者又称为肺囊肿,国内报告较少,我院于1975—1979年和本校三院、208医院共遇到纵隔及肺的支气管囊肿13例,对其X线表现及检查方法加以探讨,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莫洪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268-3269
结核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儿童,成人较少,且难与其他疾病鉴别,往往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断。为了提高对成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认识,减少误诊,尽早作出诊断,及时治疗,笔者将9a所遇见的肺结核中,选择一组病例为成人单纯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无合并肺部、胸膜和其他脏器结核,共13例进行分析报道,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3例疑似纵隔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对纵隔型肺癌的诊断效能,观察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53例高度疑似纵隔型肺癌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纵隔型肺癌35例,其中鳞癌19例(54.29%),小细胞癌10例(28.57%),腺癌6例(17.14%);左肺上叶8例,左肺下叶9例,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下叶8例;53例患者经MRI检查,其中阳性34例(64.15%),阴性19例(35.85%)。MRI检查的敏感度为94.29%(33/35),特异度为94.44%(17/18),准确度为94.34%(50/53);MRI诊断纵隔型肺癌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03,P<0.05)。结论 MRI应用于纵隔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影像学特征表现较多,临床仍需进行进一步鉴别诊断,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接收的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展开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和MRI诊断,对比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效果.结果 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周围型肺癌19例,中央型肺癌27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13例,鳞癌18例.左肺上叶12例,左肺下叶8例,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下叶16例.CT、MRI诊断均呈阳性,CT检查可观察到肿瘤的边缘形状不规则,外缘表现为毛刺、分叶状,肺门为结节形状,纵隔淋巴结出现肿大,并存在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征象,增强扫描肿块大多呈缓慢持续上升型不均匀强化;MRI诊断不仅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而且还可观察到肿瘤累及至胸膜、胸壁与胸椎的状况.结论 CT与MRI对于纵隔型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影像学表现有差异,需要时患者可接受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21-123
目的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纵隔型肺癌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MRI检查。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检查显示纵隔旁肿块病灶内缘与中纵隔紧贴3例,贴于后纵隔旁,呈肿块状突出3例,位于前纵隔4例,大小15 mm×13 mm~42 mm×36 mm。肺门呈结节状,癌肿边缘不规则,呈毛刺样、分叶状征象,纵隔淋巴结肿大明显,且伴有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其中,13例可见内缘脂肪线影,19例无脂肪线影;边缘光滑5例,毛刺15例,分叶12例,5例可见淋巴结肿大,多位于中纵隔、肺门和右主支气管旁。病理诊断:肺腺癌5例,鳞癌12例,小细胞癌8例。MRI诊断除前述情况外还可见肿块侵袭胸椎、胸壁及胸膜等,其中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较高信号(中央高信号),且冠状面与矢状面可见支气管狭窄、闭塞,增强扫描后肿块出现明显强化表现。6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较均匀强化,9例密度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7例有邻近胸膜凹陷征。结论纵隔型肺癌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各具有一定的特点,用于纵隔型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诊断准确率高,能有效避免及减少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胸部结节病的影像特征,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4月间经病理证实结节病的60例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胸部不融合的肿大淋巴结23例:其中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纵隔淋巴结并肺门淋巴结肿大19例;肺部有病变者37例:其中仅有肺部病变5例,肺部病变并纵隔淋巴结不融合肿大11例,肺部病变并肺门淋巴结不融合肿大8例,肺部病变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不融合肿大13例。结论依据胸部结节病的MSCT和MRI的特征-胸部不融合的肿大淋巴结,大多可以明确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9.
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原因较多 ,临床上得到明确诊断比较困难 ,常需做病理学检查。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3月我院对 16例临床诊断不明确的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做了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6例患者中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2 0~ 5 8岁 ,平均 4 0岁。伴有肺内病变 10例 (由于病灶小或支气管内未发现异常 ,经纤支镜活检和刷检未明确诊断 ) ;不伴有肺内病变单纯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 6例。2 方法术前准备工作同常规纤支镜检查 ,术前必须做常规胸部CT扫描 ,必要时做胸部MRI检查 ,以明确纵隔、肺门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中央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证实的中央型肺癌的0.35T MRI资料。结果 20例MRI均表现为肺门肿块,合并支气管阻塞13例,伴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11例,伴纵隔淋巴结16例,肺内结节状转移5例,胸椎转移4例。6例治疗后肿块有缩小,其中4例放疗后可见相应照射区椎体T1WI信号增高。结论低场MRI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及随访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三种影像检查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三种影像检查方法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进行综合评价。 17例单纯作胸部正侧位胸片 ;4 6例作胸部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 ;8例作胸部磁共振扫描 ,其中 5例作Gd-DTPA静脉增强 ;5例作系列的平片CT和MRI胸部检查。全部病例通过三种影像检查评价其定位、定性的诊断精确性。结果 17例胸部平片X线结果 :前纵隔肿瘤 13例 ,后纵隔肿瘤 4例。 4 6例作常规胸部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前纵隔肿瘤 2 9例 ,中纵隔肿瘤 7例 ,后纵隔肿瘤 10例。 8例作胸部MRI检查 ,5例前纵隔肿瘤包括前中纵隔肿瘤 4例。 5例系列的平片、CT、MRI检查病例 ,前纵隔肿瘤 4例。对随机抽样的 76例纵隔肿瘤 ,根据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 ,CT、MRI对纵隔肿瘤诊断明显优于平片 ,其定位和定性诊断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T与MRI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无显著性 (P >0 0 5 )。MRI对纵隔恶性肿瘤的判断高于CT检查 ,两者间存在显著性 (P <0 0 5 )。结论CT检查对于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都有十分有用的价值 ,MRI检查应为CT定性诊断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mediastinoscopy,VM)在肺癌(无肺癌根治术指征者)、纵隔肿物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麻并气管插管,71例经胸骨上窝纵隔镜活检术,40例经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49例经肋间纵隔镜手术.结果:160例经VM术后确诊肺鳞癌41例、肺腺癌39例、肺小细胞癌9例、肺大细胞癌1例、腺鳞癌2例、淋巴结炎症9例、淋巴结核12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胸腺癌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心包囊肿1例、胸膜间皮瘤5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3例、纵隔纤维肉瘤1例、胸腺瘤5例、后纵隔神经鞘瘤3例、结节病13例、胸腺增生1例;术中发生出血2例,结核切口延迟愈合和切口感染各1例.结论:VM不但是部分肺癌、纵隔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也是诊治恶性胸腔积液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结核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支气管结核(BT)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1例BT的CT资料,看重观察支气管管腔和管壁形态的改变、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及肺内结核情况。结果:31例共67支支气管受累,其中侵犯2支或2支以上支气管21例。CT表现为支气管管腔狭窄29例,管壁增厚23例,增厚伴钙化9例;合并肺内结核28例;纵隔淋巴结肿大并钙化17例,淋巴结呈环形强化9例。CT误漏诊11例。结论:典型BT的CT表现特点:①病变范围广泛、多支受累。②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钙化,多不伴肺门肿块。③常伴肺结核。④纵隔或肺门淋巴结可见肿大、钙化、环形强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在肺及纵隔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常规气管镜检查中,对照CT提示肺部病变同时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或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63例患者进行TBNA检查.结果 63例中42例获得明确组织学及细胞学诊断.在TNBA、支气管黏膜刷检和钳检三种检查方法中,阳性率分别为66.7%、33.3%和31.6%.TBNA和三者联合检查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检查(P<0.01).结论 TBNA是一种阳性率高,特别是对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肺部阴影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疾病,以及对于支气管腔内未见明确病灶而管壁呈外压狭窄一类疾病的诊断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探讨MRI在诊断纵隔子宫中的价值。对本院52例临床诊断的纵隔子宫患者的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宫腔镜或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MRI对纵隔子宫的诊断价值。纵隔子宫的诊断采用美国生育协会标准。本组52例患者,由宫腔镜或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断完全性纵隔子宫19例,部分性纵隔子宫32例,1例未行手术。MRI诊断完全性纵隔子宫19例,部分性纵隔子宫32例,1例宫腔粘连。MRI可以完全准确诊断纵隔子宫,在该病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与CT显像在乳腺癌治疗后随访的价值.方法 40例乳腺癌治疗后患者均行PET/CT与CT全身显像,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标准摄取值,SUV)判断PET/CT结果,并将PET/CT结果与同期的CT结果进行双盲比较.结果 40例患者中,PET/CT显像结果阴性8例,局部复发3例,4肺转移例,肺炎1例,胸膜及胸壁转移3例,多发骨转移6例,肝脏转移4例,脐周软组织转移1例,双侧腋窝、双侧肺门、纵隔、锁骨上窝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3例(共发现40个转移的淋巴结).CT检查结果:阴性13例,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5例,胸膜及胸壁转移2例,多发骨转移3例,肝脏转移2例,双侧腋窝、双侧肺门、纵隔、锁骨上窝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3例(共发现28个转移的淋巴结).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癌治疗后病灶的复发和(或)转移的监测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7年11月-2019年2月在本院经活检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的108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观察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CT平扫均可见肺门结节状,边缘分叶状或毛刺状,部分欠规则,周围型可见棘状突起,肿瘤与非组织界面毛糙,局部肺纹理侵入肿块,肿块内缘紧贴中纵隔;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闭塞病灶远端肺野出现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部分肿块内部可见脂肪线,增强扫描后病灶可见不均匀强化;周围型肺癌可见肿块内部可见明显钙化,呈中心性坏死;MRI平扫肺门区肿块边缘毛刺状或分叶状;T_1WI正信号,T_2WI高信号,肿块中央坏死区域明显高信号,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闭塞,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周围肺野改变,部分可见肿块侵犯胸膜、胸椎,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伴中央坏死区域低信号改变;周围型肺癌可见胸膜凹陷征,增强扫描均可见肿块内部坏死、液化。与病理结果对照,CT、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准确率为92.59%(100/108)、94.44%(102/1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隔型肺癌的CT、MRI影像学表现具一定特征,两者用于诊断纵隔型肺癌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上肺局部晚期肺癌经胸骨正中切口切除及双侧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方法与经验.方法: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对31例上肺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受侵的血管和支气管切除后进行成形或重建,清扫同侧肺门纵隔及双侧上纵隔淋巴结.并与同期30例后外侧切口行上肺肺癌切除术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方面进行比较.术后对患者随访3...  相似文献   

19.
巨大淋巴结增生(Giant lymph node hypcr-plasia,简称 GLNH)是一种少见的疾病,1954年始被认识。我院外科自1973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共9例,肿块部位除纵隔、肺门外尚见于肺裂和胸壁,后者罕见。本病临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对肺、纵隔肿块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行 X线及CT检查 ,但仅能获影像学诊断 ,如何获得病理细胞学诊断一直是临床探讨的内容。我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采用CT引导自动活检枪经皮肺或纵隔对肿块行穿刺活检 ,获较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5 3例 ,女 6 3例 ,年龄 13~ 78岁。临床症状 :刺激性咳嗽 82例 ,咳血痰 6 8例 ,胸、背疼痛 31例 ,声音嘶哑 6例 ,无症状 2 9例。2 16例均经 X线或 CT检查提示有明显肺或纵隔肿块或结节 ,全部有穿刺活检适应证。其中肺内病变 182例 ,纵隔病变 34例。1.2 方法1.2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