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婴幼儿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的异同点。方法回顾分析113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儿临床表现、血常规、肺炎支原体IgG抗体、酶学指标及尿蛋白、X线表现及肺外表现。结果11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婴幼儿54例(47.8%),儿童59例(52.2%),其中肺外表现婴幼儿8例(7.1%),儿童44例(38.9%);干啰音婴幼儿36例(66.7%),儿童24例(40.7%);湿啰音婴幼儿48例(88.9%),儿童44例(74.6%)。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儿童比婴幼儿易出现肺外表现,肺部体征婴幼儿重于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血清学抗体检测及治疗与转归。结果本病以冬、春季发病率高,发病年龄≤3岁49例(29.00%),4~7岁70例(42.00%),8~14岁49例(29.00%)。98%患儿有发热,所有患儿均有咳嗽。胸片X线及胸部CT检查以斑片状病灶及大片状病灶为主,可为单侧或双侧,大片状肺实质性病变及肺叶实质性病变占72.00%(121例)。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全部阳性。所有病例均使用阿奇霉素静脉缓慢输注2~3个疗程,后改为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或阿奇霉素片巩固治疗。4周后复查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随访3个月160例(95.00%)患儿肺部病灶完全吸收。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于学龄前儿童,病灶以大片状病灶及肺实质性病变居多。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效果佳,但疗程较长,远期随访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并观察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120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支气管镜、肺功能检测特点及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 支原体肺炎表现为发热,阵发性连续性咳嗽;肺部体征出现较晚,X线表现为单侧病变多于双侧,不完全节段性或大叶实变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方法对60例小儿MPP采用西医药物为主,中医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表现,总结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60例患儿经中西医结合的辨证施治,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出院时肺部症状及体征、并发症均消失。结论 MPP既表现于肺系特点,同时又伴发多种肺外表现,在西药基础上加服中药不但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还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特点、肺外表现及治疗。方法对60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该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上,5~13岁29例(48.3%),发热35例(58.3%),持续性干咳38例(63.3%),婴幼儿表现为喘息7例(1.2%);36例(60.0%)肺部可闻及干啰音,并且7例肺部可闻及哮鸣音,32例肺部可闻及细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以斑片状及大片状病灶为主,可为单侧或双侧40例(66.7%),肺纹理增多、模糊15例(25.0%),心肺膈无明显异常2例;3例做胸部CT检查示两上肺可见片状致密影,边界模糊2例,合并右侧胸膜炎1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42例(70.0%),降低3例,升高15例;血红蛋白低于正常17例(26.7%);肺外表现有21例(35.0%),多脏器损害5例(8.3%);所有病例均静脉使用阿奇霉素缓慢输注1~2个疗程,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片巩固治疗,57例痊愈。另3例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无死亡病例。结论 MPP高发年龄为5岁以上,其肺外表现也较常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炎症反应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MPP患儿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症MPP组68例和重症MPP组32例。所有患儿入院24h内测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患儿经治疗后,感染恢复期复查上述指标。结果重症MPP组白细胞、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平均水平均高于轻症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重症MPP组炎症指标异常高于轻症MPP组。结论不同病情MPP炎症反应指标不同,其可作为MPP免疫干预依据;重症MPP组炎症反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肺外并发症,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分析168例MPP患儿中64例有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患儿主要有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浆膜腔、泌尿系统等受累。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少数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5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发生肺外并发症220例列入观察组,无肺外并发症患儿340例列入对照组,记录观察组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结果 MP感染肺外并发症中,消化系统症状发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皮肤与关节等。观察组患儿病程和热程明显长于对照组,胸片呈大片状阴影和肺不张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肺炎MP感染肺外并发症累及全身各类系统组织,积极实施MP治疗与杀灭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患儿热程、胸片大片状阴影征和肺不张等可作为并发症预防的观察指征。  相似文献   

9.
38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38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予阿奇霉素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病程10d內予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和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照组在病程10d后使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退热时间、肺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程早期使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热毒宁可有效辅助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发病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50例MPP患儿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即低剂量红霉素20mg/(kg·d)匀速静脉滴注,疗程1周;1周后根据病情改为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或口服1周;2周后给予阿奇霉素颗粒口服,服用3d停4d,总疗程3~4周。同时联合止咳、祛痰、解痉、平喘、雾化吸痰、丙种球蛋白、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性治疗。观察婴幼儿MPP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50例婴幼儿MPP均以咳嗽起病,呈阵发性剧烈咳嗽、多伴发热、呼吸困难、呕吐、腹泻及肺外多系统损害。胸部X线片异常率远高于肺部体征阳性率,全部病例均临床治愈。结论婴幼儿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高热不退,应警惕MPP,确诊后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以资料完整的65例儿童重症肺炎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重症肺炎易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及全身中毒症状等并发症;细菌、病毒仍是重症肺炎的主要病原体,病原诊断阳性率为92.3%;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或有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为高危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及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65例中治愈61例,治愈率为93.8%,死亡4例。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尤其是合并基础疾病者及时发现,积极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控制炎症反应,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对小儿机体损害包括病原体直接侵犯损害和感染后免疫损害。其中免疫性损害可促进重症支原体感染的发生,故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免疫治疗尤为重要,包括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剂、中药、抗生素、维生素D、特异性疫苗等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常出现的肺外临床表现.方法 对确诊为MP感染的2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20例中90例(40.9%)出现肺外不同脏器、系统的损害,其中以消化、血液及泌尿系统多见,分别为41.1%、23.3%及20%,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后痊愈出院.结论 MP感染常引起肺外并发症,尤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引起误诊误治,故临床上遇到此类病例时,需注意MP感染的可能性,及时进行相关检测,及早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不同年龄段的小儿患者的诊断方式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抽取90例在我院就诊的对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的小儿患者病例,其中0—5岁和6—10的小儿各45例,分别定义为A、B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抗Mp-IgM和咽拭子Mp-DNA-PCR进行检测,对两组患儿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的咽拭子Mp-DNA-PCR阳性率明显高于其血清抗Mp-IgM的阳性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儿的血清抗Mp-Ig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患儿,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患儿的血清抗Mp-IgM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受患儿年龄的影响比较大,咽拭子Mp-DNA-PCR的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基本不会受到患儿年龄的影响,更适合在对该类患者进行确诊的过程中予以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不同年龄段的小儿患者的诊断方式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抽取90例在我院就诊的对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的小儿患者病例。其中0—5岁和6—10的小儿各45例,分别定义为A、B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抗Mp—Igi和咽拭子Mp—DNA—PCR进行检测,对两组患儿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的咽拭子Mp—DNA—PCR阳性率明显高于其血清抗Mp—IgM的阳性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儿的血清抗Mp-1g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患儿,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患儿的血清抗Mp—IgM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受患儿年龄的影响比较大,咽拭子Mp—DNA—PCR的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基本不会受到患儿年龄的影响.更适合在对该类患者进行确诊的过程中予以使用。  相似文献   

16.
15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总结中医辨证分型规律,为规范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1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中医辨证分型,对中医证型与发病季节、性别、病程、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多见;发病无性别差异;临床辨证分型以痰热闭肺型和湿热闭肺型为主;痰热闭肺型、痰湿闭肺型和湿热闭肺型的病程相对较长;风邪闭肺型病情相对较轻,痰热闭肺型、痰湿闭肺型和湿热闭肺型病情相对较重;风邪闭肺型、痰热闭肺型、痰湿闭肺型、湿热闭肺型具有肺部听诊不明显的特征;胸部X线与证型的病情轻重相一致;支原体抗体滴度多分布于1∶40~1∶640;临床常见心肌受损表现。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采用SERODIA-MYCOⅡ明胶凝集法检测血MP-IgM,对MP-IgM≥1:80确诊为MP感染的4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①45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22例合并肺外脏器受损(占48.9%),其中年长儿17例,受损脏器中以消化、泌尿、血液系统多见,分别为36.4%、31.8%、22.7%,皮肤损害(4.1%)少见;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天左右好转,出院后继续服药2周痊愈。②实验室检查中:血Mp-IgM均≥1:80,C反应蛋白(CRP)>15mg/L。结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易有肺外脏器受损,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更易造成误诊;对于治疗不理想的呼吸道感染及多脏器受损的呼吸道感染,应注意是否有被MP感染的可能,并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测,以及早确诊,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128例MPP患儿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红霉素静滴及对症治疗,疗程2~3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3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病情迅速得到控制,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2,P0.05)。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MPP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不典型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78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联合应用阿奇霉素/红霉素、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单味中药喜炎平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 78例患儿经联合治疗均有效,大多数热退在1周内,但咳嗽等症状大多数在1~2周消失,且多数患儿出院时肺部片状阴影未完全吸收。结论不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故疑似患儿应早做胸片检查,以免漏诊,确诊后应给予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儿均有发热。主要表现有惊厥、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除综合治疗外,给予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尽早确诊,及时给予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迅速改善中毒症状,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