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婴儿CMV肝炎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黄疸期予清肝利胆汤口服,黄疸消退,转氨酶升高期予益肝降酶汤口服;同时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前2周剂量为5mg/kg,12h1次;3~8周每周静脉滴注5d,剂量为5mg/kg,每日1次;对照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剂量及方法同治疗组)及口服肝泰乐50mg,每日3次。分别于治疗后2、4、8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服中药治疗婴儿CMV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疗法,为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并与传统方法对照,观察其各自疗效。方法将无黄疸型58例和黄疸型52例患儿按病历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中无黄疸型25例作为观察1组,黄疸型27例作为观察2组;对照组中无黄疸型33例作为对照1组,黄疸型25例作为对照2组。对照组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1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加用茵栀黄制剂治疗;观察组巩固期均给予口服或直肠灌注茵陈利胆汤辨证施治。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查肝功和巨细胞病毒核酸(HCMVDNA)载量,出院后随访4个月,观察药物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治疗2周,观察1组和对照1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HCMVDNA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HCM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和对照2组治疗前后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2组治疗前后瘀胆指标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后HCM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个月两组HCM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尤其以小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最为常见。更昔洛韦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副反应。因此应用中成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进行了综述,以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患儿按入院时间次序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5mL,每日3次,连用14d。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黄疸、肝脾增大等临床表现;血巨细胞病毒抗体IgM、尿巨细胞病毒DNA拷贝数、肝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BIL与DBIL、ALT与AST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尿CMV-DNA转阴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MV-IgM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CMV肝炎在退黄、降酶、保肝、病毒转阴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胡会芹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5):437-438
目的总结婴幼儿感染巨细胞病毒(CMV)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17例CMV感染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过程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以发热、咳嗽、鼻塞就诊者5例,占29.4%;以听力障碍就诊者2例,占11.8%;以全身皮肤黄染就诊者6例,占35.3%;以早产就诊者2例,占11.8%;以纳差就诊者1例,占5.9%;以肌张力增高就诊者1例,占5.9%。结论 CMV感染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故对原因不明的黄疸、视听力障碍、血小板减少、运动系统发育迟缓等情况,应警惕CMV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GCV)联合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85例患儿随机分成3组。GCV+IVIG组22例: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GCV和IVIG;GCV组33例: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GCV;对照组30例:常规保肝治疗;疗程均为28d,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及肝脏大小等变化。结果 (1)3组患儿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肝脏大小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儿治疗后比较:对照组TBIL、DBIL、ALT、AST及GGT均高于GCV+IVIG组,除AST外亦均高于G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CV+IVIG组、GCV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肝脏大小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GCV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3.3%)明显高于GCV+IVIG组、对照组(9.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均未发生血红蛋白(Hb)下降及肌酐(Cr)升高。结论 GCV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安全,而联合IVIG不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延义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4):341-343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均治疗6周后对比肝功指标变化、综合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降低治疗后肝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6%(5/62)与对照组6.56%(4/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阻止巨细胞病毒复制、稳定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增殖等机制改善肝功指标,促进黄疸消退,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郑州市儿童医院小婴儿科收治住院的CMV感染患儿7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CMV-IgM阳性,进一步行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患儿血浆CMV-DNA-PCR量高于正常者。72例患儿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治疗分为诱导治疗及维持治疗。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头颅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超声等检查,同时检测母亲乳汁CMV-DNA-PCR,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儿中临床表现为婴儿肝炎45例,高胆红素血症35例,肺炎31例,脑损伤18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9例,营养不良6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遗传性代谢病3例。60例纯母乳喂养患儿中母亲乳汁CMVDNA-PCR高于正常者45例。治疗后好转或治愈65例,放弃治疗7例。结论小婴儿易发生CMV感染,其临床表现多样,以肝胆系统异常最多见。对于确诊CMV感染的患儿,应同时检测患儿母亲乳汁CMVDNA-PCR并进行早期干预。经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患儿脑功能的影响及脑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以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81例先天性CMV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试(NBNA)、头颅CT或MRI检测及听力检查。部分患儿在脑康复治疗后复查了NBNA测试。结果81例患儿中,NBNA评分异常率为43.03%(34/79);29例患儿康复治疗后NBNA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率为46.27%(31/67),影像学异常表现为脑实质灶性坏死或脑软化灶、脑发育迟缓、脑实质出血、脑室周围钙化及脑积水。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50.68%(37/73),确诊听力障碍4例。结论先天性CMV感染易导致脑损伤,对患儿早期进行脑功能监测并给予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5(8):625
摘要: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2005年5月至2006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科住院的年龄1个月至1岁肺炎患儿60例,以血清CMV IgM抗体(CMV-IgM)阳性及尿CMV-DNA定量阳性的40例肺炎患儿为观察组;以CMV-IgM及尿CMV-DNA定量均阴性的20例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肺部的喘鸣音和水泡音等体征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MV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肺CT,其敏感度为100%,而肺计算机X线摄影(CR)仅为29.4%。观察组中30例患儿予以更昔洛韦治疗,10例未用;更昔洛韦治疗组22例治愈,治愈率73.3%;未应用更昔洛韦组治愈率2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婴儿CMV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肺部体征不典型,普通胸片不易发现炎症,容易误诊。对疑诊患儿需及时检测血清CMV-IgM及尿CMV-DNA,及时做肺CT检查;确诊后首选更昔洛韦治疗。 相似文献
11.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酶切分析及病毒分离检测孕早期孕妇和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加限制性酶切分析方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 )。 方法 在 HCMV直接早期蛋白 Eco RIJ DNA片段内 ,自行设计两对引物 ,建立套式PCR检测 HCMV DNA ,同时结合病毒分离检测 2 3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和 5 8例妊娠早期妇女血标本。 结果 2 3例新生儿中 ,10例病毒分离及套式 PCR均阳性 ;1例病毒分离阴性 ,但套式 PCR阳性。5 8例孕妇套式 PCR阳性率为 8.6 % ,病毒分离阳性率为 6 .9%。 结论 套式 PCR加限制性酶切分析是一种临床检测 HCMV的快速有效手段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血清CMV抗体,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尿CMV-DNA,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共确诊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145例,其中的101例症状性感染患儿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各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症状性CMV感染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异常为:病理性黄疸、肝脾肿大、间质性肺炎、皮肤瘀点、吸吮力差、血小板下降、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等.尿CMV-DNA阳性87例(60.0%),血清CMV-IgM阳性43例(29.7%),生后2周内血清IgG增高4倍21例(14.5%);13例(9.0%)患儿尿CMV-DNA阳性或血清CMV-IgM阳性,其血清IgG也比母亲高1倍以上.更昔洛韦治疗后,CMV感染的相关症状及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期间副作用较少,主要有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但未见肝肾功能损害. 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可造成多器官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依据包括尿CMV-DNA阳性,检测阳性率高;其他依次为血清CMV-IgM阳性及CMV-IgG4倍增高;患儿CMV-IgG比母亲增高1倍以上可能是诊断CMV感染实验室依据之一;更昔洛韦治疗症状性CMV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血清CMV抗体,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尿CMV-DNA,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共确诊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145例,其中的101例症状性感染患儿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各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症状性CMV感染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异常为:病理性黄疸、肝脾肿大、间质性肺炎、皮肤瘀点、吸吮力差、血小板下降、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等.尿CMV-DNA阳性87例(60.0%),血清CMV-IgM阳性43例(29.7%),生后2周内血清IgG增高4倍21例(14.5%);13例(9.0%)患儿尿CMV-DNA阳性或血清CMV-IgM阳性,其血清IgG也比母亲高1倍以上.更昔洛韦治疗后,CMV感染的相关症状及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期间副作用较少,主要有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但未见肝肾功能损害. 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可造成多器官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依据包括尿CMV-DNA阳性,检测阳性率高;其他依次为血清CMV-IgM阳性及CMV-IgG4倍增高;患儿CMV-IgG比母亲增高1倍以上可能是诊断CMV感染实验室依据之一;更昔洛韦治疗症状性CMV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住院新生儿弓形虫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住院新生儿弓形虫 (TOX)与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发生率与危害性。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符试验 (EL ISA)方法检测新生儿血清 CMV- Ig G/Ig M抗体与 TOX- Ig G/Ig M抗体。 结果 住院新生儿 CMV- Ig G阳性率 86 .7% ,CMV- Ig M阳性率 5 .2 % ,TOX- Ig G阳性率13.9% ,TOX- Ig M阳性率 0 .4%。CMV/TOX- Ig G(Ig M)阳性患儿临床以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新生儿肺炎、败血症、脑病、肝炎综合征等为主要表现 ,且患儿母亲妊娠期间有不同程度发热、异常饮食史、宠物接触史。 结论 住院新生儿 TOX与 CMV感染发生率较高 ,新生儿 TOX和 CMV感染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HCMV感染新生儿40例。对有多脏器损害者予以注射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每次5mg/kg,12h1次,连用14d,之后予以单剂量7.5mg/(kg·d),连用4周。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可单一或多脏器损害,其中多脏器损害(受累器官达2个或2个以上)29例,占72.5%。其中治愈10例(34.5%),明显好转13例(44.8%),好转5例(17.2%),无效1例(3.5%)。结论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应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宣教,孕妇产前检查及新生儿筛查,减少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采用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冷冻母乳喂养住院早产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出生且住院并接受母乳喂养的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及其母亲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母乳及早产儿尿液标本CMV-DNA检测情况。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相似文献
17.
婴儿肝炎综合征属中医"胎黄""胎疸"范畴。陈教授认为胎黄的病因病机为胎禀湿蕴,多由湿热、寒湿、气滞血瘀造成,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辨证论治认为:阳黄近于实热,阴黄偏于虚寒。利湿虽是治疗黄疸的基本大法,但胎黄除与湿热郁蒸有关,尚与气血有关,治疗中强调使用活血化瘀之药。临床分为湿热熏蒸,寒湿内蕴,瘀积发黄三型。治疗首先利胆退黄,尔后清热解毒,降酶,并注意活血通络药的使用,顾护脾胃,防止正气耗伤,收到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母血中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基因分析诊断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母血中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基因分析产前诊断巨细胞病毒(HCMV)宫内感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从273例母体血标本中分离出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用引物延伸预扩增方法对其基因组预扩增,再用PCR方法检测HCMV-DNA。结果:41例证实为HCMV-DNA阳性标本中该产前诊断方法检测出39例,该方法对232例HCMV-DNA阴性标本诊断均为阴性。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5.12%,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99.27%。结论:该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适合临床应用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验证和探索中医药在提高脱敏治疗安全性、有效性方面的作用。方法以标准化脱敏治疗50例小儿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患儿,在每次注射前予含服红参片,并在起始治疗阶段配合升气壮阳汤剂口服,观察每日哮喘/鼻炎症状评分、用药积分、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进行25周分阶段的自身前后对照,确定其起效时间,同时观察副反应的发生。结果在第13~17周末(即起始治疗阶段结束前),日均症状积分和PEF变异率开始出现明显改观;副反应发生率低(2.1%),未出现中度以上全身副反应。结论联合中医药治疗能缩短标准化脱敏治疗的起效时间,提高整体临床疗效,提高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妊娠早期动态定量检测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抗体水平的意义,为临床医师对妊娠期CMV筛查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1—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常规妊娠期检查的孕妇81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在妊娠12周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CMV的IgG和IgM,间隔1~2周复查1次。结合2次抗体定量结果判断孕妇是否感染和感染类型。对诊断为CMV感染并引产的胎儿做病理分析。 结果 810例样本中CMV感染者为801例,其中既往感染者为783例(96.7%),CMV原发感染和复发感染各1例,原发感染率和复发感染率均约为0.1%,IgM持续阳性共16例(2.0%);CMV未感染者9例(1.1%)。1例引产胎儿病理诊断为播散性先天性CMV感染。结论 妊娠早期动态定量检测CMV抗体可反映孕妇感染情况和感染类型,有效排除临床诊治中的干扰,避免过度医疗干预。科学规范的妊娠期CMV检测是出生缺陷防控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