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收集了近期有关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MRI研究文献,对三叉神经与血管的解剖关系、三又神经痛的MRI检查技术、MRI表现及MR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的MRI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三能(TN)神经血管压迫(NVC)的最佳扫描序列和扫描方法。试图发现正常人和人之间神经血管在接触上的差异。评价MRI对TN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具福尔马林罪恶的头颅,按照MRI扫描平面切层,观察三叉神经的走行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且20例,原发性TN15例,使用SET1W少三维时间飞跃破坏性稳态梯度回聚回波(3D-TDF-SPGR)序列。11例病人做了增强扫描。盲法观察3个平面血管神经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3.0 T MRI显示三叉神经及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分析产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血管压迫特点.方法 选择50例TN患者(50支TN患侧和50支TN对侧三叉神经;其中23例行微血管解压术)和50名没有面部疼痛的志愿者(100支非TN三叉神经),在3.0TMR采用三维快速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 TRU-FISP)及3D 三维时间飞跃(TOF-MRA)扫描.若判断TN患者为静脉病变,并行增强3D快速小角度反转序列(3DFLASH)扫描.以上图像融合重建成虚拟脑池图,评价神经血管压迫程度分级(1级无压迫,2级静脉性压迫,3级神经与动脉接触,4级有动脉压痕,5级动脉压迫导致神经明显移位),以及血管接触神经的方位(三叉神经的上侧或其他侧)、血管神经接触点的位置(近:位于三叉神经脑池段近脑干1/3长度区域,远:位于三叉神经脑池段远脑干2/3长度区域).3D TRU-FISP序列重建的冠、矢状面图像用于测量神经长度、神经横截面及脑池面积.采用卡方检验观察2组的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神经引起神经切迹或移位(4级和5级)、血管神经压迫点和神经出脑干处距离、血管压迫神经的位置位于神经上侧方的发生率.采用t检验观察测量数值的统计学意义,并用Logisac回归分析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因素.结果 两序列及融合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神经血管的关系,与23例微血管解压术中所见吻合度高,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1例.血管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的发生率在志愿者组(1级79支,2级5支,3级8支,4级8支)、TN对侧(1级27支,2级6支,3级9支,4级8支)及TN患侧(1级4支,2级t2支,3级12支,4级7支,5级15支)分别为21.0%(21/100)、46.0% (23/50)、92.0% (46/50).TN患侧三叉神经较志愿者三叉神经血管受压迫程度4、5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0,P <0.01);血管接触点的位置在TN患侧近32支、远14支,在志愿者近4支、远17支(x2=14.8,p<0.01);压迫血管位置中,TN患侧位于神经上侧36支、其他侧10支,志愿者中位于神经上侧5支、其他侧16支(x2=18.0,P<0.01);所在层面脑桥池面积,TN患侧为(183.9+52.5) mm2、对侧为(217.8±58.8)mm2(t=-3.04,P<0.01);脑池段神经中点截面积,TN患侧为(6.3±1.3)mm2、对侧为(7.7±1.6) mm2(t=-4.8,P<0.01);脑池段神经长度,TN患侧为(8.0±1.9)mm、对侧为(9.0±2.0)mm(t=-2.6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可以清楚显示TN患者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关系,受压迫神经位置更靠神经近端及头侧、神经所在层面脑桥池面积较小者,均是较强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TN)双侧三叉神经在MR弥散张量成像(DTI)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证实TN患者的DTI图像,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2~71岁。3D Space序列行三叉神经脑池段脑干薄层轴位T2WI扫描,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DTI复制Space序列的扫描位置。测量症状侧及正常侧三叉神经的平均及最小FA值,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TN症状侧平均FA值与最小FA值分别为0.249±0.06和0.199±0.07,显著小于正常侧平均FA值与最小FA值(分别为0.283±0.07和0.262±0.07;t=-4.999和-8.336,P均<0.005)。结论:DTI能够量化评价血管压迫性TN三叉神经的异常变化,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管压迫MRI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探讨MRI对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共170侧脑池段三叉神经MRI检查中,59侧存在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可疑接触35侧,其中症状侧有神经血管压迫、接触或可疑接触者为75例,经统计学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症状有无与是否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有显著意义(P〈0.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导型磁共振成像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颅脑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检查拟诊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12例,将其颅脑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结果与微血管减压术所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颅脑超导型磁共振成像共检出责任血管12条,其中血管与三叉神经接触9例,血管对三叉神经形成压迹3例。微血管减压术证实均为单侧责任血管(小脑上动脉7条,小脑前下动脉4条,岩静脉属支1条),其中血管与三叉神经接触8条,血管压迫三叉神经4条。结论:超导型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可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MRI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3D-CISS)对三叉神经脑池段的显示、走行及与周边血管关系的表现,探讨3D-CISS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表现,观察三叉神经的形态、走行及其与血管关系。结果 :三叉神经在3D-CISS序列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29例均显示局部动脉接触或压迫三叉神经,且经手术证实;结合3D-TOF-MRA分析显示责任血管,27例为同侧小脑上动脉,1例为同侧椎动脉,1例为同侧基底动脉。结论:MRI 3D-CISS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走行及其与周边血管的关系,结合3D-TOF-MRA有助于确定责任血管,对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术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磁共振3D-TOF序列扫描60例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三叉神经出脑干段,并做多平面重建。将磁共振表现与其手术结果对照,分析各断面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术中发现3例无血管神经接触,3例为静脉接触神经,其余54例均可见动脉或动脉伴静脉一起接触神经。经统计表明以斜矢状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最高。结论磁共振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的术前评估非常有价值,斜矢状面是最佳成像断面。  相似文献   

9.
3D-CISS序列MR成像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神经血管解剖关系。方法 应用 3D -CISS序列并结合 3D -TOF血管造影及MPR重建技术对 4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MR检查并部分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 13例手术患者中 ,10例 3D -CISS和 3D -TOF序列均显示血管压迫的患者经手术证实为动脉压迫 ,另 3例仅在 3D -CISS序列显示的压迫血管 ,手术证实为静脉压迫。 (2 ) 2 0例伴有上颌神经症状的病人有 18例 (90 % )在三叉神经根部内侧有压迫点 ;19例伴有下颌神经症状的病人有 15例 (79% )在三叉神经外侧有压迫点 (经 χ2 检验 ,P <0 .0 0 1)。结论  3D -CISS序列对显示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神经血管关系、三叉神经的压迫部位与三叉神经痛区域相关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增强薄层三维体积扫描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 3D -TOFMRA)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例临床拟诊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常规颅脑MRI及增强薄层 3D -TOF磁共振血管成像资料。结果 增强薄层 3D -TOFMRA发现 37例中 2 4例共 2 7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 ,其中症状侧三叉神经有血管压迫或接触 2 4例 ,无症状侧三叉神经有血管压迫或接触 3例 ,本组病例统计学分析表明 ,三叉神经痛患者症状的出现与三叉神经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有显著相关关系 (Ρ <0 .0 0 5 )。 13例为非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为小脑上动脉 (SCA) 14例 ,小脑前下动脉(AICA) 5例 ,起源不清的血管 3例 ,扭曲的椎动脉 1例 ,血管畸形 1例。结论 增强薄层 3D -TOFMRA可清楚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的关系 ,明显优于常规颅脑MRI,是目前检测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面肌抽搐与三叉神经痛的MRI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面肌抽搐及三叉神经痛患者血管压迫病因的MR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2 0例面肌抽搐及三叉神经痛患者MR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1) 6 3例面肌抽搐患者MR显示 12 6侧面听神经共发现 5 8侧存在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 ,17侧可疑接触 ;5 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显示 114侧三叉神经共发现 4 5侧存在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 ,12侧可疑接触。 (2 )统计学分析结果 :面肌抽搐患者症状侧和无症状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31 6 6 ,P <0 0 0 1) ;三叉神经痛患者症状侧和无症状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4 2 98,P <0 0 0 1)。 (3)根据手术结果 ,MR诊断面肌抽搐及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敏感度为 94 % ,准确度为 83% ,阳性似然比为1 88。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 ,对面听神经及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正确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为临床医师提供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3 D-TSE序列和3 D-VIBE序列对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 DTSE序列和3 D-VIBE序列扫描28例临床拟诊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经3 DMRP、MIP、min-MIP后处理图像,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 28例患者手术证实26例存在血管神经接触或压迫,3 D-VIBE、3 D-TSE序列综合判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2.0%(23/25)、33.3%(1/3)、92.0%(23/25)、85.7%(24/28)。而且MRI所显示的责任血管与神经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术中所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0.81)。结论 3 D-TSE序列和3 D-VIBE序列结合可以清楚显示脑池内血管和三叉神经的空间关系并辨认责任血管的来源,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三叉神经痛与半侧面肌痉挛中的价值.方法 将51例三叉神经痛与23例半侧面肌痉挛患者的术前MRI资料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74例患者中,MRI诊断患侧桥小脑角胆脂瘤8例,听神经瘤7例,三叉神经瘤4例,脑膜瘤3例,患侧神经微血管压迫49例(66.21%),MRI未见异常者3例(4.05%);②手术病理结果:胆脂瘤8例,听神经瘤7例,三叉神经瘤4例,脑膜瘤3例,三叉神经或面神经根部异常血管压迫者46例(62.16%),术中未见异常者6例(8.11%).结论 MRI在三叉神经痛和半侧面肌痉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价值,是术前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MRI volumetry for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 assess whether quantitative measuring methods can help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MRI-based evaluations of the pathological role of a neurovascular conflict between an artery and the trigeminal nerve. In a prospective stud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were obtained from 62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facial pain and 50 healthy test subjects. In coronal T1- and T2-weighted sequences volum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by regions of interest and compared intraindividually (healthy versus affected side in the patient populations and right versus left side in the group of test subject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different clinical pictures (t test for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samples, p<0.05). In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the affected nerve showed a smaller volume than the trigeminal nerve on the healthy side (p<0.001). Such a volume difference was noted neither in the other patients nor in the healthy test subjects. Quantitative MRI measurements allow a pathological neurovascular conflict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 a nonpathological condition where an artery is in close proximity to the trigeminal nerve. The measured volu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ealthy and the affected nerve in patients with neuralgia is indicative of trigeminal nerve atrophy resulting from damage to the nerve.  相似文献   

15.
三维时间飞跃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神经患者的MR表现为其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结合SE及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回顾性分析了10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1)10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MRI诊断为血管压迫或接触的为75例,术中证实有血管压迫或接触的为69例;桥小脑角肿瘤共14例,MRI确诊13例,另1例由手术确诊;血管性病变的为5例,均由微血管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序列对导致三叉神经痛病变的显示能力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及MRI资料,与临床手术对照,比较不同序列MRI显示病变能力.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头部MR平扫,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49例行桥小脑角区高分辨3D-TOF和3D-快速SE(TSE)序列扫描.利用x2检验分析3D-TOF和3D-TSE两序列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MR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6例桥小脑区肿瘤、3例三叉神经根及其周围脑膜炎,以及脑干多发硬化斑块及梗死各1例.49例为神经血管压迫所致,与手术对照3D-TOF和3D-TSE序列显示血管压迫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3% (41/43)、66.7% (4/6)、91.8% (45/49)和95.6% (43/45)、50.0% (2/4)、91.8% (45/4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13、0.19、0.17,P值均>0.5).结论MRI对显示和诊断三叉神经痛病因具有重要意义.MR全脑常规扫描可以显示或排除肿瘤、炎症等病变.桥小脑角区3D-TOF和3D-TSE扫描可以敏感和准确地显示和明确神经、血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3D扰相梯度回波(3D-VIBE)序列对于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3D-VIBE的原始图像重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神经与血管的走行关系,发现责任血管,并与临床微血管减压术(MVD)进行比对。结果进行3D-VIBE序列扫描后发现责任血管,与术中所见基本符合。血管呈高信号,神经呈等信号,对比良好,能够直观显示血管与神经的解剖结构。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侧的血管压迫阳性符合率为90.6%(29/32),面肌痉挛的症状侧的血管压迫阳性符合率为89.4%(17/19)。结论 3D-VIBE序列对于发现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责任血管,明确血管与神经的关系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是最常见的颅神经疾病之一,以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区反复发作的触电样剧烈疼痛为临床特征,病因不明。多模态MRI技术能够全面评估三叉神经脑池段与邻近血管的毗邻关系、三叉神经形态学改变、三叉神经纤维束的完整性以及相关脑区的结构与功能改变,可以为深入理解TN的发病机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大量有价值信息。现就多模态MRI技术在TN研究中的技术进展和发展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齐先龙  郑宁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2):1046-1048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MRTA)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20例经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TA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120例症状侧MRTA检查有血管压迫者为79侧,接触者为28侧,共107侧,敏感性为89.17%。120例症状侧行手术治疗,手术发现有血管压迫或接触者76侧,MRTA检查诊断神经血管压迫和接触的特异性分别为96.2%和82.14%。结论:MRTA成像作为一项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能较好地显示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及临床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